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有30小题,共60分)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下列各题。1. 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 为商业网点选址 B. 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 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 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2. 对l985年和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 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 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 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D. 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答案】1. A 2. C【解析】1. 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为商业网点选址,选择交通通达度高,消费人群多的区域,A对。不能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计算城市水域面积、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B、C、D错。2. 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C对。土地利用图层的变化,不能用来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A、B、D错。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 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生活条件C. 利用发展方向 D. 工业生产4. 以下不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作物是( )A. 水稻 B. 甜菜 C. 油菜 D. 棉花5. 导致下图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最主要是( )A. 气候条件 B. 交通条件 C. 土地条件 D. 历史条件【答案】3. C 4. B 5. A【解析】3. 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利用发展方向。选C正确。4. 长江下下游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适宜发展水稻、油菜、棉花种植;甜菜喜温凉,是中温带的作物,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种植。5. 半干旱的草原发展牧业;半湿润地区发展旱作农业;湿润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是气候条件不同,影响了各个地区农业发展。选A正确。读下图,完成以下下列各题。6. 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 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 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 水资源分布及数量7. 上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 河流水量更大 B. 交通线离山地更远C. 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D. 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8. 上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森林破坏 B. 土地荒漠化 C. 水土流失 D. 地面沉降【答案】6. D 7. C 8. B【解析】6. 图示区域为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水源成为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区域城镇及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有季节性河流的绿洲地区,所以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水资源分布及数量。故选D。7. 分析图中古今城镇的位置变化可以发现,当代城镇的位置往季节性河流的上游迁移,古代的城镇位于现在的沙漠之中,说明河流水量减小,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故选B。8. 图示区域气候干旱,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规模的扩大,如果对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上游过度引水,会导致下游缺水,绿洲萎缩,排灌不当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产生土地荒漠化。故选B。9. 荒漠化严重地区的分布及其产生的自然原因是( )A. 许多沙漠边缘地区——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B. 沙漠地区——滥垦滥牧,植被受破坏C. 许多沙漠边缘地区——任意开发矿产,生态环境遭破坏D. 灌溉农业区——土壤盐碱化、气候变干【答案】A【解析】滥垦滥牧,植被受破、坏任意开发矿产,是人为原因;灌溉农业区——土壤盐碱化,是人类不合理灌溉导致,是人为原因;许多沙漠边缘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是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选A正确。10. 在无林地区20 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A. 净化空气 B. 保持水土 C. 调节大气成分 D. 含蓄水源【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没有森林则水土流失严重,有林则水土流失减缓,故反映了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11. 下列地区中单位面积湿地比重最大的是( )A. 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 B. 东北地区、西北地区C. 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 D. 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答案】A12. 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正确的利用方式是( )A. 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B. “围湖造田”,发展果蔬、花卉生产C. 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迅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D. “退田还湖”,发展旅游【答案】D【解析】湿地的合理利用的原则:把湿地的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在保护其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湿地经济。故D符合,即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旅游业的发展又可获得经济效益。13. 晋煤外运的三条主要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 )A. 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B. 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C. 神黄线、焦日线、胶济线 D. 大秦线、焦日线、神黄线【答案】A【解析】晋煤外运的三条主要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大秦线(大同-秦皇岛)、神黄线(神木-黄骅港)、焦日线(焦作-日照)。选A正确。14. 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中不包含( )A. 扩大煤炭开采量 B.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C.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 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答案】D【解析】扩大煤炭开采量,以扩大规模;为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增加附加值,都是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选D正确。15. 制约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 )A. 天然气——西气东输 B. 水——南水北调C. 电——西电东送 D. 煤——西煤东运【答案】B16. 下列不属于山西省主要产业链的是( )A. 煤—电—铝 B. 煤—电—铜 C. 煤—焦—化 D. 煤—铁—钢【答案】B【解析】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选B。读田纳西河流域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17.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B. 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C. 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D. 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18. 河流梯级开发的必要水文条件是( )①河网稠密 ②支流众多 ③水量丰富 ④河流落差大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19. 田纳西河流域自19世纪后期环境恶化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于人口激增,对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开发B. 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C. 为了获取炼钢用的木炭,大片伐林,造成水土流失D. 炼钢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20. 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的原因是( )A. 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大量的水电使其成为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B. 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大量的火电使其成为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C. 流域内水电、火电的大规模开发,使其成为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D. 流域内水电、火电、核电的大规模开发,使其成为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21. 不属于田纳西河流域土地利用的一项是( )A. 留出大面积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B. 调整农、林、牧结构,扩大耕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C. 保护水源涵养林,稳固河、湖岸线D. 恢复和治理采矿区的土地生态22. 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 丰富的矿产资源 B. 土地利用注重生态建设C. 便利的航运条件 D. 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答案】17. D 18. C 19. A 20. D 21. B 22. D【解析】17.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地区;上游在阿巴拉契亚山,地形以山地为主;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冬春多雨。选D正确。18. 河流梯级开发主要是水能开发,必须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选C正确。19. 田纳西河流域自19世纪后期环境恶化的原因的叙述,主要是由于人口激增,对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开发,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为了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大片伐林,造成水土流失;炼铜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污染水体和土壤。选A正确。20. 田纳西河流域内水电、火电、核电的大规模开发,使其成为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也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选D正确。21. 田纳西河流域在治理过程中,留出大面积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水源涵养林,稳固河、湖岸线;恢复和治理采矿区的土地生态;调整农、林、牧结构,提高森林覆盖率,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生产,但不是扩大耕地面积。选B正确。22. 田纳西河流域是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是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的原因。选D正确。读东北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23. 东北平原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季风水田农业 B. 商品谷物农业C. 大牧场放牧业 D. 混合农业24. 东北地区耕地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主要是由于( )A. 气候湿润和半湿润 B. 有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C. 耕地集中连片 D. 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0%25. 下列关于东北地区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大了西部草区的负担,不利于生态保护B. 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C. 中部产粮区粮食转化为饲料;商品率降低,削弱商品粮基地的地位D. 对西部地区有利,但对中部产粮区产生消极影响26. 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平原区应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B. 平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C. 西部草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D. 山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答案】23. B 24. C 25. B 26. A【解析】23. 东北平原最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气候上雨热同期,水源充足;东北地区重工业发达,人均耕地面积大,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纬度高热量不足,不利于水稻种植业;缺少大面积的草原,不利于大牧场牧业。选B正确。24. 东北地区由于耕地集中连片,地广人稀,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主要是。选C正确。25. 东北地区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减少了西部草区的负担,利于生态保护,A错;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B正确;中部产粮区粮食转化为饲料;商品率上升,加强了商品粮基地的地位,C错;对西部地区有利,对中部产粮区也产生积极影响,D错。选B正确。26. 平原区是种植业为主,应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A正确;平原区的发展方向是促进商品粮基地建设,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B错;山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是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C错;农耕区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D错。A正确。根据典型产品的生命周期,可把产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读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27. 在青岛经济开发区建有许多跨国公司的出口加工区,这些出口加工企业的兴建主要是什么因素的影响( )A. 劳动力因素 B.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C. 市场因素 D.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28. 从本质上讲企业进行产生转移的目的是( )A.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 追求更高利润C. 提高劳动力就业率 D.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29. 甲代表产业发展阶段中的( )A. 开发期 B. 增长期 C. 成熟期 D. 衰退期30. 产业转移可促进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经济水平较低,但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应发展处于甲阶段的产业B. 发达国家应重点发展处于甲阶段的产业C. 处于甲阶段的产业应完全由发达国家来完成D. 发展中国家应大力发展处于丁阶段的产业【答案】27. B 28. B 29. A 30. B【解析】27. 在青岛经济开发区建有许多跨国公司的出口加工区,是统一规划建设的,利于降低内部交易成本,进而降低生产成本。选B正确。28. 企业进行产生转移的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追求更高利润。选B正确。29. 甲是产品的起步阶段,属产品的开发期,产品增加值低;乙是增长期,丙是成熟期,丁是衰退期。选A正确。30. 经济水平较低,但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应发展处于丙阶段成熟期的产业,A错;发达国家应重点发展是处于甲阶段研发期的产业,B正确;处于甲阶段的产业主要由发达国家来完成,丁阶段的产业是衰落期,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发达国家的经济控制,应大力发展处于甲阶段的产业,C、D错。选B正确。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0分)31. 读下图,回答山西省产业结构变化的有关问题。(1)山西省由以_____为主的单一产业,转变为以_____、_____等为主的的多元结构,实现了_____。(2)山西省在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采用了哪些保护和治理环境的方法?【答案】(1)煤炭开采业。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2)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深加工、高附加值,一方面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解析】(1)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由以单一的煤炭开采业为主导产业向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2)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本身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不足,在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以减少浪费和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深加工、高附加值,一方面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调整产业结构。 32. 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图”,回答问题。(1)田纳西河属于_______的二级支流,田纳西河流域地形有____的特点。降水有______的特点。(2)TVA将河流的________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在防洪、发电、旅游、_____、____、____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答案】(1)密西西比河。多山(或地形起伏大)。冬春多、夏秋少 (2)梯级开发。航运、提高水质、土地利用【解析】(1)田纳西河属于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它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田纳西河流域主要在阿巴拉契亚山,流域内多山(或地形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春多雨、夏秋少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2) 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发电是首要任务,还注重综合开发与治理,表现在在防洪、旅游、航运、提高水质、土地利用等方面。 33. 读下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东北平原可划分次级区域______平原、______平原、______平原。(2)东北地区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哪些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1)三江、松嫩、辽河 (2)良好的工业基础、交通便利,人口密度低(或地广人稀)。【解析】(1)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不同的区域特征,可分为三个亚区平原,即东北角的三江平原、北部的松嫩平原和南部的辽河平原。(2)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市场、交通、技术、机械化、劳动力等;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化肥等生产资料;东北地区交通便利,利于商品农业发展;人口密度低(或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专业化农业发展。本题考查东北农业基地建设。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不同的区域特征,可分为三个亚区平原,即东北角的三江平原、北部的松嫩平原和南部的辽河平原。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市场、交通、技术、机械化、劳动力等;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化肥等生产资料;东北地区交通便利,利于商品农业发展;人口密度低(或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专业化农业发展。 34. 读某跨国公司的产品加工部门产业转移和产品输出方向图。回答问题。(1)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中所示的产业转移的规律。 (2)谈谈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产生的影响。 【答案】(1)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2)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就业的空间分布。【解析】(1)图示产业转移由美国到日本-东南亚-中国沿海-中国内陆,发达国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会转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或国家,它是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2)发展中国家是接收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发展中国家处在产品的下游生产阶段,促进了经济一体化;产业转移改变区域地理环境,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环境污染;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改变劳动就业的空间分布,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规律及影响。发达国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会转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或国家,它是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发展中国家是接收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表现在:促进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就业的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