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三)(解析版)
展开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三)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人大附中)下图为“某省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该省少数民族众多,2017年该省常住人口3580万,城市化率为46%,2010年该省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首次出现负增长。据此完成1~2题。
1.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 )
A.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C.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D.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2.该省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人口规模急剧缩小 B.老龄化水平过高
C.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D.人口净迁出增多
【解析】第1题,图中曲线数值都大于0,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三条曲线中,人口出生率数值最大,曲线①表示人口出生率,B、C错。2010年该省劳动年龄人口,即15-59岁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可能是自然增长率小于人口死亡率。死亡率与出生率没有正相关关系,曲线②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③表示人口死亡率。故①、②、③分别代表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D对,A、B、C错。第2题,该省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口净迁出增多,D对。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规模持续增大,A错。人口增长模式是三低模式,不能表示老龄化水平过高,B错。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死亡率增大,图中曲线平直,与自然灾害无关,C错。
【答案】1.D 2.D
(2019重庆南开)全覆膜大小垄沟播种技术,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融为一体,促进了农业的稳产和高产。该技术可分为秋覆膜和顶凌覆膜两种。下图为全覆膜大小垄沟播种技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全覆膜大小垄沟播种技术,主要是改造了农作物生长的(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
4.顶凌覆膜是于早春土壤表土层解冻15cm,日均气温5℃以上时整地起垄覆膜,可有效解决旱作区春旱问题。以下年降雨量地区适合顶凌覆膜的是( )
A.50-250mm B.250-450mm C.450-650mm D.650-850mm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全覆膜大小垄沟播种技术,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融为一体,说明全覆膜抑制了蒸发,收集了雨水,改变了农作物生长的水分条件,故C项正确。地膜覆盖对光照影响小,故A项错误。播种农作物在膜外,热量条件变化不大,故B项错误。该技术与土壤无关,故D项错误。第4题,顶凌覆膜是于早春起垄覆膜,解决的是旱作区春旱问题,因此其适应地区是降水量较少,并且有春旱的种植区。年降水量在50-250mm之间的地区属于干旱地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年降水量在450mm以上的地区,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没有必要进行覆膜。因此年降水量在250-450mm之间的地区是最适合顶凌覆膜的区域,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答案】3.C 4.B
(2019东北育才学校)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现平均深度18米。青海湖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下图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据此完成5~7题。
5.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
A.入湖径流减少 B.湖水蒸发加剧
C.入湖盐类物质增多 D.外泄河道被阻断
6.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湖底释放热量增多 B.阳光透射深度增大
C.湖水上下扰动加剧 D.表层水体蒸发散热减慢
7.冬季,青海湖水体的特点是( )
A.盐度表层高于底层 B.水温底层高于表层
C.湖面中部比湖岸结冰早 D.湖水含氧量增高
【解析】第5题,读图,结合材料分析可知,青海湖原来通过河流与黄河水系相通,青海湖水有进有出,水体能够与外界交换,因此,此时的青海湖为淡水湖,后由于地壳的变动,日月山隆起,河流折头向西注入青海湖,成为一条倒淌河。此时青海湖与黄河水系不再相同,青海湖外泄的通道阻断,湖水不再与外界水体进行交换,湖水排泄的方式主要靠蒸发,常年积累,导致湖水的盐度升高,成为咸水湖。由此可以判断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外泄河道被阻断,故答案选D项。第6题,秋季开始,温度开始逐渐降低,受外界大气温度的影响,表层湖水降温快,深层海水降温慢,从而导致表层水体和深层水体之间进行交换,进而促进了表层水体和深层水体之间热量的交换,因此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变小,故答案选C。第7题,冬季,青海湖的表层先结冰,导致底层未结冰的湖水盐度升高,因此底部湖水的盐度高于表层,A错误;冬季,受外部气温的影响,表层水温降温快,气温低,底部湖水,降温慢,温度较高,B正确;冬季,陆地气温较低,湖岸地区降温快,气温低,更易结冰,C错误;湖水表层结冰后,湖水与外界隔绝,水体的含氧量是逐渐较少的,D错误。故答案选B。
【答案】5.D 6.C 7.B
(2019桂林中学)2018年9月16日17时,第22号台风“山竹”(强台风级)在广东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登陆后势力逐渐减弱,此次台风破坏性大,对经过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下图为“山竹”的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与“山竹”向西北方向移动登陆联系最密切的是( )
A.赤道低气压带吸引 B.副热带高气压推动
C.副极地低气压吸引 D.低纬东北信风推动
9.“山竹”带来的影响最不可能的是( )
A.广州大量航班取消 B.琼州海峡轮渡停航
C.云南全省高铁停运 D.广西部分房屋倒塌
【解析】第8题,9月份亚洲大陆气压仍较低,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使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与“山竹”向西北方向移动登陆联系最密切的是副热带高气压推动,使台风向亚洲低压区移动,B对。受赤道低气压带吸引应向南移动,A错。受副极地低气压吸引应向北或东北方向移动,C错。低纬东北信风推动应向西南方向移动,D错。第9题,根据图示经纬度,“山竹”向西北经过广东、广西境内,到云南时已经削弱成热带低压。带来的影响最不可能的是云南全省高铁停运,C不可能。经过广州、琼州海峡时是强台风,有大量航班取消、轮渡停航,A、B可能。在广西境内时,是热带风暴,广西部分房屋倒塌,D可能。
【答案】8.B 9.C
(2019合肥第一中学)下图是某日我国两地昼长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若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11.图示季节,下列现象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C.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D.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解析】第10题,根据图示:甲地白昼时间比乙长,但是两地白昼时间都低于12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所以甲地纬度低,位于南方。如果两地同时日出,两地同时位于晨线上,则甲地位于西方。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第11题,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无法判断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北印度吹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流动。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答案】10.D 11.D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题-第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题-第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作答。
12.(2019大庆实验中学)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孔扎科技城是肯尼亚政府投资打造的科技园区(下图所示),距首都内罗毕60公里,占地3万多亩,被誉为“非洲硅谷”。预计2030年全部建成后将为本国提供超过20万个工作岗位。它的目标是吸引国际知名高科技企业落户,培育本土企业,推动信息技术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目前,该科技城一期已完成园区道路、光纤电缆、供水供电等设施的建设,IBM、谷歌、微软、英特尔等公司均有意进驻。
(1)分析孔扎科技城吸引众多国际知名高科技企业进驻的原因。(8分)
(2)人才及科技水平是制约孔扎科技城发展的重要因素,请你为此提出合理建议。(8分)
(3)简述“非洲硅谷”建设对肯尼亚发展的意义。(6分)
【解析】(1)工业区位分析应当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材料信息中自然因素较少,集中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即可,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基础设施等。作为政府打造的科技园区,首先具有政策优势;其次位于非洲,市场潜力大;此外读图可知,附近有高速公路、机场,铁路连接港口,交通便利;位于公园附近,环境优美;临近首都(有高等院校),人才相对集中;由材料“该科技城一期已完成园区道路、光纤电缆、供水供电等设施的建设”可知,基础设施完善。
(2)人才及科技水平是制约孔扎科技城发展的重要因素,故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应当从人才和科技两个因素入手分析。人才和科技的不足可以从两方面的措施来解决,一方面是自主培养,一方面是从外部引进。优先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对企业政策扶持,鼓励科研创新;加强与国外合作,交流、学习,引入先进技术。
(3)由材料可知,“非洲硅谷”它的目标是吸引国际知名高科技企业落户,培育本土企业,推动信息技术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故“非洲硅谷”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大量岗位,增加就业,并促使劳动力素质及技能提升;带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此外,作为高新技术工业区而存在,可以缓解传统工业带来的资源过度消耗及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1)政府投资,政策优惠;非洲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大;园区光纤通信顺畅,基础设施完善;附近有高速公路、机场,铁路连接港口,交通便利;位于公园附近,环境优美;临近首都(有高等院校),人才相对集中。
(2)优先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对企业政策扶持,鼓励科研创新;加强与国外合作,交流、学习,引入先进技术,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缓解传统工业带来的资源过度消耗及环境污染问题;提供大量岗位,增加就业,并促使劳动力素质及技能提升,带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3)“非洲硅谷”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大量岗位,增加就业,并促使劳动力素质及技能提升;带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此外,作为高新技术工业区而存在,可以缓解传统工业带来的资源过度消耗及环境污染问题。
13.(2019黄石第二中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2018年世界杯期间,10万只小龙虾在全程电力控温系统保护下,从湖北省武汉火车站发车,经中欧班列顺利出口到俄罗斯。小龙虾适宜生长在水温为16~32。C微碱性的水域环境,喜温避光,属杂食性动物。从虾壳中提取的虾壳素有较高经济价值,主要用于高档护肤产品。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是目前我国小龙虾养殖规模最大省份,占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主要集中在长江干流附近及江汉平原地区。
材料二 左图为湖北省区域简图,右图为小龙虾产业链图及2017年产值构成。
(1)分析湖北省能大规模养殖小龙虾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夏季湖北小龙虾养殖过程中易遭受的自然灾害。(6分)
(3)说明运往俄罗斯的小龙虾选择铁路运输的理由。(6分)
(4)分析小龙虾产业构成中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的原因。(6分)
【解析】(1)从题干提取信息,小龙虾“喜温避光,”湖北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光照较弱,符合小龙虾避光习性;湖北地形平坦,河湖众多,水域面积大,适宜发展渔业养殖业。该区长江流经且有支流不断汇入,小龙虾“属杂食性动物”,食物来源丰富。
(2)湖北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分析夏季风强弱对养殖业的影响。夏季,当副热带高压(脊)势力较强或夏季风偏强快速进入北方,湖北降水少,河流补给又少,以高温天气为主,干旱缺水会导致小龙虾死亡。夏季风偏弱时,锋面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徘徊时,连续降水导致洪涝使小龙虾出逃受损。
(3)从运量、运速、运费、运距考虑交通方式的选取。从题干“10万只小龙虾”得知运量比较大,不适宜选空运;故选取运速较高的铁路运输,随着技术的进步,铁路运速加快,且有“全程电力控温系统”冷藏保鲜技术支持小龙虾快速保质到达;与此同时,铁路运输相比空运费用较低,成本较低。
(4)从小龙虾产业构成图中分析,第一产业只负责苗种养殖、人工养殖,技术含量较低,要求较低,故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需要“精深加工、虾壳提炼虾壳素”“高档护肤品”则涉及原料来源、高技术等。小龙虾深加工产业起步晚,且产业链短,产业规模小,产业比重较小;加上虾壳不易收集,不利深加工。小龙虾深加工技术要求高,研发费用高,故比重较低。
【答案】(1)湖北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光照较弱,符合小龙虾避光习性;湖北地形平坦,河湖众多,水域面积大,适宜发展渔业养殖业。该区长江流经且有支流不断汇入,小龙虾“属杂食性动物”,食物来源丰富。
(2)夏季,当副热带高压(脊)影响过强时,降水和上游来水少,高温、干旱缺水会导致小龙虾死亡;当夏季风偏弱时,受持续锋面雨带影响,导致洪涝使小龙虾出逃受损。
(3)铁路运输成本低;铁路运输速度加快;冷藏保鲜技术进步。
(4)小龙虾深加工产业起步晚;虾壳等原料分散,不易收集;产业链短,产业规模小;加工处理的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研发成本高)。
请考生在第14、15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14.(2019绵阳中学)【地理——旅游地理】(10分)
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某海岛是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定行程。下图为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国际旅游团到该岛进行一日游,在线路一和线路二中选择了线路一。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分折线路一的优势。
(2)指出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
【解析】(1)线路一经过的旅游景点比线路二多,游览价值高,如自然保护区、寺庙、世界遗产等,且游览路线较线路二短许多,交通用时少。线路二旅游景点少,只是观赏海景和瀑布,交通用时多,旅游效率低。
(2)由材料可知,该岛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要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要提前预定行程,说明该岛旅游环境容量有限,交通单一,严重制约其旅游业的发展。
【答案】(1)线路一经过的旅游景点比线路二多,游览价值高,如自然保护区、寺庙、世界遗产等,且游览路线较线路二短许多,交通用时少。线路二旅游景点少,只是观赏海景和瀑布,交通用时多,旅游效率低。
(2)海岛旅游环境容量有限;对外交通方式单一。
15.(2019平遥中学)【地理——环境保护】(10分)
澳大利亚美利奴绵羊数量众多,为发展畜牧业,造成了羊粪堆积、草场污染、苍蝇孳生,草原生态系统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曾经有一段时间羊粪问题成了澳大利亚一个令人头痛的大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澳大利亚科学家把目光转向生物防治技术,从中国引进蜣螂(俗称屎壳郎),它以羊的粪便为食,分解了这些秽物,很快就清除了草原上的羊粪。
说明采用生物防治技术解决羊粪问题给澳大利亚带来的有利影响。
【解析】澳大利亚曾经羊粪堆积、草场污染、苍蝇孳生,草原生态系统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采用生物防治技术解决羊粪问题,从中国引进蜣螂(俗称屎壳郎),分解了这些秽物,很快就清除了草原上的羊粪。这种生物防治技术节约了人力、物力,投入成本低。羊粪被分解,解决了羊粪堆积对牧草生长的影响,利于发展畜牧业。清除的草原羊粪,减少羊粪对地下水、土壤、草场、人畜等环境的污染,利于环境保护。澳大利亚畜牧业得到发展,维持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良性循环。
【答案】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成本低;解决了羊粪堆积对牧草生长的影响,利于发展畜牧业;可以减少羊粪对环境(地下水、土壤、草场、人畜)的污染,利于环境保护;维持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