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阶段性测试(解析版)
展开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阶段性测试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产业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华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南部沿海 D. 青藏地区
2. 该地农业生产( )
A. 一年三熟 B. 能量循环利用
C. 资源循环利用 D. 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苹果和冬小麦主要分布我国暖温带地区,华北属于暖温带地区,能进行小麦和苹果生产的,最可能是位于华北地区。
A.进行小麦和苹果生产的,最可能是位于华北地区,故A正确;
B.西南地区不进行小麦和苹果生产,故B错误;
C.南部沿海不进行小麦和苹果生产,故C错误;
D.进行小麦和苹果生产的不在青藏地区,故D错。
故选A。
【2题详解】
根据产业链示意图中的箭头指向,可知该地农业生产资源循环利用。
A.该地农业生产一年两熟,故A错误;
B.图中农业生产没有进行能量循环利用,故B错误;
C.据图可知,图中“饲料、肥料、枝条”等都进入了下一生产环节,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故C正确;
D.根据上题结论,该地可能是位于华北地区,农业生产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故D错误。
故选C。
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都会在人类的聚落景观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主房坐北朝南,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 )
A. 平原广大 B. 太阳辐射弱
C. 降水少 D. 冬季风力强
4. 南方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和选址一般要求( )
A. 尖屋顶、地势高 B. 平屋顶、地势高
C. 尖屋顶、地势低 D. 平屋顶、地势低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广阔的亚欧板块内陆地区大陆性气候强,冬季寒冷干燥,在蒙古和西伯利亚形成很强的高压系统,和太平洋上的较低气压相互作用形成寒潮,在中国寒潮过境时常伴有大风降温天气,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冬季风势力强,能够阻挡冬季风,有利于房屋的保温。
A.平原面高的面积广大,是北方围墙高的一个条件但不是其主要原因,故A错误;
B.我国北方位于中纬度地区,太阳辐射不是很弱,故B错误;
C.降水与墙的高度没有必然联系,故C错误;
D.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冬季风势力强,能够阻挡冬季风,有利于房屋的保温,故D正确。
故选D。
【4题详解】
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多在800mm以上,这就导致了南方地区的房顶为尖屋顶,方便排水;降水量多,地下潮湿,房屋要建设在地势高的地区。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图16为我国局部地区图,读图回答问题。
5. 图16中山脉,属于我国南北方分界线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乙地形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甲地形区,是因为乙地( )
A. 地势较高 B. 纬度较高
C. 植被较少 D. 云量较少
【答案】5. D 6. 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地理。
【5题详解】
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图示④表示秦岭。故选D。
【6题详解】
气象因素是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重要因素,因我国的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故乙地的年降水量较甲少,即晴天多,云量较少,则年太阳辐射强。故选D。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一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 8℃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 海岸线 B. 纬度
C. 地形 D. 大气环流
8. 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相近,但温度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有( )
①地势高低 ②距海远近 ③寒潮影响 ④洋流影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7. B 8. C
【解析】本题考查等温线的判读及其影响因素。
【7题详解】
图中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即与纬线基本平行,是因纬度的大小决定了太阳高度的大小,进而影响气温的大小,说明影响因素为纬度。如果等温线和海岸线平行,是受海洋的影响;和等高线平行,是受地形的影响。故选B。
【8题详解】
由于昆明位于云贵高原,由于地势高,且距海远,故冬季气温较低,而台北位于沿海,且受沿岸暖流影响,故气温较高,①②④正确。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甲地反映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 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准噶尔盆地
10. 图中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作用影响形成的( )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冰川侵蚀 D. 流水沉积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约达130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如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等。图示地区有溶洞、地下河,为喀斯特地貌,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题详解】
从上题分析可知,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流水的溶蚀作用属于流水侵蚀一种特殊形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该题考查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和成因。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貌。常指石灰岩地区的地表常见的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天坑、落水洞、溶蚀洼地、盲谷以及地下发育的溶洞、地下河等各种洞穴系统以及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布等地貌形态。对于石灰岩地区上述独特的地貌,国内外学术界均以南斯拉夫典型的石灰岩地貌区喀斯特地貌高原的地名来命名,即“喀斯特地貌"。过去我国曾用过“岩溶地貌”一词。
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1. 图中甲、乙两地等温线弯曲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为山地,乙为河谷 B. 甲、乙两地均为河谷
C. 甲、乙两地均为山地 D. 甲为河谷,乙为山地
12. 甲、乙两处地貌的成因主要是( )
A. 断裂下陷 B. 流水侵蚀
C. 褶皱隆起 D. 风力堆积
13. 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土壤盐碱化 B. 土地沙化
C. 水土流失 D. 酸雨污染
【答案】11. B 12. A 13. C
【解析】
考查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地貌成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11题详解】
依据图中信息判定为甲、乙分别位于汾河谷地和渭河谷地中,谷地气温较高,导致等温线发生弯曲凸向低值区,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2题详解】
根据地质构造知识,甲、乙是典型的地堑,属断裂下陷,A正确。故选A。
【13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出此区域为黄土高原,因此最突出的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C正确。故选C。
读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该地区位于我国的( )
A. 华北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青藏地区 D. 西南地区
15. 下列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 河流以冰雪融水为主
C. 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D. —年中春季最干旱
【答案】14. A 15.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4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气温曲线,最冷月气温小于0度,所以位于温带地区,降水集中在7、8两月,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有春旱的特征,符合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A对。华南地区最冷月气温大于0度,雨季时间长,集中在5-9月,B错。青藏地区夏季气温是全国最低的地方,一般在8°C左右,C错。西南地区雨季长,5-9月,气温高,最冷月在0度以上,D错。故选A。
【15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华北地区作物两年三熟,C错。位于季风区,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错。华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不是常绿阔叶林,A错。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抗旱任务重,D对。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6. 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 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B. 甲区域降水较少
C. 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 甲区域高温多雨
17. 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
A. 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
B. 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 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 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18. 丁省与丙省相比( )
A. 劳动力资源丰富 B. 陆地交通便捷
C. 第一产业的比重小 D. 第三产业的比重小
【答案】16. B 17. A 18. D
【解析】
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16题详解】
甲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二者降水量明显不同,甲区域降水较少。故选B。
【17题详解】
乙区域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以水田为主,分布较为分散。但这里的土壤经过人们长期耕种已经形成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水稻土。故选A。
【18题详解】
由图可知,丁省为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丙省为山东省。与丙省相比,丁省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经济较落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小。故选D。
阅读下面三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甲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乙地
B. 昼长年变化甲地最大,丙地最小
C. 乙、丙两地降水集中于春夏两季
D. 甲、乙两地降水多、地势陡,多滑坡等灾害
20. 图中的河流( )
A. ①河流有凌汛现象,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B. ②河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且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C. ③河径流季节变化大,流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 ①、③所示河段以侧蚀为主,水能可实行阶梯式开发
21.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三地区已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
B. 甲、乙、丙三地区是所在国重要的中药材加工基地
C. 甲地区已实现多种农业经营方式的良性共处
D. 乙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19. B 20. B 21. C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甲位于三江平原,乙位于青藏高原,丙位于横断山区。
乙地位于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故A错误;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甲地纬度最高,丙地纬度最低,所以昼长年变化甲地最大,丙地最小,故B正确;
乙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年降水量少,CD错误。
故选B。
【20题详解】
图示①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河流补给以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夏季降水补给,A错误;
②河流为澜沧江,流经青藏高原和橫断山区,最后注入太平洋,说明参与海陆间循环,B正确;
③河流为怒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故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C错误;
③河流位于上游地区,以河流下蚀为主,水能资源开发少。D错误。
故选B。
【21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乙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丙位于横断山区,交通运输线少,交通运输网络不完善,A错误;
丙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加工基地,甲乙不是,B错误;
甲位于我国三江平原,农业生产实现了多种经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C正确;
乙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山地畜牧业和河谷农业,而不属于大牧场放牧业,D错误。
故选C。
下图为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度散点图。能源消费度是指单位GDP所使用的能源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中a、b、c、d代表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 a——贵州 B. b——广东
C. c——北京 D. d——上海
23. 浙江地处我国重要工业基地,能源消费度却比较低,其原因主要有( )
A. 以核电为主,利用率高 B. 能源资源丰富
C. 科技水平较高 D. 交通运输便利
【答案】22. A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a省级行政区域能源消费度高,说明能源利用率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低,可判断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贵州较符合,A正确;
据图可知,b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全国第一,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是第一位,B错误;
上海、北京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高,与图示信息不符,CD错误。
故选A。
【23题详解】
浙江虽然有核电站,但能源不是以核电为主,A错误;
浙江能源资源比较缺乏,B错误;
浙江科技水平较高,能源利用率高,单位GDP所使用的能源量较少,故能源消费度较低,C正确;
交通便利与能源消费度无直接关系,D错误。
故选C。
24.读下图,图中①、②两地植被差异为( )
A. ①地为落叶阔叶林,②地为常绿阔叶林
B. ①地为荒漠,②地为常绿阔叶林
C. ①地为草原,②地为落叶阔叶林
D. ①地为常绿阔叶林,②地为雨林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①地位于秦岭北坡,是温带季风气候,植被是落叶阔叶林;②地为汉江谷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常绿阔叶林。故选A。
【点睛】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湿润地区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地带性森林类型;落叶阔叶林分布广泛,要求有雨量充沛的4-6个月的温暖生长季和持续3-4个月的非严寒冬季,最热月的均温为13-23℃,最冷月的均温为-6℃,年降水量为500-1000mm,且多半分布在温暖季节。
读渤海湾及周边地区资源分布及运输图。
25. A、B两条铁路运输的资源是( )
A. 石油 B. 有色金属 C. 铁矿 D. 煤炭
2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大庆油田 B. ③是攀枝花铁矿
C. ④大同煤矿 D. ⑤是长芦盐场
【答案】25. D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该地主要是从陕西、山西运输的煤炭资源,图中铁路运输线主要是运煤专线。选择D项。
【26题详解】
大庆油田位于东北,攀枝花铁矿位于四川,大同煤矿位于山西,ABC错误;⑤是长芦盐场,在天津附近,D正确。故选D项。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 )
A. 季风水田农业;土壤贫瘠 B. 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
C. 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 D. 季风水田农业;光照不足
28. 当地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
A. 水土流失、酸雨 B. 土壤盐碱化、荒漠化
C. 热带雨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加剧 D. 风沙危害、寒潮
【答案】27. D 28. A
【解析】
考查农业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
【27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图示地区为四川盆地,本区水热条件较好,主要作物为水稻,发展季风水田农业。但是阴雨天气较多,光照条件差。故选D。
【28题详解】
四川盆地四周为山地丘陵,加上暴雨天气,存在水土流失现象;四川盆地多阴雨,盆地地形使污染大气不易扩散,所以,酸雨较为严重。故选A。
读下图,回答问题。
29. 判断图中甲山脉的名称( )
A. 昆仑山 B. 太行山 C. 贺兰山 D. 祁连山
30. 与长三角相比,乙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 )
A. 地势低平 B. 光照充足
C. 水源充足 D. 土壤肥沃
【答案】29. C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河流轮廓判断,该地区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及周边地区,故甲山脉为贺兰山。
故选C。
【30题详解】
根据上题结论,乙地位于贺兰山的东部,为宁夏平原,与长三角平原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宁夏平原在地势、水源和土壤方面没有优势;宁夏平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强,利于农业生产,所以与长三角相比,乙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是光照充足。
故选B。
二、综合题
3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北方资源分布比较表
| 北方地区 | 南方地区 |
耕地面积 | 64% | 36% |
矿产资源 | 59% | 41% |
水资源 | 19% | 81% |
材料二 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
(1)我国耕地面积北方大于南方,而单产却低于南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不如南方。
(2)南方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1%,为何经常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
(3)图中A地区(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的基地,为什么?
(4)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农业(种植业)生产潜力差异却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1)水热资源。
(2)夏季风强弱不同,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
(3)A地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生产为主。
(4)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B地海拔较C地低,热量条件较好;B地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C地多;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知识点:我国南北方农业单产差异原因。从热量和水分条件考虑。
(2)本题考查我国南方缺水的原因。主要原因是供需矛盾,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利用率低等。
(3)本题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地位下降的原因。从城市化,以及城郊农业的发展角度分析。
(4)青藏高原农业生产潜力差异大的原因。主要从两地区的水热条件分析原因。
【详解】(1)水热状况是影响农业单产的主要自然条件,我国北方虽然耕地面积大于南方,但因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降水较少,单产不如南方地区。
(2)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虽然年降水总量多,但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少雨季节水分不足,雨季大量的水又白白流失,所以经常出现严重的干旱灾害。
(3)A地区为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其水热资源非常丰富,农业生产潜力高,但因人口密集,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随着地价的上升,市场的扩大,人们农业生产转向集约化、单位经济效益更好的城郊农业的发展,比如蔬菜、花卉、乳畜产品的生产上。
(4)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地位于青藏高原内部地区(藏北高原),B地海拔较C地低,热量条件较好;B地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C地多;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
32.阅读我国局部地区山脉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景观的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________(多选)
A.①山南侧的高寒草原上,常见成群的骆驼在觅食
B.②山南侧戈壁、沙漠广布
C.③山北侧水乡泽国、河网密布、沃野千里
D.④山东侧秋季稻谷飘香
(2)甲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发展优质番茄种植和加工业。试分析该地区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自然原因和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带来的生态问题。
(3)对甲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应如何进行综合治理?
(4)试评价甲盆地太阳能资源的开发条件。
【答案】(1)ACD
(2)自然原因:夏季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
生态问题: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
(3)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4)甲地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海洋水汽不易到达,阴雨天气少,太阳能充足;甲地人口较稀少,用电需求量较小;甲地经济力量较薄弱,太阳能开发技术较低。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有: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区域农业的发展、荒漠化的防治、能源资源的开发等。解答本题首先要准确定位,在结合两地的区域特征来回答相关小题。评价太阳能资源开发条件应该从原料、市场、技术等方面分析。
【详解】(1)先确定图中山脉的名称,①为昆仑山,②为天山,③为秦岭,④为太行山,
①山南侧为青藏高原,景观为高寒草原,骆驼应该分布于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A错误;
②山南侧为塔里木盆地,有戈壁、沙漠广布,B正确;
③山北侧为渭河平原,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降水较南方少,C错误;
④山东侧为华北平原,该地主要种植小麦这种粮食作物,D错误。
故与题目要求相符的是ACD选项。
故选ACD。
(2)新疆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夏季光照资源丰富,有利于优质番茄的生长。水资源紧缺是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由于该地深居内陆,降水少,光照强,蒸发大,发展灌溉农业会使得地表原有植被受到破坏,很容易引发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
(3)根据图中山脉和盆地可以确定甲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有: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业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4)评价条件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由于它深居内陆,海洋水汽不易到达,阴雨天气少,晴天多,太阳能充足;甲地人口较稀少,用电需求量较小,能源市场需求小;甲地经济力量较薄弱,太阳能开发技术较低。
33.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的设立,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为中西部地区合作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探索新途径、新模式。
材料二 “黄河金三角地区”土地面积为5.8万平方公里,人口1700万,是国家煤炭和炼铝等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材料三 “黄河金三角区域”是世界苹果主产区中唯一符合苹果七项生态指标的最佳优生区。当地的苹果园经常通过果树下大面积种植白三叶草来改造土壤,综合协调土壤中的水、热、肥、气等各项指标,调节果园局部小气候等,对果树生长十分有益。
(1)分析“黄河金三角区域”适宜苹果生长的优越气候条件,说明当地苹果园通过种草能改善土壤中的水分和肥力的理由。
(2)分析该示范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3)“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指出该地煤炭运往宁波最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答案】(1) 气候优势:光照充足,利于营养物质的合成;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地处暖温带(中纬度),适合苹果生长。
种草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墒情(或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种草能减少表土流失,减少肥力流失(或种草能作为绿肥还园,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
(2)地处中西部经济带结合处,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地理位置优势;原材料和能源等供给充足;劳动力和土地丰富且廉价;交通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或投资环境改善);政策扶持力度大。
(3)方式:铁路—海运联运。理由:甲区地处内陆,宁波临海;运距较远;煤炭运输量大;对时间要求不高;铁路-海运联运,运量较大,运费较低,适宜远距离运输大宗货物。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主要气候因素、影响土壤肥力因素、产业转移影响因素、交通线路的选择。
【详解】(1)本题有两个问题:一是“黄河金三角区域”适宜苹果生长的优越气候条件,这个问题需从影响农业的气候因素(热量、光照、降水)分析,该在为暖温带,热量条件适合苹果生长,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水份条件尚好;降水集中,晴天多,光照强,温差较大,有利于养分积累,水果品质好;二是苹果园通过种草能改善土壤中的水分和肥力的理由,这个小问又分成水分和肥力二方面,从水分上说,该在降水不丰富(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种草可以增加水下渗,起到保水作用,该地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地区,种草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减少表土流失可以减少有机质流失,草根和叶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力。
(2)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任何产业的分局都是为了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分析,该地位置临近东部地区,有位置优势,发展工业的条件与比东部地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有资源和能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中部崛起政策支持等,从这些方面分析基本可以得分。
(3)煤炭属于大宗、对时间要求不是高的货物,这种货物的运输最大要求是廉价,依此要求最好采用水运,此地虽然靠近黄河,但黄河的运输能力特别是下游较弱,好在靠近铁路,可以选择铁路运输(这个地方国家专门建设了焦日线运煤),宁波在沿海,到达连云港后转海运,最经济,因此选铁路--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