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地理】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

    【地理】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解析版)第1页
    【地理】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解析版)第2页
    【地理】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一、单项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 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是A. 经济差距 B. 战争C. 气候 D. 水源2. 现在黑龙江人口出现“雁南飞”迁往山东的原因是A. 人口密度差异 B. 两地城镇化水平差异C. 两地经济收入差别 D. 两地资源丰富程度的差异3. 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A. 经济因素 B. 气候因素C. 战争因素 D. 交通和通信因素【答案】1. A    2. C    3. A【解析】【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往往会引起人口迁移。【1题详解】由于山东省人口较多,土地压力较大,收入低,而东北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故出现了“闯关东”的人口迁移。A正确。【2题详解】改革开发以来,由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东北地区,故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而出现“雁南飞”现象。C正确。【3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A正确。【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并能结合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综合分析即可。4.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人口容量为A. 8 000 B. 10 000 C. 6 000 D. 4 500【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木桶效应图”中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取决于最短板。考点:主要考查了环境人口容量。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5.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据此可知,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A.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 城市用地面积增加C. 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 城市道路密度增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城市用地面积在不断增加;看不出人口数量和道路密度的变化。选B正确。考点:主要考查城市化。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6.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 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7.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从A. 死亡率的下降开始 B. 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开始C. 出生率的下降开始 D. 自然增长率的提高开始【答案】6. B    7.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6题详解】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导致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B正确。【7题详解】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由死亡率的下降开始。A正确。【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8.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顺序是A.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B. 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C. 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 D. 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答案】A【解析】世界人口增长在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死亡率降低,而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模式,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出生率降低,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故选A。9.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A.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 B. 由“原始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C. 由“传统型”向“原始型”转变过程 D. 由“现代型”向“传统型”转变过程【答案】A【解析】发展中国家人口占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主要是传统型,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所以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0. 四个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11. 图中①、②、③、④中属于人口增长模式中现代型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10. D    11.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增长模式。【10题详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通过计算可知,②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C正确。【11题详解】④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现代型,D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12.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 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 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 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D. 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基本条件:一是人口的空间移动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县级以上);二是时间较长(一般一年以上);三是定居地的变更;故C项正确。1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A. 城市人口数的多少 B. 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C. 城市用地规模的大小 D. 城市数目的多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14.下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A. 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 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C. 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 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答案】B【解析】由图示服务范围可确定甲、乙、丙三城市级别高低,甲>乙>丙,所以其服务职能也应由高到低为甲、乙、丙。因此题中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故选C。15.读图,A、B、C分别代表A.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B.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C.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读图城市中心地租最高的地区A功能区所占比重最大,A应该为商业区,城市外围B功能区用地所占比重最大,应该为工业区,C占比中最大区域位于市中心和外围的结合部,应该是住宅区,所以A、B、C分别代表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16.20世纪70年代以来,造成西亚外籍劳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 这里人口稀少 B. 石油经济发展C. 地处交通要道 D. 农业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伊拉克、科威特等产油国因石油收入大增,经济发展很快,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故答案选B。17.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 农村到城市 B. 城市到农村 C. 农村到农村 D. 城市到城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是人口的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并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历史上发达国家和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考点:本题考查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类型。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城市化过程中,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方向为农村到城市。18.二战之后,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加得益于A. 政治独立,经济发展 B. 政策支持,生育放开C. 战争结束,难民回归 D. 灾害减少,农业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二战之后,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死亡率大幅下降,在保持较高的出生率的前提下,人口迅速增加,故选A。考点: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19.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体特点是A. 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 B.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C.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D.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详解】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体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所以正确答案选B【点睛】主要考查了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体特点。人口迁移世纪:人口迁移路线由非洲跨过大西洋到达美洲,由欧洲向西到达美洲,向东到达大洋洲.人口迁移特点是旧大陆→新大陆。20.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量较少的原因是①国家实行计划经济②经济发展速度快,各地区生活水平相差不大③交通条件落后④国家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量较少的原因是①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对;②经济发展速度慢,各地区生活水平相差不大,错;③交通条件落后不属于人口迁移和流动量较少的原因,错;④国家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据此分析选A【点睛】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特点是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流向是东部→西北和东北、沿海→内陆;其影响因素是严格的制度、政策限制农民进城;方式: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基地;高等学校搬迁、招生和分配;新修水利水库、库区移民;压缩城市人口规模;少量的自发迁移。2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A. 规模的大小 B. 重要的程度C. 付出租金的高低 D. 由政府的决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城市中的土地在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度方面的不同造成了地租的差异,地价高的地区往往被支付地租能力高的产业占用,所以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出租金的高低,故选C。【考点定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选择22.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布局的主要原因是A. 市中心的地租高B. 市中心环境较好C. 市中心交通最便利,便于商业职员上下班D. 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答案】D【解析】商业区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目的是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故选D。23.读“1990~2010年江西省与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情况表”,与安徽省相比,1990~2010年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和速度是A. 城市化水平一直较高,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大B. 城市化速度一直较快,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小C. 城市化水平一直较低,城市化速度一直较慢D. 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答案】D【解析】【分析】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包括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的过程.城市化的标志包括: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等.【详解】由表格可知江西省与安徽省相比,1990年和2010年江西城市化水平较高,2000年江西城市化水平较低,故排除选项AC1990-2000年,江西省由20%27%增加大约7%,安徽省由17%27%大约增加10%2000-2010年,江西省大约增加16.39%、安徽省大约增加15.2%,所以江西省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D正确。【点睛】本题以近20年江西省与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情况表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24.下列关于商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商业区占有城市用地总面积的大部分B. 商业区多位于城市的外围地区C. 商业区大多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形成城市地域结构中的一种特殊景观D. 商业区多分布在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并有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住宅区占有城市用地总面积的大部分,商业区占地面积小,A错误。商业区多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区,B错误。商业区大多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形成城市地域结构中的一种特殊景观,C正确。商业区多分布在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主要集中在市区中心,D错误。25.城市中土地利用方式最为广泛的是A. 商业用地 B. 工业用地 C. 住宅用地 D. 交通、绿化用地【答案】C【解析】【详解】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一般占城市用地面积的40%-60%。所以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故选C。【点睛】不同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城市中面积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区。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工业区一般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环境,市区工业正向郊区搬迁。26.有关城市功能用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②同类活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分区;③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工业区;④商业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A. ①③ B. ②④C. ①② D. 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占比重小。由于对环境的要求、影响不同,一个城市可能有多个工业区。商业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详解】关于城市功能用地的叙述,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占比重小,①错。同类活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分区,②对。由于对环境的要求、影响不同,一个城市可能有多个工业区,③错。商业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④对。B对,A、C、D错。27.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下列属于图中b阶段反映的城市化现象的是A. 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B. 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C.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 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答案】A【解析】【分析】城市化进程阶段一般分为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30%)、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加速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城市化推动很快,出现郊区化现象;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三个阶段分别为缓慢发展阶段、加速阶段、成熟阶段.加速阶段城市化推动的速度很快,会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点睛】该题难度非常小,属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考生只需熟练掌握城市化进程的几个阶段及其发展特点即可准确作答.“在深圳上班,到东莞居住,剩下的钱再买辆车”的双城生活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在深圳工作的人们的认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8. “在深圳上班”的主要原因是A. 深圳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 B. 在深圳工作体面,声誉好C. 深圳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发达 D. 深圳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29. “到东莞居住”的主要原因是东莞A. 环境质量较深圳好 B. 气候条件较深圳优越C. 商品房价格较深圳低 D. 交通位置较深圳优越30. 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演绎“双城记”主要得益于A. 交通改善 B. 政策支持 C. 人口老龄化 D. 逆城市化【答案】28. A    29. C    30.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区位条件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28题详解】“在深圳上班”的主要原因是深圳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故A项正确。在深圳上班,到东莞居住,双城生活,与工作体面,声誉好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深圳产业升级,技术导向型工业发达,故C项错误。深圳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主要是对户籍人口,不是务工人口,故D项错误故选A。【29题详解】“到东莞居住”的主要原因是东莞商品房价格较深圳低,购房压力小,故C项正确。环境质量、交通位置不是务工人员深圳上班,到东莞居住,双城生活的主要原因,故AD项错误东莞气候条件与深圳相同,故B项错误故选C。【30题详解】双城记是由于工作在深圳,居住在东莞造成的,得益于两者之间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便利的交通条件,故A项正确;与政策无关,故B项错误;人口老龄化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人口迁移有关,与工作地和居住地不一致无关,故C项错误;逆城市化发生在城市和郊区之间,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便捷的高速交通使得两城的通勤时间大大缩短,才使“双城记”成为了现实。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0分)31.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A、B表示人口出生率的是   (2)图中Ⅱ段人口的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处于图中人口增长模式的   阶段。(3)我国由于大力开展   工作,人口转变速度较   ,因此,人口再生产已经基本实现由图中   段向   段转变。(4)分析上表得出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是由         决定的。(5)填表对比世界人口几种增长模式特点。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I(原始型)      Ⅱ(传统型)      Ⅲ(现代型)      【答案】(1)B(2)高 低 高 Ⅱ (3)计划生育工作 快 Ⅱ Ⅲ (4)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5)高高低    高低高    低低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详解】(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由死亡率的下降开始,则A表示死亡率,B表示出生率。(2)Ⅱ阶段人口增长的特征: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故属于传统型。(3)我国由于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下降,目前已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4)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5)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可据图分析得出。【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32.读材料分析问题。材料一:石家庄原本是正定县的小村庄,现在石家庄发展成为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而正定县只是几万人的小城。材料二大庆市由原来的北大荒发展成为人口100多万的大城市。安徽合肥市原先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后来成为安徽的省会,才迅速发展为大城市。(1)结合材料一分析是什么因素促使石家庄成为大城市的?(2)材料二说明什么因素影响到城市等级的提升?【答案】(1)石家庄的发展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2)大庆的崛起是因为石油资源的开发, 合肥的发展是依靠国家的行政规划。【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详解】(1)由材料可知,石家庄的发展得益于京石铁路和石太铁路的修建,即交通条件的改善.2)大庆的崛起是因为石油资源的开发,合肥成为安徽的省会,才迅速发展为大城市,其发展是依靠国家的行政规划。【点睛】城市等级的提升不仅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还与交通条件、资源条件、政治因素等密切相关。33.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   (2)除考虑风向外,从图中分析该市工业布局的合理性有哪些?(3)F、G所示两地中,表示商业区的是   地。(4)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地,原因是什么?(5)近年来,该城市工业区有向城市外缘发展的趋势,试分析其原因。【答案】(1)偏南风(2)靠近铁路和河流,运输便利;靠近河流,用水方便;位于河流下游,减少污染;和居住区之间有河流作为隔离带。(3)G(4)A 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靠近河流上游和风景区。(5)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外缘地价较低,节约建设投资。【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详解】(1)图示工业区位于城市的偏北方向,工业区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则判断该地区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2)工业区可能有水污染,故应考虑河流流向;工业区位于城市的边缘,地价低,可降低生产成本;靠近河流和公路,交通便利;工业区和城区之间有河流作卫生防护带,可减轻对城市的环境污染。3)商业区一般布局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小。4)高级住宅区应布局于环境优美的地方。5)工业区环境污染较严重,而工业区逐渐向城市边缘转移主要考虑减少对市中心的环境污染、地价低和交通便利等因素.【点睛】本题以功能分区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及影响因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34.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原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个方面。图1是各类城市用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图2是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b、c所表示的不同功能区依次是   (2)图2中,地租等值线并不呈现同心圆状,而是有明显的凹凸。试分析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3)住宅区位于   区与   区之间,既方便   ,又方便   (4)若要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仓储超市,最好选在   【答案】(1)商业、住宅、工业(2)地租由市中心向周围递减,等值线在主要交通干线(道路、河流)向郊区凸,地租较高,其原因是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市中心的位置,干道两旁相对较高。(3)商业、工业、购物、工人上下班(4)③【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分区。【详解】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往往有多个功能区,而城市都具备的基本功能区有三个,即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城市用地选择哪一种经济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而城市用地地租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交通通达性和距市中心距离。一般情况下,交通便利,通达度高的地方地租水平高,反之就低;城市内部距市中心越近地租水平越高,反之越低。由市中心向城市外围功能区的一般分布规律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同时每一功能区在不同时期不同城市都具有不同特点,在进行分析时仍应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相关知识,分析同心圆状的地租理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能力。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除了不同功能区本身支付地租的能力外,还与城市中不同地段的交通位置等因素有关。同时应对影响不同功能区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如仓储式超市应布置在交通便利、面积较大的地区。为此,图中的③处最宜建设仓储式超市。【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