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前5位和后5位的省级行政区及人口数表格(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回答下面小题。
1.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后3位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
A. 粤、鲁、豫 B. 藏、青、宁
C. 津、琼、宁 D. 川、豫、鲁
2. 关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前5位省级行政区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 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 B. 都位于我国人口界线的西北部
C. 多位于我国人口界线的东南部 D. 都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表可知,我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后3位的省级行政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分别是藏、青和宁,故选B。
【2题详解】
据表格信息可知,关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前5位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苏省。其中四川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AB选项错误;四川和江苏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D错误。这五省都位于腾冲-黑河人口界线的东南部,C正确。故选C。
如图是经纬网和中国著名山脉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 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 3° B. 5° C. 8° D. 10°
4. 图中山脉③的东西两侧分别是
A. 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B. 河北省、山西省
C. 落叶林带、草原带 D. 外流区、内流区
【答案】3. B 4. 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图示最南端与最北端间隔10格,故判断纬线的间隔约为5°,故选B。
【4题详解】
据图示位置可知,图示③是太行山,是我国 二、三级阶梯界线。该线东西两侧分别是河北、山西,据此分析选B。
5.现阶段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A. 限制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B. 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C. 鼓励生育,提高青少年人群比例 D. 加快乡村城镇化建设速度
【答案】B
【解析】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主要是通过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尽管C项鼓励生育,提高青少年比重,也能缓解老龄化,但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总数,故不适宜。据此分析选B。
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的山脉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6. 图中既是省区分界线,又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
A. ①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7. 下列关于图中山脉及其两侧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B. ②以西地区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
C. ③附近有我国目前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D. ④是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答案】6. B 7. C
【解析】
【6题详解】
我国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二三阶梯的分界线,且太行山为河北省和山西省的分界线,巫山为湖北省和重庆市的分界线,故B正确。
【7题详解】
①大兴安岭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故A错误;②太行山以西为山西省,故B错误;③巫山附近有我国目前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故C正确;④武夷山是江西省和福建省的分界线,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为南岭,故D错误。
8.我国四大盆地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A. 塔里木盆地 B. 准噶尔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答案】B
【解析】结合中国地图可知,四大盆地中,准噶尔盆地纬度位置最高,选B。
9.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①北方太阳高度低 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 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解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冬季北方太阳高度低,①对。冬季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②对。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③对。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差异无关,④错。C对。A、B、D错。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小题。
10. 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 4~6月 B. 6~7月 C. 6~8月 D. 5~8月
11.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旱 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涝
【答案】10. B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我国的降水基本是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亚洲高压的冷干气流交遇形成的锋面雨,锋面雨带移动的一般规律是,每年的4――5月在华南一带,6月中下旬――7月初向北跳跃到长江中下游一带,7中下旬――8月向北推进到东北、华北一带,9月南撤到西南地区到华南一带,10月锋面雨带离开大陆。故由此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应该是6~7月,据此分析选C。
【11题详解】
锋面雨带推移的速度往往取决于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与北方的冷空气的实力对比及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至华北一带,说明当年的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实力较弱,北方的冷空气的实力较强,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将可能出现南涝北旱。故选D。
12.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原因是
A. 都受夏季风影响,西部还受夏季增温的影响
B. 都有夏季风的影响
C. 外流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内流区受夏季气温高的影响
D. 夏季普遍高温,降水较多
【答案】C
【解析】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原因是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带来大量的降水;内流区受夏季气温高的影响,冰雪融化量最大。
13.关于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长江和黄河的含沙量均大,汛期均长
B. 珠江比黄河流程短,但汛期却长,流量
C. 海河含沙量大,汛期长,冬季结冰
D. 东北的辽河,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答案】B
【解析】长江和黄河的含沙量均大,汛期长江比较长,黄河比较短;珠江比黄河流程短,但汛期却长;海河的水含沙量大,汛期短,冬季结冰;东北的黑龙江,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14..黑龙江和松花江水量丰富而含沙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温低、降水多 B. 地热平坦、水流平稳
C. 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D. 大陆性气候强
【答案】C
【解析】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主要受流域内的植被覆盖影响,黑龙江和松花江流经我国东北地区,流域内的植被覆盖较好,故含沙量较小。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 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 湖泊水 B. 雨水 C. 冰川融水 D. 地下水
16. 这种河流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A. 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 C. 东北地区 D. 西北地区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量与温度呈正相关,即河流补给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据此可推测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据此分析选C。
【16题详解】
结合上题,这种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汛期出现在夏季,也就是说需要较高的气温才能融化,据此此类河流多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据此选D。
下图为2005-2008年浙江省多年各季节泥石流平均发生次数统计图,完成下题。
17.浙江省泥石流的发生时间及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 3月多春旱,发生次数少 B. 6月因梅雨,发生次数较多
C. 8月因伏旱,发生次数少 D. 12月多寒潮,发生次数少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浙江省3月降水少,泥石流发生次数少,但并未发生春旱; 6月份受梅雨影响降水多且多暴雨,导致泥石流发生次数较多;而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降水少,但受台风影响泥石流次数并不少;浙江省12月并不多发寒潮。据此分析选B。
18.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B. 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
C. 云贵高原—地势平坦 D. 黄土高原—平坦开阔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形。青藏高原为世界最高的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故雪峰连绵。内蒙古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势起伏最小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势起伏大;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严重,故地表崎岖。
19.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多发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 夏季大多数地区普遍高温 B.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C. 雨热同期 D. 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答案】D
【解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带来的降水时空分配不均,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据此选D。
2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的“春风”是
A. 东风 B. 夏季风 C. 冬季风 D. 西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市,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势力减弱,难以再向西北前行,这里的春风指的是夏季风,B正确;A、C、D错,故该题选B。
21.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
A.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 B. 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C. 山东、台湾、海南 D.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答案】D
【解析】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之一,指的是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产生急剧大风、降温、霜冻、雨雪天气。寒潮主要影响我国北方大范围的地区,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山东等地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寒潮影响较大;西藏、云南等地区由于海拔高、纬度低等原因受寒潮影响较小,四川盆地由于山地阻挡等原因受寒潮影响较小,据此分析选D。
2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有
A. 台、桂、粤、云 B. 台、粤、桂、滇
C. 云、桂、粤、台 D. 滇、桂、闽、台
【答案】C
【解析】根据我国地图可知,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有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简称依次是云、桂、粤、台,据此分析选C。
23.塔里木河汛期出现在夏季,是因为
A. 夏季降水丰富 B.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较多
C. 地下水补给丰富 D. 湖泊水补给丰富
【答案】B
【解析】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温度高,冰雪融水量大,形成夏汛。选择B项。
24.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
A. 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区 B. 青藏高原地区
C. 内蒙古高原北部地区 D. 新疆的天山山脉以北地区
【答案】B
【解析】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纬度较高的漠河地区。
25.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是因为该季节
A. 太阳高度大 B. 受东亚地区暖流的影响
C. 受湿润的西风带控制 D. 受暖湿的夏季风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由于雨带推移而形成,即夏季风的推移。
二、综合题(共计50分)
26.读我国人口分布图表,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黑河、腾冲分属哪两个省级行政区_____和______写简称)
(2)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以下三方面分析该线东西部人口差异的原因
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_________
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发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黑 滇
(2)东部多西部少(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内陆地区经济落后
东部沿海地区气候宜人,并且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而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燥,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东部地理位置优越,开发历史比较早,而西部则相反
【解析】
(1)黑河属于黑龙江省,简称黑;腾冲属云南省,简称滇。
(2)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特征是分布不均,大致呈现出东多西少,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的总特点。黑河-腾冲一线东西部人口差异的原因主要是①该线两侧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显著: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内陆地区经济落后;②该线两侧的自然条件差异明显,以东地带气候宜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而线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③开发历史差异大。线东部开发历史比较早,而西部开发晚。
27.读“中国地形图”,回答有关问题。
(1)填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_
J_____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河流流向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4)习惯上,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资源丰富,在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答案】 (1)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E东北平原 F华北平原 G长江中下游平原 H四川盆地 I柴达木盆地 J准葛尔盆地 K塔里木盆地
(2)西高东低 大河自西向东流(西源东流)
(3)有利影响:①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②山区森林、草地、旅游、矿产等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不利影响:我国山区多,平原少,耕地资源不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不利于农产品等山区资源外运。
(4)(林业、畜牧业)
【解析】
(1)图中代号所表示的主要地形区名称可结合中国地形图解答。
(2)由图可知,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种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使得我国大河自西向东流。
(3)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体现在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区资源种类多且丰富,在发展林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山地多的地形导致耕地不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不利于农产品等山区资源外运。
(4)山区面积广大,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畜牧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28.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气温变化有明显特点,请你归纳出三点。
(2)图中四城市年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显示,我国________。(选择填空,)
A.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减
B.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增
C.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
D.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3)据图归纳广州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根据图中信息,指出哈尔滨所在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多发时间。
【答案】(1)夏季(7月)普遍高温(都在20℃以上,温差小于10℃);
冬季(1月)南北温差大(达30℃);
自南向北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
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2)C
(3)降水特征:年降水量多(在2 000毫米左右),集中在夏季(800毫米左右)。
形成原因:(广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雨季长;台风活动较频繁。
(4)寒潮 冬半年 洪涝灾害 夏季。
【解析】
(1)据图可知,图中气温变化呈现出夏高冬低,冬季南北温差大的特点;两曲线自南向北距离越来越远,则说明自南向北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根据气温还可看出,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2)根据图中四城市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可知,我国降水南多北少、夏雨比例高,受东南季风水汽供应影响,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据此分析选C。
(3)广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多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雨季长;台风活动较频繁。
(4)哈尔滨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处于东北平原上,据图可知,夏季降水比例大,可能存在洪水灾害;纬度高,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气温极低,易受寒潮影响。
29.请列举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答案】是冬季0度等温线的分界线,以北冬季气温在0下,以南则冬季无冰期;是暧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800毫米年降水量经过的地方,以北为半湿润地区,以南为湿润地区;从水文上看,以北植被覆盖率低,河流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有冰期;以南植被茂盛,河流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无冰期;从植被类型来讲,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从土壤类型上看,以南多贫脊的红壤,以北多肥沃的褐土;从农业上讲,以北为旱地,以南为水田.在耕作制度方面,以北二年三熟到一年二熟,以南一年二熟到一年三熟.粮食作物方面,以北主要为小麦、杂粮,以南主要为水稻、小麦.在油料作物方面,以北主要为花生、芝麻,以南主要为油菜。
【解析】秦岭-淮河线是冬季0°等温线的分界线,是河流冬季有无冰期的界线;是暧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800毫米年降水量经过的地方,以北为半湿润地区,以南为湿润地区;从水文上看,该线南北的植被、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明显不同;该线南北两侧的植被、土壤、农业类型、作物熟制、种植作物等也明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