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文)(解析版)
展开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
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下图为我国两省区某年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因素中,造成两省区人口出生率差异的是
①妇女就业率 ②育龄妇女人数 ③医疗卫生条件 ④文化教育程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西藏环境人口容量较小,其影响最密切的条件是
A. 地区开放程度低 B. 消费水平高
C. 海拔高气温低 D. 水资源较短缺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江苏人口出生率低、西藏人口出生率高。这主要是因为江苏经济发达,妇女就业率,职业女性因职场压力大,生育意愿低,导致出生率低,①对。江苏人口总数大,育龄妇女人数多于西藏,理论上出生率应高于西藏,与事实不符,②错。江苏经济发达,医疗卫生条件好,理论上出生率应高于西藏,与事实不符,③错。江苏经济发达,文化教育程度高,人们的生育观念受传统多子多福的思想影响小,生育意愿低,④对。
【2题详解】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自然条件恶劣,环境人口容量较小,选B。
【点睛】
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关系
因素 |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
资源丰富程度 | 首要因素,正相关 |
科技发展水平 | 正相关 |
经济发达程度 | 正相关 |
人口受教育水平 | 正相关 |
地区开放程度 | 正相关 |
生活消费水平 | 负相关 |
台湾地区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台湾许多男女偏爱兔宝宝,避开虎宝宝,更期待龙宝宝。读台湾地区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台湾地区下一波人口出生峰值期和低谷期可能出现在
A. 2023年、2022年 B. 2024年、2025年
C. 2026年、2025年 D. 2024年、2022年
4. 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地区的
A. 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 B. 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大
C. 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 D.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
【答案】3. D 4. C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考查分析材料能力。每12年就会出现周期性变化,图中最近一次人口出生高峰期是2012年,出生低谷期是2010年,再经过12年又会出现一次。D项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考查分析图能力。人口出生率波动上升。A项错误。死亡率波动在1%左右,出生率波动在3%左右。B项错误。自然增长率极低,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老龄化现象明显。C项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12—2013年下降。D项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分析能力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 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 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 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 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 增加自住房面积 D. 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6. “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 居住人口减少 B. 城市房价昂贵
C. 人居环境恶化 D. 城区不断扩大
【答案】5. D 6. B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握手楼”建在中心城市周边,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迁入,房价过高,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所以农民可以出租房屋增加收入;而其目的不是出售,不是吸引外来人口定居;吸引城市周末度假不是直接目的;农民自家居住也不需要过多楼房。故选D。
【6题详解】
“握手楼”主要目的是出租,是因城市房价过高,许多人不能购买,才有出租市场;而反映居住人口减少;不是销售给市区居民,所以也不是反映人居环境恶化;周边农民的住宅不属于城区扩大。故选B
考点:城市问题
目前,中国人口总量约为美国的4.3倍,预计2050年中美两国人口总量分别为14.17亿、4.03亿。下图是“中国和美国适龄劳动人口(15~64岁)数量变化预测图”。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7.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2014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与美国相等
B. 2014年非劳动人口比重中国远大于美国
C. 2050年非劳动人口比重中国比美国大
D. 2050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比美国少
8. 针对图示适龄劳动人口的变化趋势,当前我国应当
①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④引进外籍劳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7. C 8. A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口统计图的判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两个纵坐标的区分,中国读左侧坐标,美国读右侧坐标。2014年中国适龄劳动人口10亿左右,美国2亿左右,明显不等,A项错误;2014年,可以参考目前数字,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3倍,中国适龄人口是美国的约5倍,所以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大于美国,因此非劳动人口的比重就小于美国,B项错误;2050年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约为7.5亿,而美国不到2.5亿,C项错误;2050年中国的非适龄劳动人口比重为(14.17-7.5)/14.17,约为47%,而美国非劳动人口的比重为(4.03-2.48)/4.03,约为38%,D项正确。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口老龄化的解决措施。中国人口众多,目前不适宜引进外籍劳工,A项正确。
客家先民是中原人,历史上曾有三次大的迁徙:第一次大迁徙是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第二次大迁徙是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时期;第三次大迁徙是金元相继入侵。下图是客家人三次迁徙的大致路径图。完成下列各题。
9. 历史上,影响客家人三次人口大迁徙的主要因素
A. 经济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社会文化因素 D.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0. 客家人迁徙路径上呈现的自然带依次是
A. 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B. 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C. 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D. 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答案】9. B 10. D
【解析】
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9题详解】
客家人第一次人口大迁徙发生在两晋时期永嘉之乱后的南迁,很明显是为了躲避战乱;第二次客家大迁徙,唐朝“安史之乱”,由江州溯赣江而上,来到今天的赣南、闽西、广东东北的三角地带定居;第三次客家大迁徙适逢清政府于康熙年间发起“移湖广、填四川”和移民运动。于是,由中原移居两湖两广的汉民,又大量入川。故历史上影响客家人三次人口大迁徙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故选B。
【1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南迁路线北起华北平原,南至雷州半岛,由暖温带到热带,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带是落叶阔叶林带一常绿阔叶林带一热带季雨林带,故选D。
房价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2010年4月,国务院发布房产新政多项措施。下图为中国南方某城市等房价线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图中M、N、P、Q四处房价及原因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A. M处房价偏高,环境优美 B. N处房价偏低,距市中心远
C. P处房价高,靠近河流 D. Q处房价低,靠近铁路
12. 关于城市住宅区叙述正确的是
A. 住宅区所占城市面积仅次于工业区
B. 收入差异为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C. 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D. 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答案】11. D 12. B
【解析】
试题分析:
【11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房价线可知,M处房价小于2000元,不是最高,A选项错误;N处房价在2000----3000元之间,比M、Q处的高,不是最低,B选项错误;P处房价是最高,但原因是靠近市中心,而不是靠近河流,C选项错误;Q处房价最低是正确的,因为Q处靠近铁路,火车运行时噪音大,影响居民生活,离市中心距离远也是其房价低的原因之一。
【12题详解】
住宅区占城市面积比例大概60﹪左右,比工业区面积比例大,A选项错误;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的是工业区,C选项错误;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势较高、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的位置,市中心因为环境污染严重不是高级住宅区的首选位置,D选项错误;只有B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下图“1995年以来中国三个年龄段人口比重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2015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4. 图中三条曲线按照年龄段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甲、丙、乙 D. 丙、乙、甲
【答案】13. D 14.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13题详解】
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有最显下降;随着经济发展,死亡率也较低,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D正确。
【14题详解】
15~64岁年龄段的人口占比最高,甲为代表15~64岁年龄段,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有最显下降,乙代表0~14岁年龄段。B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15.下列关于人口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流动就是人口迁移
B. 外籍劳动力流动趋势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C. 流动人口对流入地区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D. 我国的“民工潮”属于人口迁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口流动是短期的,而人口迁移是长期的,A错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外籍劳动力流动趋势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B正确。流动人口会增加流入地区环境、就业等压力,C错误。我国的“民工潮”是短期的人口流动,D错误。
16.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导致严重内涝。下图为“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题。
此次北京城市内涝现象给我国城市建设带来了启示,今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
A. 加快城市土地资源开发 B. 加强城市人口迁移管理
C. 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 D.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
【详解】城市积水,内涝的出现,客观上因为降水强度过大造成的,人类对降水环节影响不大,只能从主观上去解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径流排水,才能减少或避免涝灾的出现,所以选项D正确,其他三个选项,与解决内涝无关。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201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下图示意城市化进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中国城市化进程处于
A. I阶段 B. Ⅱ阶段 C. Ⅲ阶段 D. I、Ⅱ之间
18.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A. 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B. 城市化进程过慢
C. 城市规模不断变小 D. 逆城市化严重
【答案】17. B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根据图示城市人口比重,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Ⅱ阶段,B对。I阶段城镇化率小于40%,A错。Ⅲ阶段城镇化率大于70%,C错。 D错。
【18题详解】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城市环境污染加剧,A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B错。城市规模不断变大,C错。我国目前没有逆城市化现象,D错。
点睛: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根据图示城市人口比重,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Ⅱ阶段。了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城市环境污染加剧。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
下图示意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的关系,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甲、乙、丙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为
A. 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B.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C.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D.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20. 城市中甲功能区形成的原因是
A. 环境污染严重 B. 地租最便宜
C. 交通运输便捷 D. 人口流量低
【答案】19. D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结合地租水平判断,甲区域位于城市中心,地租最高,是商业区。乙区域地租水平居中,位于商业区外面,是住宅区。丙位于城市外缘,地租最低,是工业区。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对。A、B、C错。
【20题详解】
城市中甲功能区是商业区,形成的原因是交通运输便捷,人流物流量大,C对。环境污染严重不是商业区形成原因,A错。地租最高,B错。人口流量最大,D错。
一般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的第一层、第二层销售都较为困难,其价位也较其他层低。开发商通过将第一、第二层转为做底商,价格可以卖得更好,同时住宅小区的商业配套也得以解决。回答下面小题。
21. 底商
A. 只为本小区的居民服务
B. 与大型超市没有竞争关系
C. 租金较高,一般都销售较高级的商品
D. 既可以销售商品,也可以提供其他服务
22. 以下店铺最适合布局在底商的是
A. 烧烤店 B. 水果店 C. 金铺 D. 服装批发店
【答案】21. D 22.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商业区位因素。
【21题详解】
底商出现在小区住宅底层,主要为本小区居民服务,但也可以为附近居民服务,A错误。大型超市和底商在低级商品上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底商主要面向小区居民,服务范围小,销售日用品等商品,C错误。底商既可以销售商品,也可以提供其它服务,如理发等,D正确。
【22题详解】
水果店提供日常消费品,适宜布局,B正确。烧烤店油烟重,不适宜布局在居民区,A错误。金铺消费门槛高,不适宜布局,C错误。服装批发店适宜布局在城市中心城人口稠密处,或大道附近交通便利处,D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23.麦客是指麦熟季节,陕、甘、宁一带到关中地区替人收割麦子的人。关中平原小麦成熟有“夏东黄,秋西黄”的特点,隨着黄进绿退,麦客们边割边回。随着社会发展,麦客们主要阵地由平原地区逐步转到以前很少到的山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关中地区麦客多来自甘肃、宁夏的主要原因是
①甘肃、宁夏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小
②甘肃、宁夏地区经济落后收入低
③麦熟季节不同,不耽误自家农忙
④交通便利,方梗往返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
【详解】关中地区平原面积广大,许多甘肃和宁夏人前来种植是因为甘肃和宁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受经济因素驱动前来种植小麦,同时麦熟季节不同,可以错开时间。甘肃和宁夏地区耕地和人口匹配良好,跟交通无关。B正确。
【点睛】关中地区是黄河支流渭河的下游冲积平原,自古以来,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又有秦岭、黄河等山河屏障,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结合,很适合小麦的生长。
下图为某城市甲、乙两类商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该城市规划新建一个与甲类商店等级相当的商店,下列各地最适宜布局的是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25. 在甲、乙两类商店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类商店规模小,数目少
B. 甲类商店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较近
C. 乙类商店的等级低,数目多
D. 乙类商店服务范围小,服务的人口多
26. 下列选项中,同样能运用上述商业中心等级理论的是
A. 不同规模的城市规划 B. 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分布
C. 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 D. 甘蔗制糖厂的最佳选址
【答案】24. A 25. C 26. A
【解析】
【24题详解】
该城市规划新建一个与甲类商店等级相当的商店,商店区位选择要考虑商业网点的密度,等级越高的商店,数量越少,距离越远。各地最适宜布局的是A地,与其它商店距离较远,A对。B地、C地距同等级商店近,B、C错。 D地附近乙类商店分布,D错。
【25题详解】
在甲、乙两类商店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中,甲类商店规模大,数目少,A错误。甲类商店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较远,B错误。乙类商店的等级低,数目多,C正确。乙类商店服务范围小,服务的人口少,D错误。
【26题详解】
同样能运用上述商业中心等级理论的是不同规模的城市规划,A对。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分布、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甘蔗制糖厂的最佳选址不能运用中心地理论规划,B、C、D错。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 新,耕地、牧草地 B. 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 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 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8. 内蒙古
A. 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 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 地势平台,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 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答案】27. A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内蒙古草场比重最大,可知Ⅱ为牧草地,贵州耕地比重大,可知Ⅰ为耕地,甲地区草地和其他未利用地比重大,结合选项,只能是新疆。
【28题详解】
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水能资源不丰富;内蒙古东部距海近,降水多,西部离海洋远,降水少,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内蒙古以草原为主,且部分地区沙漠化严重,不宜大幅度提高建设用地的比例;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多,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考点:土地利用类型,中国区域地理。
【点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的内蒙古和贵州两省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图,判断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是耕地、牧草地,从而再判断甲是哪个省级行政区。
读“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 回答下列各题。
29. 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0. 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A. 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 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 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 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答案】29. A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环境人口容量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由于它只考虑生存条件因此表示一个极限值即最大值,故①正确,选择A。
【30题详解】
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是在不同的消费水平下得到的环境人口容量,这证明人口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二者呈负相关,C正确。
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31. 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A.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 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 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 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32. 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 城市绿化面积缩小 B.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C. 文物古迹普遍受到破坏 D. 城市交通拥堵严重
33.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活用水量增加 B. 植被覆盖率增加
C. 降水下渗量减少 D. 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答案】31. C 32. D 33. C
【解析】
【31题详解】
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城市用地面积增加,B对。图中不能显示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城市道路密度增加,A、C、D错。
【32题详解】
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人口数量增长快,城市交通拥堵严重,D对。城市绿化面积没有缩小,A错。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不是主要问题,B错。文物古迹受到破坏,不是普遍破坏,C错。
【33题详解】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是地表径流量增大,主要原因是城市地表硬化,降水下渗量减少,C对。生活用水量增加不是地表径流增加的原因,A错。植被覆盖率增加,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B错。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错。
点睛:图示中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的标志为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人口数量增长快,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地表径流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地表硬化,降水下渗量减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建制镇由167个发展到1998年的1006个,2008年又减少到758个,城市化水平达到45%。读下图回下面小题。
34. 下列对浙江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B. 乡镇工业的发展造成污染加重,范围扩大
C. 小城镇数量过多、过密,造成资源浪费
D. 大城市数量不断减少,规模不断扩大
35. 下列关于浙江省协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对策,正确的是
A. 进一步优化小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
B. 分步骤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C. 合理发展小城市,突出小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辐射作用
D. 调整工业化战略,促进工业发展
【答案】34. D 35. A
【点睛】
本题考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相关知识。要结合材料和图表分析浙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问题。从空间分配上合理调节不同镇之间的布局,达到优势互补,和谐共赢的局面,进一步优化小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36.读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的影响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是________,其自然增长率是________。该国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
(2)图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的是________,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是________,其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
(3)图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国家均为________国家,而较低的均为________国家。
(4)在现代生产力条件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是_____。
【答案】(1)德国 -2.3‰ 人口老龄化严重
(2)塞拉利昂 23.4‰ 少年儿童所占比重大,人口增长过多、过快
(3)发达 发展中
(4)人口自然增长率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降低
【解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人口增长变化统计图为切入点,考查人口问题、人口政策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能够对题目要求作答的能力。
(1)两个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德国,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
(2)读图可知,图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的是塞拉利昂,塞拉利昂人口自然增长率=48.6‰-25.2‰=23.4‰,则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大。
(3)图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国家均为发达国家,较低的均为发展中国家。
(4)在现代生产力条件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是人口自然增长率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降低。
37.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 )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
(2)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度 ④ 企业的支付能力,其中主要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_______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_________区, 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___________,故租金最______________。
(4)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_____区,因这里靠近_______,既有利于________,又方便___________。
(5)图中C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_________区。
(6)图中A、B、C中占地面积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C
(2)B
(3)A 商业区 消费人群 高
(4)住宅区 市中心 上下班 购物
(5)工业区
(6)A
【解析】
整体分析: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出租金的高低。地租变化规律是从市中心向外围递减。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市中心接近最大的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故租金最高。
(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出租金的高低,C对。规模的大小、重要的程度、政府的决策不是用地类型的决定因素,A、B、D错。
(2)地租变化规律是从市中心向外围递减。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A对。土地利用方式主要取决于负租能力,企业的付租能力影响土地利用类型,不能决定土地租金高低,B、D错。交通通达度越高,土地租金越高,C对。
(3)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A,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商业区,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故租金最高。
(4)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住宅区,其原因是这里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既有利于购物,又方便上下班。
38.读“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注:图中箭头表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方向)
(1)在北美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以表示其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_____。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D______。
(3)一个国家人口的迁出,对于缓和所在国_____有一定好处,但也往往造成____;对于移入国则提供了_____,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从全球人口迁移来看,目前我国属于人口的_________地区。
【答案】(1)略(2)拉丁美洲 大洋洲 非洲 欧洲
(3)人口过多造成的压力 人才外流 廉价劳动力
(4)迁出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1)二战前,世界人口迁移主要伴随殖民主义的扩张,故北美洲为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区;二战后,经济因素是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故北美洲经济发展,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区。(2)二战前,世界人口迁移主要伴随殖民主义的扩张,故主要的人口迁移由欧洲、非洲向南北美洲和大洋洲迁移;二战后,经济因素是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故人口迁移的方向为:由亚、非、拉向北美、欧洲和大洋洲迁移。(3)考查人口迁移的意义:对迁出地的影响:有利: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不利:可能导致人才外流和劳动力不足;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利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不利: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故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4)从全球来看,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故为主要的人口迁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