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三校2020届高三联考文科地理试题
展开“宜昌一中、荆州中学、龙泉中学三校联盟”高三11月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林地类型 | 孔隙度(%) | 有机质含量(%) | 饱和持水量 (吨公顷) | ||
总孔隙 | 非毛管孔 | 毛管孔 | |||
针阔混交林 | 59 | 17 | 45 | 4.62 | 503 |
常绿阔叶林 | 63 | 16 | 47 | 3.18 | 648 |
楠竹林 | 52 | 12 | 40 | 2.08 | 312 |
灌木林 | 73 | 17 | 56 | 7.79 | 1833 |
1. 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
A. 针阔混交林 B. 常绿阔叶林 C. 楠竹林 D. 灌木林
2. 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长的是
A. 针阔混交林 B. 常绿阔叶林 C. 楠竹林 D. 灌木林
3. 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A. 地表径流大 B. 植物种类多 C. 枯枝落叶多 D. 年均温较高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从材料中得知,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读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可知,楠竹林的毛管孔孔隙度百分比最小,且单位的饱和持水量(吨公顷)也是最小,容易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所以是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故本题选择C。
【2题详解】
从材料中得知,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读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可知,灌木林的毛管孔孔隙度百分比最大,且单位的饱和持水量(吨公顷)也是最大,对应的产生径流的时间最迟也就是最长。故本题选择D。
【3题详解】
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说明土壤肥沃。植物种类多,正是说明土壤中养分多而活跃,有机质多的表现,B选项有关联;枯枝落叶可以增加土壤的腐殖层,增加有机质,C选项有关联;年均温度高会有利于促进土壤微小生物的活动,增进有机质的积累,D选项有关联。土壤有机质主要是和土壤肥力还有土壤中微量元素有关,和地表径流水量的大小关系不大,排除A。故本题选择A。
在平静无风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处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郭、树木等幻景,这种现象被称为海市蜃楼。当底层空气密度高、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即“上现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即“下现蜃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关于蜃景的说法,合理的是
A. 夏季的湖面可能出现“下现蜃景” B. 夏季的沙漠可能出现“上现蜃景”
C. 冬季的暖流上空可能出现“下现蜃景” D. 夏季的柏油路面可能出现“上现蜃景”
5 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
A. 对流运动强盛 B. 易出现逆温层 C. 等压面下凹 D.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答案】4. C 5. B
【解析】
【4题详解】
夏季的湖面比陆地气温低、气压高,底部密度高、上部密度低,会出现“上现蜃景”,A错误。夏季的沙漠气温高、气压低,底部密度低、上部密度高,会出现“下现蜃景”,B错误。冬季的暖流上空气温高、气压低,底部密度低、上部密度高,会出现“下现蜃景”,C正确。夏季的柏油路面上空气温高、气压低,底部密度低、上部密度高,会出现“下现蜃景”,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密度高、上层密度低,说明该地盛行下沉气流,底部密度大、气温低、气压高,等压面上凸,对流运动弱,出现逆温层,B正确,AC错误。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是水平方向气压梯度大导致的,和垂直方向密度、气压变化无关,D错误。故选B。
某地理研学小组利用某地区地质地形平面图(如下图),对当地进行野外考察,其中地层K—D依次变老。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 图示区域内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 149米 B. 198米 C. 201米 D. 249米
7. 研学小组所作推测可信的是
①该地区地形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②该地区地层为连续沉积而成
③该地区岩石以沉积岩为主④该地区可能有两条小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6. B 7. D
【解析】
【6题详解】
图中相邻2条等高线之间高差是50米,图中等高线最大为150米,因此最大海拔高度在150-200米之间,等高线最小为50米,最低海拔高度在0-50米之间,因此图中最大高差在100-200米之间,149米、198米在此范围内,B最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判断,山谷处岩层向两侧逐渐由老变新,说明此处为背斜;山脊处岩层向两侧逐渐由新变老,说明此处为向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说明此处受到了外力侵蚀,该地区地形不是由内力作用形成,①错误;图中左侧P、T岩层不完整,应该是被侵蚀掉,之后又形成了K岩层,该地区地层为不连续沉积而成,②错误;该地区岩石层理结构明显,以沉积岩为主,③正确;图中两个C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可能有河流,④正确。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隐生宙、显生宙。
隐生宙现在已被细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显生宙又分: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大叶榆是乌鲁木齐的市树,栽种在下沉式凹地的表层土质较疏松的砂质土壤中。读大叶榆灌溉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乌鲁木齐城市街道景观中
A. 树木栽在凹地主要是为了防止土壤侵蚀和行人践踏
B. 树木栽在凹地主要是为了便于雨季集水
C. 采用地下灌溉水道主要为了防止水分下渗
D. 采用地下灌溉水道主要为了方便自流输水
9. 为了将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该地夏季绿化灌溉最适宜的北京时间选择在
A. 5~6时和12~13时 B. 6~7时和21~22时
C. 15~16时和19~20时 D. 10~11时和15~16时
【答案】8. A 9. B
【解析】
【8题详解】
大叶榆栽种在下沉式凹地的表层土质较疏松的砂质土壤中,在凹地处栽种可以防止土壤侵蚀,减少行人对土壤的践踏和对树木的损毁,A对。新疆乌鲁木齐市降水少,多引水自冰雪融水灌溉,栽种在凹地上的目的与雨季集水无关,B错误;新疆气候干旱,采用地下输水灌溉,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C、D错误。故本题选择A。
【9题详解】
夏季绿化选择早晨和傍晚给树木浇水,可以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乌鲁木齐的地方时约和北京时间约有两个小时的时差,夏季的昼长大约为15个小时,日出与日落的地方时约为4点30分和19点30分,因此日出与日落的北京时间为6点30分和21点30分,B项正确。其他选项对应的乌木鲁齐地方时间都不是早晨和傍晚,故本题选择B。
人口半城镇化率M=(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能反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不完整程度,主要表现为没有城镇户籍,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诸多方面未享有城镇户籍人口同等待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高的城市就业机会较多 B. M低的城市城市病最突出
C. M高的城市城市化水平最高 D. M低的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快
11. 以下有助于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措施
A. 降低城市化速度 B. 加速郊区城市化进程
C. 在农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 D. 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
【答案】10. A 11. 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人口半城镇化率为载体,考查人口半城镇化特征以及解决人口半城镇化问题的措施,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0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人口半城镇化率是指在城市生活和工作,而没有城镇户籍的农村人口,M高说明城镇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很多农村人口进城务工,A正确。城市化水平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M高只能说明城市发展速度快,无法说明城镇整体的城市化水平高低,因为还缺少城市户籍人口的数据,C错误;M低说明城镇的吸引力弱,进城务工人员少,城市经济发展较慢,城市病少,B、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据材料,半城镇化是指城市里面的非户籍人口较多,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关键是将这部分人口转变为户籍人口,避免同在城镇工作社会福利等有巨大的差异,所以应该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D正确。降低城市化速度和加速城市化进程都无法解决部分城市务工人员没有城市户籍的问题,A、B错误;农村地区就业机会少,人口少,商品房需求小,C错误。故选D。
【点睛】此类新概念题目是高考的一个趋势,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新概念的含义,并与已有的知识储备建立联系,只要解决了新概念与已有知识储备之间的联系,这种问题是比较简单的一类题目。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环阿尔泰山次区域及周边地区略图。图2为1971-2010年阿勒泰地区年最大积雪深度变化图。图3为我国境内的额尔齐斯河水系图。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额尔齐斯河全长4248公里,在中国境内546公里,流域面积5.7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多达111亿立方米。引额济克工程(引额尔齐斯河水至克拉玛依市)完工通水,给炎热干旱的戈壁石油城克拉玛依市,带来清凉和希望。
(1)描述阿勒泰地区年最大积雪深度变化特征。为什么说该地冬牧场积雪的理想深度是不厚也不薄?
(2)分析新疆额尔齐斯河流量丰富的原因。
(3)从生态角度,简析引额济克工程对水资源调入区可能造成的影响。
【答案】(1)波动变化;总体上分为两个阶段,即下降期(1971-1983)和上升期(1983-2010);(或总体上先下降后上升);在下降期,最大积雪深度总体较小,且变化较为稳定;在上升期,最大积雪深度总体较大且年际间的波动较大。积雪厚度适宜,为人畜提供饮用水源(或便于牲畜食用雪下牧草);积雪过厚,造成牲畜缺乏牧草而掉膘甚至死亡;积雪过少,牲畜缺水而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2)北侧为山地,抬升西风带来的水汽,多地形雨;雨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水量大;北部支流众多,水系发育,汇入水量大;该流域所处 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3)有利:水量增加,水质改善;回补地下水,恢复地下水水位;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缓解和治理土地荒漠化等。不利:跨流域调水可能带来生物入侵;干旱区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等。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阿尔泰地区为背景,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跨区域调水对生态的影响。
【详解】(1)读图2为1971-2010年阿勒泰地区年最大积雪深度变化图得知,积雪存在着年度波动变化。总体上先下降后上升。在下降期,最大积雪深度总体较小,且变化较为稳定;在上升期,最大积雪深度总体较大且年际间的波动较大。积雪代表着当地降水量的大小和温度的变化特点。积雪厚度适宜,人畜用水才可以得到保证;积雪过厚,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气象灾害,会造成人的财产损失,牲畜的饲料获取不便,不方便过冬,降低牲畜品质;积雪过少,牲畜缺水,对后期牧草生长不良,食物减少,同时饮用水出现危机。
(2)本题为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河流量丰富”,答题方向“原因”。可以从水循环角度进行思考(降水、蒸发等角度)。该河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根据图示水系图判断,河流北侧为高大的阿尔泰山,降水较多(盛行西风带来的水汽受到地形抬升,多降水,形成深厚的雪),冰雪融水(春节气温回升快,积雪大量融化),河谷发育,河流众多。同时通过上述的环阿尔泰山次区域及周边地区略图可知,流域所处纬度较高已经达到了45°N-50°N,海拔较高,总体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3)本题为影响分析类题,关键词“对水资源调入区”,答题方向“影响”。影响需要辩证的看,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有利:调水可以使缺水地区增加水量,导致水圈和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间的垂直水气交换加强,有利于水循环,补充地下水,改善受水区气象条件,缓解生态缺水问题。水源对因缺水而引发的地区性生态危机,将获得起死回生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土地荒漠化等)。不利影响:污染的输入,明渠输水易受污水侵害,由于引水带来新的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对受水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调水工程改变了水质,破坏了河流原有水生环境,从而对生态与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带来生物入侵和灌溉不合理的土壤次生盐碱化等。
【点睛】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2、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
3、雨影效应。
4、影响大气环流。
5、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
6、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二: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A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据材料二,分析甲、乙两地区沙漠成因的差异。
(3)据材料二,从聚落规模、聚落发展两个角度比较丙、丁聚落,并分析原因。
【答案】(1)A处的三角洲是由奥卡万戈河上游流域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被流水侵蚀进入河流,并通过流水搬运作用,搬运至卡拉哈里沙漠北部的沼泽地,由于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的。
(2)甲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且受到沿岸寒流影响;乙地沙漠则因为处于内陆,且受到周边高原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
(3)丁聚落比丙聚落规模大,发展潜力(前途)大。原因:丁聚落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而丙聚落处于沙漠地区,水源不足;且丁聚落有交通线路经过。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聚落。
【详解】(1)三角洲的形成的外力作用是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因奥卡万戈河上游流域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被侵蚀,使河流的含沙量增大,其泥沙通过流水搬运作用至卡拉哈里沙漠北部的沼泽地,因此地的地形平坦,使河流的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2)沙漠的成因是因气候干燥而引起的,而两地引起气候干燥,降水少的原因不同,甲地受到沿岸寒流影响,降温减湿,降水少,气候干燥;乙地处于内陆,且受到周边高原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气候干燥。
(3)聚落的大小及发展受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读图可知丁聚落有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且有交通线路经过,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聚落规模大,且发展潜力大;而丙聚落处于沙漠地区,水源不足,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聚落小,发展潜力小。
14.[旅游地理]
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现有红色旅游资源近500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等8个革命遗址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海口一文昌一琼海一五指山”线路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为迎合旅游市场“新、奇、特”的需求,2019年国庆前夕,海南在全省范围内筹划了丰富多元的红色旅游路线和红色旅游主题活动,打造“红色+’’旅游新产品,如红色旅游与滨海、雨林、民俗、黎苗等的结合,并针对家庭亲子游增设了互动参与类活动,为游客体验红色文化提供了多样选择。国庆期间,海南省共接待游客400多万人。
分析2019年国庆期间海南省成为红色旅游热门地的原因。
【答案】地理位置独特,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知名度高;红色旅游与滨海、雨林、民俗、黎苗等自然风光和特色文化的结合,具有美学、历史文化、科研与体验价值;政府政策支持,推进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线路和活动多样,满足旅游市场“新、奇、特”的需求,吸引力强;国内居民收入增多,消费能力提高,且有大假时间作保障;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旅游人气高,参与的游客多。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详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内容一般包括:旅游资源的价值,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等。2019年国庆期间海南省成为红色旅游热门地的原因主要分析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1、旅游资源的价值:红色旅游与滨海、雨林、民俗、黎苗等自然风光和特色文化的结合,具有美学、历史文化、科研与体验价值;旅游线路和活动多样,满足旅游市场“新、奇、特”的需求,吸引力强;2、地理位置:地理位置独特,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知名度高;3、客源市场:国内居民收入增多,消费能力提高,且有大假时间作保障;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旅游人气高,参与的游客多。4、政策支持:政府政策支持,推进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喷播是边坡生态修复的常用技术。传純喷播是将基质喷至裸露的基岩坡面上,形成一层可供植物生长的腐殖质层。新型喷播选用可完全降解的基质,并在腐殖质层的下方增设多孔隙的淋溶层,其底部采用柔性加筋锚固材料。
江苏省某废弃采石场大量边坡裸露,其坡度角达70°-90°。当地采用新型喷播进行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说明该采石场选用新型喷播进行边坡生态修复的理由。
【答案】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集中;矿坑坡度陡,表土水蚀强烈。腐殖质层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淋溶层多孔隙,利于土壤吸水、保水,且通气性好利于植物生长;底部基质增强边坡稳定性,适于陡坡生态修复:基质可降解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和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该采石场选用新型喷播进行边坡生态修复的理由,可以从该地降水量大、表土水蚀强烈,为了土壤吸水、保水、通气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