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30道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14年9月《竖版世界地图》正式出版。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图中虚线为我国南极科考航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由图可知( )
A. 甲点经度是75°E B. 南北美洲分离
C. 乙为大洋洲 D. 丙为大西洋
2. 竖版世界地图不能看出( )
A. 中国和美国之间隔着北冰洋 B. 凸显南北两极
C. 南极科考航线变得清晰 D. 美国在中国东边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甲点所在经线与105ºW经线对称,组成经线圈,所以经度是75ºE,南北美洲位置不变,乙为北美洲 ,丙为太平洋,所以A正确。
【2题详解】
竖版世界地图能看出中国和美国之间隔着北冰洋,可以看出凸显南北两极,能看出南极科考航线变得清晰,不能看出美国在中国东边,所以D正确。
读亚洲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3. 亚洲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其河流流向深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从图中读出亚洲河流流向的特点是( )
A. 发源于亚洲北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带状流向南部的海洋
B. 发源于亚洲南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向心状流向中部的海洋
C. 发源于亚洲中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D. 发源于亚洲东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带状流向西部的海洋
4.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但人口分布不均。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相比较,人口相对稀少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亚洲的相关知识。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所以从图中读出亚洲河流流向的特点是:发源于亚洲中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故本题选择C选项。
【4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甲是西亚、乙是南亚、丙是东南亚、丁是东亚,其中西亚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不适宜人口居住,因此该地区人口稀少;南亚、东南亚、东亚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早,人口稠密。根据题意故选A。
5.居住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阿拉伯男子,传统打扮是戴头巾,身穿宽大的白色长袍,骑骆驼出行。他们的这些风俗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A. 美观休闲能保暖 B. 地形崎岖宜行走
C. 炎热干燥多风沙 D. 狩猎探险真方便
【答案】C
【解析】西亚北非地区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所以无需保暖,故A错误;这里地形主要为高原,B错误;西亚和北非地区炎热干燥,沙漠广布,戴头巾,身穿宽大的白色长袍,可防晒、挡风沙,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是这里较理想的交通工具,故C正确;戴头巾、穿宽大的白色长袍,是受当地环境影响形成的风俗,D错误。
读下列四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6. 图中所示四个国家中,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 图中乙国南部的自然特点是( )
A. 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 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 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 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答案】6. A 7. D
【解析】
【6题详解】
图中所示四个国家中,甲是朝鲜,乙是巴基斯坦,丙是伊朗,丁是以色列。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是朝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受海洋影响,降水较多,A对。其它三国沙漠面积分布广,降水少,不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B、C、D错。
【7题详解】
图中乙国是巴基斯坦,南部位于低纬度,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夏季西南季风影响不到,降水很少。自然特点是沙漠广布,炎热干燥,D对。A、B、C错。
点睛:根据经纬度及轮廓,判断国家名称。水稻种植业耗水量大,适宜在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下种植。巴基斯坦,南部有印度沙漠分布,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夏季西南季风影响不到,降水很少。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8. 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太阳辐射
C. 土壤 D. 降水
9. 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洋流
C. 土壤 D. 降水
10. 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洋流
C. 太阳辐射 D. 降水
【答案】8. B 9. B 10. A
【解析】
【8题详解】
读图可知,日本本州岛自南向北樱花初放日期越来越晚,这是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造成的热量差异,故B项正确。
【9题详解】
M和N在同一纬度,而且都位于沿海,但N地附近有日本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洋流,B项正确。
【10题详解】
M、N地位于海岸线附近,海拔极低;相对来讲,P地地势高,热量相对不足,所以P地樱花初放日期较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A项正确。
读中亚地区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图中代号所示地理名称正确的是( )
①高加索山 ③伏尔加河
④勒拿河 ⑥阿姆河
⑧里海 ⑩咸海
A. ①③⑧ B. ①③⑥⑧
C. ③⑧ D. ①⑧
12. 下列关于中亚各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国地势北高南低、沙漠广布,热量充足
B. B国盛产棉花,有“白金之国”的美誉
C. D国灌溉农业发达,是中亚主要水稻生产国
D. E国的名称为土库曼斯坦
13. 下列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B. 地处西风带,深受湿润的西风影响,气候温湿
C. 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D. 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答案】11. C 12. D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由图示地理事物所处的位置可知,①是乌拉尔山脉,③是伏尔加河,④是额尔齐斯河,⑥是锡尔河,⑧是里海,⑩是巴尔喀什湖,故C项正确。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A国为哈萨克斯坦,地势南高北低,以丘陵为主;D国为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有“白金之国”的美誉;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不适合种植水稻;E国为土库曼斯坦,故D项正确。
【13题详解】
中亚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植被以温带草原和荒漠为主,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故D项正确。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进行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4. 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
A. 夏季 B. 春末
C. 冬季 D. 初秋
15. 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
A. 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 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 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 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答案】14. C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古代的航海主要借助风力与人力。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是向南航行,借助北风顺风航行,省时省力,东亚季风气候区冬季吹偏北风,故C项正确。
【15题详解】
从乙地经丙地是向北航行,要借助偏南风,东南亚吹偏南风为北半球夏季,顺风顺水;由丙地前往丁地,是向西航行,要借助南亚地区冬季的东北季风,因此必须再等下一个风季,故C项正确。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甲区域是世界主要农业区,该地( )
A. 盛产小麦,商品率高 B. 农业类型属资金、技术密集型
C. 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D. 洪涝灾害频繁,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17. 乙海域( )
A. 石油资源丰富 B. 分布有世界性的大渔场
C. 是世界飓风、风暴潮的多发区域 D. 沿岸多世界著名港口,海运繁忙
【答案】16. D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图中区域的经纬度及轮廓可判断该区域为南亚,其中甲为恒河三角洲,乙为孟加拉湾;恒河三角洲为典型的水稻产区,该区人口众多,农业精耕细作属劳动密集型、机械化水平低。由于地势低平、海湾呈倒三角形以及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使该区水旱灾害频繁,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7题详解】
乙海域是世界著名的飓风、风暴多发区,C正确;石油主要分布在大陆架,A错误,该地海洋资源也不很丰富,由于经济较落后而少大港口,BD错误。故答案选C项。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图2中MN曲线代表图1中________线的降水变化。( )
A. AB B. CD
C. EF D. EG
19. 印度在③地种植茶树,其主导因素是( )
①多雨 ②热量充足
③光照强烈 ④排水良好
⑤雨热同期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④
【答案】18. A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图示为印度半岛,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其降水主要来自于夏季风西南风带来的水汽,故其降水变化规律应是由西南向东北发生变化。图1所示A处为西高止山,其西坡为迎风坡,降水多,对应①点处;此外东北部B点为喜马拉雅山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对应N点;西高止山东坡及高原内背风坡降水少,为①—②,之后向东北随着地势抬升降水渐多,即②—N,沿AB线的降水分布符合MN曲线变化,故A项正确。
【19题详解】
茶叶喜温喜湿,喜酸性土壤,多分布在高温多雨且排水良好的低山丘陵地区。印度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整个地区热量相差不大,热量不是主导因素;夏季降水多,光照较弱;③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迎风坡,降水多,且地形起伏,排水条件良好;雨热同期为季风气候的特征,故①④对,D项正确。
读“某国位置及相关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关于甲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沿海,海洋性气候显著 B. 位于内陆,降水稀少
C. 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干冬湿 D. 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影响,气候干热
21. 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广人稀,外来人口多从事农牧业 B. 当地以白种人为主,多信奉伊斯兰教
C. 因为石油危机,当地居民大量外迁 D. 侨汇、石油、旅游是当地经济的支柱
【答案】20. D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结合甲城市所处的纬度位置和甲城市的气候资料可以判断出,甲城市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影响,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故D项正确。
【21题详解】
根据该国的地理位置和相关资料可以判断出,该国为西亚国家(卡塔尔),卡塔尔面积狭小,以石油天然气工业为主;卡塔尔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以白种人为主,主要信仰为伊斯兰教,卡塔尔以外来移民为主,石化工业是其支柱产业;旅游业、侨汇非卡塔尔支柱产业,故B项正确。
馕不只是新疆人的传统食物,当我们把视线扩展时,从簿馕饮食带示意图可以发现相似的簿馕食俗。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簿馕饮食带的自然地理特征有 ( )
A. 高原为主,地形较为平坦 B. 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
C. 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旱 D. 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
23. 该饮食带所属的世界农业地域类型有 ( )
①地中海型农业 ②游牧畜牧业
③乳畜业 ④旱作农业
⑤热带种植园农业 ⑥水田农业
A. ①③④ B. ①②⑥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24. 该饮食带居民主要信奉的宗教是 ( )
A. 基督教 B. 佛教
C. 伊斯兰教 D. 犹太教
【答案】22. D 23. C 24. C
【解析】
【22题详解】
从图中看,馕带涉及的范围主要是中亚、南亚和西亚及北非的部分地区,该地区既有平原丘陵,也有山地高原盆地,地形单元复杂,地势起伏较大,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都是干旱少雨的环境,故D项正确。
【23题详解】
由(1)分析可知,该饮食带所覆盖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植被多为草原或荒漠,因而多发展畜牧业、旱作农业,但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型农业,故C项正确。
【24题详解】
从宗教的地理分布看,该饮食带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C项正确。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濒临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
B. 两河流域是指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
C. 地形以平原为主
D. 国家都属于阿拉伯国家
26. 从甲运输石油到意大利,走水路依次要经过 ( )
A. 土耳其海峡、曼德海峡、红海
B. 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
C. 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
D. 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
【答案】25. A 26. C
【解析】本题考查西亚北非地区。图示地区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A项正确。②从波斯湾出印度洋需经过霍尔姆兹海峡,从印度洋进红海经过曼德海峡,从红海进地中海经过苏伊士运河。故选C项。
27.小薇暑假和父母去非洲旅游,到了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地点。关于四个地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很热,滴雨未下,满眼是一望无际的沙漠
B. ②地阳光明媚,栽种着柑橘、葡萄等经济林果
C. ③地很闷热,几乎天天下雨,到处是茂密的森林
D. ④地正值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答案】B
【解析】图中①为热带雨林气候,其正确描述为C项内容;②为地中海气候,阳光明媚,种植着葡萄和柑橘等亚热带作物;③为热带沙漠气候,正确描述为A项内容;④地在南半球,但其位于南回归线以北,处于热带地区,虽是冷季,但气温高于0℃,不结冰不下雪,故B项正确。
下图为非洲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撒哈拉以南非洲,大多数居民属于( )
A. 黄种人 B. 白种人
C. 黑种人 D. 混血种人
29. 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是世界著名的天然野生动物园。在此动物园我们找不到的动物是( )
A. 狮子 B. 大象
C. 长颈鹿 D. 牦牛
30. 关于甲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能资源丰富 B. 世界第一长河
C. 含沙量大 D. 结冰期长
【答案】28. C 29. D 30. A
【解析】
【28题详解】
非洲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两大区域,北非以白种人为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种人占总人口的90%以上,故C项正确。
【29题详解】
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动物有狮子、大象、长颈鹿等,牦牛主要生活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气候区,故D项正确。
【30题详解】
甲河为刚果河,流经刚果盆地,流域内覆盖着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水能资源丰富;世界第一长河是尼罗河,故A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最大的三角洲是恒河三角洲,宽320公里,开始点距海有500公里,分属孟加拉国和印度。
材料二:黄麻是最廉价的天然纤维之一,种植量和用途的广泛都仅次于棉花,具有吸湿性能好、散失水分快等特点,主要用于纺织肩袋、粗麻布等。黄麻系热带和亚热带作物,适宜20 ℃以上高温多湿天气,发芽最低温度为13~14 ℃,要求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可在旱田种植,亦可在坡下平地种植。
(1)恒河三角洲是世界最大的三角洲,试分析其形成条件。
(2)每年7~9月,恒河三角洲经常发生洪水灾害,请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3)孟加拉国号称“黄麻之国”,请分析其发展黄麻种植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
【答案】(1)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开阔而相对封闭的盂加拉湾提供了良好条件;地势低平,流水沉积;海水顶托;形成历史悠久。
(2) 季节洪水,融化冰雪、热带气旋(夏季为汛期);上游地形起伏大,汇水速度快;下游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海水顶托作用,风暴潮加剧。
(3)地势低平;气温高;降水多;土壤肥沃,沙质土壤。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恒河三角洲为背景,考查三角洲的成因、洪涝灾害发生原因及农业的区位分析。
(1)恒河三角洲地区是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及众多支流相汇,河流带来大量泥沙;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开阔相对封闭的孟加拉湾,流水沉积作用强;加之海水的顶托,经过漫长的历史沉积形成三角洲。
(2) 恒河三角洲是热带季风气候,每年7-9月,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是洪水的重要来流;夏季气温高,北训高山的冰雪融化,加剧了河流的来水量;印度洋此时易受热带气旋影响,也会加大降水量;上游地形起伏大,汇水速度快;下游地势平坦,排水不便;海水顶托作用,风暴潮加剧,河流上泄受到一定的影响,加剧了洪水影响。
(3) 孟加拉国地处恒河三角洲,黄麻种植区地势低平;黄麻系热带和亚热带作物,适宜高温多湿气候,恒河三角洲纬度低,热带季风气候,种植区气温高;降水多;三角洲地区土壤肥沃,沙质土壤排水良好。
32.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 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 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答案】(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4分)
(2)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2分)
(3)因为太平洋沿岸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雨水较少。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4分)
(4)在濑户内海沿海岸地区,冬季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2分)
【解析】
(1)日本主要为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季节差异明显,所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明显;但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且多山地地形,所以河流短小,流域面积小。
(2)日本河流流量大,落差明显,所以,水能丰富,而航运条件较差。
(3) 日本属于季风气候,降水来自于东南季风从太平洋上带来的水汽,而日本海一侧处在背风坡,降水较少。日本的人口、城市、工业区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水量需求大,缺水严重。
(4)濑户内海沿岸多山,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水汽,所以降水少。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地时间201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吉布提保障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吉布提境内地形复杂,有高耸的大山,深陷的湖泊,林立的悬崖,大部分为海拔不高的火山高原,沙漠与火山占全国面积的90%,全境终年酷热少雨,4月至10月为热季,平均气温37 ℃,最高气温达45 ℃以上,11月至第二年3月为凉季,气温通常在23 ℃到30 ℃之间,平均气温27 ℃,年平均降雨量为150毫米;河流多发源于北部山脉和南部山地或高原,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流呈梳状,河流沿岸是该国主要的居住区和农业生产活动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不能自给,但渔业资源较丰富。下图为吉布提位置和河流城市分布图。
(1)分析吉布提境内多火山、裂谷的原因。
(2)吉布提的气候具有热、凉两季的特点,分析其原因。
(3)说明吉布提农业生产活动区域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的自然原因。
(4)分析吉布提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
【答案】(1)地处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生长边界),地壳不稳定,岩浆活动频繁,多火山;东非大裂谷经过中部,受内力(张力)作用影响,岩层断裂陷落形成裂谷。
(2)4月至10月,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受来自内陆的偏南风影响,气温高; 11月至翌年3月,太阳直射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受偏北风影响,气温较低。
(3)该国虽濒临海洋,但降水较少,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谷地势较为平坦,可开发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较为丰富(灌溉水源充足);河谷沿岸土壤肥沃。
(4)自然原因:地形复杂,多山地、高原;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沙漠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小;地表水资源不足等。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不足(工农业基础薄弱或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产量低;经济落后,资金不足(农业投入少)等。
【解析】
(1)吉布提地处红海南部,这里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的生长边界,地壳不稳定,岩浆活动频繁,多火山;它是东非大裂谷经过中部,受内力(张力)作用影响,岩层断裂陷落形成裂谷带的一部分,所以境内也多裂谷。
(2)吉布提纬度低,是热带气候;4月至10月,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受来自内陆的偏南风影响,气温高; 11月至翌年3月,太阳直射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受偏北风影响,气温较低。
(3)该国虽濒临海洋,但地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区,降水较少,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谷地势较为平坦,可开发耕地资源;河流沿岸,灌溉水源充足;河谷沿岸土壤肥沃。
(4)吉布提粮食不能自给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境内地形复杂,多山地、高原,耕地面积有限;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沙漠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小;地表水资源不足,灌溉水源有限等。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粮食需求量大;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土壤肥力下降,影响种植业;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不足,工农业基础薄弱或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产量低;经济落后,资金不足,农业投入少等,产量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