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0年中考生物猜想试卷(六)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564219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2020年中考生物猜想试卷(六)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564219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2020年中考生物猜想试卷(六)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564219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2020年中考生物猜想试卷(六)
展开
2020年江西省中考生物猜想试卷(六)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1分)上学前,冬冬吃了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牛肉面,牛肉面中的哪种食材是冬冬整个上午完成各项活动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 )
A.牛肉 B.辣椒 C.葱花、香菜 D.面条
2.(1分)植物无土栽培能获得成功,其主要原因是植物能从营养液里获得足够的( )
A.水分和氧气 B.水分和有机物
C.水分和无机盐 D.无机盐和氧气
3.(1分)“江南可采莲,荷叶团田田”,描绘了湘潭县花石的莲田美景。诗句中的“荷叶”是属于哪个层次的结构( )
A.系统 B.器官 C.组织 D.细胞
4.(1分)人们对榴莲的特殊气味会有不同感受,有些人觉得香,有些人觉得臭,而不同感受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部位所产生?( )
A.鼻子 B.脑干 C.大脑皮层 D.小脑
5.(1分)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青蛙捕食虫子
B.小鸡越来越准确地啄食地上食物
C.蜘蛛织网
D.菜青虫只吃十字花科植物叶片
6.(1分)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动物园中养殖大熊猫属于异地保护
C.控制蚊、蝇等有害动物数量,不会破坏基因多样性
D.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7.(1分)下列对人体健康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传染病患者康复后体内一定存在相应抗体
B.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更容易被病原体感染
C.接种疫苗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
D.保持健康的心态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
8.(1分)人体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 )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C.肾小球和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和肾小管的滤过作用
D.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9.(1分)树木移栽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去掉部分枝叶并且给树木打针输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树木输液针头应插入植物的保护组织
B.树木输液输入的是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C.树木移栽去掉部分枝叶的目的是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
D.树木移栽后新根生长过程中伴随有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10.(1分)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计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
B.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若装置丙不遮光,丙内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
D.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11.(1分)科学家通过生物技术培养出了一种体内含有特殊基因的羊,其乳汁中含有能治疗血友病的物质。科学家们应用的生物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发酵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12.(1分)如图为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每种生物细胞内①的形态与数目都是恒定的
B.②和④都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C.具有遗传效应的②片段叫基因
D.不同的③蕴含着不同的遗传信息
13.(1分)夏天,脏的皮鞋上常常有发霉长毛现象,这些霉菌是由哪里而来的?( )
A.皮鞋上的细菌大量繁殖
B.制作皮鞋的材料自然产生
C.空气中的孢子萌发
D.空气中的细菌大量繁殖
14.(1分)一对夫妇生育男孩时,形成受精卵的卵细胞和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 )
A.22条+X、22条+X B.22条+Y、22条+Y
C.22条+X、22条+Y D.22条+Y、22条+X
15.(1分)“超级细菌”MRSA的出现与滥用抗生素甲氧西林之间的关系如图,相关分析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甲氧西林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变异
B.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
C.甲氧西林对MRSA进行了定向选择
D.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6.(5分)2019年5月25日,四川阿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了拍摄到的白色大熊猫照片,照片中大熊猫通体白色,没有了“黑眼圈”。专家认为,这只白色的大熊猫患上了“白化病”。若如图为大熊猫的白化病遗传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熊猫的正常和白化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 。
(2)根据遗传图分析,大熊猫的白化是由 (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若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则这只白化病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 。
(3)若这两只亲代大熊猫再生一只大熊猫,则表现正常的可能性是 。
(4)大熊猫的性别决定形式与人类相同,亲代雄性大熊猫传给子代雌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 (填“X”或“Y”)。
17.(5分)“我运动,我快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浪潮中,如图表示运动时,人体参与该活动的部分器官和系统,图中序号表示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淀粉最终分解为物质[①] ,经小肠吸收后,该物质最先到达心脏的腔是 。
(2)物质②是人体吸入的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 血,氧气至少随血液流经心脏 次,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3)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 。
(4)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 (填“降低”或“升高”),形成④排出体外。
(5)健身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和图中所涉及的各系统的配合,还需要 系统的调节和激素的调节。
18.(5分)“吃饭前要洗手”,是小时候妈妈和老师就开始为我们培养的卫生习惯,饭前真的需要洗手吗?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运用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请结合图中他们的讨论内容,分析回答问题。
(1)“饭前真的需要洗手吗?”请将这一问题转化成可以探究的具体问题表述出来。
(2)甲、乙、丙、丁4位同学所讨论的其实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具体操作环节,请用4位同学的代号,将他们针对的操作环节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
(3)甲同学提出“应该将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在该实验中“接种”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
(4)乙同学提出“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要高温处理”,其目的是 。
(5)丙同学提出“培养细菌和真菌需要培养基,要问老师怎样配制培养基”,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 ,因此,需要从培养基中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有 。
(6)丁同学的问题“最后能够看到的是什么呢?”指向了实验的结果,最终能够用肉眼看到的是细菌和真菌的 。
2020年江西省中考生物猜想试卷(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1分)上学前,冬冬吃了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牛肉面,牛肉面中的哪种食材是冬冬整个上午完成各项活动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 )
A.牛肉 B.辣椒 C.葱花、香菜 D.面条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它们的作用不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多余的脂肪大多储存在皮下,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解答】解: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走路、学习、呼吸等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是由糖类提供的;
选项中,牛肉富含脂肪,辣椒、葱花、香菜富含维生素,面条富含淀粉等糖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结合题意,即可解答。
2.(1分)植物无土栽培能获得成功,其主要原因是植物能从营养液里获得足够的( )
A.水分和氧气 B.水分和有机物
C.水分和无机盐 D.无机盐和氧气
【分析】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解答】解:由于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所以植物可以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即用营养液来培育植物。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的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水肥、清洁无污染等优点,C正确。
故选:C。
【点评】理解无土栽培的原理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3.(1分)“江南可采莲,荷叶团田田”,描绘了湘潭县花石的莲田美景。诗句中的“荷叶”是属于哪个层次的结构( )
A.系统 B.器官 C.组织 D.细胞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受精卵)→组织→器官→植物体。据此解答。
【解答】解: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所以诗句中的“荷叶”是属于器官,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色开花植物通常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
4.(1分)人们对榴莲的特殊气味会有不同感受,有些人觉得香,有些人觉得臭,而不同感受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部位所产生?( )
A.鼻子 B.脑干 C.大脑皮层 D.小脑
【分析】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上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
【解答】解:人们对榴莲的特殊气味会有不同感受,有些人觉得香,有些人觉得臭,而不同感受主要是大脑皮层产生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语言中枢的。
5.(1分)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青蛙捕食虫子
B.小鸡越来越准确地啄食地上食物
C.蜘蛛织网
D.菜青虫只吃十字花科植物叶片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CD、青蛙捕食虫子、蜘蛛结网、菜青虫只吃十字花科植物叶片,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BC不符合题意;
B、小鸡越来越准确地啄食地上食物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6.(1分)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动物园中养殖大熊猫属于异地保护
C.控制蚊、蝇等有害动物数量,不会破坏基因多样性
D.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分析】(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四是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A不正确;
B、人们有时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如动物园中培育大熊猫属于迁出原地保护,即异地保护,B正确;
C、对于鼠、蚊、蝇等有害动物,我们要适当控制其数量,减低其危害,不会破坏基因多样性,反而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C正确;
D、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D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保护动物的多样性的基本措施的内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7.(1分)下列对人体健康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传染病患者康复后体内一定存在相应抗体
B.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更容易被病原体感染
C.接种疫苗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
D.保持健康的心态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
【分析】(1)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肺结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
(3)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健康。
【解答】解:A、传染病患者痊愈后,有的人抗体仍然存留,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而有的患者就没有抗体,A错误;
B、皮肤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容易被细菌感染是因为失去了皮肤对病菌的阻挡作用,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而造成的,B正确;
C、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剂,能促使人体内产生抗体,接种疫苗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
D、保持健康心态,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保持平衡,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D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措施是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等知识。
8.(1分)人体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 )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C.肾小球和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和肾小管的滤过作用
D.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据此解答。
【解答】解: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由此可见:A、B、C三项均错误,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明确尿液的形成过程可正确解答。
9.(1分)树木移栽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去掉部分枝叶并且给树木打针输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树木输液针头应插入植物的保护组织
B.树木输液输入的是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C.树木移栽去掉部分枝叶的目的是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
D.树木移栽后新根生长过程中伴随有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分析】(1)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它们各有不同的功能。
(2)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3)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
(4)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解答】解:A、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各具有一定的功能,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根、茎、叶的表面,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分生组织具有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里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营养组织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输导组织能运输营养物质,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给植物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植物的输导组织。A错误;
B、树木输液输入的是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靠木质部中的导管输送,B正确;
C、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C正确;
D、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树木移栽后新根生长过程中伴随有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D正确。
故选:A。
【点评】熟练掌握了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以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0.(1分)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计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
B.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若装置丙不遮光,丙内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
D.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要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需要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可以使用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以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
【解答】解:A、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使丁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检验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A正确;
B、装置甲已经把鼓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丙不遮光,植物因为缺乏二氧化碳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释放氧气,因此丙内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装置丙中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同时一部分能量是以热的形式散失。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C正确;
D、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需要除去,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可以使用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以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1.(1分)科学家通过生物技术培养出了一种体内含有特殊基因的羊,其乳汁中含有能治疗血友病的物质。科学家们应用的生物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发酵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解答】解:血友病是缺乏凝血因子引起血浆凝结时间延长的遗传病。中国科学院上海遗传所与复旦大学合作,把含有人凝血因子的基因羊注入到羊的受精卵中,培育成的转基因羊在凝血因子基因控制下,乳汁中会产生能够治疗血友病的珍贵药物,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故选:C。
【点评】利用转基因技术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转基因技术就是对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有目的改造。
12.(1分)如图为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每种生物细胞内①的形态与数目都是恒定的
B.②和④都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C.具有遗传效应的②片段叫基因
D.不同的③蕴含着不同的遗传信息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图中,①是染色体,②是DNA,③基因,④是蛋白质。
【解答】解:A、每种生物细胞内①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都是一定的,如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A正确;
B、②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④蛋白质是没有特定的遗传信息,B错误;
C、②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④基因。C正确;
D、不同的③基因蕴含着不同的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13.(1分)夏天,脏的皮鞋上常常有发霉长毛现象,这些霉菌是由哪里而来的?( )
A.皮鞋上的细菌大量繁殖
B.制作皮鞋的材料自然产生
C.空气中的孢子萌发
D.空气中的细菌大量繁殖
【分析】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由题意可知,夏天温度适宜,潮湿的食品和衣服上有很多有机物,能满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数量大增,使衣物发霉,形成菌落,如“毛状“,真菌等微生物不是自然产生的,这些真菌都是来自于空气中原有的真菌.
【解答】解: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霉菌属于真菌,靠孢子来繁殖后代,产生的孢子存在于空气、水中等环境中,在条件如营养物质、温度、水分等适宜的情况下发育成新个体,所以事实上受潮的衣物和皮鞋上原本没有霉菌,但夏天,温度比较高,湿度比较大,加上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上有水和有机物,适合霉菌生长,所以会长毛发霉。
故选:C。
【点评】关键是掌握霉菌靠孢子来繁殖后代.
14.(1分)一对夫妇生育男孩时,形成受精卵的卵细胞和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 )
A.22条+X、22条+X B.22条+Y、22条+Y
C.22条+X、22条+Y D.22条+Y、22条+X
【分析】人体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含有一对X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女性,而具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者则发育成男性。
【解答】解: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因此,一对夫妇生育男孩时,形成受精卵的卵细胞和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22条+X、22条+Y。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性别遗传的过程。
15.(1分)“超级细菌”MRSA的出现与滥用抗生素甲氧西林之间的关系如图,相关分析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甲氧西林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变异
B.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
C.甲氧西林对MRSA进行了定向选择
D.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解答即可。
【解答】解:A、甲氧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只有选择作用,不能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变异,A错误;
B、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B正确;
C、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甲氧西林对MRSA进行了定向选择,C正确;
D、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D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和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考试热点,题型一般为选择、填空与解答形式,有一定综合性。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6.(5分)2019年5月25日,四川阿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了拍摄到的白色大熊猫照片,照片中大熊猫通体白色,没有了“黑眼圈”。专家认为,这只白色的大熊猫患上了“白化病”。若如图为大熊猫的白化病遗传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熊猫的正常和白化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 相对性状 。
(2)根据遗传图分析,大熊猫的白化是由 隐性 (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若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则这只白化病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 aa 。
(3)若这两只亲代大熊猫再生一只大熊猫,则表现正常的可能性是 75% 。
(4)大熊猫的性别决定形式与人类相同,亲代雄性大熊猫传给子代雌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 X (填“X”或“Y”)。
【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已知正常肤色受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病肤色受隐性基因a控制,则肤色正常的基因型是AA或Aa,白化病的基因型是aa。(4)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且与人的性别无关,被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1)大熊猫的正常和白化这一对性状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遗传学上将它们称为相对性状。
(2)根据遗传图分析,亲代均是正常大熊猫,而子代出现了通体白色,没有了“黑眼圈”的白色的大熊猫,表明大熊猫的白化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若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则这只白化病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aa。
(3)一对表现正常的普通大熊猫生有一个白化病的大熊猫,说明亲代大熊猫除含有一个控制正常肤色的显性基因外,都含有一个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亲代基因分别为Aa、Aa,如图所示:
若这两只亲代大熊猫再生一只大熊猫,则表现正常的可能性是75%。
(4)“大熊猫的性别决定和人相同”,因此雄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XX.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雄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一种含X染色体的精子,另一种含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亲代雄性大熊猫传给子代雌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X,传给子代雄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Y。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
(2)隐性;aa;
(3)75%;
(4)X。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遗传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17.(5分)“我运动,我快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浪潮中,如图表示运动时,人体参与该活动的部分器官和系统,图中序号表示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淀粉最终分解为物质[①] 葡萄糖 ,经小肠吸收后,该物质最先到达心脏的腔是 右心房 。
(2)物质②是人体吸入的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 动脉 血,氧气至少随血液流经心脏 1 次,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3)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 能量 。
(4)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 降低 (填“降低”或“升高”),形成④排出体外。
(5)健身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和图中所涉及的各系统的配合,还需要 神经 系统的调节和激素的调节。
【分析】图示中:①葡萄糖、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尿液。
【解答】解:(1)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胃内不消化淀粉,再经胃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①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需要通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
(2)②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动脉血由肺静脉运回左心房,而后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因此氧气至少随血液流经心脏1次,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3)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呼吸作用在线粒体内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用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4)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等废物会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血液中的尿素含量降低。
(5)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故答案为:(1)葡萄糖;右心房;
(2)动脉;1;
(3)能量;
(4)降低;
(5)神经。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8.(5分)“吃饭前要洗手”,是小时候妈妈和老师就开始为我们培养的卫生习惯,饭前真的需要洗手吗?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运用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请结合图中他们的讨论内容,分析回答问题。
(1)“饭前真的需要洗手吗?”请将这一问题转化成可以探究的具体问题表述出来。 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2)甲、乙、丙、丁4位同学所讨论的其实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具体操作环节,请用4位同学的代号,将他们针对的操作环节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丙、乙、甲、丁 。
(3)甲同学提出“应该将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在该实验中“接种”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用无菌棉棒在手心处擦几下,然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
(4)乙同学提出“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要高温处理”,其目的是 杀死培养皿、培养基上原有的细菌、真菌 。
(5)丙同学提出“培养细菌和真菌需要培养基,要问老师怎样配制培养基”,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 异养 ,因此,需要从培养基中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有 有机物和水 。
(6)丁同学的问题“最后能够看到的是什么呢?”指向了实验的结果,最终能够用肉眼看到的是细菌和真菌的 菌落 。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步骤。提出问题后需要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培养细菌、真菌的步骤可以根据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先准备材料,然后接种细菌、真菌,再培养、观察。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合理控制变量。预测实验结果也要根据生活经验,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推测。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形态、大小、颜色等方面。
【解答】解:(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为:首先,配制适合细菌、真菌生活的培养基;第二步,进行高温灭菌后冷却,杀死培养皿、培养基内原有的细菌真菌;第三步,把要培养的细菌或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最后,把培养皿放到恒温箱中或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观察实验现象。可见四位同学的先后顺序为:丙、乙、甲、丁。
(3)用无菌棉棒在手心处擦几下,然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此步骤属于细菌和真菌培养中的接种。
(4)培养基配制好后,必须经过高温灭菌,杀死原有的细菌、真菌,才能用于培养细菌和真菌。
(5)细菌、真菌都没有叶绿体,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因此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必须为其提供现成的有机物和水。
(6)过一段时间会看到培养基中有菌落出现,则说明手上有细菌和真菌。
故答案为:
(1)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2)丙、乙、甲、丁
(3)用无菌棉棒在手心处擦几下,然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4)杀死培养皿、培养基上原有的细菌、真菌
(5)异养;有机物和水
(6)菌落
【点评】设计实验方案的关键是保持实验变量的唯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