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入学考试
展开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入学考试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图为北半球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据图可知( )
A.10月份水库储水量最大
B.3月份水库储水量最大
C.6月份水库储水量最小
D.9月份水库储水量最大
2.该水库库区所处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
1.B
2.A
【解析】
1.根据材料,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水量盈余率大于1时水量增加,小于1时水量减少。4月份到8月份水量盈余率小于1,说明水量一直在亏损,10月—次年2月水量盈余率大于1,水量一直在增加。3月份、9月份水量盈亏相当。因此3月份储水量最大,9月份储水量最小。故选B。
2.图中的水量盈余率,冬季数据相对较大,说明冬季水库流入量大,流出量较小,该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为地中海气候。所以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故选A。
幼发拉底河89℅的流量来自上游。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下图为两河流域大型水坝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幼发拉底河的汛期主要集中在(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4.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的主要原因是
A.水库拦截 B.气候干旱
C.地势平坦 D.下渗严重
5.巴格达附近大型水坝分布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量需求 B.水能蕴藏
C.航运需求 D.筑坝技术
【答案】
3.D
4.C
5.A
【解析】
3.读图可知,幼发拉底河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上游地区位于北纬30°-40°附近,冬季受西风影响,产生部分降水,部分为季节性积雪,等到春天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所以幼发拉底河汛期在冬春季节,故选D。
4.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下游地区几乎没有水库修建,A错。气候干旱及下渗严重是河流流量小的原因,与泥沙携带泥沙能力无关,而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导致流速降低,泥沙在河道沉积,所以大部分泥沙不能到达波斯湾,故选C。
5.巴格达附近水库密集主要是沿岸地区城市及人口分布密集,需水量大,A对。水能资源一般蕴藏在中游落差大的河段,巴格达位于下游地区,落差较小,B错。修建大量水库不利于航运,C错。筑坝技术不会影响水库密度,D错。故选A。
元谋干热河谷地处金沙江南岸攀西大裂谷中,谷内年均温约21℃,年均降水量约623.9mm.年蒸发量却高达3507mm,是典型的“热坝”地区。土桥是元谋干热河谷内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之一,主要由黏土、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直立性强。元谋土桥一般发育于冲沟沟底,是由于沟底地下通道扩展导致局部塌陷,或陷穴扩展使陷穴间地变窄,其残存的保留原始沟底地面的部分形成了天然桥的形态,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右图示意冲沟上游横剖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形成元谋干热河谷的主要自然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沉积 D.断裂下陷
7.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其主要原因是( )
A.地震频发,土桥中部易断裂
B.土桥土层节理发育,易崩塌
C.雨季冲沟流水冲刷土桥顶部
D.冲沟内流水的下蚀作用强烈
8.元谋干热河谷气候对当地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候干燥,风化作用强烈 B.年均温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C.降水稀少,水土流失很轻 D.泥沙沉积层厚,土桥规模较大
【答案】
6.D
7.B
8.C
【解析】
6.元谋干热河谷地处金沙江南岸攀西大裂谷中,形成元谋干热河谷的主要自然作用是断裂下陷,D对。风力沉积作用,流水侵蚀、沉积作用不是裂谷形成的主要原因,A、B、C错。
7.土桥是元谋干热河谷内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之一,土层的直立性强。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其主要原因是土桥土层节理发育,易崩塌,B对。是流水侵蚀形成 ,地震不是主要因素,A错。元谋土桥一般发育于冲沟沟底,是由于沟底地下通道扩展导致局部塌陷,或陷穴扩展,保留原始沟底地面的部分形成了天然桥的形态,C错。冲沟内流水的下蚀作用强烈不是土桥的主要成因,D错。
8.元谋干热河谷气候对当地产生的影响, 使气候干燥,风化作用强烈,A正确。年均温高,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有机质含量少,B正确。降水量600多mm,降水稀少说法不对,且土层易被侵蚀,水土流失严重,C错误,符合题意。泥沙沉积层厚,土桥规模较大,D正确。故选C。
玉门隶属酒泉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玉门风能资源丰富,有“陆上三峡”之称,1997年玉门建成了甘肃省首个示范型风电场,经过20年不懈努力,现已建成投产风电场20个。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2003年4月始,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迁址工程。玉门市驻地搬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石油资源面临枯竭
B.新城区风能资源丰富
C.新城区靠近铁路干线
D.新城区位于绿洲边缘
10.风电产业成为玉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希望,然而,已建成的风电机组运行率不足70%。玉门风电场“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
B.本地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
C.技术水平低,设备维修率高
D.风力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11.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其作用是( )
①可实现“风”“光”互补 ②可增强风电储能 ③可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 ④可解决“弃风”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
9.A
10.B
11.B
【解析】
9.玉门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是石油工业城。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玉门市驻地搬迁的最主要原因是石油资源面临枯竭,A对。位于河西走廊,新、老城区都是风能资源丰富,B错。新、老城区都靠近铁路干线,C错。矿业城市,绿洲不是主要因素,D错。故选A。
10.风电产业成为玉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希望,然而,已建成的风电机组运行率不足70%。玉门风电场“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本地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B对。该地风能资源丰富,风力发电稳定,A错。我国风电技术水平较高,技术水平不是弃风现象严重的原因,C错。经济效益低是“弃风”现象严重的结果,D错。故选B。
11.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其作用是可实现“风”“光”互补,①对。该地“弃风”现象严重,增强风电储能不是主要作用,②错。可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③对。不能解决“弃风”现象,④错。B对,A、C、D错。故选B。
下图为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图中甲、乙两地气压差可能为( )
A.20hPa B.22.5hPa
C.27hPa D.28hPa
13.图中各地天气现象是( )
A.重庆蒸发旺盛
B.北京风力强劲
C.哈尔滨盛行偏西风
D.广州阴雨连绵
14.图示区域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较弱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2.C
13.C
14.A
【解析】
12.图示等压线压差是2.5 hPa,甲的气压值是1022.5-1025 hPa,乙的气压值997.5-1000 hPa,两地的压差可能是22.5-27.5 hPa。选C正确。
13.图示重庆处在低压槽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温度低、蒸发弱;北京附近等压线稀疏,风力弱;哈尔滨处在低压中心的西南部,吹西南风;广州受高压外围气流影响,等压线稀疏,天气多晴朗。选C正确。
14.甲地处高压中心,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弱;相比甲地,乙丙丁三地地处低压中心,云层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保温作用强。选A正确。
“棒棒”是指以竹棒和绳索为劳动工具,在城市爬坡上坎、流动揽活,专门为市民日常生活、商业活动提供零星搬运劳务服务的打工农民。“棒棒”群体的工作形式不同于其他的打工族,更不同于城市工矿企业的工人。他们主要活动于街头、菜市场、汽车站、码头、家电商场等,承担了城市人不愿意干的以苦、脏、累、险为特征的工作。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棒棒军”最可能出现的城市是( )
A.深圳 B.成都 C.兰州 D.重庆
16.“棒棒军”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流行起来,其原因可能是( )
①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②城乡收入差距 ③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高
④农村生态环境变差 ⑤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⑥独特的地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17.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棒棒军”正逐步走向消失,其原因可能是( )
①国家户籍制度改革 ②工作环境差,收入少 ③交通、运输方式的改进
④装卸、运输机械化 ⑤城市生活成本高 ⑥劳动力不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答案】
15.D
16.B
17.C
【解析】
15.由材料可知,“棒棒”是指以竹棒和绳索为劳动工具,在城市爬坡上坎、流动揽活,专门为市民日常生活、商业活动提供零星搬运劳务服务的打工农民,说明该城市地形崎岖,在四个城市中深圳、成都及兰州地形较为平坦,而重庆地形崎岖,多棒棒军,故选D。
16.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农村经济体质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以及城乡收入差距有关,城市收入较高,对于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不高,农村地区人口较多,人地矛盾尖锐,加之地形崎岖,导致“棒棒军”出现,故选B。
17.由于工作环境差,收入少,交通运输方式的改进以及装卸、运输机械化,城市生活成本高,棒棒军逐渐消失,故选C。
干旱地区常发育深根系植被,其根系深达地下潜水面,可直接提取地下水,这类植物被定义为地下水依赖型植物,也称“抽水机式植被”。据研究,这类植物在生长季的蒸散过程(水分由叶片蒸发过程)能引起浅层地下水位的周期性昼夜波动。下图为干旱区河岸带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昼夜波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干旱区植被蒸散速率最快的时段是
A.7~8时 B.10~11时 C.12~13时 D.17~18时
19.夜间河岸带浅层地下水的流向主要是
A.由地势高处流向低处 B.由地势低处流向高处
C.浅层地下水补给河水 D.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
20.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
A.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增大 B.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小
C.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大 D.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减小
【答案】
18.C
19.D
20.B
【解析】
18.根据材料可知,干旱区植被蒸散速率与植物吸收地下水的速率有关。图示中,12~13时浅层地下水埋深最大,说明此时段植物吸水最多,因为该时段是光照最强的时刻,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强,需水量最多,此时的蒸散速率也最快,据此分析选C。
19.水往低处流,但河岸带地势落差小,地势对地下水流向的影响较弱,AB错;根据图示,夜间河岸带的浅层地下水埋深较小,植物生命活动较弱,则此时段主要是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据此分析选D。
20.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主要是因河岸带的“抽水机式植被”造成的。此类植物需要吸取地下水而存活,因此,该埋深昼夜波动幅度与该类植物的生命活动有关,并不是随河流流向而变动;一般而言,距离河岸越远,地下水越少,该类植物的分布越少,受其影响而形成的此类变化幅度越小。据此分析选B。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解决多年冻土层不稳定对路基的影响,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如图所示),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 ℃时关闭,低于0 ℃时打开。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 ℃~8 ℃,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 ℃的时期)约6.5个月。完成下列各题。
21.通风管挡板( )
A.正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B.负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C.夜晚多打开,储冷、降温 D.夏季多打开,通风、散热
22.与江汉平原相比,该地( )
A.负温期短 B.气温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大 D.太阳辐射弱
【答案】
21.C
22.C
【解析】
21.根据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时关闭,低于0℃时打开的原理,结合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夜间气温经常低于0℃,可知通风管挡板夜间多打开。夏季气温高,多关闭。负温期气温有高于0℃的时段,正温期气温也有低于0℃的时段,不会是一直开或关的,选择C。
22.青藏高原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日较差大于平原地区。
下图为我国吐鲁番盆地地形地质剖面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3.吐鲁番盆地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断裂下陷、流水堆积 B.碰撞挤压、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风力堆积 D.断裂下陷、冰川堆积
24.火焰山下存在一个巨大天然“水库”,最终成为吐鲁番盆地的灌溉水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降水是“水库”的主要补给水源
B.“水库”的形成得益于天然储水结构
C.需人工从“水库”抽水
D.灌溉水源直接取自艾丁湖
【答案】
23.A
24.B
【解析】
23.读图可知,土鲁番盆地的地质构造为地堑,是断裂下陷形成的。而盆地地表的新生代沉积物则是由流水堆积形成的。故A正确。
24.吐鲁番盆地北侧博格达峰的冰雪融化,沿砂岩缝隙下渗,火焰山下存在一个向斜,且向斜底部是坚硬的岩浆岩,利于储水,故A错误,B正确;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从山前断层部位出露,成为灌溉水源,C错误;艾丁湖为咸水湖,湖水不适宜灌溉,D错误。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25题、第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题~第28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0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甘肃定西,是黄土高原上典型的苦瘠之地,但马铃薯产量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且个大质优、口感醇香。当地马铃薯4~5月播种,9~10月采收。采用黑色地膜全膜覆盖栽培并与豌豆套种的方式耕作。不少农户将收获后的马铃薯窖藏,地窖避光且温、湿度适宜,可有效避免马铃薯发芽或干枯。定西市政府曾提出打造“中国薯都”的目标,但遇到了来自内蒙古东部乌兰察布市的强力竞争。下图为定西与乌兰察布地理位置示意图。
(1)推测定西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2)分析定西马铃薯种植采用黑色地膜全膜覆盖栽培并与豌豆套种的原因。(8分)
(3)分析定西马铃薯常用窖藏并用水反复打湿地窖的地面和墙壁的原因。(6分)
(4)与乌兰察布相比,分析定西竞争“中国薯都”的劣势。(4分)
【答案】
(1)①光照充足;(2分)②昼夜温差大;(2分)③湿润;(2分)④喜温凉(2分)(任答3点)
(2)①年均温低,生长期短,有利于提高地温;(2分)②蒸发量大,有利于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2分)③黑色地膜,遮光性强,有利于抑制杂草生长;(2分)④套种豌豆,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2分)⑤豌豆根部具有固氮作用,提高土壤肥力;(2分)⑥增加农产品种类,提高经济效益或提高土地利用率。(2分)(任答4点)
(3)①地窖中光线弱,避免马铃薯发芽;(2分) ②地窖内温差小,有利于保持适当温度,延长储存时间;(2分)③反复打湿地窖,保持湿度,有利于马铃薯水分储存,避免马铃薯(发芽、干枯)变质.(2分)
(4)①地势相对崎岖,种植土地分散,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2分)②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条件差;(2分) ③距离市场远,产品运输成本高。(2分)(任答2点)
【解析】
(1)定西位于西北内陆,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大于400mm,位于半湿润区,土壤较湿润。位于黄土高原,气候温凉,适宜马铃薯生长。
(2)该地气候温凉,年均温低,生长期短,地膜覆盖有利于提高地温。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地膜覆盖有利于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黑色地膜,遮光性强,有利于抑制杂草生长。套种豌豆,能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水分蒸发。豌豆根部具有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肥力。套种可增加农产品种类,提高经济效益或提高土地利用率。
(3)农户将收获后的马铃薯窖藏,是因为地窖避光且温、湿度适宜,可有效避免马铃薯发芽或干枯。地窖中光线弱,可避免马铃薯发芽。地窖内温差小,有利于保持适当温度,延长储存时间。反复打湿地窖,利于保持窖内湿度,有利于马铃薯水分储存,避免马铃薯干枯变质。
(4)与乌兰察布相比,定西的地势相对崎岖,地表沟壑多,种植土地分散,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是黄土高原上典型的苦瘠之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条件差。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远,产品运输成本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港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年货柜吞吐量在1000万吨左右。该港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口,建有65个泊位,跨度达15公里。整座岛屿就是一个巨大的避暑胜地和游玩天堂,总共能容纳6万名居民。岛上建设有1.2万栋私人住宅和1万多所公寓;还建有一个水下酒店、一栋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一处室内滑雪场和一个与迪拜城市大小相当的主题公园。该港口建设使迪拜的海岸线增加了720公里。
(1)杰贝勒阿里人工港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这样设计有哪些优点?(6分)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迪拜人工岛对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8分)
(3)推测建设杰贝勒阿里港口对当地海洋及沿海生态会有什么影响?(8分)
【答案】
(1)延长港口海岸线,有效增加港口码头,提高港口的吞吐量;(2分)港口运输线路多,可以有效分类分流;(2分)港口内风浪小,利于航行。(2分)
(2)此设计有利于增加建筑区的水域面积,利于调节气候;(2分)延长海岸线,形成人工港湾,有利于海洋运输的发展,促进石油资源输出;(2分)建筑特别,景色迷人吸引大量人口旅游、定居,促进经济发展(或带动房地产和旅游业的发展);(2分)扩大领海和海洋专属经济区范围。(2分)
(3)破坏海湾海洋生物的栖息地;(2分)阻止或改变自然海流运动;(2分)港区内加剧泥沙淤积(天然沙滩将被侵蚀);(2分)加剧海洋污染。(2分)
【解析】
(1)杰贝勒阿里人工港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设计的优点是延长港口海岸线,使迪拜的海岸线增加了720公里,建有65个泊位,有效增加港口码头。提高港口的吞吐量港口运输线路多,年货柜吞吐量在1000万吨左右。可以有效分类分流港口内风浪小,利于航行。
(2)此设计有利于增加建筑区的水域面积,利于调节气候。延长海岸线,使迪拜的海岸线增加了720公里,扩大领海和海洋专属经济区范围。形成人工港湾,有利于海洋运输的发展,促进石油资源输出,年货柜吞吐量在1000万吨左右。建筑特别,景色迷人,建有一个水下酒店、一栋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一处室内滑雪场和一个与迪拜城市大小相当的主题公园。吸引大量人口旅游、定居,促进经济发展,带动房地产和旅游业的发展。
(3)建设杰贝勒阿里港口,海岸线向海洋延伸,破坏海湾海洋生物的栖息地,阻止或改变自然海流运动。港口内风浪减小,水体运动减慢,港区内泥沙淤积加剧,天然沙滩将被侵蚀,且会加剧海洋污染。
27.(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2018年7月16日至9月30日(共计76天),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针对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湖南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等10个省(区、市)居民推出专项旅游优惠政策,盛邀当地居民来贵州避暑,推动全省避暑旅游经济持续升溫。捃了解,此次“大礼包”内容包含门票、自驾游、航线及机票优惠,以及旅游包机、旅游专列补贴等政策,具体有:门票优惠——“十省区市”居民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享受全省各收费景区门票挂牌价五折优忠,以上优惠政策不包括温泉景区门票和景区内特许经营性项目;自驾游优惠——“十省区市”车牌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行驶贵州境内高速公路实施五折通行优恵。
分析在此期间贵州省针对上述10省区推出专项旅游优惠政策的原因。
【答案】
上述10 省均位于南方地区,夏季气温高;(2分)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夏季气温凉爽,利于避暑;(2分)距离贵州较近,经济距离短,交通便利;(2分)上述10 省经济较发达,市场条件好;(2分)通过优惠政策降低旅游费用,提高了对游客的吸引力。(2分)
【解析】
这几个省区的区位优势共性是气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夏季温度高,同时经济较发达市场条件较好,国家给予大力支持政策优惠,他们的个性特征,比如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夏季气候较为凉爽,适宜度假,躲避酷暑天气,同时距离贵州比较近,交通便利,交通运费成本,降低地理位置优越。
28.(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一些城市为了达到用3—5年时间建造“生态园林城市”的目的,不惜花巨资兴起“大树进城热”,期望通过移植大树快速致“绿”,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某一滨海城市,将投资2亿元,引进50万株大树绿化城市。近期有关专家明确指出:建设生态城市要尊重客观规律,欲速则不达:真正使城市变成生态型的园林或森林城市,对我国不少城市而言,没有10—20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如何正视“大树进城热”这一问题,应引起人们认真思考。(所谓大树,主要指那些树体高大或胸径20cm以上,或树龄较大而具有一定园林观赏价值的树种,如樟树、杜英、银杏、桂花等。)
分析“大树进城”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对城市的有利影响:大树枝繁叶茂,叶面积大,能够进行强有力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进而能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和氧气的含量调节气候;(2分)大量叶片能减少灰尘,吸烟滞尘;(2分)树木能截留雨水涵养水源。(2分)
对树木原生地的不利影响:“大树进城”严重破坏了树木原生地生态系统,使其它植物种类生长不良甚至死亡;(2分) “大树进城”后,树体被破坏,短期内起不到预期的绿化效果;(2分)大树移植成活率低,劳民伤财。(2分)(任答2点)
【解析】要从有利方面和不利两个方面去说,有利的影响,主要是植被对于气候的调节功能,尤其是植被可以吸附灰尘和污染物净化空气,同时调节湿度,还可以涵养水源,减轻路面硬化引发的城市内涝等生态环境问题。不利影响主要是针对原生的大树被移栽导致去生态环境恶化,植被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短期内大树被移栽难以成活成活率低,同时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