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南省商开九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河南省商开九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读宁夏农业区划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划分图示宁夏农业区域的指标是
A. 降水多少 B. 气温高低
C. 地形地势 D. 水源多少
2. 图示农业区划
A. 区域边界明确 B. 区域内部性质均一
C. 区域内部特征差异明显 D. 不可进一步划分
3. 四个区域最适宜发展种植业的是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和区域的划分。由图示可知,其主要划分指标是地形状况。农业区的边界不明确,具有过渡性;区域内部的性质相对一致;区域可以进一步划分。Ⅰ区域为冲积平原,且临近河流,最适宜发展种植业。
【1题详解】
由图例可以看出,I是宁北冲积平原,II是宁中台地和山间盆地,III是宁南黄土高原,IV是六盘山-贺兰山地,即宁夏是依不同的地形类型划分农业区域;不是参考降水、气温和水源。选C正确。
【2题详解】
宁夏是依不同地形类型划分农业区域,各地形类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各个区域内部的地形特征性质相对均一;区域内部特征相似,区域间差异明显;每个区域还可细分更小的区域。选B正确。
【3题详解】
Ⅰ区域为冲积平原,且临近河流,灌溉便利,最适宜发展种植业;II是宁中台地和山间盆地,水资源不足,不利于种植业;III是宁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不利于种植业;IV是六盘山-贺兰山地,海拔高,热量条件差,平地少,不利于种植业。选A正确。
美国夏威夷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位置见下图)自 2018年5月3日开始持续喷发了数月,产生了大量火山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能够精确测量基拉韦厄火山区地壳移动距离的是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5. 可以监测火山灰覆盖区域的是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答案】4. B 5. A
【解析】
本题考查“3S”技术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可精确测量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可精确测量地壳移动距离。遥感技术可通过电磁波信息监测大范围地理事物分布,从而获得火山灰覆盖的地区范围。
【4题详解】
全球定位系统可精确测量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可精确测量地壳移动距离;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没有获地区经纬度和高程的功能,不能测量地壳移动距离。选B正确。
【5题详解】
遥感技术可通过电磁波信息监测大范围地理事物分布,从而获得火山灰覆盖的地区范围;全球定位系统,能获得火山的地理位置信息,不能监测火山灰的覆盖区域;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是对信息的管理,不能监测。选A正确。
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见下图)。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却遭到严重破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图中体现的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是
A. 维护生物多样性 B. 促进全球水循环
C. 平衡大气中氧的含量 D. 减轻水土流失
7. 巴西热带雨林破坏的根源是
A. 人口增长和贫困 B. 过度的迁移农业
C. 商业性伐木 D. 开辟大型农牧场
8. 雨林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主要是
A. 雨林生长旺盛 B. 土壤中养分易被淋洗
C. 岩石风化作用弱 D. 有机质分解慢
【答案】6. B 7. A 8. B
【解析】
【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热带雨林主要涉及水循环各环节,图中体现其全球环境效应是促进全球水循环;没有体现其他环境效应。选B正确。
【7题详解】
巴西热带雨林破坏的根源主要是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发展需求;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等是对雨林破坏的直接原因。选A正确。
【8题详解】
雨林地区高温多雨,植被被破坏后,土壤中养分受到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雨林生态环境中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很快丧失,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是雨林破坏后很难恢复的主要原因;雨林生长旺盛是水热充足,该生态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岩石的风化作用强,但不是雨林破坏后难以恢复的原因。选B正确。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热带雨林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9. 图中热带雨林分布属于非地带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0. 乙地热带雨林开发程度较低的自然原因是
①丛林阻隔 ②湿热环境影响
③开发较晚 ④人口稀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9. A 10. A
【解析】
【9题详解】
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南北纬10度间,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高温多雨,是纬度地带性分布;乙为亚马孙平原、丙为东南亚、丁为刚果盆地,均为地带性分布;图示甲热带雨林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由于地形抬升影响多地形雨,加之沿岸暖流影响形成雨林带,属于非地带性成因。选A正确。
【10题详解】
乙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开发程度较低的自然原因与雨林植被茂密、丛林阻隔,及湿热环境影响,不利于开发;开发晚和人口少不是自然原因。选A正确。
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长江上游水电站较多,主要原因是
A. 地势落差大 B. 流域面积广
C. 人口密度小 D. 土地租金低
12. 对于长江下游河段的水污染,处理措施适宜的是
A. 上游植树造林 B. 禁止污染排放
C. 加强污水处理 D. 加固下游堤坝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长江上游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水能建设较多的水电站;流域面积、人口密度和土地租金等与水电站建设没有必然关系。选A正确。
【12题详解】
植树造林和加固堤坝主要对洪涝灾害有防治作用,不影响水污染情况;禁止污染排放过于绝对,不利于经济发展;加强污水处理,净化后排放是适宜的措施。选C正确。
田纳西河流域(见下图)的开发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此时的田纳西流域由于长期缺乏治理,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经常暴雨成灾,洪水为患,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田纳西河“洪水为患”较多的时段是
A. 初冬 B. 初春
C. 初夏 D. 初秋
14. 地形对田纳西河的影响主要是
A. 便于陆路交通 B. 容易产生凌汛
C. 水能资源丰富 D. 夏季地形雨多
15. 田纳西河酸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棉花种植对土壤肥力消耗大 B. 大量植被破坏
C. 炼铜业排放高浓度 SO2 D. 灌溉用水增多
【答案】13. B 14. C 15. C
【解析】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田纳西河流域是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冬春多雨、夏秋少雨;冬末春初降水多,洪水为患。田纳西河流域主要流经阿巴拉契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炼铜业能源消耗量大,燃煤会排放高浓度SO2,形成酸雨。
【13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域是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冬春多雨、夏秋少雨;冬末春初降水多,洪水为患。选B正确。
【14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域主要流经阿巴拉契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多山的地形使得陆路交通不便;田纳西河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无冰期,无凌汛;田纳西河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不易在夏季产生地形雨。选C正确。
【15题详解】
炼铜业能源消耗量大,燃煤会排放高浓度SO2,形成酸雨;棉花种植对土壤肥力消耗大,大量植被破坏,只会加剧土地退化,不会造成酸雨;灌溉用水增多,更不会形成酸雨。选C正确。
读我国四个省区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纬度最高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7. 某传统菜系以烹制海鲜见长,汤类、素菜最具特色,该菜系主要源起于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6. D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图示甲是广东省,在我国陆地最南;乙是湖北省在我国中部;丙是陕西省在我国中部;丁是黑龙江省,在我国东北,纬度最高。选D正确。
【17题详解】
甲省广东地处南部沿海,以海鲜见长;气候湿热,当地以汤类、素菜最具特色;乙、丙、丁是内陆省份,少见海鲜。选A正确。
读我国四个山脉周边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不属于我国地势阶梯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9. 丁山脉西侧地形区的特征是
A. 黑土广布 B. 千沟万壑
C. 水系众多 D. 冰川雪原
【答案】18. A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甲是天山,不是地势阶梯界线;乙是大兴安岭、丁是太行山,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丙是昆仑山,是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选A正确。
【19题详解】
丁为太行山,其西侧地形区为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地处半湿润区,水系不多,更无冰川雪原。选B正确。
读我国两地基本资料情况表,完成下列各题。
20. 两地温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 C. 洋流 D. 海陆
21. ②地气候类型属于
A. 温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20. A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地纬度相当,但是海拔差异大;因此可以判断影响两地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纬度、洋流及海陆影响不大。选A正确。
21题详解】
根据②的纬度和海拔可知,该城市在我国中部;1月均温大于0度,7月高温,可以判断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气温低于0度;热带季风气候,是全年高温。选C正确。
读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3. 相对于③和④工业基地,①工业基地的最大优势是
A. 水资源充足 B. 水运便利
C. 科技发达 D. 矿产丰富
【答案】22. D 23. 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①为辽中南工业基地、②为京津唐工业基地、③为沪宁杭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④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沪宁杭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矿产资源贫乏,而辽中南工业基地的煤炭、铁矿、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22题详解】
图示①为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②为京津唐工业基地,是综合性工业基地;③为沪宁杭工业基地,综合性工业基地;④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选D正确。
【23题详解】
③为沪宁杭工业基地、④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相比于①为辽中南工业基地,两工业基地的矿产资源贫乏,水资源充足、水运便利、科技发达;而辽中南工业基地的煤炭、铁矿、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选D正确。
2017年7月15日京新高速公路(见下图)全线通车,它使新疆至北京公路里程缩短 1000多公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京新高速公路运营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
A. 河湖众多 B. 气候湿热
C. 风沙频繁 D. 冻土广布
25. 京新高速公路对新疆的主要影响是
A. 增加西气东输的输气量 B. 增加新疆出海通道
C. 有利于自驾游出行 D. 提高哈密城市等级
【答案】24. C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京新高速公路主要经过我国华北、西北地区,多干旱、半干旱地区,多风沙;该线河湖较少、气候多干旱,冻土少。选C正确。
【25题详解】
西气东输使用的是管道运输,与高速公路无关;京新高速公路连接的是新疆和北京,不能增加出海通道;城市等级不仅因为一条高速公路而发生变化,受区域城市等级体系的内在规律制约;京新高速公路的建设,利于完善交通网,利于自驾游出行。选C正确。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非洲萨赫勒地区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具有从典型的热带草原向撒哈拉沙漠过渡的地理特点,年降水量从北向南约为 200 至 600 毫米(见下图)。
20 世纪以来,传统的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萨赫勒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荒漠化。
(1)据图文材料描述萨赫勒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2)分析萨赫勒地区严重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答案】(1)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植被为草原和荒漠;多疏松的沙质土壤。
(2)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气候具有从沙漠气候向草原气候过渡的特征,降水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特别是雨季前有一段高温时期,风大干旱,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气候条件下,植被稀疏,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风沙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气候上的过渡性必然导致植被的过渡性,沙漠与草原交错分布,为典型的荒漠草原,植被遭破坏后,极易沙化。(从降水和高温、植被、大风等角度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包括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及土壤等。该地位于北非撒哈拉沙漠的南缘,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由于干旱,植被为草原和荒漠;多疏松的沙质土壤。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引起的,与植被稀少、大风天多及地表松散堆积物多有关,从降水和高温、植被、大风等角度分析。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气候具有从沙漠气候向草原气候过渡的特征,降水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特别是雨季前有一段高温时期,风大干旱,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气候条件下,植被稀疏,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风沙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气候上的过渡性必然导致植被的过渡性,沙漠与草原交错分布,为典型的荒漠草原,植被遭破坏后,极易沙化。
27.读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在挖掘区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
(2)以图示防护林体系为例,简述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1)加剧水土流失;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现象;产生沙尘;破坏地下水储存环境;废弃土石占用土地。
(2)固沙草方格和乔木、灌木结合形成防护林体系,能够有效地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同时还能起到防风固沙、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矿区环境的作用。
【解析】
(1)该煤矿是露天煤矿,产生的环境问题,要考虑挖掘过程中对土地的破坏、产生的污染等;露天开采,破坏植被,会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粉尘、污染大气;露天采煤、煤堆放,地表水下渗和雨水冲刷,污染水源,破坏地下水储存环境;露天堆放废弃土石占用土地。
(2)由图可以看出,固沙草方格和乔木、灌木结合形成防护林体系;这些防护林体系,能够有效地把流动沙丘隔离,可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护林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还能起到防风固沙、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矿区环境的作用。
28.读我国主要农业基地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下表中我国南方和北方农业差异。
(2)说出 D 处成为我国主要农产品出口基地的有利条件。
【答案】(1)①温带季风气候 ②水稻 ③甜菜 ④油菜
(2)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临近海洋,气候条件优越;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便于掌握市场信息;临近海洋,对外交通便利。(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南北方地理环境差异。我国北方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条件不如南方,粮食作用以小麦为主,糖料作用以甜菜为主,油料作物以花生为主;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条件较好,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糖料作物以甘蔗为主,油料作物以油菜为主。出口农产品,指所生产的农产品面向国际市场,形成基地,主要是生产规模大,依赖于大宗产品的出口,可从市场、交通角度分析。
(1)我国北方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条件不如南方,粮食作用以小麦为主,糖料作用以甜菜为主,油料作物以花生为主;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条件较好,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糖料作物以甘蔗为主,油料作物以油菜为主。
(2)出口农产品,指所生产的农产品面向国际市场,形成基地,主要是生产规模大,依赖于大宗产品的出口,可从市场、交通角度分析。D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临近海洋,气候条件优越,发展出口农产品条件优越;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便于掌握市场信息;临近海洋,对外交通便利,出口便利。
29.读黄河流域略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示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① (平原),③ (湖泊),④ (海)。
(2)说出①②两农业区对黄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答案】(1)河套平原 青海湖 渤海
(2)使得河流流量减小,含沙量增加,污染加重(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解析】
(1)图示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可结合图示河流、山地及相关的省市填写;①是河套平原,③青海湖,④渤海。
(2)图示①是河套平原②是宁夏平原,两农业区都是引黄河水灌溉的;大量引黄灌溉,使得河流流量减小,含沙量增加,污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