【地理】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面积最小的大洲和大洋是( )
A. 欧洲和大西洋 B. 北美洲和太平洋
C. 亚洲和印度洋 D. 大洋洲和北冰洋
【答案】D
【解析】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D对。欧洲是海拔最低的大洲,A错。太平洋是面积最大的大洋,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B、C错。
2.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 )
A. 湿润区、亚热带 B. 湿润区、热带
C. 半湿润区、亚热带 D. 半湿润区、暖温带
【答案】A
【解析】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自然分界线,是我国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所以选A。
3.下列各省区相互为邻的是( )
A. 秦、晋、鲁 B. 新、青、宁
C. 湘、赣、桂 D. 皖、鄂、赣
【答案】D
【解析】秦和晋与鲁不相邻,A错;新和青与宁不相邻,B错; 赣与桂不相邻,C错;皖、鄂、赣相互为邻,D对。
读“我国某天然气输油管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4. 影响图中管线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 B. 河流 C. 地形 D. 城市
5. 图中Q城市所在的伊犁河谷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带的一块“湿岛”,其原因是( )
A. 向西开敞的地形,有利于大量接收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水汽
B. 夏季风带来了太平洋的丰富水汽
C. 北冰洋湿润气流的汇入
D. 印度洋水汽沿雅鲁藏布江北上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
图中管线从两山间的峡谷中穿过,地形起伏小,工程量小。影响图中管线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地形,C对。气候没有差异,A错。图示峡谷处没有河流、城市,B、D错。
【5题详解】
图中Q城市所在的伊犁河谷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带的一块“湿岛”,其原因是向西开敞的地形,有利于大量接收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水汽,形成地形雨,A对。深居内陆,不受夏季风影响,B错。北冰洋的气流受河谷北侧山脉阻挡,C错。印度洋水汽受南侧高原、山地阻挡,D错。
6.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a)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 )
A. 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 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 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 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答案】A
【解析】图中所示地区位于东亚季风区内,而东亚季风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并且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这也可以从沙山临湖一侧垄槽延伸的方向得以证明。故A项正确。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3 000mm。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080~1590m)环抱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mm,全年蒸发量1261mm。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苏木吉林湖的主要水源补给来自( )
A. 降水 B. 地下水 C. 积雪融水 D. 冰川融水
8. 苏木吉林湖( )
A. 主要排泄方式是外流 B. 夏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C. 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 D. 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
9. 研究表明,苏木吉林湖区的蒸发量远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发量,其主要原因是湖区( )
A. 多阴雨天气 B. 植被茂盛 C. 风速较小 D. 海拔更高
【答案】7. B 8. D 9. C
【解析】
【7题详解】
苏木吉林湖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理论上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但据图可知,湖泊补给量在一年中比较稳定,在众多河流补给方式中地下水补给最为稳定,所以B正确;排除其余选项。
【8题详解】
由图可知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基本相等,所以输入与输出基本对等,也即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D正确;干旱半干旱区的湖泊主要为内陆湖,材料也已知该区域湖泊多为高大沙山环抱湖泊,因为地势高所以只流入无流出,A错;该地区全年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所以B错;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均为夏季多与冬季,所以夏季降水多与冬季,C错。
【9题详解】
湖泊位于沙漠东南部,四周被海拔一千多米的沙山环抱,削减了风速,阻挡了风的进入,减少蒸发,C正确;湖区降水量较少,说明阴雨少,A错;湖区位于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植被覆盖率普遍较低,B错;只通过已知的信息,无法推断两地海拔差异,D错。
10.下图中A处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___,西气东输、古丝绸之路及第二亚欧大陆桥均从此经过,其自然地理原因是( )
A. 河套平原 路程最短 B. 宁夏平原 气候适宜
C. 河西走廊 物产丰富 D. 柴达木盆地 物产丰富
【答案】C
【解析】图中展示的A处是甘肃省著名的河西走廊,由图中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可知,南为青藏高原,北为内蒙古的西部沙漠地区,此处相对地势平坦,有高山的冰雪融水,水源充足,形成了许多绿洲,物产丰富。
11.读“我国某地气温变化图”,甲地可能位于( )
A. 东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长江中下游 D. 海南岛
【答案】C
【解析】读图甲地气温变化图,可知甲地最低气温大于0℃,小于10℃,结合四个选项,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的最低气温小于0℃,海南岛最低气温大于10℃,所以选C长江中下游地区。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12. 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 太湖平原 、云贵高原 B. 珠江三角洲、江南丘陵
C. 鄱阳湖平原、云贵高原 D. 洞庭湖平原、青藏高原
13. 形成甲乙两地夏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所处海拔高低不同 B. 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C. 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 所属环流形势不同
14. 乙地所在的省份( )
A. 是我国香蕉主要产区 B. 多地下暗河
C. 锑矿和铅锌矿丰富 D. 降水多,地表水丰富
【答案】12. C 13. A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由经纬度可知,甲地在西中部鄱阳湖平原;乙地在西南云贵高原。选C正确。
【13题详解】
表格显示甲乙两地夏季的气温明显不同,乙地位于高原,甲地为平原,二者海陆位置相近,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都受夏季风影响,因此,二者的气温差异应该是海拔高低不同即地形不同造成的,选A。
【14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信息可知,乙地所在的省份为云南省,属于亚热带气候区,香蕉产于热带,该地不是我国香蕉主产区;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渗漏严重,地表存水不足,地表径流不丰富,但多地下暗河;云南多铜矿,湖南省锑矿和铅锌矿丰富。据此选B。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湖面最大可达1万平方千米以上,茫茫湖面宽100千米左右,平均水深在10米以上,最深11.5米;最小面积是2 700—3 000平方千米,宽30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其北部有古老的灌溉工程——西池和东池。它们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出地面的水库。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5. 下列关于洞里萨湖和洞里萨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洞里萨河终年补给洞里萨湖
B. 洞里萨河一年内流向定期发生变化
C. 洞里萨湖终年补给洞里萨河
D. 洞里萨河终年流向大致是西北—东南
16. 洞里萨湖地区交通便捷,船舶吃水4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通航最佳时间是( )
A. 全年 B. 1—6月
C. 6—10月 D. 11月—次年4月
17. 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 雨水 B. 湖泊水
C. 地下水 D. 人工提水
【答案】15. B 16. C 17. A
【解析】
【15题详解】
洞里萨河一年内流向定期发生变化,洞里萨河雨季补给洞里萨湖,洞里萨湖旱季补给洞里萨河,B正确。A、C 、D错误。
【16题详解】
洞里萨湖地区交通便捷,船舶吃水4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通航最佳时间是水位最深的季节,应在雨季丰水期,是每年6—10月,C对。A、B、D错。
【17题详解】
这两个地上水库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A对。湖泊水、地下水、人工提水的水源,是雨季蓄积存储的河流水,河流水来自雨水,B、C、D错。
读北美洲部分地区1月0 ℃等温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下列选项中关于①②两地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地气候湿冷,无霜期长,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B. ①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牧草种植
C. ②地附近海域多发海雾
D. ②地农业带为畜牧与灌溉农业带
19. ③地比④地冬季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位置
③洋流 ④地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8. C 19. D
【解析】1月0 ℃等温线分布,在大陆部分向低纬度凸出,说明北半球是冬季。五大湖区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利于多汁牧草生长。③地位于沿海,受海洋影响大,冬季气温高。④地位于中央大平原,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
【18题详解】
根据北美洲部分地区1月0 ℃等温线分布,在大陆部分向低纬度凸出,说明北半球是冬季。①地位于五大湖区,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利于多汁牧草生长,A错。①地平原是冰川堆积作用形成,地形波状起伏,B错。②地沿岸有寒流经过,附近海域多发海雾,C对。②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农业带为地中海农业,D错。
【19题详解】
③地比④地冬季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有③地位于沿海,受海洋影响大,②对。两地纬度相似,不是差异原因,①错。③地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增温增湿,③对。③地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④地位于中央大平原,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地形是主要因素,④对。D对,A、B、C错。
2017年,黑龙江、河南的粮食总产量分别以6018万吨、5973万吨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第二。通过引项目、深加工、重研发等方式,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增速在2018年第一、二季度期间高于预期。下表为2017年我国五省区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位:千公顷)统计表。
完成下列各题。
20. 序号①②③④代表的省区分别是( )
A. 内蒙古、浙江、河南、海南 B. 内蒙古、海南、河南、浙江
C. 河南、浙江、内蒙古、海南 D. 河南、海南、内蒙古、浙江
21. 黑龙江省2018年前两季度食品工业增速高于预期,这主要得益于( )
A. 豆类作物播种面积大 B. 麦类作物播种面积小
C. 农产品加工技术革新 D. 交通物流发展速度快
【答案】20. A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材料2017年,黑龙江、河南的粮食总产量分别以6018万吨、5973万吨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第二,结合表格③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①②③④中是最多的,所以③应为河南省,故CD错误;又海南面积狭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所以粮食播种面积最小,对应④;浙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对应②;内蒙古面积较大,地势起伏较小,粮食播种面积较大,故对应①,所以该题选A。
【21题详解】
根据表格2017年黑龙江粮食播种面积水稻最多,故A错误;麦类作物播种面积小,为食品加工业提供的原料较少,不利于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故B错误;交通物流发展速度快,可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对食品工业增速影响较小,故D错误;根据材料黑龙江省通过引项目、深加工、重研发等方式,使食品加工在2018年一、二季度增速加快,所以农产品加工技术革新促进食品加工的发展,故C正确,所以该题选C。
22.读我国有效风能与风电场分布示意图,关于我国风能资源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新疆、内蒙古地区因靠近冬季风源地,风能资源丰富
②青藏高原地区因海拔高,风能资源最丰富
③东部沿海地区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间风速大,风能资源丰富
④四川盆地地势起伏大,风能资源贫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1)新疆、内蒙古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半年盛行偏北风,风能资源丰富;青藏高原地区春夏季节热力作用大,对流旺盛,且地势开阔,因此多大风,但该地风能资源并不是最丰富的;东部沿海地区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风和夏季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四川盆地因地形封闭,冬季冷空气很难入侵,夏半年台风也很难影响到这里。故选C。
截止2018年5月,中国已拥有52项世界遗产。读部分世界遗产景观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图中四地的气候都属于(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24. 形成③、④地两种景观的共同外力作用是( )
A. 冰川侵蚀 B. 风力侵蚀
C. 流水侵蚀 D. 流水沉积
25. 图①中建筑需要设置完善的( )
A. 排水设施 B. 防风设施
C. 保暖设施 D. 采光设施
【答案】23. B 24. C 25. A
【解析】
【23题详解】
图中四地都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四地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24题详解】
形成③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受流水侵蚀而成、④丹霞地貌也是流水侵蚀而成,两种景观的共同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25题详解】
客家土楼的墙体厚达1.5米左右,福建土楼在通风、采光、抗震、防潮、隔热、御寒、防卫等方面有良好的性能,故BCD错误;但因为地处我国的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应注意完善排水设施。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四小题,共50分。)
26.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海峡的名称是__________,它是亚洲和__________洲的分界线。
(2)乙洋流按性质分属于__________,其对沿岸地区气候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
(3)冰岛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地处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板块的__________边界。
(4)简析丁地湿地广布的主要原因。
【答案】(1)白令海峡 北美
(2)暖流 增温增湿
(3)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 生长边界
(4)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位于河流的下游,流量大(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以北冰洋区域为背景图示,考查世界海峡的分布、洋流分布、板块位置、以及湿地的成因,其难度较小。
(1)根据其相对位置,该海峡位于180°经线附近,应为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连接北美洲和亚洲。
(2)读图乙位于欧洲西部,为北大西洋暖流,其对气候的影响为增温增湿。
(3)根据冰岛位置以及六大板块的分布可以得出冰岛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4)读图丁位于叶尼塞河以西,地处西西伯利亚平原,可从地形、气候、冻土、植被覆盖状况几个方面分析。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甲-丁河段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2)根据图比较乙、丙两城市降水量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简述成因。
多瑙河干流长2850千米,可通航里程2742千米。其上游有运河与莱茵河相连,形成了从大西洋沿岸到黑海沿岸的欧洲航运大动脉,方便了欧洲内陆国的对外联系。
(3)分析多瑙河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
【答案】(1)地形类型:盆地。
判断理由:该河段大致位于基本封闭的面积较大的200米等高线附近,该闭合曲线西南和东北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地(该区域的支流多从北、西、南向东南汇入多瑙河干流),说明该区域的地势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地形。
(2)不同点:丙城年降水总量多于乙城。原因:丙城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乙位于盆地中,地形雨少)。
相同:降水季节变化较小。原因: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
(3)多瑙河流域年降水量较多,降水季节变化较小,水量较大而稳定(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主要流经海拔200米左右的地区(落差小),水流平缓;上游有运河与莱茵河相连,构成内河海水运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河流航运发展条件。比较降水量的差异从降水总量、季节分配分析。比较降水量的差异从降水总量、季节分配分析;原因的分析可结合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及地形影响进行分析。河流的航运条件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有流量、流速、结冰期、汛期等影响,社会经济条件要考虑沿岸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
(1)图示甲-丁河段大致位于基本封闭的面积较大的200米等高线范围内,该闭合曲线西南和东北有海拔1 000米以上山地;该区域的支流多从北方、西方向东南方汇入多瑙河干流,说明该地区四周高多山、中部低是盆地。
(2)比较降水量的差异从降水总量、季节分配分析,原因的分析可结合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及地形影响进行分析。由图示可以看出,两地降水量的不同点:丙城年降水总量多于乙城。图示区域位于30°N~60°N之间的欧洲,地处西风带,丙城东侧是山地,位于西风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乙城海拔低、位于盆地中,地形雨少。
两地降水量的相同点表现在降水季节变化较小。两地位于中纬西风带内,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小。
(3)河流的航运条件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有流量、流速、结冰期、汛期等影响,社会经济条件要考虑沿岸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多瑙河流域受西风带影响大,年降水量较多,且降水季节变化较小,河流水量较大而且稳定;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主要流经海拔200米左右的地区落差小,水流平缓;上游有运河与莱茵河相连,构成内河航运网;流经地区经济发达,货运量大,对航运需求大。
28.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北部分地区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然而在水井的周围往往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图。
(1)说出古代到当代城镇的位置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分析水井的周围往往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的原因。
(3)简述我国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途径。
【答案】(1)向沙漠的边缘(河流上游或向南)迁移;原因是上游过度用水,造成下游水源不足,绿洲被沙漠侵袭,人口向上游移动。
(2)水井周围,大量的牲畜集聚践踏;草场过度利用;过度用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形成荒漠化。
(3)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北荒漠化的影响、成因,以及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
(1)读图分析可知,我国的西北地区的城镇在古代主要位于河流的下游,当代主要向河流的上游地区迁移。这主要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有关。由于人口的增多,农业面积的扩大,上游地区用水量不断增多,从而导致河流水和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水源短缺,导致人口不断向有水源的上游地区迁移。
(2)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荒漠化的成因。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认为因素表现在五大方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在这五大方面中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是形成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但是不同的地区产生问题的原因又有区域差异。水井是牲畜的主要水源,因此水井的周围会有大量的牲畜聚集,从而导致草原被践踏;草场被过度啃食,再加上由于过度用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形成荒漠化。
(3)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发展的措施,主要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等方面进行分析。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图甲示意南美大陆气候区分布,图乙示意某时刻地球昼夜分布,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
(1)说出①气候类型的成因.
(2)③、④两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同,但气候差异显著,试分析原因。
(3)说明当地球昼夜分布如乙图时,⑤气候类型的盛行风向和气温、降水状况
【答案】(1)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受东南信风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沿岸寒流减湿作用明显。
(2)③④两地均位于西风带,但由于地形的阻挡,③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背风坡的④地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3)当地球昼夜分布情况如图乙时,太阳直射20°S,南半球处于夏季,⑤气候区盛行东南季风,炎热多雨。
【解析】
(1)①为热带沙漠气候,其成因主要与副高控制、寒流影响、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有关。
(2)③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③④两地均位于西风带,但由于受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影响,③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背风坡的④地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3)当地球昼夜分布情况如图乙时,太阳直射20°S,南半球处于夏季,⑤气候区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当地盛行从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炎热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