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地理】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地理】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
    【地理】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
    【地理】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夏日的东北平原,如汐似潮的绿色铺向天际,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二道河农场万亩大田里,齐刷刷的稻苗迎风摇曳,农用“银鹰”低飞在作物上空喷洒叶面肥……在中国的东北角,清晨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农业现 代化的曙光初现!读“我国东北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1. 下列关于图中A、B两地区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区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B区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限制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盐碱化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A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2. 新中国成立后,图示湿地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  )A. 土地退化 B. 物种骤减 C. 酸雨加重 D. 沙尘暴增加3. 下列有关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正确的是 (  )A. 突出粮食种植业的地位,扩大耕地面积B. 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殖业C. 以粮食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D. 农、林、牧、工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答案】1. B    2. C    3. D【解析】考查东北地区环境问题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题详解】根据区域定位,A地为三江平原,对三江平原范围内荒地、沼泽等具有生态意义的土地应加以保护,①错误;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表现为冷湿,③错误;当地面临黑土流失、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④正确;B地为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②正确。故选B。【2题详解】湿地被破坏会导致土地退化、沙化,引起土壤盐碱化,沙尘暴增加,使物种栖息地丧失,物种骤减。故C正确。【3题详解】东北农业基地要综合开发就不能单一发展种植业,A项不正确;B项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大面积的草场,东北大面积种植牧草的话,就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也违背了“农业生产以最少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原则;C项在农业区搞农产品加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其经济效益比单一的初级产品的生产要多得多;D项则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实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有益行为,值得提倡推广。故D正确。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4. 关于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A. 带走表土,降低土地生产力 B. 减少植被覆盖,使气候变干C. 抬升下游河床,形成地上河 D. 增加了当地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5. 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图中修筑堤坝的直接作用是(  )A. 平整土地 B. 贮水拦沙 C. 抽引水灌溉 D. 发展多种经营【答案】4. B    5. B【解析】【4题详解】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带走表土,降低土地生产力,A正确。减少植被覆盖,对气候影响不明显,不会改变气候类型,B错误,选B。泥沙沉积,抬升下游河床,形成地上河,C正确。增加了当地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D正确。【5题详解】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图中修筑堤坝的直接作用是贮水拦沙,减少水土流失,B对。平整土地是拦沙沉积后的作用,A错。抽引水灌溉、发展多种经营是平整土地后的作用,不是修筑堤坝的直接作用,C、D错。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6. 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 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 大兴安岭是湿润、半湿润区分界 D. 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7. 对东北平原描述正确是(  )A. 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 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 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 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答案】6. D    7. A【解析】本题组以我国东北地形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地球运动、我国干湿地区分布、河流水文特征、地形描述、气候特征、中国农业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6题详解】甲地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处,是我国的最东端,同一纬线上日出早晚取决于东西方位,越靠东,日出越早,不同纬线上日出早晚取决于白昼长短和东西方位,每年大多数日期,甲地日出最早,但在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甲地因纬度高,白昼时间短,日出晚,在我国东南部一些地点因白昼时间长,日出早于甲地,因此选项A不正确。夏至日时,全球出现极昼的地区为北极圈以内,纬度大于等于66.5度,而我国漠河最高纬度约53度,因此选项B不正确。根据我国干湿地区划分标准,大兴安岭大致是半湿润、半干旱的分界,选项C不正确。松花江干流有结冰期且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因此有凌汛现象,选项D正确。【7题详解】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从南北方向上来看,东北平原内部的松花江大致向北流,辽河大致向南流,因此东北平原地势中间高,南北较低,选项A正确。伏旱是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特殊天气现象,不是东北平原的地理特征,选项B不正确。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建立了多个国有大农场,从事种植玉米、大豆、小麦,规模小,机械化水平较高,属商品谷物农业,因此选项C不正确。东北平原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不适合种植需热量条件较好的棉花,因此选项D不正确。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也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量的吞吐。官方指出,长江上游水库群调蓄已带来枯水期中下游水资源形势的重大变化等诸多连锁反应。因此,通过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来调整变化了的江湖关系,修复和改善鄱阳湖的生态承载力、经济承载力,是非常必要的。下图为湖口站(鄱阳湖水系的出口)多年平均向长江输沙量和湖口站径 流量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8. 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的必要性(    )A. 鄱阳湖鱼类将绝种,江豚会因生境破碎化、迁移通道受阻而完蛋B. 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拦水后可能会出现98年那样的大洪灾C.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可基本解决湖区枯水期缺水问题D. 白鹤和东方白鹳等候鸟柄息地会被破坏9. 关于鄱阳湖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输沙量和径流量年际变化都较大B. 6月鄱阳湖补给长江,7月长江补给鄱阳湖C. 4~6月由于湖水含沙量降低,输沙能力减弱D. 3月鄱阳湖的含沙量最大,故输沙能力最强10. 关于鄱阳湖7~9月输沙量特点的成因推测,最可能的是(    )A. 长江干流水位高 B. 出库流量达一年最小C. 向长江输沙,鄱阳湖清淤 D. 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加大【答案】8. C    9. B    10. A【解析】【8题详解】依据材料“通过建设都阳湖水利枢纽,来调整变化了的江湖关系,修复和改善鄱阳湖的生态承载力、经济承载力,是非常必要的。”可知C正确,A、B、D说法与题目要求矛盾。【9题详解】依图可知,图中反映的是鄱阳湖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和流量变化,与年际变化无关,A错误;六月输沙量下降但为正值,径流量大,说明六月鄱阳湖补给长江,7月输沙量为负值,径流量少,此时长江水补给鄱阳湖,B正确;4-6月降水量逐渐增加,湖泊补给长江水量减少,输沙量下降,而不是含沙量下降,C错;3月份鄱阳湖的含沙量最大,因此时湖泊与河流水位差最大,补给水量最多,D错。【10题详解】7-9月输沙量为负值,泥沙不输出反而输入,应该是长江干流水位高于鄱阳湖,江水倒灌,长江水补给湖泊,河流水位高,A正确。由图可知出库流量达一年最小时间应为12月、次年1月等,B错误。若向长江输沙,7-9月输沙量应为正值,C错误。从多年平均径流量在7—9月逐步下降来分析,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在减少,D错误。下图是“某旅友暑期骑行途经地点的手机截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图中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A. 长江流域 B. 江西省C. 江南丘陵地区 D. 珠江三角洲地区12. 该旅友骑行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是(  )A. 临近海洋,易遭遇海啸 B. 气温高,易中暑C. 海拔高,易发高原反应 D. 人烟稀少,易迷路13. 记录旅友骑行途经地点位置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PS B. GIS C. RS D. 数字地球【答案】11. B    12. B    13.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学生要熟悉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掌握“3S”技术特点和应用。【11题详解】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范围有大有小,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一般来说行政区域界线明确,而经济区域、自然区域界线模糊。【1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读出旅游路线,多数距离海洋较远,南海沿岸少地震,所以不易遭遇海啸,A错;沿线地区海拔不高,不会发高原反应,B错;暑期,该旅友骑行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是气温高,易中暑,所以C正确;沿线人口密度较大,不易迷路,D错。【13题详解】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RS是眼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记录旅友骑行途经地点位置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所以B正确。下面图甲、图乙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回答以下下列各题。14. 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 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C. 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 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15. 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 B. 图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C. 图乙地区经常发生海啸 D. 图甲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16. 如果城市A、B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依次是(  )A. 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 B. 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C. 水产品加工业、造纸工业 D. 电子工业、制糖工业【答案】14. D    15. A    16. B【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14题详解】结合两地的经纬度判断,A表示恒河三角洲地区;B表示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故D项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主要都是流水沉积。【15题详解】注意本题要求气象灾害,C、D不属于气象灾害;A位于孟加拉湾顶部,由于受夏季风影响且沿岸地区地势地平、海湾口大内小,故风暴潮危害大;正确。B项B地都不在太平洋沿岸;错误。【16题详解】恒河下游地区为黄麻产区;尼罗河沿岸盛产长绒棉。读“我国资源跨地区调配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 箭头⑤的运输方式是(    A. 管道运输 B. 水陆联运 C. 高压输电 D. 航空运输18. 有专家指出,③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上升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入侵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②③⑤19. ①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A. 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B. 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C. 可以实现“东西部双赢”,根本上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D. 促进沿线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的改善【答案】17. C    18. A    19. D【解析】【17题详解】①③分别为西电东送的北线和南线工程,③主要是水电,①主要是火电,因距离较远,能源的输送方式是高压输电。【18题详解】④为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沿线地区地势低洼,京杭大运河的水会补给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过高。在春秋较干旱季节,会出现地表积盐较多现象。【19题详解】②为西气东输工程,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该工程可以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能源消费结构。读 “我国某区域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0. 图中西电东送南线工程(  )A. 电力构成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 B. 坑口电站让输出区经济效益提高,生态好转C. 采用高压输电 D. 缓解输入区由于以石油消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21. 近年来该区域电煤供应形势严峻,缺口日益加大,该区域从越南中部进口煤炭数量逐渐超过优质的晋煤,原因正确的是(  )A. 全球变暖,异常天气增多 B. 该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高耗能企业增多C. 越南离该区域近,虽然开采成本高,但运价低 D. 晋煤质优且开采成本比越南低,但运距远【答案】20. C    21. C【解析】【20题详解】西电东送面线工程起点为云贵高原,该地区落差大、降水丰富,水能资源非常丰富,同时也是长江以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此以水电为土,兼有火电。水电资源不需要建设坑口电站,该线路采用高压输电。输入区(广东)以煤炭消费为主。故选C。【21题详解】越南煤与晋煤比较,品质不占优势,但其与珠在三角地区距离近,运费相对低廉。故选C项。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该区域高耗能企业逐渐向周围地区转移;全球变暖,异常天气增多可能会使得用电量需求增大,但不会直接导致该区域从越南中部进口煤炭数量逐渐超过优质的晋煤。下图为“我国各类产品出口额相关数据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面各题22. 21世纪初我国各类出口产品中 (  )①资源型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②技术型加工产品对我国出口额的贡献率最大 ③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世界上的出口竞争力强于技术型加工产品 ④资本型加工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比重低于资源型产品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23. 21世纪初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 ②农矿产品产量下降③基础设施投资扩大 ④产业结构升级取得显著成效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答案】22. B    23. 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产业结构及升级。【22题详解】从数据图中可以看出,在21世纪初,我国技术型加工产品占我国出口总额比重最大,贡献率最大,②正确。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比重最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世界上的出口竞争力强于技术型加工产品,③正确。B正确。【23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出口的产品从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向以技术加工型产品为主。说明我国产业结构在不断升级,劳动力素质在不断提升。D正确。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及相邻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24. 长江中游发展经济的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A. 平原面积狭小 B. 土地肥沃C. 油气资源丰富 D. 洪灾频繁25. 长江中游洪灾原因不正确的是(   A.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B. 地势地平、水流缓慢C. 陡坡开荒 D. 围湖造田【答案】24. B    25.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长江中游地区的地理知识,学生要熟悉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条件,掌握这一地区洪灾发生的原因。【24题详解】长江中游平原面积大,经过长期的改造土地肥沃,本地区油气资源不丰富,洪灾频繁是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选择B。【25题详解】长江中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雨带影响较早,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A不正确;有广阔的长江中游平原,地势地平、水流缓慢,陡坡开荒增加的汇水速度,加大了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造田降低湖泊的调蓄能力,这些都会导致洪涝灾害增加,BCD正确。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 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源、土壤 B. 劳动力、技术C. 气候、地形 D. 市场、交通27. 地区③作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逐年下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耕地大规模流转而集中 B. 农民就业结构得到优化C. 食物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 D. 工交住宅用地大量增加28. 下列地区中,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原则的生产活动是 (       )A. ②区改良盐碱渍地,发展节水农业生产B. ③区利用光热优势,发展甘蔗大棚农业C. ④区开发原始森林,扩大柠檬种植面积D. 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产业规模【答案】26. C    27. D    28. A【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农业的区位因素,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商品粮地位下降的原因以及不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抓住图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26题详解】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各种农业生产基地的分布既有南北方向上的差异,又有东西方向上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造成东西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27题详解】图中③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工交住宅等非农用地的增多,耕地比例下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导致了该地商品粮基地地位不断下降,故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28题详解】②地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A正确;③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热量充足,光照没有明显优势,B错误;④地区加速开发原始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C错误;⑥地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会导致过度放牧,D错误。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9. 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A. “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 经济腹地较小 企业间过度竞争C. 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D. 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30. 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 城市化水平 B. 经济发展水平 C. 用地紧张 D. 人口数量【答案】29. B    30. C【解析】本题组以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区域产业发展问题、影响城市化扩展模式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我国主要经济区特征的了解程度,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29题详解】从图中位置可以判断,图中B、C分别表示闽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两地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需要的劳动力逐渐减少,因此“民工荒”现象不严重,选项A不符合题意。受到南岭、武夷山等自然阻挡,相对于两地快速发展的要求来说,两地经济腹地较小,企业间争地、争资源、争市场现象突出,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近些年来,两地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但国家政策一直支持当地进行供给侧改革和调整,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两地是我国最先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资金投入,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30题详解】A地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本题的信息对答案的指向性很强,题中“内含式”、“较高的建筑密度”、“利用地下空间”等信息直接指向的影响因素是用地紧张,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与上述信息不符,因此排除。二、非选择题3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1年7月27日,互联网上的一条消息将天山北坡再次纳入人们的视线:《新疆天山北坡区域综合发展规划》完成并上报至国家发改委。就在此前一个月,由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将该地区列入18个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诸多利好因素显示出天山北坡已经有了新的战略地位——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材料二  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1)简述新疆干旱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具体说明材料一中提到的“诸多利好因素”,包括哪些因素。【答案】(1)气候干旱导致河流稀疏,多内流河,河流短小,水量不大;气候干旱导致植被稀少,多荒漠;气候干旱和植被稀少导致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气候干旱导致该地风成地貌分布广泛(2)地理位置重要,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特征的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条件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来进行分析。新疆地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多为内流河,主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植被稀少,多荒漠.导致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风成地貌广布。(2)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新疆不少建设工程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比如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中心城市和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交通运输和通信设施的改善,新疆长绒棉、优质瓜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的扩大等.为了加速西北地区的发展,国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给予了很大支持。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曾发生一系列破坏性的“黑风暴”,左图示意美国农田黑风暴危害严重区的分布。这些地区的许多草地被开垦用来种植小麦,“黑风暴”造成许多农场颗粒无收。右图示意 P 区域各月风蚀量占年风蚀量比重的变化。(1)说出 P 区域黑风暴多发季节及原因。 (2)指出黑风暴产生的人为原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危害。【答案】(1)春季。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地表干燥且缺少植被保护;地表多松散物质(2)人为原因:大规模垦荒种植。主要危害:大风使农作物受损;大风将表层肥沃土壤带走,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减产;加剧干旱,使农作物枯萎、死亡。【解析】(1)“黑风暴”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破坏了地表植被,从而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地表沙土在风力的吹拂作用下而出现的,对当地会造成严重侵蚀,右图显示3、4月份风蚀量占年风蚀量比重最大,因此多发季节为春季。风力作用与风的的大小,地表植被覆盖度和输送以及降水等条件相关。(2)P 区域原为美国西部大草原,后来由于农垦破坏原有植被,“黑风暴”加剧。危害主要从大风的影响以及风的搬运作用致使肥沃表土层受损来考虑。33.读图,并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玛纳斯河流域开发是我国军垦成功的典范。一代代转业军官、支边青年和各族人民扎根边疆,使玛纳斯河流域成为了我国优质瓜果生产基地。结合流域开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玛纳斯河的河水以________________补给为主,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_,河流的流向为____________。(2)新疆瓜果生产颇具特色,目前新疆水果大量进入内地市场。试分析新疆水果与内地水果相比,在内地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不足。 (3)渠灌是当地主要农业灌溉方式,分析大量引水灌溉可能给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 (4)依托准格尔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有人提议石河子市加快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   陆地内循环  自南向北(2)优势:新疆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水果汁甜色鲜,品质好。不足:交通不便,距离内地市场远,外运成本高(价格高);水果易变质,损耗大。(3)浪费水资源,使本来紧缺的水资源更加紧张;河流流量小,渠灌使流入中下游流量减少,下游沙漠化扩大;河流中下游自然湿地、草地、水域和野生动物减少;渠灌在干旱地区极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4)赞同。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 不赞同。油气重化工业产品属于市场导向型产业,距离市场远,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加剧水资源的紧张程度;环境污染大。【解析】(1)玛纳斯河位于新疆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因此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该地南侧为山地,因此河流的流向为自南向北。(2)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因此颜色和品质较内地好。但交通不便,距离内地市场远,外运成本高(价格高);水果易变质,损耗大。(3)大量引水灌溉首先浪费水资源,使本来紧缺的水资源更加紧张;其次本地区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河流流量小,渠灌使流入中下游流量减少,河流末端绿洲失去水源滋养,绿洲萎缩,下游沙漠化扩大;河流中下游自然湿地、草地、水域和野生动物减少;第三干旱地区蒸发旺盛,灌溉极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即可答赞同,也可答不赞同。赞同。新疆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依托丰富油气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将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可以平衡工业地域分布,加快西部开发。不赞同。油气重化工业产品属于市场导向型产业,其消费市场主要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重化工业属资金密集型工业,西部地区工业基础差,科技力量落后;发展重化工,可能使当地本身紧张的水资源更加紧张,重化工对当地环境污染大。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但优势弱化,竞争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经济增长速度甚至落在长江三角洲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江三角洲,正受到挑战。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的低端产业在“搬家”。20多年前,珠江三角洲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20多年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从繁华的珠江三角洲放眼四顾,它周边还有大片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势头颇为迅猛,其背后有一场悄悄的企业“搬家”行动。材料三 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示意图。(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珠江三角洲低端产业“搬家”时所产生的影响。【答案】(1)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低廉   (2)①经济腹地比长江三角洲小;②经济基础不如长江三角洲好;③大城市依托作用不如长江三角洲强大;④科技力量不如长江三角洲雄厚  (3)低端制造业向外转移,促进了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有利于承接新的产业和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促进欠发达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对这些地区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解析】(1)产业转移目的是降低成本和扩大市场,以获取最大的利润;早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台湾,劳动力和地价较台湾低,电子组装企业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工厂转移到广东,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广东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低。(2)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同时,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而珠三角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依托城市广东没有长三角依托城市上海经济发达。(3)珠三角低端产业搬家所产生的影响就是产业转移的影响,珠三角将原主导产业向外转移,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接受产业转移的地区,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有利于改善珠三角环境质量,但对接受产业转移的地区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会由珠三角转移到接受产业转移的地区。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