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解析版)
展开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第Ⅰ卷(选择题 共52分)一、选择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一年内的日落时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图中a日期的节日可能是A. 清明节 B. 劳动节 C. 国庆节 D. 元宵节2. 图中b日期过后几天A. 攀枝花市昼长变短 B. 地球公转速度加快C. 南极地区极昼范围扩大 D. 攀枝花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答案】1. C 2. D【解析】【分析】考查地球运动:自转的意义以及公转的意义。【1题详解】a点位于A之前,日落时间位于18点之后,基本接近18点,说明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靠近二分日,自a之后日落时间不断提前,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逐渐向南移动,到A点之后昼最短,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推测出a的时间应当位于秋分和冬至之间,即选C。清明节是三月份,劳动节是五一,而元宵节是正月十五,ABD错误。【2题详解】b位于A和B之间,A点是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即冬至,B点是夏至,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逐渐变长,A错;此时地球由近日点逐渐向远日点移动,地区公转速度逐渐变慢,B错;南极地区应当出现极夜现象,C错,而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选D。【点睛】自转意义1、南、北半球发生昼夜交替 2、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 3、物体偏向 (北右南左,赤道不偏转)4、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公转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昼夜长短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四季和五带划分下图示意亚欧大陆40°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量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甲、乙两地气候相比A. 1月降水甲比乙多 B. 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小C. 7月气温甲比乙低 D. 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大4. 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A. 西北风的影响 B. 盛行西风的控制C. 沿岸暖流影响 D. 副极地低压控制【答案】3. D 4. B【解析】【分析】考察气候类型的判读,气候成因以及特征。【3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mm和120mm , A错误。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C和-4°C ,气温年较差为30°C, B错;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3°C和11°C,气温年较差为13°C ,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B错误;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C和23°C , C错误。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mm和5mm ,差值为175mm ;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mm和10mm ,差值为110mm ,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 D正确。【4题详解】两地位于40°N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 B正确,ABD错误。【点睛】甲为温带季风气候,乙为地中海气候。下图为沿回归线东西向的某区域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5.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B. 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C. 乙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D. 乙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6. 和丙处成因相同,形成的地形区是A. 阿尔卑斯山脉 B. 冰岛 C. 台湾岛 D. 喜马拉雅山脉【答案】5. B 6. C【解析】【5题详解】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是储油构造,不能在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A错,B对。乙处岩层向下凹,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CD错。【6题详解】丙处是板块消亡边界,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相对抬升的一侧。和丙处成因相同,形成的地形区是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对。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但是是火山岛,B错。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AD错。下图为某外力作用对岩石的影响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图中所示外力作用是A. 风蚀作用 B. 水蚀作用 C. 溶蚀作用 D. 风化作用8. 能正确反映此外力作用过程的是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C. 乙→丙→甲→丁 D. 丙→甲→丁→乙9. 下列地区中,该外力作用表现最明显的是A. 非洲刚果盆地 B. 我国西北地区C. 我国黄土高原 D. 我国南方地区【答案】7. D 8. C 9. 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7题详解】图中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崩解破碎,并在原地形成松散的堆积物,是风化作用,故D对。风蚀指地表松散物质被风吹扬或搬运的过程,以及地表受到风吹起颗粒的磨蚀作用。但该岩石并没有被搬运走,故A错;该图看不到水蚀作用和溶蚀作用,可排除BC。【8题详解】根据图中岩石变化可知,该过程应该是风化作用,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岩石变化是由整体坚硬岩石变为松散堆积物,故选项C正确。【9题详解】仔细读图可知,该地区风化作用主要是由于温度在日间升高(乙图),在晚间(丙图)则急剧下降;岩石在日间受热膨胀,在晚间冷却收缩,使得岩石破碎成为松散堆积物,该类型风化主要存在于:类似沙漠等降水稀少的有很大的每日温差大的地方。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其余三地降水较多,故选项B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上海市(约310N)业主李某在发现所购商品房居室里日照时间极短,且达不到满窗而向法院起诉退房,法院依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10月11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有关规定,责成房产公司退还其各类费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0. 材料“10月11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指标,你认为以下面哪一日来确定较为合理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11.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上海应宽些,原因是A. 北京比上海地形复杂 B. 北京比上海年太阳辐射总量少C. 北京比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小 D. 北京比上海天气干燥【答案】10. D 11. 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0题详解】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那一天为冬至日,12月22日,此日楼房影长最长,D正确,故选D。【11题详解】北京的纬度比上海高,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小,物影更长,故C对;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C。下图示意北半球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相对于1971~2000年平均值)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图示时段内全球气温变化趋势是A. 波动上升 B. 波动下降 C. 持续上升 D. 持续下降13. 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A. 纬度较高 B. 陆地面积比例较大 C. 海拔较低 D. 森林覆盖面积较大【答案】12. A 13. B【解析】【分析】考查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12题详解】读图,全球气温变化有间歇性下降,整体变化特征为波动性上升。故选A。【1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的主要原因。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比例较大,夏季升温快,冬季降温快,B对;纬度没有差异,A错;海拔、森林覆盖率不是主要原因,CD错。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第II卷(非选择题48分)二、综合题。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某地地质剖面和水循环简易图(1)写出图中甲、乙、丙处的地质构造类型:甲______;乙_______;丙________。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乙、丙中的____地。(2)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是_________;②是_________。若该地位于我国东部,有河流流经,则河流侵蚀最严重的季节是______,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在河流入海口处一般形成_____地貌。在河流上游的山区段,河谷横剖面一般呈“____” 型。【答案】 (1)向斜 断层 背斜 丙 (2) 地表径流 水汽输送 夏季 (河口)三角洲 V【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水循环及河流地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不大。【详解】(1)读图可知,甲中间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乙处岩层发生错位,为断层,丙中间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地区(丙),应为背斜为天然拱形,结构坚固且不易积水。(2)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地表径流,②为水汽输送。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河流侵蚀作用最为强烈,河流在河口地区受到流速及海水顶托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在河流上游,流水侵蚀形成V型河谷。15.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气候类型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分布图”和“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左图中C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 B风带的风向是__________。(2)右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分布规律是_________,形成该气候类型的气压带、风带是左图A、B、C、D、E、F中的__________;左图所示季节是北半球的_____季,此季节北半球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3)受气压带E和风带D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气候(4)下图中用来表示D风带的是_______A.1 B.3 C.4 D.5若某气候全年受 B气压带风带影响,则该气候类型是_________,气候特征是_________。【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南风(2)地中海气候 30°—40°大陆西岸 B、C 夏 炎热干燥(3)B (4)D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解析】【详解】(1)左图中C气压带的名称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B风带是盛行西风,B的风向是西南风。(2)右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是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是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形成该气候类型的气压带、风带是左图的B和C;左图所示的气压带向北移动,说明是北半球的夏季,此季节北半球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炎热干燥。(3)受气压带E赤道低压带和风带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选B。(4)本题的关键是能判断出三圈环流对应的纬度。由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空气对流运动越强,三圈环流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故图中的1和2组成高纬环流,3和4组成中纬环流,4和5和6组成低纬环流,故5是东北信风,与D风带相同。全年受 B气压带(盛行西风)影响,则该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温和湿润。16.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图。材料二 中亚阿姆河、锡尔河流域是世界主要棉花种植区,出产的棉花十分优质。该流域农业不能靠自然降雨,为了灌溉棉田,修建了许多灌渠,每年从阿姆河和锡尔河采走大量的水。但灌渠有30%-75%的水因沙漠高蒸发率和沿途渗漏而损失,水量损失很大,加上各国之间水争不断,咸海失去了80%的水体。(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来源。(2)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面积减小的原因。(3)为防止咸海进一步减小,该区域在农业生产时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夏秋季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为地下水。(2)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深居内陆,流域内年降水量极少,入湖水量少;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面面积减小。(3)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修建地下引水渠;调整农业结构,减少灌溉面积;加强国家间用水的协商与合作。【解析】【详解】第(1)题,阿姆河与锡尔河发源于中亚的帕米尔高原,海拔高,有冰川存在;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岀两河源头地区降水较多;因而咸海夏秋季有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冬季有地下水补给。第(2)题,人为原因为咸海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过度引用注入湖泊的河水,咸海流域内气候干旱、入湖水量少为其逐渐消失的自然原因。第(3)题,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如发展耐旱的农作物,减少灌溉面积;修建地下引水渠,减少水分的蒸发;由于是国际性的河流,加强国家间用水的协商与合作。1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性。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风带),风向为_____。(2)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和 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______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带。(3)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为基础的。【答案】(1)整体 盛行西风带(中纬西风带) 西南风 (2)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甲) 地中海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赤道向两极(纬度) 热量 沿海向内陆(经度) 水分【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差异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气候与气压带及风带之间的关系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不大。【详解】(1)读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而气候类型影响到水热状况,进而影响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图中甲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为西风带,北半球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2)读图可知,C位于北纬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3)读图可知,自然带①②③④是随着纬度变化,热量条件变差,进而影响自然带变化,是以热量条件为基础的纬度地带性,而⑤⑥⑦⑧是随着离海距离变化,降水发生相应变化,体现了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8.近年来,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贯穿亚欧大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国多火山地震,原因是_______。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2016年甲国海域附近曾发生核泄漏,最先受到核污染扩散影响的是________(选择填空)。A.印度东海岸 B.非洲东部沿海 C.欧洲西部沿海 D.北美洲西海岸(2)从内罗毕经威尼斯到鹿特丹,依次经历的陆地自然带有_____、热带沙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_____。(3)西欧的乙国受____(风带或气压带)和_____(洋流)的影响,形成典型的___(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为_____。(4)陆上丝绸之路从西安到乌鲁木齐,沿线景观差异变化的基础是______。【答案】 (1) (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 寒暖流交汇 D (2) 热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盛行西风 北大西洋暖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4)水分(降水)【解析】【详解】(1)甲国是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是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是消亡边界。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是北海道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寒暖流交汇。2016年甲国海域附近曾发生核泄漏,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最先受到核污染扩散影响的是北美洲西海岸,D对。印度东海岸、非洲东部沿海、欧洲西部沿海不在太平洋沿岸,受影响时间晚,A、B、C错。(2)从内罗毕经威尼斯到鹿特丹,结合各地气候类型,依次经历的陆地自然带有热带草原带、热带沙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西欧的乙国是英国,受盛行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全年温和湿润。(4)陆上丝绸之路从西安到乌鲁木齐,沿线景观差异变化的基础是水分,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点睛】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是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北海道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寒暖流交汇。英国受盛行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