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吉林省东辽五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吉林省东辽五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表,回答下列各题。
(1)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火星距日较远 B.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特别强
C.火星大气保温作用非常弱 D.火星上昼夜更替周期比较长
(2)太阳系中地球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 ( )
A.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巴西(如图所示)光照资源丰富,今年来光伏发电产业快速发展,但光伏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极低,目前巴西的发电结构仍以水电为主。从最新的上网电价(电网购买发电企业电力和电量计量价格)来看,水电站约为100雷亚尔/兆瓦。风力约为200雷亚尔/兆瓦,光伏电站约为300雷亚尔/兆瓦,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巴西光照资源丰富主要是由于( )
A.国土大多处于低纬度地区 B.巴西高原海拔较高且面积广阔
C.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洁净 D.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光照强烈
(2)巴西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条件有( )
A.巴西工业基础薄弱 B.水力发电供应充足
C.巴西科技发展缓慢 D.光伏发电成本较高
(3)推测促进巴西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大面积热带雨林被砍伐,河流年径流量减少 ②巴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③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加剧,干旱灾害频率增加 ④巴西对环境保护日趋重视,大量水电站面临拆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5号在天津制造完成后,拟运至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进行首次发射。火箭从海南发射场发射后的夹角为19度,而从西昌发射后的夹角为27度,仅仅在校正夹角上,海南航天发射场与西昌发射场相比,节省的燃料就可以让卫星多运行3年。
完成下面小题。
(1)选择天津制造长征5号运载火箭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协作条件好 B.劳动力成本较低
C.铁路运输发达 D.土地成本较低
(2)与西昌相比,选择文昌作为我国大型航天器发射基地,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运输能力 B.纬度位置 C.国防安全 D.科技力量
4.下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度,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B 点的地方时是( )
A.4 时 B.8 时 C.16 时 D. 20 时
(2)此时,B 点位于( )
A.晨线,昼长 16 小时 B.昏线,昼长 16 小时
C.昏线,夜长 16 小时 D.晨线,夜长 16 小时
5.下图示意某日两地太阳高度变化,甲地位于30°N。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为( )
A.0° B.10°S C.10°N D.20°N
(2)乙地纬度为( )
A.20°S B.20°N C.40°S D.40°N
(3)若未来一周内,R点高度逐渐降低,则( )
A.S点高度降低 B.Q点向右移动 C.T点向左移动 D.Q、T间距增大
6.犬鼠(土拨鼠)白天活动,善于挖掘洞穴。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如下图),使地面上的风吹进了洞穴,形成了 “穿堂风”,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犬鼠洞穴的“穿堂风”( )
A.甲为气流出口 B.甲洞口地面气流流速较快
C.乙处气温较低 D.甲洞口气压比乙洞口较高
(2)与“穿堂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 )
A.热力环流 B.峡管效应 C.焚风效应 D.温室效应
(3)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 )
A.房屋东西朝向, 房前石质地面,屋后河流
B.房屋东西朝向, 房前河流,屋后山林
C.房屋南北朝向, 房前石质地面,屋后山林
D.房屋南北朝向, 房前山林,屋后河流
7.国务院印发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推进光伏发电,逐步扩大农村电力、燃气和清洁型煤供给”被写入其中,我国光伏农业(棚上发电,棚下种粮种菜)得到迅速发展。下图为2018年3月25日拍摄的安徽庐江县光伏农业示范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拍摄后一个月内( )
A.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渐短 B.图中光伏发电量达一年中最大值
C.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提早 D.图中光伏发电板正午影子变长
(2)大面积发展光伏农业可能会( )
A.降低大气温度 B.增强太阳辐射 C.增强大气逆辐射 D.增强地面辐射
(3)下列可能属于制约光伏农业进一步推广的因素的是( )
A.技术难度大 B.投资成本高 C.农村劳动力不足 D.市场需求小
8.“烧芭”是印尼的传统农耕方式,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燃烧时常 常形成烟雾迷漫的景象,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下图为某月 10 日东南亚局部地区烟雾浓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情况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
A.1 月 B.3 月 C.6 月 D.11 月
(2)“烧芭”对新加坡造成的影响有( )
A.破坏生态环境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水土流失加剧 D.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
9.中亚唯一的内陆高山国家——塔吉克斯坦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 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如图示。
回答下面小题。
(1)塔吉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原因是( )
A.地处山地和高原,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多
B.离海洋较近
C.纬度较低
D.有很多大河流经
(2)中亚地区的降水,水汽主要来自( )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印度洋 ④北冰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华北地区某城市,一周以来天气晴好,日均温均在10℃以上。某日突降大雪,延续2日,之后气温回升,积雪初融,该城市某停车场出现“雪馒头”景观(下图),“雪馒头”都位于渗水方砖(中心空洞,露出土壤)的中央。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时段最有可能在( )
A.1月初 B.4月初 C.7月初 D.10月初
(2)突降大雪当天,控制该城市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反气旋 D.气旋
(3)“雪馒头”景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B.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
C.方砖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D.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二、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1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已知: 黄赤夹角为23º26ˊ。
(1)若AB为昏线,该日日期为________前后,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
(2)图中互为对跖点(过地心相对的点)是________。若图中CD长33.3cm,则该图比例尺约为________。从C点出发向北、西、南、东各走10km,终点位于C点的________方向。
(3)图示北京时间为________。再过________小时,新旧一天各占全球一半。
(4)图示B点太阳方位为________,15小时后B点太阳方位为________,B点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差为________。
12.下图为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
(1)此图以________极为中心的太阳光照图,日期为________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3)图中晨昏线ABC中,晨线是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
(4)A、D、E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____。
(5)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 时。
(6)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与北京时间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________。
(7)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
13.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系统的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
(2)影响乙处的天气系统________,在该系统的控制下乙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
(3)图中①处与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处。
(4)过若干小时,②将受________(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出现(________)天气现象。
A.天气晴朗 B.大风 C.气压下降 D.气温升高
(5)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①、②、④的________点。
(6)图中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________处。
(7)当台风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厦门吹________风。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基斯坦人口众多,主要的城市和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由于印巴分治,印度河支流③④在巴基斯坦境内河段的水量被上游的印度调走而减少,严重影响着流域正常的生产生活。于是,巴基斯坦实施了“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下图为印度河流域示意图。
(1)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图中沙漠形成的原因。
(2)指出①②河流上水库水位最高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3)简述该国“西水东调”工程实施的有利条件。
(4)简述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意义。
参考答案
1.【答案】(1)A (2)D
【考点】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解析】【分析】(1)A.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火星距日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A正确;
B.根据表格,火星大气密度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B错误;
C.火星大气成分主要是温室气体,保温作用强,C错误;
D.火星上昼夜更替周期与地球相似,D错误。
(2)A.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A错误;
B.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是水星,B错误;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是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共同特征,C错误;
D.太阳系中地球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D正确。
故答案为:(1)A;(2)D。
【点评】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较稳定;(2)安全的运行轨道——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3)日地距离适中;(4)自转周期适中——白天升温和夜晚降温不强烈,保证生命物质的生存和发展;(5)适当的地球体积和质量——适当的引力,形成适宜的大气层;(6)地球的物质演变——形成海洋和液态水。
2.【答案】 (1)A
(2)D
(3)C
【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工业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1)A.读图分析可知,巴西大部分领土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光照资源丰富,故A正确;
B.光照资源是否丰富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和日照时间的长短有关系,与地形和面积大小关系不大,B错误;
C.巴西由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植被覆盖率高,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较多,阴雨天气多,故会影响光照资源,C错误;
D.巴西高原主要是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有明显的干湿两季,雨季降水多,光照较弱,旱季光照资源丰富,因此热带草原气候对该地的光照资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丰富的主要原因,D错误。
(2)D.巴西光照资源丰富,适合光伏发电,但由于光伏发电投资成本较高,成为巴西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条件,D正确;
A.巴西传统工业发达,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A错误;
B.巴西一直以水电为主,但由于水电具有季节性,在旱季常常会因水量减小而导致发电量减少,B错误;
C.巴西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发展速度较快,因此科技并非制约光伏发电的因素,C错误。
(3)巴西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水电为主,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能源需求量的大增,出现了水电不足的情况,并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灾害频发,这就导致巴西部分河流流量减少,从而导致发电量不足,因此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巴西加快光伏产业的发展,故②③正确;大面积热带雨林被砍伐,会导致亚马孙河年径流量减少,但是巴西的水电站主要分布在落差较大的巴西高原上的河流上,因此受其影响不大,①错误;水电站的建设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巴西不是因为要拆除大量水电站而转向发展光伏产业的,④错误,故C正确。
故答案为:(1)A;(2)D;(3)C。
3.【答案】 (1)A
(2)B
【考点】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工业区位因素
4.【答案】 (1)D
(2)B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5.【答案】 (1)C
(2)A
(3)D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图文信息可知,甲地位于30°N,正午太阳高度为70°,且昼长大于12小时,应为甲地的夏半年,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正午太阳高度=90°-(30°-X)=70°,即X=10°N,故C正确。
(2)读图可知,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且昼长小于12小时,应为乙地的冬半年,根据上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为10°N,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据此乙地应位于南半球,故正午太阳高度=90°-(乙地纬度+10°)=60°,即乙地纬度为20°S,故A正确。
(3)若未来一周内R点高度逐渐降低,则说明太阳直射点从10°N向南移动,则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会降低,昼长变短;乙地则正午太阳高度会增大,昼长变长,因此,S点高度增加;Q点向左移动、T点向右移动;Q、T间距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1)C;(2)A;(3)D。
【点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正午太阳高度H=90°-两点纬度差(直射点纬度和当地纬度)。
6.【答案】 (1)D
(2)A
(3)C
【考点】大气运动
【解析】【分析】(1)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水平气流经过土堆时,被抬升,形成上升气流,气压较低。图中犬鼠洞穴的“穿堂风”,甲洞口气压比乙洞口较高;甲为气流进口;两个洞口地面气流流速相同;乙处气温较高,有来自洞内的上升气流影响。故D正确。
(2)A.来自洞穴内的上升气流,使洞内气压降低,从图中甲处气流下沉补充。与“穿堂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A正确;
B.峡管效应是地形影响,不是热力差异形成,B错误;
C.焚风效应是地形影响形成,C错误;
D.温室效应指的是大气的保温作用,D错误。
(3)C.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房屋南北朝向,房前石质地面,是阳面,受热升温快,气流上升,屋后山林是阴面,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风由屋后吹向屋前,形成“穿堂风”,C正确;
AB.房屋东西朝向, 房前、屋后受热差异小,AB错误;
D.房前山林,屋后河流,受热产生的差异小,不易形成“穿堂风”,D错误。
故答案为:(1)D;(2)A;(3)C。
【点评】水平气流经过土堆时,被抬升,形成上升气流,气压较低。犬鼠洞穴的“穿堂风”,甲洞口气压比乙洞口较高。乙处有来自洞内的上升气流影响,气温较高。房屋南北朝向, 房前石质地面是阳面,受热升温快,屋后山林是阴面,升温慢,前后温差大,气压差大。
7.【答案】(1)C
(2)A
(3)B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大气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结合图示拍摄日期和题干中“拍摄后一个月内”可知,时间是3月26日—4月25日,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故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渐长,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提早,A错、C对;图中光伏农业示范园位于安徽,夏至日时光伏发电量达一年中最大值,B错;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安徽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故光伏发电板正午影子变短,D错。(2)大面积发展光伏农业,太阳辐射能被转化成电能,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气温降低,导致地面辐射减弱,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减少,可能会降低大气温度,故A对、D错。太阳辐射的强弱与太阳高度、天气状况、日照时间、海拔高低等有关,大面积发展光伏农业不可能增强太阳辐射,B错;大气逆辐射的强弱与云层厚度或大气中水汽含量有关,大面积发展光伏农业对其影响较小,C错。(3)光伏农业需要建设光伏大棚等发电系统,前期投资成本相对较高,可能制约光伏农业的进一步推广,故答案为:B;我国目前农业技术人员紧缺,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制约了光伏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但说农村劳动力不足不准确,C错;我国光伏农业技术已经相对成熟,A错;我国电力需求大,光伏发电清洁无污染,D错。
【点评】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是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随着时间推移,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秋分时直射赤道,冬至直射南回归线,然后向北移动,春分直射赤道,夏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能开发会降低太阳辐射到地面程度,因此地面辐射则减弱所以气温要降低。
8.【答案】 (1)C
(2)D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烟雾向东北方向扩展,应是受西南风影响。赤道北侧吹西南风,应是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造成的,可能出现的月份是6月,C正确。
(2)“烧芭”燃烧时常常形成烟雾迷漫的景象,对新加坡造成的影响有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D正确;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发生在印尼,ABC错误。
故答案为:(1)C;(2)D。
【点评】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相反。
9.【答案】 (1)A
(2)D
【考点】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塔吉克斯坦位于中纬度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洋远,降水稀少,地表径流较少;因境内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所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较多,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故A正确。
(2)中亚位于内陆地区,其东部和南部距海洋远且有地形阻挡,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难以到达该地;位于中纬度,且西部和北部地形较为平坦,西风带和偏北风将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带到此处,形成降水,故②④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1)A;(2)D。
【点评】中亚地区的水汽夏季主要来自大西洋,冬季主要来自北冰洋。中亚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亚洲低压,受西风带影响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被带向陆地,一直到达中亚地区。冬季,中亚地区收到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大量的北风将北冰洋的水汽带到了中亚地区。
10.【答案】 (1)B
(2)A
(3)D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
【解析】【分析】(1)A.华北地区冬季日均温较低,材料中的日均温在10°C左右,不会为1月份,A错误;
B.4月份气温回升,日均温在10°左右,若有寒潮来袭,会产生降雪天气,B正确;
C.7月份为夏季,日均温在20°左右,C错误;
D.由于降雪以后气温升高,不会为10月份,因为10以后气温降低,D错误。
(2)根据材料分析,华北地区4月份日平均在10°C以上,突降大雪,是北方冷空气南下,与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天气系统,属于冷锋过境,故A正确。
(3)地砖中间是凹下去的,是空心的,露出土地,“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土地与砖地升温速度不同,土地升温速度比砖慢,所以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雪融化较快,而土壤释放地面辐射较少,雪不易融化,故D正确。
故答案为:(1)B;(2)A;(3)D。
【点评】冷锋: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过境前的天气: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的天气: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雨区在冷锋锋后);过境后的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二、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11.【答案】 (1)12月22日;( 23º26ˊS,0°)
(2)A\B;1:50000000;正西
(3)20:00;12
(4)正南;西北;46º52
【考点】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由于AB是昏线,即沿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界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了极夜,为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从图中可以看出0°经线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是正午12点,也是直射的经线所在位置,故当日直射的坐标是(23°26′S,0°)
(2)地球表面经度相差180°,纬度相同但南北对称的两点互为对跖点。A点的经纬度是(66°34′N,0°),故其对拓点是B(66°34′S,180°)。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是33.3CM,实际距离依据赤道上相差1°经度实际距离是111千米计算。图中CD相差60°,则实际距离是6660千米,比例尺为1:50000000。由于赤道的纬线最长,越往北纬线越短,故最终回到的位置在出发地的西侧。
(3)图示0°经线是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经线的地方时,两地相差8小时,且东早西晚,故北京时间为20:00。新旧一天各占全球一半,则0时经线与0°经线重合,由于此时0°经线是12时,故再过12小时全球新旧一天各占全球的一半。
(4)南半球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上太阳从正南升起,正南落下。15小时后,南极圈结束极昼,B点处于15:00,此时是北半球冬半年,太阳东南升,正午太阳位于正北,太阳西北落,故午后15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向;B点位于南极圈上,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0°,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46°52′,故一年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是46°52′。
故答案为:(1)12月22日; (23º26ˊS,0°)。
(2)A\B;1:50000000;正西。
(3)20:00;12 。
(4)正南;西北;46º52ˊ。
【点评】日出、日落:二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直射点的纬度,12时的经度)。
12.【答案】 (1)南;12月22日
(2)90°W,23.5°S
(3)AB;BC
(4)D>A>E
(5)12;18
(6)2:00;1/4
(7)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解析】【分析】(1)由45°E和90°E可以判断C点的经度为0°,A点经度为180°,由此可以判断出该半球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故此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太阳光照图,根据南极地区为极昼可以判断出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2)根据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可以判定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3.5°S,由图示可以判断出昼半球的中线即12时所在经线为90°W。故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90°W,23.5°S)。
(3)读图可知,B是晨昏圈与南极圈的切点,即为晨昏线分界点,因顺时针自转,所以AB为晨线,BC为昏线。
(4)该日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故A、D、E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依次是D>A>E。
(5)图中A位于赤道,昼夜平分,故昼长为12时;C点位于昏线上,又位于赤道上,为日落时刻,地方时为18时。
(6)图中C点为18时,经度为0°,C点时间和北京时间相比相差8小时,18时加8小时可求出北京时间2时,东十二区的区时为6时,可知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有6小时,故占全球范围的四分之一。
(7)该日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故答案为:(1)南;12月22日。(2)(90°W,23.5°S)(3)AB;BC。(4)D>A>E。(5)12;18。(6)2:00;1/4。(7)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点评】晨昏线判读: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晨线表示日出,昏线表示日落,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正午太阳高度H=90°-两点纬度差(直射点纬度和当地纬度)。
13.【答案】 (1)高压(或反气旋);晴朗少雨
(2)低压(或气旋);阴雨
(3)⑤
(4)冷锋;B
(5)②
(6)④
(7)西北风
【考点】大气运动,常见的天气系统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高压或反气旋,在该系统的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是晴朗少雨。
(2)读图可知,影响乙处的天气系统是高压或反气旋,在该系统的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3)风力大小的判读主要依据等压线的疏密。①处与⑤处相比,⑤处的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的是⑤处。
(4)读图分析可知,过若干小时,②将受冷锋的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大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多雨雪等天气,B正确。
(5)暖气团控制地区,气温较高,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①②④中的②点,因其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6)图中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④处,位于暖锋的锋前。
(7)当台风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北半球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气旋的西侧吹西北风,厦门吹西北风。
故答案为:(1)高压(或反气旋);晴朗少雨。(2)低压(或气旋);阴雨。(3)⑤ (4)冷锋;B。 (5)② (6)④ (7)西北风
【点评】高压也叫反气旋,在该系统的控制下,天气特点是晴朗少雨。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北半球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气旋的西侧吹西北风。
14.【答案】 (1)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和来自陆地吹来的东北风控制,降水少;(2分)受西南山地阻挡,夏季西南风无法到达,降水少
(2)夏季
原因:河流上游地区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2分)①②河流都发源于高山,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2分)
(3)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流程长,发源于高山,多地形雨,积雪融水、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2分)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位于巴基斯坦西部,地势相对较高,通过调水渠可以实现自流输水
(4)完善印度河平原的灌溉体系,保障国家农业生产;(2分)保障了印度河平原东南部的生产生活用水;(2分)减轻印度河平原东南部荒漠化的威胁
【考点】大气运动,陆地上水体间的相互关系,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等方面。读图可知,图中沙漠位于30°N附近,冬季副高南移,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又结合该区域位于南亚,受南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季东北风性质干燥,降水少,夏季西南风受地形阻挡无法到达,降水也少,所以形成沙漠。
(2)读图可知,①②河流上游地区年降水量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加之两河发源于高山地区,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故夏季水库水位最高。
(3)“西水东调”即将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的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其有利条件主要从水量和自流条件来进行分析,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河流流量大;根据河流水系分布可知,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地势相对较高,通过调水渠可以实现自流输水。
(4)根据材料提示,巴基斯坦人口众多,主要的城市和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可知印度河平原地区人口密集,生活、生产用水量大,且结合材料可知位于印度河平原的支流③④水量较小,故实施“西水东调”可以缓解该地区的缺水状况,同时有利于减轻该地区荒漠化的威胁;另外,“西水东调”工程沿线涵盖巴基斯坦主要灌溉区域,有利于完善印度河平原的灌溉体系,保障国家农业生产。
故答案为:(1)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和来自陆地吹来的东北风控制,降水少;受西南山地阻挡,夏季西南风无法到达,降水少。
(2)夏季。河流上游地区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①②河流都发源于高山,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3)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流程长,发源于高山,多地形雨,积雪融水、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位于巴基斯坦西部,地势相对较高,通过调水渠可以实现自流输水。
(4)完善印度河平原的灌溉体系,保障国家农业生产;保障了印度河平原东南部的生产生活用水;减轻印度河平原东南部荒漠化的威胁。
【点评】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①雨水补给:如季风气候河流汛期在夏秋季节;地中海气候区河流汛期在冬季。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如东北地区的春汛。(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进入河流)。③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如西北地区,夏季汛期,冬季封冻,小河断流。④湖泊水和地下水:如河流枯水期时,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