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435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435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435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一、单选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015年10月29号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我国启动此项政策,主要是因为( )A. 人口死亡率降低 B. 人口老龄化加剧C. 人口合理容量降低 D. 人口出现负增长【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我国开始实施二孩政策,主要是应对我国出生率较低,老龄化加剧的问题,B选项正确。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人口死亡率可能会升高,A错误;人口合理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经济、地区开发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有可能会升高,C错误;目前我国人口只是增长放缓,还没有出现负增长的情况,D错误。2.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 养老金制度 B. 医疗卫生条件C. 婚姻生育观 D. 生产力发展水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由于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故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故D项正确。3.分析下列行为,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①小王五一期间到世博园参观 ②农民自发组织志愿活动援助青海玉树重建 ③山东小张考取北京大学到北京读书 ④郊区人民假期到城里大商场购物 ⑤王先生从青岛分公司调到上海总公司工作 ⑥从城区到郊区上班A. ①⑥ B. ①③C. ③⑤ D. ②④【答案】C【解析】人口迁移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有户籍、定居地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小王五一期间到世博园参观,是短时期的人口流动,①错。农民自发组织志愿活动援助青海玉树重建,是人口流动,②错。山东小张考取北京大学到北京读书,是长期性改变定居地,有户籍迁移,③对。郊区人民假期到城里大商场购物,是短时间人口流动,④错。王先生从青岛分公司调到上海总公司工作,是长期性改变定居地,⑤对。从城区到郊区上班,是人口流动,⑥错。C对,A、B、D错。4.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 )A. 自然环境对人口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影响都很大B. 环境污染完全是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过多、过快造成的C. 科技越发达,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多D. 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主要是由该地区的资源状况所决定的【答案】D【解析】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环境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都很大,A错。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过多、过快造成的,不是完全,B错。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根据木桶理论,环境人口容量由资源的短板决定,科技越发达,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不一定越多,C错。 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主要是由该地区的资源状况所决定的,D正确,选D。读“我国某市2011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和“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回答下面小题。5. 左图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右图中的( )A. Ⅰ阶段 B. Ⅱ阶段C. Ⅲ阶段 D. Ⅳ阶段6. 关于图左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B. 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D.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答案】5. B 6. A【解析】【5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图中的人口的出生率约0.8%,死亡率约0.4%,自然增长率就是0.4%,所以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因此人口增长缓慢。右图中,横坐标为死亡率,纵坐标为出生率,斜线代表自然增长率,Ⅱ 阶段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与图甲接近,故答案选B项。【6题详解】图甲中显示人口出生率约为 8 ‰ ,死亡率约为 4 ‰ ,自然增长率约为 4 ‰ ,是典型的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 三低 ” 模式。结合选项,故答案选A。点睛: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征判断人口增长模式:①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4%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②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③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左右及以下。读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A. 甲区 B. 乙区C. 丙区 D. 丁区8. 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区地价较低,以住宅用地为主B. 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C. 丙区为商业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D. 丁区土地价格低,以仓储和工业用地为主【答案】7. A 8. D【解析】【7题详解】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土地价格高,人口密度小。读图可知,乙地土地价格最高,接近市中心地区,应为中心商务区,故答案选B项。【8题详解】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甲区人口密度小,低价较低,离市中心较远,适合工业区布局,故A错;乙区土地价格高,商业活动的付租能力最强,该区以商业活动为主,故B错;丙区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C错误;丁区土地价格低,离市中心最远,适合仓储和工业用地条件,D正确。9.城市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并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异。读图回答下题。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城市空间最合理的利用方式分别为( )A. 电影院、厂房、住宅、银行B. 零售店、电影院、厂房、办公室C. 办公室、零售店、住宅、厂房D. 批发市场、办公室、住宅、零售店【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考察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注重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察。【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②位于城市功能区中的商业区,商业区的高层一般为办公室,底层一般为零售店;③位于住宅区,应为住宅;④位于工业区,应为厂房。故正确答案为C。【点睛】一般来说,商务区分布在市中心、工业区离市中心最远。中央商务区的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上,最中心以零售活动为主,周围是银行、保险等商务机构;垂直方向上,零售区多在低楼层,办公区多在高楼层。工业区一般位于市区外缘,这是出于地价和环境保护的考虑;住宅区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既方便购物休闲,又方便上下班。读四个国家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图,完成下面小题。10. 图中甲国家最可能为( )A. 印度 B. 中国C. 英国 D. 越南11. 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后期出现的问题及现象有 ( ) ①城市中心“空洞化” ②逆城市化现象 ③功能分区不明显 ④郊区城市化A. ①② B. ①③C. ②③ D. ③④【答案】10. C 11. A【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城市化判断的有关知识。读图分析可知,甲国家的城市化具有,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的特点,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英国属于发达国家,故答案选C项。【11题详解】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大城市中心市区郊区人口向外迁移,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出现了与城市化相反的人口流动的现象。逆城市化也称城市中心空洞化。因此①②正确,故答案选A。12.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 人口密度 B. 人口容量C. 人口构成 D. 人口素质【答案】B【解析】有组织、大规模的移民过程,一定要考虑迁入区人口容量,否则会因人口迁入带来诸如:人口压力大、资源紧张、社会治安差等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问题,故该题选C。【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自然灾害、资源状况、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等社会经济:国家政策、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战争、婚姻家庭等。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A. 水汽蒸发减少 B. 大气降水量减少C. 地表径流增加 D. 地表水下渗增加14. 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的主要目的是( )A. 隔离人行道和车道 B. 美化环境C. 缓解城市内涝 D. 灌溉绿化带【答案】13. D 14. C【解析】【13题详解】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可以滞留大量雨水,增加城市地表水的下渗能力,提高下渗比重,减少地表径流比重,使得地表水汽蒸发量增加,所以选D。【14题详解】根据上题结论,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增加城市地表水下渗,提高地表水的下渗比重,减少地表径流量,从而缓解了城市洪涝灾害的威胁,隔离人行道和车道,美化环境和灌溉绿化带都是“植生滞留槽”的作用,但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城市内涝。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甲鱼营养价值认识的加深,原来无人问津的甲鱼价格开始飞涨,江汉平原就有很多人开始人工养殖甲鱼。但自然生长的甲鱼要7年才能成熟上市,饲养者便在冬季采用温室饲养甲鱼,使其三年便可上市。此后,甲鱼价格大幅下跌,于是有的人转向观赏龟的饲养。据此回答下题。15. 从以上资料可见,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A. 气候 B. 政策C. 地形 D. 市场16. 甲鱼只养三年就能上市,这是因为人们改造了( )A. 光热条件 B. 土壤条件C. 交通条件 D. 地形条件【答案】15. D 16.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注重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1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对甲鱼营养价值的认识加深,天然甲鱼市场需求量增加,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大规模人工养殖甲鱼应运而生;而随着甲鱼市场的饱和,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此时观赏龟又具有较大市场,于是有人开始改变生产类型,改为观赏龟饲养。这说明市场对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起着决定性作用,故正确答案为D。【16题详解】根据材料“饲养者在冬季采用温室饲养甲鱼,使其三年便可上市”可知,甲鱼三年就能上市,是由于冬季温室采光好,且提高冬季甲鱼生长的温度高,改变了甲鱼生长的光热条件,故正确答案为A。【点睛】该题需要仔细审题,抓住题干信息和关键词,即可正确作答。17.我国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新型混合农业的是( )A. 内蒙古的畜牧业 B. 南方的水稻种植业C.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D. 黄土高原的谷子种植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属于种植业,内蒙古的畜牧业属于畜牧业;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属于混合农业;南方的水稻种植业属于水田农业。黄土高原的谷子种植业属于传统旱作谷物农业。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哈密瓜、香梨等特色瓜果驰名中外。据此完成下题。18. 新疆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 交通便利 B. 科技发达C. 土壤肥沃 D. 光照充足19. 新疆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 市场 B. 水源C. 政策 D. 气候20. 实现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A. 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B.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C. 利用光热资源,大面积种植热带水果D. 提高土壤肥力,大力发展林业及林产品加工【答案】18. A 19. D 20. A【解析】【18题详解】新疆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是自然条件优势,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多,瓜果特别甜,这是其突出优势,选D。这里多为荒漠,土壤不肥沃,交通、科技不属于自然条件,在这里也不是其优势条件。【19题详解】新疆深居内陆,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由于降水少,气候干旱,因此,水源成为新疆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选B。【20题详解】由于新疆干旱缺水,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不现实;针对缺水现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是合理措施;新疆是温带,不能种植热带水果;新疆多荒漠,森林较少,大力发展林业及林产品加工不现实。据此分析选B。【点睛】21.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完成下题。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需求 B. 生产经验C. 自然条件 D. 国家政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图中种植结构由原来以水稻为主转变为以面向市场的花卉和蔬菜,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市场,A正确。考点:农业区位因素读“亚洲水稻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回答下题。22. 图中阴影区域发展水稻种植业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B. 土壤肥沃C.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D. 光照充足23. 亚洲水稻种植的耕作制度有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形成此差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光照 B. 热量C. 水分 D. 政策【答案】22. C 23. B【解析】【分析】该题考察农业地域类型中的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注重考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22题详解】根据图示轮廓可知,阴影区域处于季风区,最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土壤肥沃和光照充足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并非水稻种植业发展最有利因素,故B、D排除;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是社会经济因素而非自然因素,故A排除。因此正确答案为C。【23题详解】农作物生长熟制指一定时间内作物正常生长收获的次数,主要与热量条件有关。因此该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小题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区位因素:气候高温多雨且雨热同期;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小题2: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要素:①光照: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如我国西北地区瓜果较甜;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生长,如西欧地区光照不足只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光照时间长,一定程度弥补热量不足,如我国东北地区夏季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②热量: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复种指数低;复种指数及代表作物熟制;③降水:降水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降水过多易造成洪灾,过少易造成旱灾;④气温日较差: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积累,农作物品质好;24.从迁移方向看,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 由城市向农村 B. 由农村向城市C. 由城市向城市 D. 由农村向农村【答案】B【解析】考查了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农村到城市,因为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受教育的水平高等。故选B。读下图农业生产投入三角坐标图(其中,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投入所占比重),回答下列各题。25. 图中能代表美国中央大平原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A. 甲 B. 乙C. 丙 D. 丁26. 不能促进丙地区农业合理发展的措施是( )A.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 B. 扩大生产规模,开辟专业农场C. 改善灌溉条件,预防旱涝灾害 D. 调整农业结构,农林牧综合发展【答案】25. B 26. B【解析】【25题详解】美国中央大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业的主要特点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的投入较少,生产资料、科技投入所占比重较大,对应图中的坐标可知,故答案选B项。【26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丙地区的农业生产投入劳动力多,生产资料和科技水平低,应该属于水稻种植业,因此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A合理;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易导致洪涝灾害,因此需要改善灌溉条件,预防旱涝灾害,C合理;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需要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林牧综合发展,D合理;但该地人均耕地面积有限,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大农场,B不合理。故答案选B项。青藏高原是我国特殊的高寒气候区,但利用大棚技术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 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 )A. 热量条件 B. 光照条件C. 水分条件 D. 土壤条件28. 拉萨引种西瓜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长势欠佳,只有将西瓜“挂”着才能结果。西瓜“挂”着的原因是( )A. 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B. 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减少农业投入C. 土壤干燥,直接“搁”在地上,容易使西瓜的水分蒸发D. 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答案】27. A 28. D【解析】【分析】该题考察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7题详解】大棚技术类似于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改善的是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故该题正确答案为A。【28题详解】西瓜属于果实,果实几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西瓜“挂”着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但会增加农业投入,B错;大棚能够对棚内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调节,C错;大棚内空气气温高,地面气温低,“搁”在地面不利于西瓜发育,只能“挂”着,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点睛】小题1:温室大棚使太阳短波辐射透过玻璃或塑料使棚内升温,室内地面升温后释放出的长波辐射被玻璃或塑料阻挡,减少热量损失;同时玻璃或塑料减少了棚内外的热量交换,起到保温作用,改善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同时能够对光照、通风和湿度等因素进行调节。小题2:拉萨地势高,整体气温低。西瓜在地面生长没有“挂”着生长的热量条件好,故长势欠佳。该题需仔细理解各选项的含义,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判断。29.读 “澳大利亚农业区分布图”,回答下题。关于图中阴影区农业生产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 水稻种植和牧羊业混合经营B. 种植与休耕交替利于保持土地肥力C. 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D. 农民春季忙于播种,夏季忙于放牧【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属于知识性内容。【详解】阴影区是澳大利亚典型的混合农业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主要为小麦种植和牧羊业混合经营,A错;种植与休耕交替利于保持土壤肥力,B正确;该区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也高,C错;小麦种植的忙季为春秋两季,冬季是牧羊活动的忙季,D错。30.读“某农业生产活动场景图”,完成下题。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 生产规模大 B. 产品商品率高C. 单位面积产量高 D. 机械化水平高【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考察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详解】根据图片可知,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是:小农经营,生产规模规模小,A错;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B、D错;单位面积产量高,C正确;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低。因此正确答案为C【点睛】正确识图,并调动运用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即可。二、综合题(共4道大题,共40分)31.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种植的作物A是_____, B是_____,C是________。(2)简述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区位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社会区位: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答案】(1)中部平原 春小麦 冬小麦 玉米 (2) ①地势平坦开阔 ②土壤肥沃 ③气候温和(答水源充足也可以) ①地广人稀 ②市场广阔 ③交通便利科技发达(答机械化水平高,政府支持,发达的工业做支撑都可以给分)【解析】【分析】该题考察美国的农业分布,是简单的调动知识类题。【详解】(1)美国的商品谷物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带,中部偏北种植春小麦,中部偏南种植冬小麦,中部种植的是玉米;(2)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是:气候温和,夏季将水比较丰富;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宽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地广人稀,适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科学技术比较先进,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机械化水平高;政府政策支持;工业基础雄厚等。32.下左图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右图为“某城市中心人口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B两条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该类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是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__,目前城市化速度________。(2)右图中E-F阶段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________现象,通常出现于左图中________(A或B)类国家。(3)城市化进程中容易产生的城市病有哪些?(任答两点)。请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任答两点)。【答案】(1)B 晚 低 快 ( 2)逆城市化 A( 3)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就业困难、社会不安定(任答两点)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任答两点)【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1)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城市化发展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目前城市化发展快,城市化发展不合理。所以 A、B两条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B曲线,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是A曲线。(2)图右中E-F阶段反映了城市中心人口比重逐渐增大至最大后开始减小的现象,说明该地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通常出现在左图中的发达国家,也就是A类国家。(3)城市化进程中容易出现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比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压力增大、城市环境污染加剧等城市病。针对城市病,可以从规划建设和保护治理等方面解决,比如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大绿化面积,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33.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下图中的A、B、C、D、E五处可供选址,该地盛行东风。据此并读图,回答问题。在A、B、C、D、E五处中:(1)印染厂宜选址于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厂宜选址于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4)科技园区宜选址于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生态公园宜选址于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 在居住区的河流下游和盛行风向的下风向(2)E 在城区河流的上游(3)A 在城区污染源的下游(4)D 靠近高等院校(5)C 在污染型企业与居住区之间【解析】考查城市规划布局。印染厂污染水源,应当布局在河流下游;水厂需要较好的水质,应布局在河流上游;污水处理厂应该布局在污染工厂的下游;科技园区需要高科技人才,应当靠近高等院校;生态公园要建在污染工厂与居住区之间,可以减少居住区的污染。34.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粗线表示人口出生率,细线表示人口死亡率,则////部分表示________。(2)图中B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3)图中C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速度都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4)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由于大力开展________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________向________的转变。(5)分析上图得出人口增长模式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答案】(1)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2)传统型 (3)低 现代型 (4) 计划生育 传统型 现代型 (5)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解析】【分析】该题考察人口增长模式。【详解】(1)////部分表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即人口自然增长率。(2)根据示意图可知,B阶段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故为传统型增长模式。(3)根据示意图可看出,C阶段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4)我国由于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目前已接近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故已实现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5)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