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5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2018年11月27日至12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阿根廷等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34.6°S,58.4°W)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峰会于当地时间11月30日10:30拉开帷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阿根廷举办领导人峰会时,与布宜诺斯艾利斯相比,北京
A. 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 B. 白昼更长
C. 更早进入了11月30日 D. 自转线速度更快
2. 习主席对四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
A.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B. 我国即将迎来小雪节气
C. 墨西哥湾沿岸易受飓风影响 D. 北极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分析可知,阿根廷举办领导人峰会时为11月27日至12月5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阿根廷,A错误;北京昼短夜长,阿根廷昼长夜短,B错误;北京在120°E,经度更靠东,更早进入11月30号,C正确;北京的纬度为40°N附近,纬度大于阿根廷,自转的线速度更小,D错误。故答案选C项。
【2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习主席对四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为11月27日至12月5日,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阿根廷此时为夏季,因此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A正确;我国即将迎来大雪节气,B错误;墨西哥湾沿岸夏秋季节易受飓风影响,此时为冬季,因此C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移,北极极夜范围逐渐增大,D错误。故答案选A。
下图为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河南登封(34°N)古观星台,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有一“长堤”。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用来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据此,回答下题。
3.图中
A.“长堤”位于观星台的正东方向
B. 横梁的正午日影离观星台最近时正值夏至节气
C. 横梁的正午日影离观星台由近及远移动时太阳直射点北移
D. 连续两次横梁正午日影离观星台最远的时间间隔为6个月
【答案】B
【解析】中午太阳位于正南,影子朝向正北,因此“长堤”位于观星台的正北方向,A错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正午日影离观星台越近,对于北半球,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离观星台最近,B正确;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正午日影逐渐变短,离观星台由远及近移动,C错误;横梁正午日影离观星台最远时为冬至日,因此连续两次横梁正午日影离观星台最远的时间间隔为12个月,D错误。故答案选B项。
2018年12月上旬,北京市民提前感受到了“三九”天的寒冷,下表为12月5日到9日北京的天气状况。据此回答下题。
日期 | 最高温度 | 最低温度 | 白天天气 | 夜间天气 | 风向 | 风力 |
12月5日 | 0 ℃ | -3 ℃ | 阴 | 多云 | 南风 | <3级 |
12月6日 | -2 ℃ | -9 ℃ | 晴 | 晴 | 西北风 | 4-5级 |
12月7日 | -5 ℃ | -10 ℃ | 晴 | 晴 | 西北风 | 4-5级 |
12月8日 | -2 ℃ | -10 ℃ | 晴 | 多云 | 西北风 | 3-4级 |
12月9日 | -1 ℃ | -10 ℃ | 多云 | 晴 | 西南风 | <3级 |
4.12月5日到9日期间,影响北京的天气系统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有表格信息可知,从12月5日到9日期间,北京出现大幅度的降温、大风天气,说明影响北京的天气系统为冷锋,选项中A为低压天气系统,B为暖锋天气系统,C为高压天气系统,D为冷锋天气系统。故答案选D项。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 图中气压带
A. ①为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B. ②以上升气流为主
C. ③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D. ④以下沉气流为主
6. 图中风带
A. ⑤为东南风 B. ⑥为东北风
C. ⑦的性质多为冷湿 D. ⑥的性质多为暖湿
7.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撒哈拉沙漠受②⑤影响全年干旱少雨
B. 我国东部夏季受⑥控制炎热多雨
C. 欧洲西部受⑤影响全年温和湿润
D. 非洲草原受①影响时正值干季
【答案】5. D 6. D 7. A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属于教材基础内容,依据风向向右偏转可判断为北半球;①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②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③气压带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D项正确。
【6题详解】
结合上题气压带的分析可知,⑤为东北信风带,A错误;⑥为盛行西风带,为西南风,性质为温暖湿润,B错误,D正确;⑦为极地东风带,性质干冷,C错误。故答案选D项。
【7题详解】
撒哈拉沙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即受②⑤影响,全年干旱少雨,A正确;我国东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东南季风影响,炎热多雨,B错误;欧洲西部受盛行西风⑥的影响,全年温和湿润,C错误;①为热带雨林气候,非洲草原受热带雨林影响时正值雨季,D正确。故答案选A。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8. 图中洋流
A. ①的水温与④相同
B. ②比流经海域的水温低,为寒流
C. ③受西风影响,自西北流向东南
D. ③为寒流,⑤为暖流,③比⑤水温低
9.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促进高低纬间热量交换 B. ②使荒漠延伸至大陆东岸
C. ③使流经的地区降温减湿 D. ④⑤交汇处形成著名渔场
【答案】8. B 9. C
【解析】
【8题详解】
图中①处受寒流影响,水温较低;④处受暖流的影响,水温较低,A错误;②处洋流为秘鲁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水温较低,B正确;③为补偿流,自西北流向东南,C错误;③为寒流,⑤为暖流,但由于③的纬度比⑤的纬度低,因此③比⑤水温高,D错误。故答案选B项。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南北流向的寒暖流能够促进高低纬间热量交换,A错误;②洋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能够使使荒漠延伸至赤道附近,B错误;③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使流经的地区降温减湿,C正确;④⑤都属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暖流交汇处形成著名渔场,D错误。故答案选C项。
下图照片显示某同学所做地貌形成模拟试验场景。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该试验最可能模拟的是
A. 海岸上沙滩的形成 B. 沙漠地区沙丘的形成
C. 山麓冲积扇的形成 D. 火山的形成
11. 与下图中甲成因类似的地貌景观是
A. 黄河三角洲 B. 广东韶关丹霞山
C. 广西桂林象鼻山 D. 贵州黄果树瀑布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演示的是流水在流经山地,在出山口形成泥沙堆积的现象,符合山麓冲积扇的形成条件和现象,故答案选C项。
【11题详解】
冲积扇为流水沉积地貌,黄河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地貌,A正确;广东韶关丹霞山属于丹霞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地貌,B错误;广西桂林象鼻山 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属于流水的侵蚀地貌,C错误;贵州黄果树瀑布属于流水的侵蚀地貌,D错误,。故答案选A。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分布着由红色砂岩、砾岩形成的色彩斑斓的地貌景观(左图)。右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岩石类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左图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3. 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 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风化、侵蚀
B. 沉积作用—岩浆侵入—风化、侵蚀—固结成岩
C. 岩浆侵入—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 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固结成岩—风化、侵蚀
【答案】12. D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左图地貌景观是由红色砂岩、砾岩形成,岩石类型属于沉积岩。图中箭头指向,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丁是沉积岩,D对。侵入岩、喷出岩属于岩浆岩,A、B、C错。故答案选D项。
【13题详解】
该地貌景观岩层是沉积岩,形成过程可能是外力沉积形成沉积岩层,受水平挤压作用,发生褶皱运动。后来地壳抬升,表层受外力侵蚀形成红层地貌景观,A对。与岩浆活动无关,B、C、D错。故答案选A。
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2000年至2009年丁湖水位曾下降了4.6米,近年来丙湿地水域变化较小。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甲地山麓所属的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D. 寒带苔原带
15. 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光照 B. 热量 C. 土壤 D. 水分
16. 丙湿地近年来水域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
A. 河道弯曲,水流平缓 B. 降水多,季节变化小
C. 气温年较差小,蒸发稳定 D. 水源地植被覆盖率提高
17. 丁湖泊水位下降会
A. 导致海平面上升 B. 加剧湖区草场沙化
C. 使入湖径流大幅减少 D. 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
【答案】14. C 15. D 16. D 17. B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根据经纬度位置,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侧平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A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地中海气候区植被,B错。寒带苔原带是极地气候区植被,D错。故答案选C项。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乙地是草原景观,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图示位置符合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对。海拔是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因素,A错。热量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B错。土壤是在植被影响下形成的,C错。故答案选D项。
【16题详解】
河道弯曲,水流平缓与湿地水域面积变化没有关系,A错。读图,甲湿地地处大兴安岭西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B、C错。甲处有河流汇集,水分条件较好,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功能强,故湿地水域面积变化小,D正确。故选D。
【17题详解】
海平面上升主要由全球变暖导致,乙湖泊水位下降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A错。乙湖泊水位下降导致湖区周围水分条件变差,加剧湖区草场沙化,B对。入湖径流大幅减少会导致乙湖泊水位下降,C项逻辑关系错误。乙湖泊发源于蒙古,来水量小,湖泊的调蓄洪水能力不明显,D错。故答案选B项。
垫状点地梅(左图)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通常具有很强的喜光性,其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植物叶表面温度)在15℃~18℃之间,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减弱光合作用,不利于其生长;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子在秋季的枯萎过程。右图为“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垫状点地梅盖度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垫状点地梅分布区的优势植被是
A. 高山针阔叶混交林 B. 高山灌木林
C. 高山草甸 D. 常绿阔叶林
19. 在海拔4900m盖度最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气温适宜,降水较多 B. 地势平坦,坡度较小
C. 晴天较多,热量充足 D. 土壤肥沃,沙尘较少
【答案】18. C 19.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和影响植物生长条件。要求熟悉青藏高原高山或喜马拉雅山脉垂直自然带的自然带的分布,从整体性分析自然环境的特点,同时也需要结合图文材料来进行分析。此题与2016新课标Ⅰ卷选择题10~11题考查土壤中磷累积量非常类似,符合新课标理念。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垫状点地梅分布区是青藏高寒区,优势植被是高山草甸,C正确。高寒荒漠不是优势植被,D错误。高山针叶林、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青藏高寒区东南边缘降水较多、海拔较低的山谷中,不是主要植被,A、B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垫状点地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具有很强的喜光性,需要最适宜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光合速度,不利于其生长;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子在秋季的枯萎过程。据此推测在海拔4900m地区气温适宜、降水较多适宜垫状植物生长,该地区盖度最大,A正确。从材料中可推知地势、热量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并不是垫状点地梅生长最依赖的条件,BCD排除。故选A。
塞罕坝地区在辽、金时期曾被称为“千里松林”,清朝在此设立“木兰围场”,清末围场废弃。五十多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有效保护了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林场建立前,塞罕坝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酸雨污染 D. 气候变暖
21. 加剧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发展旅游 B. 过度放牧
C. 乱砍滥伐 D. 气候干旱
22. 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A. 减轻风沙危害 B. 减轻汽车尾气污染
C.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 减少生物多样性
23. 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 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B. 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 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D. 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答案】20. B 21. C 22. A 23. A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说明该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故答案选B项。
【21题详解】
由材料中可知,塞罕坝地区在辽、金时期曾被称为“千里松林”,说明该地历史上森林茂密,但是由于过度砍伐和破坏,从而导致荒漠化问题的产生,故答案选C项。
【22题详解】
塞罕坝林场有防风固沙作用,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减轻风沙危害,A对;不能使京津地区增加或者减少生物多样性,D错;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但是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C错;减轻汽车尾气污染主要是城市绿地的作用,塞罕坝林对城市环境污染影响不大,D错误。故答案选A。
【23题详解】
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A对。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B错。光照、昼夜温差不是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C错。南坡是冬季风的背风坡,风力较小, 受低温冻害影响小,D错。故答案选A。
沃尔特河是西非第二大河,其流域范围广,水量大,年平均流量可达1200立方米/秒,但大部分在洪水期排入海洋,枯水期最小流量仅为14立方米/秒。为了开发沃尔特河,人们在其下游修建大坝拦水,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水库——沃尔特水库。下图为沃尔特河流域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4. 沃尔特水库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A. 河流水 B. 地下水
C. 季节性积雪融水 D. 湖泊水
25. 沃尔特河流域
A. 地势北高南低,利于将水引至南非
B. 河流有结冰期,不利于发电
C. 多为热带沙漠地区,太阳能丰富
D. 河流水位变化大,不利于通航
26. 水库建成后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有
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稳定灌溉水源
③发展淡水养殖 ④提高土壤肥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4. A 25. D 26. C
【解析】
【24题详解】
由材料分析可知,水库是在河道中修建大坝拦水而形成的,河流直接与水库相连接,所以补给水源为河流水,A正确。
【25题详解】
根据河流流向,沃尔特河流域地势北高南低,河流流入几内亚湾,属大西洋水系,与南非之间隔着南非高原,不利于降水引至南非,A错。纬度低,气温高,河流没有结冰期,B错。多为热带草原地区,C错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大,不利于河流通航,D对。故答案选D项。
【26题详解】
水库建成后,调节下游径流,可导致大坝下游河段枯水期缩短,能够稳定灌溉水源,②对。水库建设会淹没耕地,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①错误;水库建设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③对;水库减少了入海泥沙,减少了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因此,土地肥力会下降,④错误。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选C项。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其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我国的数据中心2010年之前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如今贵安新区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贵安新区范围涉及贵阳和安顺两市所辖4县(市、区)20个乡镇。读下图“贵安新区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贵安新区
A. 有明确的边界 B. 划分的主要指标是地形
C. 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交通 D. 与周边地区相互独立
28. 相比东部沿海地区,贵安新区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气候凉爽,节省设备冷却的成本 ②科技发达,具有人才优势
③能源充足,用电成本低 ④距离大城市近,用户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9. 数据中心的数据被比喻为“原料”,贵安新区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的产业有
①煤炭化工 ②冶金工业
③智能制造 ④电商产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0. 数据中心的建立对贵安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促进产业升级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加剧环境污染 ④提升城市化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27. A 28. B 29. D 30. B
【解析】
【27题详解】
贵安新区属于行政区划,具有明确的界线,行政区的界线为明确的界线,故答案选A。
【2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数据中心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市场和人才等方面,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相应的通信、市政配套设施完善;东部地区工业发达,数据需求大,接近用户,且多高端人才,方便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对应②④,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聚的有利条件,主要结合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用电成本低、自然灾害少的特点,从政策、生产成本、地理位置三个方面分析,结合该地区气候凉爽、用电成本低、自然灾害少这一特点,可以推断该地区生产成本低;因此①③正确,故答案选B项。
【29题详解】
以“数据”为原料贵安新区可以发展的产业,关键信息是“数据”,只要列出的产业以“数据”为中心即可。例如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因此③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3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发展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数据中心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能够提升城市化水平,因此①②④正确,但是由于数据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不大,因此③错误。故答案选B项。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5分)
31.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同一天内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甲、乙天气系统的名称,比较6日14~20时甲、乙天气系统强度的变化。
(2)判断6日14时~20时渤海海面风力变化,并说明理由。
(3)说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6日下午的天气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甲为高压,乙为低压。 甲天气系统增强,乙天气系统强度变化不大。
(2)风力(风速)减小。理由:等压线变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3)天气晴朗,风力较弱(气温较高)。受(副热带)高气压(或高压脊)控制,气流下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的综合判读。
(1)读图分析可知,甲为高压天气系统,乙为低压天气系统,6日14~20时甲天气系统中心的气压值增高,乙天气系统中心的气压值变化不大。
(2)对比两图等压线的变化可以看出,等压线变得稀疏,说明风力减小。
(3)读图分析可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6日下午一直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
32.小明暑假前往新疆旅游,被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图I为新疆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和天山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小明在新疆旅游期间,发现接近北京时间22点太阳才下山。
图II中甲、乙两类景观在该地区十分常见。小明在天山脚下看到茫茫荒漠,远看山顶则是白雪皑皑,由山麓至山顶还有森林和草甸分布。
小明在塔里木河沿岸看到大片胡杨林的分布,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胡杨耐旱、抗风沙,能够拔盐改土,被称为“沙漠英雄树”。
小明通过查阅地图发现,新疆的城市和交通线分布很有特点。
读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说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2)分析气候对该类景观形成的影响。
(3)分析小明所见天山独特景观的形成原因。
(4)说出胡杨林对当地环境产生的生态效益。
(5)说明新疆城市和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1)此时正值北半球夏季,新疆昼长夜短,日落较晚;新疆位于我国最西端,与东八区相差2~3个时区,北京时间22点正值新疆当地19~20点。
(2)该地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多大风天气,风力作用强,多风蚀、风积地貌。
(3)天山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山麓为荒漠;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差大,山顶积雪不化;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4)改善局地气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加剧。
(5)沿山麓(或盆地边缘)分布 地形、水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环境差异以及成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植被的价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差异。新疆位于我国的最西端,与东地区相差2-3个时区,时间差异大,因此当东部地区22点正值新疆当地19~20点。由于此时正值北半球夏季,新疆昼长夜短,日落较晚。
(2)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多大风天气,风力作用强,因此多风蚀、风积地貌。
(3)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景观的成因。天山脚下看到茫茫荒漠,主要是由于天山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山麓为荒漠带;远看山顶则是白雪皑皑,是由于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差大,山顶积雪不化;由山麓至山顶还有森林和草甸分布主要表现是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由于水热组合不同,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4)本题主要考查植被的生态效益。该地为西北干旱地区,因此植被具有改善局地气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加剧等功能价值。
(5)读图分析可知,该地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土地贫瘠,因此在水源充足、和土体肥沃的山麓冲积扇有城市和交通线的分布。
33.左图为我国西南局部地区石灰岩分布示意图,右图为我国昆明和意大利的里雅斯特(45.65°N,13.78°E)的气候资料图。
距今两亿年前,左图中石灰岩分布区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新生代以来因地壳运动逐渐形成高原。昆明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的一种。
意大利的里雅斯特省也是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拥有大约1500 个不同大小的石灰岩溶洞。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石灰岩地区要形成1cm 土壤需要2500~8500年,远远低于其他类型岩石的地区。“开荒开到山尖尖,种地种到天边边;石旮旯里刨包谷,哄饱肚皮不赚钱。”这是过去种植玉米解决温饱时代石漠化严重的贵州省黔西县绿化乡的生存写照。如今,绿化乡紧紧围绕“管好天然林、发展人工林、培育经济林”的发展思路,在实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的同时,重点培育以李子、猕猴桃等为主的绿色产业,产值是种植玉米的20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石林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2)分析昆明和的里雅斯特两地降水集中在不同季节的原因。
(3)左图中石灰岩分布地区是我国石漠化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分析该地区容易发生石漠化的原因。
(4)简述黔西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海底沉积、固结成岩形成石灰岩;地壳运动抬升成为高原;经风化及流水侵蚀形成石林。
(2)昆明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集中;的里雅斯特秋冬季受来自地中海的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3)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缓慢,土层薄;山地为主,地形崎岖,坡度大,径流速度快;
降水集中于夏季,雨季长,雨量大,流水侵蚀频率高且强度大;人口增长快,环保意识差,陡坡开荒、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水土保持作用减弱。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当地土壤被流水侵蚀强烈。
(4)有利于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景观的而形成过程呢过分析、降水特征以及成因、荒漠化的成因、区域综合治理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由材料分析可知,距今两亿年前,左图中石灰岩分布区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新生代以来因地壳运动逐渐形成高原。昆明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由此推知,该地在海底时期,由于生物集体的堆积和海底的沉积作用,形成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区;后经过地壳抬升成为高原,之后由于流水的溶蚀作用,发育为喀斯特地貌,导致石林形成。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特征的因素。昆明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的里雅斯特位于意大利,属于地中海气候区,秋冬季受来自地中海的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3)本题主要考查石漠化的成因。主要与该地的土层、地形、降水、植被以及人类的不合理的活动有关。该地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缓慢,土层薄;而且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坡度大,径流速度快;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雨季长,雨量大,流水侵蚀频率高且强度大;再加上该地人口增长快,环保意识差,陡坡开荒、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水土保持作用减弱。从而导致该地土壤被流水侵蚀强烈,石漠化广布。
(4)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综合治理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在生态上,有利于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在经济上,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在社会方面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34.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丹江口水库以上河段是汉江的上游。
丹江口水库蓄水量达290多亿立方米,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起点。
北京市水务局公布:截止至2018年10月底,南水进京突破40亿立方米。
(1)指出图中汉江上游流域的大致范围。
(2)与渭河相比,说出汉江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
(3)指出丹江口水库发挥的综合效益。
下表: 南水入京“流水单”(单位:亿立方米)
自来水厂 | 水库和地下水 | 城区河湖 |
26.72 | 10.06 | 3.22 |
(4)针对南水利用“节、喝、存、补”的原则,结合北京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分析其原因。
(5)简述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流域的影响。
【答案】(1)位于秦岭和大巴山(或大致106°E~112°E,32°N~34°N)之间的地区。
(2)流量较大,夏汛汛期较长,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3)供水、防洪、发电等。(答养殖、航运等不得分)
(4)节:北京市水资源较少,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即使有南水调补,仍应节约用水;
喝:南水应首先满足北京市民的生活用水需求,故大部分供应自来水厂;
存:北京市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应存储到库区一部分水资源,供应旱季时用水;
补:往年过度引用水库水和开采地下水,导致水库和地下水水位下降,应回灌一部分,提高水库和地下水水位。
(5)促进对丹江口水库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水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径流量减少,地下水的补给减少,影响生态环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汉江上游流域的范围是指汉江上游的汇水范围,读图可知,汉江位于秦岭和大巴山之间,因此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地区为汉江流域。
(2)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水量、水位变化、河流的含沙量、结冰期、水能、汛期等方面进行分析。汉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的流量较大,降水时间长,夏汛汛期较长,冬季温度在0摄氏度以上,无结冰期,流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的含沙量较小。
(3)本题主要考查水库的效益。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的水源地,具有供水功能,位于汉江的上游河段,修建水库可以起到防洪、发电等功能。
(4)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南水北调水源的原则原因。节即为节约,主要是因为北京市水资源较少,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即使有南水调补,仍应节约用水;
喝主要是指的饮用水,首先南水北调对于北京来说,应该要先满足北京市民的生活用水需求,因此南水主要供应自来水厂;存主要是指存储,北京市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应存储到库区一部分水资源,供应旱季时用水;补主要是指地下水回补,由于往年过度引用水库水和开采地下水,导致水库和地下水水位下降,应回灌一部分,提高水库和地下水水位。
(5)本题主要考查跨区域调水产生的影响。南水北调能够促进对丹江口水库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够将水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径流量减少,地下水的补给减少,影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