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展开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测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1.世界人口在20世纪初只有约16亿,现在已突破60亿。突破60亿的具体时间是在
A. 1999年7月1日 B. 1999年10月12日
C. 2000年7月1日 D. 2000年10月12日
【答案】B
【解析】1999年10月12日为世界“60亿人口日”, 世界人口突破60亿的具体时间是在1999年10月12日,选择B。
2.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 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灭绝
C. 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 D. 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
【答案】D
【解析】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不属于生态破坏,选择D。
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因地而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
B. 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
C.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D.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分布。环境问题的特点因地而异,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的污染物集中,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而乡村地区,因利用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从全球来看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较发达国家严重。故选C项。
4.下列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 粮食单产不高→干旱加重 B. 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C. 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D. 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答案】A
【解析】干旱加重是因,粮食单产不高是果,A错;毁林开荒能够导致水土流失,B对; 开垦荒地会扩大耕地面积,C对; 水土流失导致肥力下降,D对。
5.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 尊重和关心生物群落
B. 建自然保护区保护地球的生存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C. 加大煤铁采挖力度,以获高额利润
D. 使人口数量保持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尊重和关心生物群落,建自然保护区保护地球的生存能力和生物多样性,符合公平性;使人口数量保持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符合持续性。加大煤铁采挖力度,以获高额利润,不符合持续性原则。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6.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综合性原则
【答案】A
【解析】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人与其他物种之间平等,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选择A。
7.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 经济增长为主 B. 发展居第一位
C.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的认知水平。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居第一位,选择B。
8.下列人类生产活动中,可引起生态破坏的是
A. 围湖造田 B. 黄土高原上种树种草
C. 半干旱草原上退耕还牧 D. 工业废水排入海洋
【答案】A
【解析】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围湖造田 破坏了 生态环境,使 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黄土高原上种树种草和 半干旱草原上退耕还牧改善生态环境, 工业废水排入海洋属于环境污染,选择A。
9.20世纪中叶以后,因环境污染而产生的公害事件,主要发生在
A. 发达国家 B. 发展中国家
C. 经济高速发展的东南亚国家 D. 热带雨林锐减的亚马孙平原
【答案】A
【解析】因为发达国家带来的工业污染多,工业污染严重,20世纪中叶以后,因环境污染而产生的公害事件,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选择A。
10.有关矿产资源濒临枯竭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广大发展中国家消耗了大量的矿石资源
B. 发达国家的矿石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C. 全世界矿石资源探明速度已明显下降,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
D. 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答案】D
【解析】发达国家工业发达,消费水平高,消耗了大量的矿石资源,A错;发达国家的矿石生产量小于消费量,B错;全世界矿石资源探明速度不断上升,C错;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D对。
11.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的时间在
A. 20世纪50年代以后 B. 20世纪60年代以后
C. 20世纪70年代以后 D.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答案】C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所以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的时间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选择C。
1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
A.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B.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C.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D.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答案】D
【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A错,D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B错。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C错。
13.具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其特点是
A. 低毒少害、节约资源 B. 无毒无害、节约资源
C. 低毒无害、节约资源 D. 无毒少害、节约资源
【答案】A
【解析】具有环境标志的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环境优势。选择A。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 不合理的灌溉
C. 过度开采地下水 D. 过度樵采和乱垦滥牧
15. 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 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 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C. 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D. 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
16. 图中神黄铁路运输的物资中,运量较大的可能是
A. 煤炭 B. 机械产品 C. 棉花 D. 粮食
【答案】14. C 15. B 16.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的环境问题和能源的地区分布,阅读地图不难看出图示地区的环境问题,确定工程线路的位置就能够准确的判断是否受到地面下陷的影响,了解铁路的通过地区的地理条件,可以判断铁路运输的主要物资。
【14题详解】
图中所示反映了地面沉降,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从而导致地面沉降,选择C。
【15题详解】
地面塌陷,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河水渗漏,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A对;京广铁路线通过该地区的西部,沉降小,影响小,B错;对河流的泄洪能力影响小,C错; 与涝灾没有关系,D错,选择A。
【16题详解】
图中“神黄”铁路西边连接的是神木,神木是我国主要的产煤区,“神黄”铁路运输的运输的物资中,运量较大的物资煤炭,选择A。
17.关于清洁生产的正确叙述是
A. 清洁生产指对污染物及时处理
B. 清洁生产指使用清洁能源
C. 清洁生产指生产过程的清洁
D. 清洁生产指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和废物处理的全过程都是清洁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清洁生产的概念。循环经济在工业中的表现形式是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城市环境是一个经过人工改造的特殊环境,城市绿地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城市绿地能够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
A. 城市绿地能够产生大量的氧气,更新城市的空气,改善城市大气质量
B. 城市绿地能够固定大量氧气,增加城市的有机物数量乃至为城市提供更多的食物
C. 城市绿地能够增加城市降水,冲刷城市大气和地面的灰尘
D. 城市绿地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提供更多的植物资源
19. 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环境,其作用主要是
A. 调节城市气候 B. 净化城市空气
C. 美化城市环境 D. 防止风沙侵蚀
【答案】18. A 19. D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18题详解】
绿地的功能主要是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能吸烟滞尘,美化环境;减弱噪音;调节局部小气候,缓解热岛效应等。
【19题详解】
注意城市绿地的功能,水土流失不是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共同面对和关心的三大问题。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0. 有关我国人口现状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B. 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
C. 我国每年人口增长较多,所以计划生育工作任重道远
D. 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已经较高
21. 广东省从2000年6月1 日开始禁止使用红砖,主要原因是
A. 红砖的生产成本高 B. 红砖的质量差
C.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 D. 为了保护大气环境
22. 由于臭氧层空洞扩大,受影响最大的是
A. 农作物 B. 热带雨林 C.温带草原 D.海洋鱼类
【答案】20. D 21. C 22.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状况和环境问题,要求了解我国人口有关的基本知识,掌握主要的环境问题。
【20题详解】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是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A对; 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B对; 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人口增长较多,所以计划生育工作任重道远,C对; 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50%多,不是很高,D错。选择D。
【21题详解】
红砖主要是利用土烧制而成,禁止使用红砖,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破坏,所以主要原因是为了保护土地资源,选择C。
【22题详解】
臭氧层空洞扩大主要是增加紫外线,紫外线辐射可杀死10米水深内的单细胞海洋浮游生物。实验表明,臭氧减少10%,紫外线辐射增加20%,将会在15天内杀死所有生活在10米水深内的鳗鱼幼鱼。选择D。
23.下列叙述不符合我国国情突出特点的是
A. 人口多,底子薄,沿海与内地地区发展不平衡
B. 教育文化科技水平低
C. 地大物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
D. 资源相对不足
【答案】C
【解析】我国人口多,底子薄,沿海与内地地区发展不平衡,A对;教育文化科技水平低,B对;地大物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小,C错; 资源相对不足,D对。选择C。
24.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A. 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B.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
C. 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D. 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答案】B
【解析】我国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数量大,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选择B。
25.实现环保基本方针的前提是
A. 专业技术人员参与 B. 公众参与
C. 污染严重的企业参与 D. 取缔严重污染的企业
【答案】B
【解析】公众参与是指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公众参与,才能更好的贯彻法律法规,对社会进行监督,解决环境问题,选择B。
二、综合题
26.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________℃;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_______℃和________℃。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问题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1)0.30~0.32 1.1~1.5 1.6~2 (3分)
(2)(3分)
(3)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4分)
【解析】
(1)根据坐标,可读出到2100年A 预案 温度升高值约为:4.1℃ ,比2000年升高约3.1℃,每10年升高0.3℃多一点点。
(2)A预案温度升高值最高,说明排放温室气体最多,应是大量消耗化石能源,所以连接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B预案温度升高值较低,说明对现在的能源消费结构有所改善,天然气排放的温室气体比煤炭、石油要少,所以连接天然气广泛取代煤炭;C预案温度升高值最低,说明对现在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很大改善,所以连接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3)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致使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大气蒸发能力增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会使有些地区变得干旱,有些地区降水会增加,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全球变暖,气温升高,降水和干湿状况改变,会改变生物的生存环境,使原有的生物难以适应改变了的环境,导致生态平衡破坏,物种灭绝加剧。
27.材料一:近半个世纪以来,强沙尘暴在我国呈上升趋势:20世纪50年代共发生5次,60年代共发生8次,70年代共发生13次,80年代共发生14次,90年代共发生23次。
材料二: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土地沙漠化也呈上升趋势:20世纪50—6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千米;20世纪70—80年代,每年扩展2100平方千米,9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展2460平方千米。
读我国冬春季节某次沙尘暴发生日气压形势简图,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回答
(1)写出图中气压中心名称:
A B
(2)读图分析,形成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3)图示天气系统与我国下列哪些天气有关( )
A.北方夏季暴雨 B.华南春雨 C.我国冬季寒潮 D.长江流域伏旱
(4)我国北方地区近几年沙尘暴天气增多的原因是:
①自然方面
②人为方面
(5)目前我国正在加紧实施的生态工程即“ ”和农业结构调整即 、
,都是防治沙尘暴的重要措施。
【答案】(1)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2)快行冷锋 (3)AC
(4)春季气温升高,蒸发强,降水少,多大风 砍伐森林 开垦草原 过度放牧
(5)三北防护林 退耕还林 退耕还草
【解析】
(1)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是亚洲高压,位于太平洋的北部是阿留申低压。
(2)沙尘暴是在干燥的条件下,大风刮起沙土形成的,结合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形成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快行冷锋。
(3)北方夏季暴雨和我国冬季寒潮都是冷锋,华南春雨是暖锋,长江流域伏旱是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的。
(4)自然方面主要从气候条件方面分析,主要分析气温、降水、大风。
人为原因主要分析破坏植被。
(5) 目前我国正在加紧实施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 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
28.读下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①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巨大林业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治理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过度垦殖,植被破坏严重 “三北”防护林
(2)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3)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大量排放SO2等酸性气体,空气湿度大,易形成酸雨
(4)黄土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 植树种草
【解析】
(1)处于在农牧交错地带,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过度垦殖,植被破坏严重。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巨大林业生态工程是“三北”防护林。
(2)②地区主要分析气候原因。
(3)③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主要从工业和气候条件分析。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和空气湿度大是主要原因。
(4)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原因主要分析土壤和气候,人为原因主要分析对植被的破坏。治理的措施是植树种草。
29.下列图表表示清洁生产过程,请看图回答。
(1)请将下列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空白图框内。
A.产品废弃处置 B.产品批发零售 C.产品生产制造
D.产品包装运输 E.产品使用回收 F.原材料加工
G.资源的摄取
(2)清洁生产从_________到生产制造、到消费使用和________等全过程都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
(3)清洁生产包括利用清洁__________、清洁的____________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4)传统的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方法是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________
_______对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上溯到 ___________,并拓展到__________。
(5)清洁生产是一种将__________效益与___________效益有机结合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它有利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
(6)实现清洁生产最重要最关键的措施是依靠_________才能达到目的。
【答案】(1)从左下顺时针方向依次为G、F、C、(D、B)、E、A
(2)原料开采 废弃物处理
(3)能源 生产
(4)废弃物 源头 生产过程
(5)经济 环境
(6)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
【解析】
(1)资源的摄取从环境获得,然后才有原材料加工,产品生产制造, 产品包装运输,产品批发零售,产品使用回收,产品废弃处置。
(2)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开始,最后废弃物处理。
(3)清洁生产包括利用清洁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4)传统生产环境影响主要考虑废弃物, 清洁生产是从源头到生产过程都要考虑污染问题。
(5)清洁生产是一种将经济和环境有机结合的生产方法和措施。
(6)实现清洁生产最重要最关键的措施是依靠科学技术才能达到目的。
30.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市地形、水系示意图 两轴-两带-多中心模式图
材料:北京日前公布了由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参与进行的《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该研究提出,北京将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模式形成城市空间新格局。“两轴”即北京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构成的十字轴,是北京的精髓;“东部发展带”是未来城市产业与人口布局扩展的主要地带;“西部生态带”则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调整改造,适度发展地带。“多中心”是指在市区范围内建设不同的功能区,分别承担不同的城市功能,并在区域范围内的“两带”上建设几个适合50万人口居住、就业的新型城市,以提高城市的服务效率和分散交通压力,缓解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多的压力。
(1)根据下表中的多年平均北京气温、降水资料,描述北京的气温和降水的主要特征。
(2)水资源短缺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建设节水型城市成为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其主要途径有________(选择填空)。
①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②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
③在山区修建大型蓄水工程 ④适度提高北京市居民生活用水的水价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结合左图提供的信息,试分析将西部定为北京生态环境带的主要原因及意义。
(4)据图说明东部发展带未来重点发展的主要产业部门,并分析发展这些产业的有利条件。
(5)预计到2008年,北京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1550万。简述市区人口和工业过于集中所引起的城市环境问题,并根据所给材料归纳说明缓解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
【答案】(1)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或7月均温在25℃左右,冬季在0℃以下或年温差较大);全年降水量在600 mm左右,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或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2)B
(3)西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是北京主要河流的上游地区。西部建设生态带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有利于改善北京整体生态环境。
(4)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第三产业(物流、服务业、旅游业);地处平原,地势低平;交通运输便利(附近有国际机场、高速公路等现代化交通运输设施);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劳动力素质较高;地价较低;有利于与天津等周边地区的经济协作。
(5)突出的问题:环境污染严重(或答出具体的污染类型);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绿地面积少。主要措施: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对城市功能分区进行合理规划。
【解析】
(1)从表格中的数据直接可以读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或7月均温在25℃左右,冬季在0℃以下或年温差较大);全年降水量在600 mm左右,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或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2)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在山区修建大型蓄水工程不是节水,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和适度提高北京市居民生活用水的水价是节水措施。
(3)主要从地形和水源条件分析。
(4)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第三产业(物流、服务业、旅游业);原因主要从地形、交通运输、工业基础、劳动力素质、地价、经济协作等方面分析。
(5)城市化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严重(或答出具体的污染类型);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绿地面积少。解决主要措施主要分析分散大城市职能措施,城市合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