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 (1) 试卷
展开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3月月考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
古诗曰:“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 “新住处”多位于乙地
C. 乙地河岸河床较陡宜建河港 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2.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中桑落洲指江心洲,它多位于河流下游,一般是由于
A. 河道凹岸流水侵蚀而成 B. 河流水位下降,河床出露而成
C. 河流涨水淹没沙洲而成 D. 河道变宽之处,泥沙淤积而成
3. 几条引水至小镇的线路中,方案设计较合理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据图示等高线在甲乙直接向北弯曲,可知当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河流总体向南流。河流在中下游以侧蚀为主,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乙地泥沙堆积,为“数家新住处”的形成提供条件。选B正确。
【2题详解】
江心洲一般形成于河流下游,由于河道变宽,流速减缓,河流泥沙沉积作用为主。选D正确。
【3题详解】
当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 ①线从高处引水可自流,工程量较小。选A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 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 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 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 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 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5. 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答案】4. C 5. C
【解析】
试题分析:
【4题详解】
读图,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是一种高温、高压环境,所以温度升高,压力升高,C对。
【5题详解】
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是岩浆喷发涌出冷凝的过程, 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④,表示岩浆活动,C对。②、③表示高温熔化, A、B错。⑤表示变质作用,D错。
考点:三类岩石的转化关系,地质作用类型及形成条件。
6. 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 搬运作用 B. 地壳运动
C. 变质作用 D. 风化作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地壳运动是由内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既有水平运动,也有垂直运动。地壳运动造就了地表千变万化的地貌形态,主宰着海陆的变迁。B正确。
考点:地壳运动
2018年初,群岛国家汤加附近洋面形成了一个新岛屿。读汤加位置与新岛形成图,完成下列问题。
7. 该国
A. 地震、火山频发
B. 位于印度洋东部
C. 各岛日期不一致
D.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8. 该新岛
A. 因地壳抬升而形成
B. 物质主要源于地幔
C. 主要由石灰岩组成
D. 有丰富的淡水资源
【答案】7. A 8. B
【解析】
汤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震、火山频发。实际日界线不是180度经线,避免将一个国家各地,划到两个日期。该新岛是火山喷发形成,是火山岛,形成物质主要源于地幔。
【7题详解】
该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震、火山频发,A正确。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低纬区,B错误。实际日界线不是180度经线,一个国家,各岛日期一致,C错误。结合图示纬度,受东南信风带控制,D错误。
【8题详解】
该新岛是火山喷发形成,A错。是火山岛,形成物质主要源于地幔,B对。喷出岩属于岩浆岩的一种,主要由喷出岩组成,C错。岛屿面积小,四面环海,地表水存储少,淡水资源缺乏,D错。
下图为某地区一河流某季节示意图及从甲地到乙地流水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曲线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 图中信息显示出
A. 河道a处河床坡度比b处陡 B. 甲地位于乙地的下游
C. 整条河流冬季有凌汛 D. 丘陵山地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10. 近年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减小,可能是该区域
①耕地面积扩大
②降水量有所减少
③植被覆盖率提高
④大力开发旅游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1. 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A. 岩石性质 B. 通航里程 C. 地质构造 D. 降水多少
【答案】9. B 10. B 11. B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了流水的侵蚀作用.
【9题详解】
根据等温线在河谷处凸向北,说明位于北半球。河道a处平直,b处是凹岸,侵蚀强,河床b处坡度陡,A错。 沉积物颗粒在乙处大,说明乙处是上游,甲地位于乙地的下游,B对。图示河流最冷月气温大于0度,冬季无凌汛,C错。 丘陵山地的等温线向南凸出,D错。
【10题详解】
近年来甲处沉积物颗粒更细小,说明这里水流速度更慢。上游的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减少地表径流;如果降水减少,河流水量减少,也能够出现甲处沉积物更细小的情况。扩大耕地和发展旅游业都会破坏森林,甲处沉积物只能更粗。B正确。
【11题详解】
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通航里程.B 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流水的侵蚀作用及影响因素.
12.下图为“我国中部省份某村落人口年龄构成”,其成因最可能是当地
A. 出生率下降 B. 医疗水平进步 C. 乡镇企业发展 D. 劳动力输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该年龄构成中最突出的现象为,年龄在20岁到40岁之间的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数量少,比重小。应为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D正确、
考点:人口年龄结构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3. 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 地处赤道附近 B. 远离大陆
C. 构造运动强烈 D. 地形复杂
14. 科伦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 气温日较差大 B. 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 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 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答案】13. B 14. C
【解析】
试题分析:
【13题详解】
图示科隆岛距美洲大陆较远,与大陆交流少,所以生长着较多特有动物种属;而地处赤道附近、构造运动强烈和地形复杂等都不是形成特有种属的条件。故选B。
【14题详解】
动物的生长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企鹅耐寒,但该岛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有温度低的地区;鼠蜥喜暖,但该岛地处热带,有温暖的环境;而气温日较差大,是全岛的环境;该岛并不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动物的分布不是垂直分布。故选C。
考点:世界区域地理、洋流
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 ③④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④①③ D. ③①④②
16. 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文 D. 生物
17. 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 区域性 B. 整体性
C. 差异性 D. 开放性
【答案】15. A 16. D 17. B
【解析】
本题组以湖泊的演化为背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湖泊演化过程,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中关键信息答题。
【15题详解】
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最后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结合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③④①②,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6题详解】
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7题详解】
图中演变过程最初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最终导致环境整体发生变化,故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在向阳的地方分布的海拔较高。
读“理想大陆某部分区域图”和“该区域Ⅲ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左图中Ⅰ地的气候特征为
A. 终年温和湿润 B.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 终年炎热干燥
19. 左图中Ⅱ、Ⅲ两区域相同的是
A. 农业地域类型 B. 自然带类型
C. 热量带 D. 冬季盛行风向
【答案】18. D 19. C
【解析】
试题分析: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北坡的自然带分布高度高于南坡,应为阳坡,该地位于南半球,Ⅰ地位于回归线至南纬3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常年炎热干燥,故选D。
【19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Ⅱ、Ⅲ分别位于南半球大陆30°以南地区东西两岸,均位于亚热带,热量带相同,C对。西侧Ⅱ区域为地中海气候,主要为混合农业,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大牧场放牧业,农业地域类型不同,A错。Ⅱ区域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Ⅲ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自然带不同,B错。故选C。
考点:气候类型分布及区域自然环境差异
下图为“2016年春运首日全国十大热门迁徙线路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该日,人口流动总体呈现
A. 由中小城市流向特大城市 B. 由沿海城市流向中西部地区
C. 由农村流向城市 D. 由北方流向南方
21. 该日上海、北京有人口流入,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婚姻家庭
②旅游
③就业机会
④国家政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0. B 21. A
【解析】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
【20题详解】
读“2016年春运首日全国十大热门迁徙线路图”分析可知,图中人口流动方向主要从由沿海城市流向中西部地区、由特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B正确。
【21题详解】
春运首日,为春节期间,上海、北京有人口流入,主要为家人团圆或者是到大城市旅游所致,与就业(就业主要在春节假期结束阶段)无关,与国家政策无关,①②正确,③④错误。A正确。
冈底斯山脉的次高峰冈仁波齐峰是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海拔6638米),形似金字塔,被多种宗教信徒奉为“神山”。玛旁雍错与拉昂错位于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推山纳木那尼峰之间,两湖相距不远且有地下水道连接,前者是淡水的“圣湖”,后者却是咸水的“鬼湖”。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2. 冈仁波齐峰南坡白雪皑皑而北坡积雪较少,关于其成因的推测,合理的是
①北披坡度更陡
②北坡光照更强
③南坡风力更大
④南坡降雪更多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3. 冈仁波齐峰至今无人能(敢)登顶,其原因最可能是
A. 自然原因--位置偏僻 B. 政治原因--军事禁地
C. 宗教原因--宗教圣地 D. 技术原因--坡度太陡
【答案】22. A 23. C
【解析】
本题考查雪线的分布及影响登山的原因。
【22题详解】
从温度因素来说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越高雪线也越高。从降水因素来说降水越大,雪线越低;降水越小,雪线越高。从地貌因素来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北半球北坡光照比南坡弱。A正确。
【23题详解】
冈仁波齐峰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普兰县北部,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藏语意为神灵之山。冈仁波齐峰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周围共有5座寺庙,这五座寺庙都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并留存有丰富的雕刻、塑像、壁画等文物,但已遭程度不同地毁坏了。冈仁波齐峰至今无人能(敢)登顶,其原因最可能是宗教原因。C正确。
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A. 谷地面积 B. 河流水量C. 林木产量 D. 风俗习惯
25. 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A. 通风 B. 避灾 C. 采光 D. 美观
【答案】24. A 25.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聚落的区位条件和自然灾害防御。
【24题详解】
由题干提示,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可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A正确。
【25题详解】
该县集镇位于较大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所以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一、二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B正确。
【点睛】本题以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第Ⅱ卷 综合题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哪类岩石?请简述判断理由。
(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
(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哪种岩石?
(4)A、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简述其理由
【答案】(1)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2)标注略[C标注在B岩石的下半部,D标注在B地顶端(地表)]。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
(3)变质岩。
(4)A A是沉积岩,C、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可能存在化石。
【解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岩浆活动图为材料,考查岩浆岩形成的过程和类型,三大类岩石区别和成因。
(1)由图可知,A为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2)花岗岩为侵入岩,应标注在B类岩石的下半部分。玄武岩为喷出岩,应标在地表。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
(3)A与B接触,会因高温高压而变质形成变质岩。
(4)沉积岩中可能找到化石,C、D为岩浆岩,没有化石。
27.下图为东南亚简图,C岛是火山活动较多的地区,共有112座火山,其中有35座是活火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自然景观名称,并简要分析A、B两地该自然景观的不同成因。
(2)分析C岛火山活动较多的原因。
(3)从自然地理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频繁的火山活动对C岛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名称:热带雨林。(1分) 成因:A地——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阻挡,降水丰富;沿岸暖流增温增湿。(2分) B地——地处赤道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2分)
(2)C岛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灾害。(3分)
(3)火山活动中喷发的熔岩流和碎屑物质会影响和改变地表形态;火山活动形成的上升气流,将使周边地区的降水增多;火山活动喷发的火山灰使能见度降低,太阳辐射减弱,使气温下降;火山活动可以给该岛创造土地资源和肥沃土壤;火山活动影响地表植被,使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等。(任答两点,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查自然景观分布,首先利用经纬网定位,图示某自然景观分布地区为主要为马来半岛南部、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洲的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澳大利亚的东北部部分;这些地方自然景观为热带雨林。A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主要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阻挡,降水丰富;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景观;B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
(2)C岛为爪哇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易发生火上,地震。
(3)从火山喷出的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喷射出来高温的熔岩会改变地表形态,影响生物多样性;火山灰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带来大量矿物质,使土壤肥沃;火山活动,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使周围降水增多。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火山多发的原因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