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二)(解析版)
展开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二)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长沙一中)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港珠澳大桥的起点是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它是全球第一例集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大桥。读图,完成1~2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采用的是海底隧道设计,主要是为了( )
A.利于海空交通 B.方便欣赏风景
C.避免破坏景观 D.降低建设成本
2.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B.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C.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D.有利于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向澳门转移
【解析】第1题,港珠澳大桥中部建设成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便于大型轮船通行,不影响其他交通方式。采用的海底隧道设计,无法欣赏风景,同时也会增大建设成本,对景观的影响较小。因此A选项正确。第2题,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大大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有利于促进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澳门物流业在该区域中不占主导地位,且澳门是工业转出地,大桥建设对珠江三角洲的生态有一定影响,但不严重。故C正确。
【答案】1.A 2.C
(2019哈尔滨师大附中)2018年9月11日,为期三天的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在位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远东联邦大学拉开帷幕,此次会议讨论了俄罗斯远东跨越式发展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建设问题。下图中左图为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地理位置图,右图为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3~5题。
3.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区水域的平均封冻时长约为( )
A.2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8个月
4.符拉迪沃斯托克沿海的岩石上栖息着各种海鸟主要得益于( )
A.受寒暖流交汇影响,鱼类资源丰富
B.受离岸上升流影响,富有浮游生物
C.珊瑚礁分布面积广,栖息环境优越
D.人民受教育水平高,猎杀现象较少
5.俄罗斯远东跨越式发展的条件不符合的是( )
A.人口稀少,劳动力紧缺 B.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C.环境恶劣,植被覆盖少 D.开发较晚,经济基础差
【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气温曲线,温度低于0℃的月份约有5个月,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区水域的平均封冻时长约为4个月,B对。封冻时间远超过2个月,A错。不能达到6个月或8个月,C、D错。第4题,符拉迪沃斯托克沿海的岩石上栖息着各种海鸟主要得益于沿海地区受寒暖流交汇影响,鱼类资源丰富,鸟类食物丰富,A对。该寒流不是离岸风影响形成,没有上升流影响,B错。该地纬度较高,没有珊瑚礁分布,C错。鸟类栖息主要是因为食物丰富,与当地人受教育水平高无关,D错。第5题,俄罗斯远东地区亚寒带针叶林面积广,不符合的是植被覆盖少,C不符合。远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紧缺,A符合。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B符合。2018年讨论跨越式发展,开发较晚,经济基础差,D符合。
【答案】3.B 4.A 5.C
(2019苏州中学)下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海平面变化,读图,完成6~8题。
6.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 )
①增速先慢后快 ②向东南方向扩展 ③面积不断增大 ④坡度逐渐趋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8.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 )
A.河口盐碱化加剧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三角洲面积缩小 D.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解析】第6题,从图中读不出坡度变化,④错;从图中可以看出伏尔加河三角洲从1900—1978年的变化是:面积扩大;增速减缓;向东南方向扩展,结合选项C项正确。第7题,由图可知,里海2000年的海平面高度与1920—1940年之间高度一致,所以2000年时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应位于1920—1940年前缘位置之间,即乙处,B项正确。第8题,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会对下游水文特征产生影响,尤其使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含盐量增加,河口盐碱化加剧,A正确;入湖水量减少,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水位下降,三角洲面积增大,B、C错;水库具有调节作用,水位季节变化减小,D错。
【答案】6.C 7.B 8.A
(2019上海中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中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下图为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9~11题。
9.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最高和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的是( )
A.1200米左右,700~900米 B.1300米左右,1800~2200米
C.2000米,700~900米 D.2200米,1800~2200米
10.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A.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
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光热不足
D.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
11.太白山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量比北坡多的气候因素是( )
①南坡为阳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光热条件好
②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
③北坡为阴坡,受冬季风影响大,光热条件较差
④北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第9题,图中横坐标表示海拔高度,先在图中找出物种丰富度最的点,向下作垂线,与横坐标有一交点,交点的数值为1300米,说明1300米处物种丰富度最高;坡面面积越大坡度越小,图中在海拔1800~2200米处坡面面积最大,且面积变化最小,说明1800~2200米海拔范围内平均坡度最小,B正确。第10题,从图中可看出,在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处物种丰富度较低,但不为0,说明在该海拔高度范围内没有冰川存在;此海拔高度范围相对应的坡面面积较小,说明坡度较陡,并且海拔较高,水热条件差,D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判断该山坡是迎风坡还是背风坡、阴坡还是阳坡。第11题,太白山是秦岭的主峰,南坡为阳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光热条件好;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从北坡角度分析,北坡为阴坡,受冬季风影响大,光热条件较差;北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D正确
【答案】9.B 10.D 11.D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题-第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题-第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作答。
12.(2019杭州二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南北长达1700千米,东西宽约600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2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5500万年的进化历程。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
(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气候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
(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的原因。(8分)
(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8分)
【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该岛为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从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岛常年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能够带来丰富的水汽;根据图示等高线可知,岛上的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能够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在岛屿的东侧多形成地形雨;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因此该地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发育了热带雨林景观。
(2)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岛“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说明岛屿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容易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移居于此”“该岛人口已超过2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说明该地受人类影响时间短,人口的增长速度慢,人口较少,受人类干扰少;该岛屿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岛屿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山地垂直变化明显,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
(3)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变化,生物的进化规律来分析,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对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的破坏和影响来分析。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减小,栖息地受到破坏、食物减少;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从而使得狐猴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再加上人类非法捕杀狐猴获利;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狐猴生存环境发生改变,适宜生存的空间逐渐减小;狐猴为该地的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对环境的变化适宜性较差。
【答案】(1)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原因: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形成地形雨,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热量和水分条件好;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岛屿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
(3)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减少、食物减少;(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非法捕杀狐猴获利;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任答3点即可)
13.(2019海南中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近年来,新疆部分地区通过技术改良,采取马铃薯——玉米套种的方式,实现了由一年一熟到一年两熟的转变。下图为新疆局部地区部分地理要素示意图。2018年3月中旬,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比常年严重的洪灾,部分玉米田庄稼幼苗受损。
(1)分析南疆和北疆河网密度差异的原因。(6分)
(2)简要说明该区域此次洪水的形成原理。(6分)
(3)简要说明新疆部分地区实现作物熟制转变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4)有人建议,在新疆地区大力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的农业生产方式。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4分)
【解析】(1)南疆和北疆河网密度,与南侧相比,北侧河流河网密度较大。原因是北疆西部地形有缺口,西风气流可通过阿拉山口,到达天山山脉北坡,受山地抬升,北坡多地形雨,利于河流的发育。南疆地形较封闭,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河流密度小。
(2)图示区域主要是北疆,2018年3月中旬,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比常年严重的洪灾。可能是自2017年冬至2018年3月初,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降雪量偏多,气温偏低,冬季积雪量大。在3月中旬,气温骤升,积雪大量融化,地表水源大量汇集,区域内出现融雪性洪水。
(3)近年来,新疆部分地区通过技术改良,采取马铃薯—玉米套种的方式,实现了由一年一熟到一年两熟的转变。新疆纬度较高,积温较少,部分地区实现作物熟制转变,可以采用大棚生产或地膜覆盖,改变热量条件,提早马铃薯的种植和收获时间。马铃薯与玉米套种,提早玉米的种植时间,保证作物生长时间。培育或引进早熟品种,缩短马铃薯和玉米的生长期,转变作物熟制。
(4)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农业科技进步,品种的改良,为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提供了技术保障。夏季光热充足,为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提供了自然基础。冰雪融水量大,为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提供了水源保障。套种可以增加土地产出,获得经济效益。作物熟制增加,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所以赞同在新疆地区大力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的农业生产方式。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大力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挤占了瓜果、长绒棉等特色农业的土地。地处干旱气候区,种植业灌溉用水量大,种植强度扩大,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和盐碱化。大力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易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进一步加剧土地沙化。为大力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配套采用大棚生产或地膜覆盖等措施,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非正常年份,区域内出现融雪性洪水,可能使玉米幼苗受损。所以反对在新疆地区大力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的农业生产方式。
【答案】(1)差异:与南侧相比,北侧河流河网密度较大。原因:西风气流可通过山口到达天山山脉北坡,受山地抬升多地形雨,利于河流的发育。南疆地形较封闭,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河流密度小。
(2)自2017年冬至2018年3月初,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降雪量偏多,气温偏低,积雪量大;3月中旬,气温骤升,积雪大量融化,地表水源大量汇集,区域内出现融雪性洪水
(3)采用大棚生产或地膜覆盖,改善马铃薯生长的热量条件,提早马铃薯的种植和收获时间;马铃薯与玉米套种,提早玉米的种植时间,保证作物生长时间;培育或引进早熟品种,缩短马铃薯和玉米的生长期,转变作物熟制。
(4)赞同:农业科技进步,为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提供了技术保障;夏季光热充足为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提供了自然基础;冰雪融水灌溉为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提供了水源保障;可以增加土地产出,获得经济效益;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反对:大力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挤占了瓜果、长绒棉等特色农业的土地;地处干旱气候区,种植强度扩大,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和盐碱化;大力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进一步加剧土地沙化;为大力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配套采用大棚生产或地膜覆盖等措施,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非正常年份,区域内出现融雪性洪水可能使玉米幼苗受损。)
请考生在第14、15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14.(2019天津耀华中学)【地理——旅游地理】(10分)
1911年天山发生了里氏7.7级的大地震,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形成了卡因德湖。更奇特的是很多树木在地震中折断,仍然坚强地倒插在湖水中,湖水非常冰冷,低温使沉入湖中长达100年的树枝依旧如初,水下的藻类缠缚在树枝上像树叶一样,形成了壮观的“湖底森林”,一年四季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冬季更是观赏“湖底森林”的最佳时间。下图是“湖底森林”示意图。
分析冬季有利于游客观赏“湖底森林”的原因。(10分)
【解析】因为湖泊的水文条件季节变化大,根据冬季的水文特点如水位、结冰状况、能见度等方面分析。当地冬季温度低,冬季湖面结冰,方便游客在湖面上行走,可多角度近距离观赏;冬季湖水补给少,枯水期湖水位较低,水下树木距离湖面较近,观赏的清晰度大;冬季气温低,水下浮游生物较少,湖水透明度大;湖面结冰,水下不受风力影响,湖水较稳定,利于观赏;冬季风力大,易将湖面上的积雪等杂物吹走,冬季大风和冰雪打磨冰层,提高了冰面透明度。
【答案】冬季湖面结冰,方便游客在湖面上行走,可多角度观赏;湖面结冰,水下不受风力影响,水下较稳定,利于观赏;冬季湖水补给少,湖水位较低,水下树木距离湖面较近,观赏的清晰度大;冬季气温低,水下浮游生物较少,观赏的透明度大;冬季风力大,易将湖面上的积雪等杂物吹走,利于观赏;冬季大风和冰雪打磨冰层,提高了冰面透明度,利于观赏。
15.(2019大庆中学)【地理——环境保护】(10分)
水库消落带,又指涨落带或涨落区,是水库季节性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消落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库区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之一。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30米,消落带面积约350平方千米(如下图)。
三峡库区消落带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解析】水土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气候方面,我国夏季降水丰富,是长江的汛期,下游洪灾威胁最严重,三峡水库需大量排水来降低水位,以腾出防洪库容,故此时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但同时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能力强;地形方面,消落带有一定的坡度,使得雨水和坡面径流的流速加快,侵蚀能力进一步加强;土壤方面,水库波浪和库区水位的频繁升降,使得土壤反复干湿交替,结构被破坏,更易被侵蚀,同时使消落带上植被无法生存,植被覆盖率降低,保持水土的能力变差。
水土流失的治理可以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等方面考虑。
【答案】原因:消落带有一定的坡度,我国夏季降水丰富,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能力强;水位的反复涨落,使消落带上的植被很少,保持水土能力差;反复的干湿交替使土壤结构破坏,易被侵蚀;水库波浪和库区水位的频繁升降,也会使消落带土壤被侵蚀,所以水土流失严重。措施:建立预防预警监测系统;加强对消落带生态环境管理与规划;大力建设植被生态工程等方面进行治理;大力建设护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