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智贤中学2020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智贤中学2020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01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智贤中学2020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02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智贤中学2020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智贤中学2020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智贤中学2020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冯其庸 、艰难跋涉的身影时刻 在人们心间。 他晚年秉持玄奘法师“虽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之心,十赴西域, 玄奘取经东归之路, 这是震撼了学术文化界的一件盛事。
    A. 栉风沐雨 缭绕 考察 B. 披星戴月 萦绕 考证
    C. 栉风沐雨 萦绕 考察 D. 披星戴月 缭绕 考证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环洞桥似的一架红木百宝橱,跨立在这又长又阔的大餐室的中部, ,却开着一前一后的两道门,落后的那道门外边是游廊,此时也摆着许多茶几椅子。
    ①后半部右首一排窗 ②左首便是墙壁了 ③把这屋子分隔为前后两部
    ④紧靠着窗,有一架高大的木香花棚 ⑤望出去就是园子 ⑥将绿荫和浓香充满了这半间房子
    A. ③①⑤④⑥② B. ①④⑥③②⑤ C. ③②①④⑥⑤ D. ①⑤④⑥③②
    3.下列所给对联中,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耳顺正时犹点额 乡闾杖处尽称觞 B. 海屋仙筹添鹤算 华堂春酒宴蟠桃
    C. 地无寒舍春常在 居有芳邻德不孤 D. 风和璇阁恒春树 日暖萱庭长乐花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近一时期,关于我国东北和东北亚几个国家古文化的比较研究,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注意,中国东北与各国边境接壤最多的的是黑龙江省,因此各国学者研究的焦点,往往也就集中在这里。我国东北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确有许多文化因素与东北亚的考古发现有相似之处,反映出这两个相邻的地区在古代的美系异常密切,然而我们在全面考证这种关系的前因后果时,却发现东北亚古文化中明显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某些因素,其发源地或表现得很集中的地区,并不是黑龙江,而是辽宁。
    A. 我国古代的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国家关系密切
    B. 东北亚古文化被各个国家学者密切关注
    C. 东北亚古文化研究需要开启新的视角
    D. 历史上,东北亚文化的发源地可能是辽宁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公①神道碑铭
    全祖望
    世祖②章皇帝之下江南也,浙东拒命,虽一岁遽定,而山海之间,告警者尚累年。
    乙未,成功③贻书于公,谋大举。江督郎廷佐以书招公,公峻词拒之。明年五月,成功会公于天台,悉师以行,游军至于鄞之东鄙。师次崇沙。公曰:“崇沙,江海之门户也,有悬洲可守,不若先定之,以为老营,倘有疏虞,进退可依也。”不听,而公请以所部为前军,向瓜洲。时大兵于金、焦间以铁锁横江,所谓滚江龙者也。谭家洲岸皆西洋大炮雷钧,而公孤军出入其间。成功遗水师捉督罗蕴章以所部助公,又令善泅水者断滚江龙,相约滚江龙既断,则公即进踞上流,夺其木城,以夹击之.滚江龙虽断,然舟多应地而没,不得前。公登舵楼焚香祝天,飞火夹船而堕,遂以十七舟竞渡。明日,成功始至。城中出战不利,提督管效忠走,攻城克之。议师所向,成功欲直趋江宁,公请先取镇江,成功恐江宁之来援也。公曰:“吾但以偏师水道薄观音门,彼将自守不暇,何援之为? "六月二十七日,成功来告镇江之捷,公兼程昼夜进,次日抵观音门,而致书成功,请以步卒陆行赴白下。时,江督郎廷佐惧甚,不意成功卒以水道来,大兵之征黔者凯旋,闻信倍道而至,请同守城,于是严备已具。七月初四日,成功水师方至。次日,公所遗别将以芜湖降书至,成功谓芜湖为江楚所往来之道,请公往扼之。公颇以成功年少恃勇为忧,欲留军中,与之共下江宁而后发,辞之不得,乃至芜湖。
    初,公贻成功书,以师老易生他变,宜遗诸将,分取句容、丹阳诸城邑。成功以累捷,又闻江北如破竹,谓城可旦夕下,但命八十三营牵连立屯。前锋将余新锐而轻,士卒樵苏四出,营垒一空。(梁)化凤谍知之,以轻骑袭破前屯,擒新以去,成功仓卒移帐。质明,军灶未就,大兵倾城而出,诸营瓦解。成功之良将甘辉亦以马踬被禽,死之。军遂大溃。
    公之闻信也,以为虽败,未必遽登舟,虽登舟,未必遽扬帆,虽扬帆,亦必入镇江,以图再举,故弹压列城,秘不使诸将知。而更贻成功书,以为胜负兵家之常,乞益百艘以相助。不知成功并撤镇江之师,竟入海。
    (据四部丛刊本《鲒埼亭集》,有刪改)
    [注]①张公:张煌言,抗清英雄。②世祖:指清世祖顺治皇帝。③成功:郑成功,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 浙东拒命 拒命:抗命 B. 师次崇沙 次:驻扎
    C. 闻信倍道而至 倍道:背道 D. 公颇以成功年少恃勇为忧 恃:倚仗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廷江督郎廷佐曾经修书试图招降张煌言,遭到了张煌言的严词拒绝。
    B. 在镇江江面的横江铁索和西洋炮台成为了张煌言攻取瓜州的最大障碍。
    C. 郑成功在张煌言的建议下,沿江逆流而上,打下了镇江、南京、芜湖。
    D. 兵败后,张煌言认为郑成功会退守镇江,不料郑成功直接退回了海上。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但以偏师水道薄观音门,彼将自守不暇,何援之为?
    (2)(梁)化凤谍知之,以轻骑袭破前屯,擒新以去,成功仓卒移帐。
    8. 根据全文,请简要概括郑成功最终兵败的原因。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张都尉东归 岑参
    白羽绿弓弦,年年只在边。
    还家剑锋尽,出塞马蹄穿。
    逐虏西逾海,平胡北到天。
    封侯应不远,燕颔①岂徒然。
    【注】①燕颔:威武状。
    9. 诗歌前三联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边关生活的?
    10.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
    (3)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5)几世几年,____________,倚叠如山。 (杜牧《阿房宫赋》)
    (6)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7)____________,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8)君子病无能焉,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
    五、现代文阅读(一) (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接 会 啊 田 夫
    正月初八职工都上班了,但农民却都闲着,农民的年还远远没有过完。这不,鞭炮声刚消停点,锣鼓声又响起来。太阳还没冒红,邻村二组就有动静。老秦就把刚点着的烟掐灭,说:“快放桌子吧。”好在,老婆已把饭做中。平常老婆都不会晚起,何况今天。
    吃饭时,锣鼓声似乎更急了。老婆往嘴里扒拉饭就有点匆忙。往实了说,老秦也没往日那么淡定。但他还是反过来劝说老婆:“甭那么忙,秧歌队得过一会儿进村。他们敲锣打鼓是往一块儿聚人呢,还得化妆,绑高跷腿子……”老婆停下嘴,说:“你忘记前年了?”
    前年,也是正月初入。是五组的会先进的村。头-天晚上老秦在别人家打麻将,你说一点刺激不带那是骗人。不过真不大。这晚老秦还是赢了点。谁赢了都会高兴,老秦回到家这高兴劲……这一天,两口子睡过了头,被五组的秧歌队堵了被窝子!
    那天,本来是沉脸人的老秦笑得比哭还难看。也难怪,现在的秧歌队都用汽车拉着,航空兵似的,自天而降。
    “要是不从咱家开始就好了。”
    “那怎么可能?”老秦说。
    历年都这样,不管哪个组秧歌队进村,都先给村中的老秦拜年。然后再去村东头,按街巷一家家打场。当然得是事先接了喜帖的。接喜帖的家要准备茶水、烟、糖和赏钱。老秦当然更不能例外,不仅准备那些东西,他的赏钱还要比别人多。当然,秧歌队先来给他拜年,跟赏钱多少没关系。
    就冲这开年“头一个”,就显出了我老秦的与众不同,我老秦该这祥。他们应该这样待我老秦。
    老秦这祥想,乡亲们更这祥想。假若不这样想,假若不是老秦,换了别人:秧歌队先进村中给某个人打场,然后再去村头挨家轮,不给骂出来才怪!
    老泰还有更自豪的呢。去年,一下两个组的秩歌队同时进村就进他的院子:哈,别说舞龙,人都盛不下。一向沉稳老辣的老秦都有点乱方寸,给他拜年的人太多啦。七嘴八舌头的,他都听不清他们都说些啥拜年话。后来一声哨响,锣鼓声停,秧歌队的人后闪围起圆场,场中间只剩了穿着小红袄、叼着口哨的会首熊二爷:只见熊二爷抬起左手一把抹去胡子上的鼻涕,右手举起小彩旗;随着唢呐响起,熊二爷亮开嗓门唱:
    锣鼓响、鞭炮鸣
    秦府挂着红灯笼
    红灯笼、红对联、红挂钱
    秦员外[注]的日子好红火
    二组秧歌队来拜年……
    秧歌队走出好远了,院里只剩下他和老婆。看着满地的爆竹屑,老秦耳边还回响着熊二爷的声音。老婆说:“这个老熊头到谁家也是这句话,只是把姓改了。”老秦说:“这个你不懂,秧歌是老辈子留下来的,跟着留下来的还有那些老称呼,这叫文化。”其实老秦很得意“员外”这个称呼,他觉得用在他身上是最恰当的。至于别人,那都是虚的。
    匆匆吃罢早饭,两口子把过年脱了的新衣再穿上,然后忙活起来。老婆把一只擦得铮亮的高腿桌子搬到房檐下,然后往桌子上放茶壶、茶杯、糖果盘……老秦却挥起大扫帚扫本来很干净的院子。看他扬场似的,老婆赶紧喊他:“你轻点,别尽顾你自个!”老秦干脆就不扫了,开始到仓房拿鞭炮。
    鞭炮是必须到院外放的。等秧歌队快到时一齐点燃。老秦出来了,院外已经像往年那样等了许多人。这些人都是来老秦家看秧歌表演的,因为秧歌队会先来老秦家。当然老秦有啥需要帮忙的吩咐一下就是。比方放鞭炮,只要老秦一声令下,那七八个捻就被一齐点燃了,因为这些人的嘴里都叼着烟。
    人们帮老秦把一万头的鞭挂到树枝上时,锣鼓声也近了。
    于是人们说:“快了,快了!”有的人都把烟火对准了炮捻。老秦却赶紧招呼他们:“先别乱来。”
    老秦觉得锣鼓声有点不对劲:看样子秧歌队今年不是“空降”我家门口,是村头了。这也好,扭着进村,来到我家,也让村民少些难堪——嗯?不对呢,听声音不像是直奔我家的样子!村头一家鞭炮响了,夹带着冲天的礼炮,秧歌队从那里开始的。
    快傍晌时,秧歌队才轮到老秦家,先是秧歌进院,接着高跷进院,最后是龙进院。龙在老秦的院里耍的时间最长,而且舞得最精彩。一声哨响,锣鼓声停,秧歌队的人后闪围起圆场,场中间只剩了穿着小红袄、叼着口哨的会首熊二爷;只见熊二爷抬起左手一把抹去胡子上的鼻涕,右手举起小彩旗;随着唢呐响起,熊二爷亮开嗓门唱:
    锣鼓响、鞭炮呜
    秦府挂着红灯笼
    红灯笼、红对联、红挂钱
    村主任的日子好红火
    二组秧歌队来拜年.....
    老秦老婆扒着老秦的耳朵说:“这老熊头到底是把词改了。”
    老秦刚要说啥,锣鼓声骤然响起,而且越来越大,老秦竟感觉像洪流涌动!
    (选自《十月》1984 年第6期,有删改)
    [注]员外:古时指正员以外的官员。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插叙前两年接会的情景,使叙事紧凑、凝练,同时也为今年接会发生的变化做了铺垫,增强了小说表达上的张力。
    B. 老熊头称老秦为“员外”,老秦妻子对此表示质疑,但老秦并不反对这个称呼,这从侧面表现了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C. 今年接会前,匆匆吃罢早饭的老秦“挥起大扫帚扫本来很干净的院子”,说明他认为今年秧歌队依然会第一个到他家来拜年。
    D. 小说两次对熊二爷“穿着小红袄”“举起小彩旗“抹鼻涕”等着装、动作等的描写, 意在以他的不变来反衬他思想上的变化。
    13. 根据全文简要概括“秧歌队”发生的变化。
    14. 请探究小说结尾“锣鼓声”的意蕴。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盐商与扬州文化事业
    贾行家
    一般说来,充满铜臭气的唯利是图,会熏染和扭曲高雅的艺术,让社会文化显得庸俗和浮躁,但是,这未必是个真问题。从艺术从业者的视角看,功利主义会形成诱惑,但并不是强制。如果被它引诱上了另一条路,只能说是自己不坚定。
    扬州盐商对清代扬州的文化和学术发展就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盐商中的很多人,或者附庸风雅,或者是真的爱好、真的内行,但都乐于为文化事业投入大量金钱。他们这样做最明显的好处是,与士大夫建立关系,可以在主流社会获得名誉。扬州的书院和学校,都是由盐商们捐建的。扬州的洪氏家族,从明代开始就是盐商,他们专门建了座“洪园”来款待天下名士。
    在扬州好谋生,也是当时书画家们的常识。因为大批文化人流入,让扬州迅速成了清代文化艺术的基地。明末清初的书画名家石涛,晚年就定居在扬州。他当年在扬州还有个特殊的营业项目,就是为盐商们的花园建假山。按他的设计垒出来的假山,非同凡响。当时的富翁,都以请到石涛为园林画图为荣。
    除了石涛造的假山,清代的扬州园林,还有很多细节追求。有的能工巧匠模仿济南趵突泉,设计机械,造出了人工喷泉。园林里会摆盆景。扬州的盆景是中国五大盆景流派之一,有“以方寸之地浓缩天地”的名声。园林不是还要养金鱼吗?在清代,扬州的金鱼也是贡品。这种高端化、精细化的需求,会激发艺术创造力。
    不只艺术圈,学术界也是如此。在清中期,扬州本地形成了著名的扬州学派。清代学术界有“吴学最专,徽学最精,扬州之学最通”的说法。对扬州学派的学者们来说,除了富商的资助,这里还有盐商马氏兄弟这样全国闻名的大藏书家,能为他们提供研究资料。扬州学派里有个以狂傲著称的学者汪中。他有一次扬言说:扬州府只有三个学问通的人,还有三个学问不通的人。通人里,除了他,还有语言学大家王念孙。那三个不通的人,也都是当时学识渊博的著名学者。有个乡绅不识相,问汪中自己怎么样。汪中说你不算不通。对方听了挺高兴。汪中则接着说:“你得再读三十年书,才有希望达到‘不通’。”汪中如此口无遮拦,到处得罪人,还能在文网严密的乾隆时期保全性命,留下学术成就,也是因为得到了扬州盐政和商人的包容和接济。他晚年生活拮据,就靠为商人鉴定书画维生。
    郑板桥和汪中这些学者、艺术家,赚着商人的钱,心里还是瞧不起他们的庸俗和铜臭气的,一有机会就写诗作文,发泄不平。清代文人都将盐商蔑称为“盐呆子”。盐商们痴呆荒唐的一面,固然可笑;但他们似乎忘了:没有这些他们瞧不上的俗人,自己这种雅士日子是过不下去的。在历史上,能造就文化艺术繁盛的土壤,通常离不开所谓的庸俗和功利。社会有了富余和闲暇,才会产生对艺术的更高追求,才有文化艺术的发展机遇和繁荣市场。
    (节选自《扬州为什么是清代的一线城市》,有删改)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艺术从业者的视角来看,功利主义的诱惑并没有强制他们走上唯利是图的道路。
    B. 盐商中也有真内行,他们可以通过对文化事业的大量资本投入在主流社会获得名誉。
    C. 盐商们按照当时书画名家石涛的设计堆垒出来的花园假山,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
    D. 清代文人写诗作文嘲讽盐商的庸俗和铜臭气,原因就是他们不知道正是盐商在维持着他们的风雅。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扬州迅速成了清代文化艺术的基地,是因为文化人大批涌入。书画家们普遍认为在扬州谋生相对容易。
    B. 在扬州学派里的汪中看来,“不算不通”的人的学问水平是低于“学问通的人”而高于“学问不通的人”。
    C. 得益于盐商的资助,清代扬州学派的学术成就很高,和吴学、徽学一道被当时的学术界称道。
    D. 社会的富裕和闲暇能促进艺术的发展和市场繁荣,这也说明了经济对促进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7. 为何说盐商促进了扬州的文化和学术的发展?请简要概括。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从天时到日用之时
    对于国人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关乎农事、祭祀、养生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美食、活动,还蕴含着一整套根深蒂固的时间认知与哲学观念。当然,那也是一套历来与空间统治所结合的时间统治秩序。
    古人最早的时间观念,与日、月两大自然标识的启示有关。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对人类生活节奏有明显影响。人类最早通过土圭测量日影的方法,将一年分为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四个节点,也就是《尚书·尧典》中记载的日中、日永、宵中、日短。据此推算其他节气点,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对应于二十四节气。汉代《淮南子》中记载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在西汉以后一直传承到现在。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国人对自然时序的理解有关。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一套思维方式,比如,阴阳五行的观念,主要用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来理解时间的流转。比如,古人会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变化的关键期,阴气处于最高点,但阳气开始发生。中国人从来没有固定的看法,习惯在流转中理解世界,理解时间。最寒冷的时期,看到阳气发生所带来的温暖的气息,在近似绝望的环境中营造希望的心境。
    中国人有个观念叫顺气,阳气发生的时候,我们要顺气。冬至,阴气高涨,阳气发生,顺的是阳气;夏至阳气高涨,阴气发生,顺的则是阴气。阳气发生的时候,人应该静穆,现在所讲的过年团圆,其实就是过去冬至关门团圆风俗的遗存,不过少有人知。同时,这时人应该顺气,帮助阳气生长。怎么帮?有一套习俗,北方吃馄饨,南方吃冬至团。包裹形状的馄饨和团,是阴阳观念的化身,皮如果是阴性物质,里面包裹的则是阳性物质。夏至则恰恰相反,夏至粽,粽叶属阳性;以前记载的江南习俗中,里面包的东西是乌龟肉和鸭肉,属于阴性,现在端午节吃鸭蛋,鸭蛋也是阴性食物。
    时间制度,其实是一套很重要的国家管理制度。利用节气制度,统治者先把天时变成王官之时,然后再变成老百姓遵循的日用之时。王通过一套祭祀仪式,把时间从天神那里接过来,再颁给诸侯,逐级颁布,把自然时间变成政令时间,再把政令时间变成等级时间,最后变成大家遵循的统一时间。
    因此,二十四节气虽然诞生于黄河流域,但南北都会根据自然时间进行调整,节气时间虽然不能改变,但人们的治理活动会提前或挪后。比如北方说“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那武汉一代的楚地,会说“四九加五九,耕牛遍地走”。像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常年是夏季,没有四季之分,但他们发明二十四节令鼓,强调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文化认同的作用。
    传统时间制度与观念,代表一种文化归属。在每个节气点,通过共同的仪式活动以及食物,带来一种共同的感受,凝聚大家的认同感。马来西亚为什么搞二十四节令鼓?因为他们意识到二十四节气作为华人族群的文化标志,所能带来的文化认同的精神价值。
    (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
    18. 下列对二十四节气作为日用之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讲究顺气,冬至吃包裹形状的馄饨和团,帮助阳气发生;夏至吃粽和鸭蛋,帮助阴气生长。
    B. 统治者先把天时变成王官之时,通过祭祀仪式,再逐级颁布,最后变成老百姓遵循的日用之时。
    C. 二十四节气诞生于黄河流域,我国南方地区会根据自然时间将节气对应的治理活动进行调整。
    D. 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也遵循二十四节气的耕种节律,并用二十四节令鼓表达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1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十四节气不仅关乎日常生活,还蕴含着哲学观念,也是一套与空间统治结合的时间统治秩序。
    B. 人类最早通过土圭测量日影的方法,将一年分为四个节点,再按照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节气。
    C. 中国人很早就用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来理解时间的流转,但是这种思维方式从来没有被固定下来。
    D. 在每个节气点,华人族群可以通过共同的仪式活动以及食物,体验文化归属感,凝聚文化认同感。
    20. 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二十四节气?请简要概括。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为了消除误会,我们往往需要作出解释。解释有时候能够化解误会,有时候也会增添更多的烦恼。









    1、【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本题:
    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头。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
    披星戴月: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劳顿。
    第一空:语境是用来形容冯其庸的什么样的身影,应该选择“栉风沐雨”;
    缭绕:1.回环盘旋。2.曲折围绕。3.缠绕。4.引申指纠缠不清。5.衣袖飘扬貌。
    萦绕:意思盘旋往复;往复缠绕;比喻声音在什么东西旁边旋转、回复。
    第二空:语境是冯其庸的身影在人们心间“怎样”,应该选择“萦绕”;
    考察:一指对官吏政绩的考核,二指观察研究;审察,三指现常指实地观察调查,四指考试。
    考证:研究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
    第三空:语境是他晚年十赴西域的目的就是为了“实地观察调查”,应该选择“考察”;
    故选C。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的能力。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作答时,分析各句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再进行排序。
    ③紧接上文,红木百宝橱跨立在大餐室的中部“把这屋子分隔为前后两部”,排除BD;①⑤相连,先写“一排窗”,然后写“望出去就是园子”,排除C;另外,④⑥也很明显地连接在一起,先说“木香花棚”,然后再说木香花棚带来的“绿荫和浓香”。
    故选A
    【点睛】句子排序一般按照句子的逻辑顺序答题,常见句子逻辑顺序有:1.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整体);
    3【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对联内容的能力。作答时,依据对联里出现的词汇,揣摩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考生课下多读多练,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C项,“地无寒舍春常在,居有芳邻德不孤”为乔迁联,其它为祝寿联。
    故选C。
    4【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提炼语意的能力。“提炼语意”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或图表,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本题要求解析语段,弄清语段结构,理清语段层次,提取语段的中心。
    本题,关注最后一句关联词“却”,主旨句为“发现东北亚古文化中明显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某些因素,其发源地或表现得很集中的地区,并不是黑龙江,而是辽宁。”主旨句强调文化发源地”和“辽宁”。
    故选D。
    【点睛】提炼语意的方法如下:
    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
    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①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②组合关键句或短语;③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
    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
    【答案】5. C 6. C
    7. (1)我只要带领边路军队从水路进逼观音门,对方的将领守卫自己尚且没有空闲,怎么援助他们?
    (2)梁化凤打探知道了这个消息,率领轻骑兵突击攻破前方营垒,活捉了余新而去,郑成功仓促转移军队。
    8. ①缺乏谋略;②刚愎自用;③轻敌松懈、麻痹大意;④意志薄弱;⑤年少恃勇;⑥瞻前顾后,贻误战机。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
    本题:
    C项,闻信倍道而至,译为:闻信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倍道,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本题:
    C项“郑成功在张煌言的建议下,沿江逆流而上,打下了镇江、南京、芜湖”错,根据原文内容,郑成功没有听从张煌言的建议,也没有成功打下镇江、南京、芜湖。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
    (1)吾但以偏师水道薄观音门,彼将自守不暇,何援之为? 译为:我只要带领边路军队从水路进逼观音门,对方的将领守卫自己尚且没有空闲,怎么援助他们?翻译时注意得分点:但,只要;“以偏师”,带领边路军队;“水道”,水路;“薄”,逼近;“自守不暇”,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守自不暇”,守卫自己尚且没有空闲;“何援之为”,固定句式,何……为?怎么……呢?之,代词,他们。


    (2)(梁)化凤谍知之,以轻骑袭破前屯,擒新以去,成功仓卒移帐。译为:梁化凤打探知道了这个消息,率领轻骑兵突击攻破前方营垒,活捉了余新而去,郑成功仓促转移军队。翻译时注意得分点:谍,打探;之,代词,这个消息;以,率领;屯,营垒;擒,擒拿,活捉;以,相当于“而”; 卒,通“促”;帐,军队;移帐,转移军队。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根据题干要求,筛选主要语境,划定范围进行总结概括。
    本题:
    结合原文“成功贻书于公,谋大举……不听,而公请以所部为前军,向瓜洲”可以看出郑成功的“缺乏谋略”;原文“时,江督郎廷佐惧甚,不意成功卒以水道来”可以看出他“刚愎自用”;原文“成功以累捷,又闻江北如破竹,谓城可旦夕下,但命八十三营牵连立屯。前锋将余新锐而轻,士卒樵苏四出,营垒一空。(梁)化凤谍知之,以轻骑袭破前屯,擒新以去,成功仓卒移帐。质明,军灶未就,大兵倾城而出,诸营瓦解”可以看出他“轻敌松懈、麻痹大意”;原文“不知成功并撤镇江之师,竟入海”可看出他“意志薄弱”;原文“公颇以成功年少恃勇为忧,欲留军中,与之共下江宁而后发,辞之不得,乃至芜湖”从侧面表现了他“年少恃勇”;原文“议师所向,成功欲直趋江宁,公请先取镇江,成功恐江宁之来援也”可以看出他“瞻前顾后,贻误战机”。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世祖章皇帝要攻下江南,浙东抗命,虽然一年就安定下来,然而在山海之间,报告人说还要多年。
    乙未年,郑成功赠书给张煌言,谋划大事。江督郎廷佐用信招张煌言,张煌言严词拒绝了他。第二年五月,郑成功在天台与张煌言相会,全军随行,游军到达鄞的东部。军队驻扎在崇沙。张煌言说:“崇沙,是江海的门户,有悬洲守护,不如先定在这里,把它当作老营,倘若有疏漏,进退都可以。”然而郑成功不听,而张煌言请求把他所率领的军队当作前军,驰向瓜洲。当时大兵在金、焦间用铁锁横在江上,这就是所说的滚江龙。谭家洲岸都是西洋大炮雷钧,然而张煌言孤军奋战出入其间。郑成功派遣水军活捉督罗蕴章率领军队辅助他,又令善长游水的人打断滚江龙,相约滚江龙打断以后,张煌言就进军占据上流,攻下木城,用双面夹击攻打它。滚江龙虽然断开了,然而船大多应地而设,没有办法上前。张煌言登上舵楼焚香祝天,飞火在船的两边落下,于是十七艘船争相竞渡。第二天,郑成功才到。城中出战不顺,提督管效忠逃跑,攻城攻打他。商议军队的去向,郑成功想直往江宁,张煌言请求先攻取镇江,郑成功恐怕江宁的军队来支援。张煌言曰:“我只要带领边路军队从水路进逼观音门,对方的将领守卫自己尚且没有空闲,怎么援助他们?"六月二十七日,郑成功来报告镇江的捷报,张煌言日夜兼程行进,第二天抵达观音门,并且写信给郑成功,请求让步兵陆行奔赴白下。这时,江督郎廷佐十分害怕,没有想到郑成功最终从水路到来,大兵出征征黔地的胜利归来,听到消息加倍速度而来,请求一同守护城池,在这时候严装已经备好。七月初四日,郑成功水军才到。第二天,张煌言派遗其他将领把芜湖的降书送到,郑成功说芜湖是江楚之间往来的要道,请求张煌言去扼住要塞。张煌言十分担忧郑成功的年少恃勇,想留在军中,与他共同攻下江宁之后再出发,推辞却没有成功,于是到了芜湖。
    当初,张煌言写信给郑成功,因他年老容易发生其他变故的原因,应该派遗各个将领,分别攻取句容、丹阳各个城邑。郑成功因多个捷报,又听说江北像破竹般,谓城可以很容易就攻下,只命令八十三营牵连立屯。前锋将新锐就轻,士兵樵苏四起,营垒是空的。梁化凤打探知道了这个消息,率领轻骑兵突击攻破前方营垒,活捉了余新而去,郑成功仓促转移军队。天明,军灶还没完成,大兵就从四面八方出来,各个军营被瓦解了。郑成功的良将甘辉也被活捉,杀死了他。全军大败。
    张煌言听说这个消息后,认为虽然失败,不一定立马登船,即使登船,也不一定立马扬帆,即使扬帆,也一定进入镇江,用图第二次攻举,所以弹压列城,保密不让各个将领知道。而再次写信给郑成功,认为胜负是兵家的常事,乞求增加百艘船只来相助。不知道郑成功一起撤掉镇江的军队,直接入海。
    【答案】9. 戍边时间长,征战强度大,作战范围广
    10. 对张都尉外貌的赞美,对张都尉功绩的肯定,对张都尉封侯的祝愿。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概括诗中信息的能力。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年年”强调年复一年,“只”在这里有“都”的含义,“年年只在边”一句写出了戍边时间长。“剑锋尽”意指剑锋磨尽,“马蹄穿”意指马蹄踏穿,“还家剑锋尽,出塞马蹄穿”以及颈联的“逐虏”“平胡”都写出了征战强度大。“西逾海”指向西越过了海,“北到天”指向北到达了天边,“逐虏西逾海,平胡北到天”强调了作战范围广。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燕颔,指威武状;作者用“燕颔”一词表达了对张都尉外貌的赞美。前面三联写出了张都尉戍边时间长、征战强度大、作战范围广,尾联“封侯应不远”是对张都尉前面功绩的肯定,也表达了作者对张都尉封侯的祝愿。
    11【答案】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虽乘奔御风 (3). 别有幽愁暗恨生 (4). 半卷红旗临易水 (5). 摽掠其人 (6).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 知我者谓我心忧 (8). 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知明,御,幽愁,摽掠,谓,己。

    【答案】12. B 13. 秧歌队交通工具的变化、给村民拜年顺序的变化、会首拜年唱词的变化。
    14. 体现了当地农民思想上的变化,并突出新风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暗示了老秦思想上将会有新的变化;预示了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农村社会正在形成的新风尚、新气象。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
    B项“这从侧面表现了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错误,结合原文“其实老秦很得意‘员外’这个称呼,他觉得用在他身上是最恰当的。至于别人,那都是虚的”来看,老秦喜欢“员外”只是虚荣的一种表现。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圈出能体现题干要求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本题:
    结合原文“现在的秧歌队都用汽车拉着,航空兵似的,自天而降”到“看样子秧歌队今年不是‘空降’我家门口,是村头了”,从“历年都这样,不管哪个组秧歌队进村,都先给村中的老秦拜年。然后再去村东头,按街巷一家家打场”到“村头一家鞭炮响了,夹带着冲天的礼炮,秧歌队从那里开始的”,从“秦员外[注]的日子好红火”到“村主任的日子好红火”可以分析出,这种变化包含“秧歌队交通工具、给村民拜年顺序、会首拜年唱词”的变化。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题干要求学生探究小说结尾“锣鼓声”的意蕴,实际上几乎等同于段落、句子意蕴题,解答时要注意:1.词不离句,句不离段。2.由表及里(表层义、深层义)。3.关联主旨、情感态度。
    本题:
    结尾“锣鼓声骤然响起,而且越来越大,老秦竟感觉像洪流涌动!”此处将“锣鼓声”比作“洪流涌动”“而且越来越大”,表明“新风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老秦竟感觉”表明“老秦思想上将会有新的变化”; 从“秦员外[注]的日子好红火”到“村主任的日子好红火”唱词的变化,可以看出“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农村社会正在形成的新风尚、新气象”。


    【答案】15. D 16. B
    17. ①经济上:盐商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②文化上:盐商高端精细化的文化需求激发了艺术创造力;③学术上:盐商大量的藏书提供了研究资料;④社会环境上:盐商开明的心态接纳和包容了有个性的文人。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
    D项,原因无中生有,原文说“但他们似乎忘了:没有这些他们瞧不上的俗人,自己这种雅士日子是过不下去的”,并且“似乎”一词有反讽意。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B项,汪中说的“不算不通”是连不通都算不上的意思,此项曲解原文。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
    ①依据“盐商中的很多人,或者附庸风雅,或者是真的爱好、真的内行,但都乐于为文化事业投入大量金钱”,可知在经济上盐商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②明末清初的书画名家石涛为盐商们的花园建假山,清代的扬州园林,也有很多细节追求,盐商这种高端化、精细化的需求,会从文化上激发艺术的创造力;③依据“对扬州学派的学者们来说,除了富商的资助,这里还有盐商马氏兄弟这样全国闻名的大藏书家,能为他们提供研究资料”,可知在学术上盐商大量的藏书为扬州文化和学术的发展提供了研究资料;④文中讲述郑板桥和汪中这些学者、艺术家的事情,可知在社会环境上,盐商用开明的心态接纳和包容了有个性的文人。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答案】18. D 19. C
    20. ①形成原因:来源于大自然标识的启示和国人对自然时序的理解。②存在方式:成为民间习俗和时间制度;③文化价值:华人族群共同认同节气,体现文化归属感。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等。
    D项,马来西亚等华人地区“也遵循二十四节气的耕种节律”属于无中生有,马来西亚没有四季之分,原文只说“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常年是夏季,没有四季之分,但他们发明二十四节令鼓,强调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文化认同的作用”。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
    C项,这套思维方式是固定的,没有被固定的是中国人对世界和时间的理解,此题属于张冠李戴。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
    ①第二段“古人最早的时间观念,与日、月两大自然标识的启示有关”与第三段“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国人对自然时序的理解有关”,写出了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原因,它来源于大自然标识的启示和国人对自然时序的理解。②第四段写二十四节气成为民间习俗,第五段“利用节气制度,统治者先把天时变成王官之时,然后再变成老百姓遵循的日用之时”写二十四节气成为时间制度,这两段重点写出了二十四节气的存在方式:成为民间习俗和时间制度;③最后两段,写各地对二十四节气的认同,从文化价值方面说明华人族群共同认同节气,体现文化归属感。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