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安一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冲刺(七)文综地理试题
展开2019届高三冲刺模拟卷(七)
文科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秸秆发电是秸秆回收利用的途径之一,现有发电方式可分为直燃发电、混燃发电、气化发电和沼气发电,而单位发电成本则受原料收购、运输以及不同发电方式等因素共同影响。目前我 国秸秆发电经济效益不佳。下图示意湖北四市土地及秸秆资源分布特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秸秆电厂布局应倾向于
A. 原料产地 B. 消费市场
C. 技术密集区 D. 劳动力密集区
2. 相较其他三市,仙桃市建秸秆电厂的优势是
A. 生态环境优良 B. 配套设施完善
C. 秸秆资源量大 D. 秸秆收集成本低
3. 为可持续发展提高秸秆利用效益,应该
A. 增加秸秆供给 B. 提高上网电价
C.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D. 提升电厂集聚度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秸秆发电有直燃发电、混燃发电、气化发电及沼气发电,不论哪种发电模式,均需要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且产生的电量有限,经济效益较差,长距离运输秸秆势必导致发电成本进一步提高,使得经济效益更低,所以秸秆电厂应布局在原料产地,与市场、技术及劳动力关系不大,故选A。
【2题详解】
秸秆发电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不大,且图中无法判断四市的生态环境,武汉作为省会,配套设施应较仙桃为完善,秸秆资源量=土地面积与资源密度之积,仙桃资源量在四城市不占优势,但是由于其资源密度最大,秸秆收集成本较低,故选D。
【3题详解】
为持续提高秸秆发电效益,可以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废渣等作为肥料或者养殖业的饲料及进一步深加工,而秸秆供给及提升电厂密度不能提高秸秆发电的效益,提高上网电价,使得秸秆发电的市场变狭小,不利于产业发展,故选C。
某中学生去北极地区旅游,他在日记中写道:“据当地人说,我来到的这座城市太阳从 6月12 日起就一直展现在天空,虽然每天也在不停地向着一定的方向运转,但不会落下,在天空中绕着圈子移动。漫步街头,我看见了许多高大的阔叶树…”下图示意北极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该城市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5. 该城市能够生长高大阔叶树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西风气流 C. 海陆位置 D. 洋流
6. 该城市一年中的极昼期大约为
A. 10 天 B. 20 天
C. 30 天 D. 40 天
【答案】4. B 5. D 6.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中学生去北极地区旅游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方位判定、及其极昼极夜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题详解】
由图中的经纬度以及海陆轮廓可知②地处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段,该处深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温度相对较高可以满足阔叶林的生长,由材料中“我看见了许多高大的阔叶树…”可知该中学生描述的应当是②地的情景,①地、③地、④地由于气温较低,不可能存在阔叶林,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5题详解】
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该城市能够生长高大阔叶树的主导因素是洋流因素,而不是地形、西风气流和海陆位置,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6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市处在70°N以南地区且接近该纬度,为方便计算,近似可以看成处在70°N之上,经计算得该地距离66°34′N还有3°2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是4天走1°,经计算可知该地的极昼时长大约为25天,又因为该地不足70°N,可知其极昼时长大约为20天,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点睛】第3题本题难度比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
下表为2017年我国部分省市常住人口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广东省人口增量远超其他省市,主要原因是
A. 死亡率低 B. 出生率高
C. 人口迁入多 D. 环境容量大
8. 北京市常住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政策限制 B. 矿产短缺
C. 交通发达 D. 经济放缓
9. 吉林省常住人口的变化会导致
A. 劳动力极度缺乏 B. 老龄化程度增加
C. 人口死亡率下降 D. 环境人口容量扩大
【答案】7. C 8. A 9.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部分省市常住人口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人口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认真解读题中的表格内容,其中常住人口和增量人口这两项指标对于解答本题来说较为重要。
【7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省经济整体较为发达,就业机会众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广东省人口增量远超其他省市,主要原因是人口迁入多,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死亡率低不是广东省人口增量远超其他省市的主要原因,因此A错误;广东省目前人口出生率较低,因此B项错误;环境容量也不是广东省人口增量远超其他省市的主要原因,因此D错误。
【8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国家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对在京的大量产业和人员进行转移,因此可知A正确;北京一直都是一个矿产资源贫乏城市,因此这一点不是其常住人口负增长的原因,因此B错误;发达的交通应该能吸引更多的人口进入,不应该使常住人口进入负增长的状态,因此C错误;北京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因此D错误。
【9题详解】
由表格内容可知吉林的常住人口流失了15.6万人,还不至于造成吉林省劳动力极度匮乏的状态,因此A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吉林省的人口外流部分几乎都年轻人口,那么在年轻人口大量外流的状态下,吉林省的老龄化会有一定程度的加深,因此B项正确;吉林省常住人口的减少不会影响其人口死亡率,因此C项错误;吉林省的环境人口容量相对固定,不会轻易改变,因此D错误。
【点睛】广东省人口增量远超其他省市主要是因为广东济较为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员的进入;第2题容易误选为D项;第3题容易误选为A项。
南美白对虾适应能力强,一般在沿海地区养殖。甘肃景泰川灌区20世纪90年代被迫弃耕,近年来,当地通过开挖池塘,汇水养殖南美白对虾,井拾土造田使大部分弃耕地得以种。下图示意景泰川位置。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景泰川灌区通过养殖对虾使弃耕地得以复种的基本原理是
A. 挖塘抬土,地下水位降低 B. 对虾吸收,水体盐度变淡
C. 降水增多,盐分淋溶增强 D. 气温降低,土壤蒸发减弱
11. 与我国沿海主产区相比,景泰川产出对虾品质更高的原因是
A. 水温高 B. 盐度大 C. 污染少 D. 饵料足
【答案】10. A 11.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当地挖塘抬土,在台田上进行农业种植,使得地下水位降低,进而减轻当地土壤盐碱化。故选项A正确。
【11题详解】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人口众多,海洋污染较重,景泰川地处西北内陆,人类活动少,污染较小。故选项C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斑花黄堇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药用历史悠久,是藏药中一味重要的寒性药,在藏药中一般是全草使用。斑花黄堇适生于海拔3200~5500 m青藏高原的高山流石滩、雪线附近、山坡砾地、高山草甸裸地、山麓断崖下、山顶石缝等环境中。下表为青海省斑花黄堇适宜区的自然条件、面积及蕴藏量。
材料二:斑花黄堇藏药材的原料主要依赖于原产地采挖,迄今尚无人工种植生产。随着青海省将藏药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发展,藏药规模化生产和紫堇属药用植物的研究深入和新活性的发现,斑花黄堇药材的需求量逐步增加,价格也随之上涨。但是其野生资源日趋枯竭,有的藏药厂已用灰绿黄堇等其他紫堇属作为替代药材使用。
(1)结合材料推测斑花黄堇的适生环境特征。
(2)评价青海省发展藏药产业为当地特色产业的区位条件。
(3)针对斑花黄堇资源日渐枯竭的现状,请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答案】(1)海拔高,地形险峻;气候恶劣,生态脆弱;光照充足;土壤呈弱碱性,肥力较低。(评分细则:关键词:地形险峻;生态脆弱;光照充足;土壤肥力低。答对4点即可)
(2)有利条件:藏药种类丰富且资源相对充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藏药品质高;藏药中新的活性不断发现,市场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不利条件:地处青藏高原,交通不便;技术水平落后,资源利用率较低。(评分细则:“有利条件”答对3点即可,关键词:种类丰富;藏药品质高;市场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不利条件”,关键词:交通不便;技术落后)
(3)加大对青藏高原流石滩(斑花黄堇适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对斑花黄堇的硏究,提髙利用率,寻找新的替代资源(对斑花黄堇进行人工栽培);对斑花黃堇进行保护性采挖(不整棵采挖)。(评分细则:措施要有针对性,言之成理、有地理语言特色即可得分,答对3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的开发。
【详解】(1)从资料中可以看出,斑花黄堇在5300-5500 m蕴藏量最大,海拔高,地形险峻;雪线附近、山坡砾地、高山草甸裸地、山麓断崖下、山顶石峰等坏境,气候恶劣,生态脆弱;海拔高,光照充足;pH值可以看出,土壤呈弱碱性,肥力较低。
(2)青海省发展藏药产业为当地特色产业的区位条件包括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藏药种类丰富且资源相对充足;青藏高原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藏药品质高;藏药规范化生产和资堇属药用植物的研究深入和新活性的发现,市场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不利条件:地处青藏高原,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较高;技术水平落后,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3)加大对青藏高原流石滩,斑花黄堇适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蕴藏量的稳定;斑花黄堇药材的原料主要依赖于原产地采挖,迄今尚无人工种植生产,可加强对斑花黄堇的硏究,提髙利用率,寻找新的替代资源,对斑花黄堇进行人工栽培;对斑花黃堇进行保护性采挖,不整棵采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12月,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下图所示)的泽蒙——博尔察大桥通车,这是中国建筑企业在欧洲的第一个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大桥长1482米,在世界同类桥梁中排第9位,结束了该市70多年来多瑙河上仅有一座大桥的历史。
塞尔维亚近20年来基本无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当地建筑市场萎缩。泽蒙一博尔察大桥全线路基采用多瑙河河砂填筑,项目中塞方与中方员工比例约3:1。46. 6%的工程建设分包予当地企业施工。
(1)指出中方建筑企业修建大桥时可能面临的困难。
(2)分析大桥修建中大量使用多瑙河河砂的原因。
(3)请说明中方企业的用工及工程分包方案为何能实现“双赢”。
【答案】(1)大桥主跨跨径大,技术难度大;当地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及大型建筑设备;多瑙河环境保护要求高;第一次进入欧洲市场,对当地市场环境、建筑规范等缺乏认识。
(2)地处平原,河道泥沙淤积,原料丰富;就地取材,降低运输成本;适度抽取河砂,改善河道淤积状况;可以减少异地开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对塞方:为塞方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培养一批相关技术人才;带动其建筑相关产业发展;对中方:可以降低用工成本;降低中方工人管理风险;便于相互沟通融合,与当地规范要求接轨;提高企业当地影响力,树立良好形象。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建设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难度一般,基础性强。
【详解】(1)中方建筑企业修建大桥时可能面临的困难要结合材料从技术、设备、环保及当地环境等方面分析。大桥主跨跨径大,技术难度大;当地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及大型建筑设备;多瑙河环境保护要求高;第一次进入欧洲市场,对当地市场环境、建筑规范等缺乏认识等都会带来困难。
(2)大桥修建中大量使用多瑙河河砂的原因主要从环境保护及材料来源和对多瑙河航运的影响进行分析。地处平原,河道泥沙淤积,原料丰富;就地取材,降低运输成本;适度抽取河砂,改善河道淤积状况;可以减少异地开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中方企业的用工及工程分包方案能实现“双赢”的原因要分布从对塞尔维亚和中国的影响进行分析。为塞方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培养一批相关技术人才;带动其建筑相关产业发展,对于中国来讲,可以降低用工成本;降低中方工人管理风险;便于相互沟通融合,与当地规范要求接轨;提高企业当地影响力,树立良好形象,所以可以实现双赢。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两年,人们对于生态旅游的热情越来越高涨。2018年国庆假期中,中青旅的客人有50%至60%选择了生态旅游,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以家庭形式出游,热衷于深度体验一地的景观和特色民风。
有人提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让当地居民直接参与到管理和服务中去”,说明其理由。
【答案】旅游地居民是当地社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参与旅游管理与服务,能够为他们提供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社会公平发展;有利于当地居民开阔眼界、提高素质;有利于对当地自然环境维护与保护;有效地促进生态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生态旅游为切入点,考查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让当地居民直接参与到管理和服务中去的理由。解答时,要注意结合材料和问题,发散思维,多角度的组织答案。
【详解】本题主要从当地居民就业、经济收入、居民素质、当地的协调发展等方面考虑。当地居民是一地的景观和特色民风的主体,有当地居民的直接参与可满足游客的深层次文化体验;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为当地人们提供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社会公平发展;通过和外来人口的交流开阔了眼界、提高居民基本素质;此外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促进对当地自然环境维护与保护;综上发展生态旅游有效地促进生态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乡村振兴与发展过程中,天津王家庄村民借助“零废弃生态农业”的技术,在农科人员的指导下,将鸡粪、猪粪等农家废弃物经生物催化后,变为无臭无味且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地里,让本来寸草不长的宅基地和盐碱地变为良田,而成本却只有化肥的三分之一如今,当地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说明“零废弃生态农业”技术是如何改善王家庄的环境的。
【答案】农家粪便经过无臭无味化处理,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随水施撒在土壤中,被作物吸收,避免了粪便(有害物质)对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粪便处理后,并施撒在农田中,避免了视角污染,人居环境得到改变;粪便转化为有机肥,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减少了对地下水的污染;宅基地和盐碱地变为良田,改善了人居小气候和周边景观。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村环境的改造途径。
【详解】“零废弃生态农业”技术对王家庄的环境改善主要从减轻空气污染、水污染和改善人居环境和人居小气候几个方面来分析。
【点睛】本题以“零废弃生态农业”技术为切入口,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