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上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上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1.下列地球上哪个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 )A. 全球变暖 B. 极昼极夜 C. 极光现象 D. 地震火山【答案】C【解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包括:(1)影响地球的气候;(2)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3)干扰地球磁场;(4)产生极光现象。选项中,只有C答案极光现象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2.下图为一条河流沿35°N自西向东流,河中有一沙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南岸沉积作用强烈 B. 北岸受冲刷严重C. 沙坝将与南岸相连 D. 沙坝将与北岸相连【答案】D【解析】根据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规律可知,北半球河流向右偏,右岸冲刷,左岸沉积,故图中沙坝将与北岸相连。故选D。3.江西三清山在地质历史上有过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岩石中的矿物结晶充分、晶体颗粒较粗,其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A. 玄武岩 B. 花岗岩 C. 石灰岩 D. 大理岩【答案】B【解析】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小,一般有流纹或气孔,A错;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据材料可知,三清山的岩石主要是岩浆活动后形成,岩石矿物结晶充分,晶体颗粒粗,应为侵入型岩浆岩,B对;石灰岩属于沉积岩,一般呈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C错;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发生改变形成的新岩石,一般具有片理构造,D错。故正确答案选B。4.2016年4月,南美洲西部的厄瓜多尔发生强烈地震。这是因为该国位于( )A.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B.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C.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 D. 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生长边界【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南美洲西部的厄瓜多尔处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处。板块的消亡边界处地质活动活跃,易发生地震等地质灾害。故该题正确答案选C。5.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①碰撞挤压 ②张裂作用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两块海绵本来是连接在一起,由于蜡烛加热区水流上升促使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流动,模拟的是板块的张裂作用,具有张裂作用的板块边界往往是生长边界。故本题正确的是②③,答案选B。6.下图为某海区洋流示意图,关于图中洋流说法正确的是( )①为暖流 ②为寒流 ③向北流 ④向南流 ⑤有增温增湿作用 ⑥有降温减湿作用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④⑤【答案】D【解析】本题首先要确定洋流类型,据图可知,该区为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洋流应为暖流,①对②错;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暖流向南流,③错④对;暖流一般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⑤对⑥错。故正确的是①④⑤,答案选D。7.读下图,形成①地雨季的主导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洋流【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①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纬度,是地中海气候区;其降水主要受中纬西风带影响,因此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正确答案选B。8.西藏喇嘛的脸上呈紫红色,犹如他们僧衣、寺庙的颜色,被称之为“高原红”,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热量 B. 光照 C. 水分 D. 气压【答案】B【解析】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受紫外线的影响西藏喇嘛的脸上呈紫红色,选择B。9.小李在上海某商场购买某品牌服饰,发现标签上的产地不再是“中国制造”,而是“越南制造”、“缅甸制造”,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A. 环境容量 B. 资源供给 C. 工资水平 D. 市场需求【答案】C【解析】普通服装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劳动力价格不断提升,生产优势降低,产业转移到越南和缅甸等东南亚劳动力廉价国家,所以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工资水平。选择C。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 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 河流 B. 聚落 C. 耕地 D. 地形11. 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 线路过长 B. 距城镇过远 C. 易受洪水威胁 D. 工程量过大12. 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 地形分布 B. 绿洲分布 C. 河流分布 D. 沙漠分布【答案】10. D 11. B 12. B【解析】【10题详解】根据铁路线修建的原则,在山区应尽量少穿越等高线。读图,图示铁路沿1000米等高线修建,主要是因为不穿越等高线,地势起伏较小,所以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D对。图示天山地区河流短小,铁路线没有沿河修建,A错。线路没有经过主要城市,主导因素不是聚落,B错。该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上,也是聚落主要分布区,C错。【11题详解】铁路修建的意义是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图中铁路线与城市吐鲁番之间高差较大,距离远,不利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距城镇过远,B对。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线路长短,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该地区是干旱区,洪水灾害少,C错。沿等高线修建,工程量较小,D错。【12题详解】图示区位于干旱地区,城镇分布在水源较充足的山麓地带的绿洲上,绿洲上农业基础较好,适宜人类生存,B对。干旱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铁路沿线如果没有水源,也不会形成城镇,所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地形、河流、沙漠分布对城镇分布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A、C、D错。下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3. 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 )A. 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B. 甲处气温比乙处高C. 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D. 甲处气温比丙处低14. 若此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 )A. ③气流比较湿润B. ④气流给我国夏季带丰沛降水C. 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 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有关15. 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 ( )A. 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 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C. 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 D. ④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答案】13. B 14. D 15. B【解析】【13题详解】根据题意:M线代表地球表面,甲处气流上升,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乙处气流下沉,气温低,气压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14题详解】若为三圈环流的低纬环流,则甲为赤道附近,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乙为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③为信风带,较为干燥;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下沉气流有关。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15题详解】若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图中甲为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乙为海洋,气温低,气流下沉,为高压,以晴朗天气为主;③气流较为湿润。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孟买和洛杉矶分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台所学知识,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6. 孟买位于洛杉矶的( )方向A. 西北方 B. 西南方C. 东北方 D. 东南方17. 此日中国某一远洋运输船舶在甲海域航行,在阳光初露海面时, 刚好通过20°N,70°E地,此时,收音机正在播报北京时间为9:00整。则孟买的昼长约为( )A. 11小时20分 B. 12小时40分C. 10小时30分 D. 12小时18. 此季节孟买和洛杉矶的气候( )A. 都是高温多雨 B. 孟买高温多雨,洛杉矶温和湿润C. 孟买高温多雨,洛杉矶高温少雨 D. 都是高温少雨【答案】16. B 17. B 18. C【解析】【16题详解】根据图中纬度位置可知,孟买位于洛杉矶的南面,由图可知,孟买位于70°E以东,洛杉矶位于110°W以西,故两者经度之和大于180°,所以东经在西,西经在东,故孟买位于洛杉矶的西面,故孟买位于洛杉矶的西南面。【17题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北京时间为9点,则70°E时间为5:40分,正好日出,则该地昼长=(12-5:40)*2=12小时40分。孟买靠近20°N,故孟买昼长为12小时40分。【18题详解】由上题可知,孟买此时6点之间日出,故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孟买为热带季风气候,此时高温多雨;洛杉矶为地中气候,此时为高温少雨。19.中央谷地位于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之间,是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M为中央谷地中某城市,该城市的平均海拔为52米。据此回答下题。M城冬季的降水量明显少于旧金山,其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 )A. 距海远近 B. 纬度高低 C. 地形 D.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M位于中央谷地,西侧的海岸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冬季降水较少;而旧金山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冬季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故影响两地降水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正确答案选C。20.里约奥运会上,我国两位自行车运动员头戴京剧脸谱头盔强势摘金。与京剧脸谱同属一个文化圈的现象有( )A. 清真寺 B. 桑巴舞 C. 吴哥窟 D. 蒙古袍【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可知,京剧属于东亚文化圈,四个选项中:清真寺属于伊斯兰文化圈,A错;桑巴舞属于拉丁美洲文化圈,B错;吴哥窟属于东南亚文化圈,C错;蒙古袍属于东亚文化圈,D对。故正确答案选D。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21.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它为白昼。读图判断: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2)A、B、C三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____;C点的昼长是______小时。(3)此日上海(31°N,121°E)和北京(39.5°N,116°E)两城市中,相同高度的物体正午影子较长的是_________,两城市太阳高度达到一天内最大值的时刻相差__________分钟。北京此日太阳从______方向升起。【答案】 (1) 23°26′N,150°E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2)A>B>C 16 小时 (3)北京 20分钟 东北【解析】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规律。(1)据图和材料可知,该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23°26′N,150°E。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2)自转线速度规律是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两极为0。因此A、B、C三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B>C;据材料可知,C点4时日出,昼长时间为(12-4)×2=16小时。(3)正午太阳高度越高,影长越短,故相对来说,北京的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更小,故影长更长;由于两城市的经度差为5°,故两城市太阳高度达到一天内最大值的时刻相差应为20分钟;此时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22.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 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 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把夜晚宿营的地点选在A、B、C、D哪一处较合适?简述理由。 (2)某同学建议在图中C处建一火情瞭望台,你认为此建议可采纳吗? (3)若用现代化的手段动态监测 森林火灾,最好采用 技术。同学们沿图中登山线路行进,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分析其主要原因。 (4)简析图中E城镇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答案】(1)A A位于鞍部,地形平坦开阔(2)不可采纳 遥感(3)沿线相对高度不够大,水热状况垂直分异不显著(4)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解析】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根据材料,同学们宿营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野外天文、地质、植被、 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故宿营地应选在安全、平坦、视野开阔的地方,A点最符合上述条件要求;(2)C处虽位于山顶,但其位于城镇的西北方,会被山脊阻挡视线,无法通视,火情检测的效果差,故不可采纳;(3)遥感技术可实现对火情的现代化手段动态检测,同学们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是由于登山线路的相对高度不超过550米,相对高度不够大,水热状况垂直分异不显著;(4)据图可知,E城镇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23.我国古代人民创立了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2015年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十二)这一天是冬至,读下面的24节气示意图和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回答问题。(1)2015年冬至这一天,和右图中字母_____的位置对应,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º的地方是____________,出现极昼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2)冬至过后1个月,就进入_______(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对应这段时间里,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变______(大、小),白昼长度逐日变______(长、短)。(3)从小雪到大寒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地球公转到近日点的时间是______月初,最靠近_________(节气);从立夏至夏至期间,上海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5)2015年12月25日圣诞节这一天,对应的月相是________月,海洋潮汐出现______(大、小)潮。【答案】 (1)C 南回归线上(23º26´S上) 南极圈及其以南(66º34´S以南,南极圈内) (2)大寒 大 长 (3)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 (4)1 小寒 昼长夜短(且昼逐日延长) (5)满(月) 或 望 (月) 大【解析】该题考察地球运动的意义。(1)据材料,右图所示的节气为:A.夏至,B.秋分,C.冬至,D.春分。2015年冬至这一天,和右图中字母C对应,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º的地方是南回归线上(或23°26′S上),出现极昼的地区是南极圈及其以南(或66º34´S以南,南极圈内)。(2)据左图可知,冬至过后1个月,进入大寒节气,这一段时间,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白昼长度逐渐变长。(3)据图可知,从小雪到大寒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4)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公转到近日点的时间是1月初;据图可知,此时最靠近小寒节气;从立夏至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不断向北移,故上海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且昼逐日延长)。(5)2015年12月25日圣诞节这一天,应为农历十一月十五,对应的月相是满(月) 或 望 (月),海洋潮汐出现大潮。24.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 (2)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 (3)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4)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390 m。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库?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答案】(1)丘陵;鞍部。(2)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3)冬春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4)赞成。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地势低洼、开阔,利于蓄水(或图幅北部河谷狭窄,利于建坝);邻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不赞成。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淹没大片耕地,人均耕地减少。【解析】(1)通过判读图中等高线,可知该地区高程在500 m以下,而且图中等高线较密集,根据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可以确定该地区的地形类型是丘陵;甲地位于两个山顶之间,地形部位名称应该是鞍部。(2)根据该地气候资料表可知,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表现为冬季温和(冬季气温大于0℃),夏季气温在20 ℃以上,属于高温;全年各月比较,表现为四季分明。(3)气候给该地区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冬春季的寒潮、夏季的洪涝和春季的旱灾等。(4)本题是开放类试题,审题时抓住“依据图表信息说明”这一关键要求,再根据水库的作用及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进行归纳,值得注意的是,在说明理由时需要从不同角度总结归纳。25.201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吹响了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号角。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鞍钢上半年固定投资同比下降97%,钢铁市场低迷,波及上下游产业。尽管鞍钢在鞍山经济所占比重仅为1/8,但围绕鞍钢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加起来,仍顶得上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辽宁传统产业如矿山、水泥和钢铁装备等板块遭到重挫,有的企业最大降幅达50%。辽宁振兴要注重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1)指出辽宁发展传统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2)据图二中的两个阶段,分析辽宁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3)辽宁的雾霾比上海严重很多,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 (4)根据资料,试预测今后辽宁省产业结构变化特征,并说明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利影响。【答案】(1)港口、铁路等交通便利;石油、铁矿、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产业集聚。(2)第一阶段:2011年前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产业比重略微下降。第二阶段:2011年后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一产业比重略微下降。(3)辽宁相比上海,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率高;产业结构中传统污染工业的比例多。(4)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下降,而且第二产业中,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密集型的可能会上升,产业结构优化; 对经济影响:第二产业中的技术密集型比重上升和第三产业的上升,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出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对生态环境:减少工业污染排放,有利于环境的逐步改善【解析】该题组考查工业活动的相关知识。(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辽宁省石油、铁、煤矿资源丰富,道路交通发达,工业基础好,产业易集聚,是其发展传统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2)该题据图进行描述即可。据图可知,阶段一即2011年前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产业比重略微下降;阶段二即2011年后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一产业比重略微下降;(3)雾霾的产业方面的影响因素可从其产业类型和能源比例等方面来分析。从产业结构看,相对上海,辽宁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率高;产业结构中传统污染工业的比例多;(4)该题有两问,第一问是预测今后辽宁省产业结构变化特征,第二问是说明这种变化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利影响。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辽宁省今后的趋势是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下降,而且第二产业中,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密集型的可能会上升,产业结构优化;对今后的影响中,对经济影响是第二产业中的技术密集型比重上升和第三产业的上升,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出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减少工业污染排放,有利于环境的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