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地理】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

    【地理】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1页
    【地理】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2页
    【地理】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选择题(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014年底,印度人口大约有12.48亿,预计到2030年达到15.3亿,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现阶段,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A. 原始型 B. 传统型 C. 现代型 D. 无法确定2. 影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答案】1. B    2. A【解析】【1题详解】现阶段,印度的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B对。原始型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A错。现代型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错,D错。【2题详解】影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劳动力需求量大,①对。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节育意识差,②错。医疗卫生水平较高,死亡率较低,③错。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出生率高,④错。A对,B、C、D错。点睛:现阶段,印度的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影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医疗卫生水平,会导致死亡率高。读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3. 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A.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B.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C. 住宅区 工业区 旅游区 D. 住宅区 绿化区 工业区4. 关于该城市的规划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建中心商务区——交通便利 B. ②处建大型仓库——地价较低C. ③处建绿化带——减少污染 D. ④处建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答案】3. B    4. C【解析】【3题详解】由图可知,甲位于市中心,市场条件好,地价较高,最可能是商业区;乙位于甲周围,最可能是住宅区;图示城市位于南亚,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丙位于城市的外缘,且位于盛行风向的垂直方向,靠近铁路,交通条件好,最可能是工业区。【4题详解】中心商务区应建在城市的中心地带,不宜建在位于郊区的①处;②处离工业区较远,远离铁路,不宜建大型仓库;④处的水源可能会受到城市和工业区的污染,不宜建食品厂;③处位于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这里可以建绿化带,以减少工业区对住宅区的污染。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区域城市聚落分布模式示意图,a、b、c、d分别代表不同等级的城市,M区域分布有若干乡村聚落。读图,完成下列各题5. 图示区域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 a B. b C. c D. d6. M区域居民去附近城市寻求服务,到达频率最高的城市是(  )A.  B.  C.  D. 【答案】5. D    6. A【解析】试题解析:【5题详解】根据图例判断a等级城市有7个,b等级城市有5个,c等级城市5个,d等级城市有1个。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故D选项正确。【6题详解】据图判断城市甲距M区域最近,且图中区域与甲同等级的城市数量最多,等级最低,提供的服务多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而到达频率最高,故A选项正确。考点: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是全国多座城市的尴尬。读图,比较两种不同地面水循环环节差异。回答下列各题。7. 与自然路面相比,城市路面(  )A. 下渗明显增多 B. 地表径流加大C. 地面蒸发增加 D. 地下径流增多8. 为缓解“城里看海”现象,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 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B. 改造升级排水系统C. 加快城市绿地建设D. 提高透水路面比率【答案】7. B    8. A【解析】【7题详解】由图可知,与自然的路面相比,城市路面下渗量明显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地面蒸发作用减弱,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故B正确,ACD错误。【8题详解】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等生态问题,对城市内涝没有影响,故A不可取,符合题意;改造升级排水系统,可以加快地表水的排放,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B可取;加快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C可取;提高透水路面的比率,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D可取;根据题意要求选择措施不可取的选项,故符合要求的应是A分析下表,完成下列各题。9. 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10. 具有甲地区城市化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  )A. 非洲 B. 欧洲C. 北美洲 D. 大洋洲【答案】9. D    10. 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及城市化的标志,意在考查学生对城市化的理解能力,难度一般。【9题详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计算可得,丁地区城市化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高,城市化水平最高,故选D。【10题详解】甲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为35%,城市化水平较低,故判断为发展中国家,故选A。【点睛】发达国家城市化:1、城市化起步早:英国最早,世界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2、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革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0%。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发展:先从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1. 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A. 人口的老龄化 B. 婚姻家庭 C. 政治因素 D. 经济因素12. 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乙、丁【答案】11. D    12. A【解析】【11题详解】图示人口迁移集中在20~34岁年龄段,以青壮年迁移为主,最有可能是外出务工、经商,即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D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D。【1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是20-29岁年龄段人口,该年龄段人口的子女年段在0-4岁,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故答案选A。下图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 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              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乙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④甲过程下渗量小于乙过程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14. 甲曲线的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的最大值的原因是(  )A. 天然调蓄能力强 B. 城市热岛效应C. 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D. 植被覆盖率降低【答案】13. D    14.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和读图分析能力。【13题详解】甲曲线径流最大值较高且出现的时间较早,而乙曲线径流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较晚且较低,说明乙过程中径流速度较慢且向地下下渗较多,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而甲则相反,长期下去会导致城市地下水不足,出现水荒。D正确。【14题详解】一般城市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硬化较好则水流速度要快一些,必然地表径流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要早些。D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A. K1线 B. AC曲线 C. AD曲线 D. AB曲线16. 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控制城市化进程      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A. ①③④⑥ B. ②③④⑤C. ①②⑤⑥ D. ①③④⑤【答案】15. D    16. A【解析】试题分析:【15题详解】读图,横轴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纵轴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图中AB线随着经济水平提高,环境质量持续下降,低于了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会导致整个环境的恶化失衡,是最不可取的,D对。其它线没有低于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不是最不可取的,A、B、C错。【16题详解】建设生态城市,要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① 对。控制城市化进程,是控制城市化速度,不是建设生态城市,② 错。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减轻城市环境问题,③ 对。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城市环境,④ 对。集中布置城市用地,可能加重城市环境问题,⑤ 错。分散城市职能,建设卫星城镇,可以减少城市环境问题,⑥ 对。所以A对。B、C、D错。考点:生态城市建设的道路选择,及主要措施。17.地租差异是功能区形成的重要原因,这是由于(  )①不同功能的活动对土地需求不同   ②土地供应有限,条件好的地区地租也高 ③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环境下,各类活动的付租能力有差异 ④土地的最终使用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无关A.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经济因素。经济原因:一方面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主要受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商业、工业和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也不同(商业用地大于住宅用地大于工业用地)。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该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比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问题。18. 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 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 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C. 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 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19.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 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 城市交通条件改善C. 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 城市生态环境优化【答案】18. B    19. B【解析】【18题详解】中心商务区——高度发达的商业服务中心往往布局于寸土寸金、交通便捷的城市中心;因此用地类型以商业用地占主导。由此可知中心商务区的特点如昼夜人口密度差异大、昼夜车流方向相反、建筑物高大密集等。读图可知1970年该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和夜间人口密度相同说明其住宅区与商务区无明显分区。1970 年以后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夜间人口密度比白天人口密度小了很多说明其住宅区与商务区明显分离。读“某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状况图”(A图)和“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坐标图”(B图),回答下列各题。20. A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四阶段中,人口总数最多的是(  )A.  B.  C.  D. 21. B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所示人口增长特点与A图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基本对应的是(  )A. ①—甲 B. ②—乙 C. ③—丁 D. ④—丙【答案】20. D    21. A【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20题详解】图中显示四个阶段的出生率都大于死亡率,则自然增长率都大于零,人口呈逐渐增长态势,故处于最后阶段的丁人口最多。【21题详解】根据右图中各点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计算出自然增长率;再结合左图各阶段的数值,可解此题。“半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我国在2010年前后进入了“半城市化”阶段,随之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至少需要20年时间才能逐步解决。22. “半城市化”给乡村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 用地紧张 B. 农业发展缓慢C. 老龄化程度加剧 D.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23. 在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 (  )A. 城市人口比重会短暂下降 B. 城市住宅用地面积会扩大C. 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增加 D. 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答案】22. C    23. 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半城市化”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要注意迁移人口以劳动力人口为主,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加重。根据材料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城市最基本功能分析,住宅用地面积会扩大。劳动力充足,不利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22题详解】根据材料,“半城市化”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主要迁移人口是劳动力人口,导致乡村老龄人口比重增大,给乡村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是老龄化程度加剧,C对。乡村人口迁出,用地不紧张,A错。农业人口减少,机械化水平提高,不会导致农业发展缓慢,B错。不会导致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D错。【23题详解】在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解决的是住房问题,所以城市住宅用地面积会扩大,B对。人口迁入城市,城市人口比重不会下降,可能提高,A错。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减少,C错。城市劳动力充足,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不会迅速发展,可能减慢,D错。点睛:利用材料中信息,判断“半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表现。了解人口迁移的特点,迁移人口以劳动力人口为主。根据城市最基本功能是居住功能,结合材料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城市住宅区面积会扩大。24.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渐趋极限,某些部分甚至已经透支,透支的部分最可能是(  )①土地资源         ②交通              ③科技         ④水资源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城市化过程中透支的往往是自然资源。深圳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深圳发展到现在,其土地资源已经非常紧张,人口的大量迁入必然导致水资源供应非常紧张。据此分析选C25.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A.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B. 城市数目的多少C. 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D. 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答案】C【解析】【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26.有关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城市级别越高,服务半径越小,服务种类越多,数量越多,同级别距离越大B. 城市级别越高,服务半径越大,服务种类越多,数量越少,同级别距离越大C. 城市级别越高,服务半径越小,服务种类越多,数量越少,同级别距离越大D. 城市级别越高,服务半径越大,服务种类越多,数量越少,同级别距离越小【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等级。【详解】根据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级别越低(如县、乡等),数目越多,分布比较均匀,服务范围小,彼此间距离就较小,而中心地级别较高(如地、市),数目较少,服务范围较大,彼此间的平均距离相对要大。B正确。【点睛】本题难度较小,属基础型试题。学生只要掌握了中心地理论,联系实际就不难作答。27.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 商业区功能用地 B. 住宅区功能用地C. 工业区功能用地 D. 文化区功能用地【答案】B【解析】城市中40%~~~60%都是 住宅区用地,所以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区功能用地。28.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 人口的精神生活需求 B. 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C. 资源状况 D. 人口的智力及技术条件【答案】C【解析】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影响,并可能使环境人口容量增大,但并不会使其无限制地增长。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其中资源是首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口的文化及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故答案选C项。29.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A. 科学技术水平提高 B. 环境质量相对稳定C. 资源过度使用、利用效率低下 D. 社会经济水平逐步提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过度使用,或利用率低,即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则环境人口容量降低。30.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原因有 (  )      ①人口的自然增减 ②人口的出生率 ③人口的死亡率 ④人口迁移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一地的人口数量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引起。即①④正确,故选D 项。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若该城市规划合理,回答下列各题。31. 下列与图示甲、乙、丙各功能区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商业区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B. 商业区 低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C. 低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商业区 D.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商业区32. 若在本功能区规划方案中充分考虑了盛行风的影响,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  )A. 中南半岛 B. 我国东南沿海 C. 印度半岛 D. 西欧地区【答案】31. B    32. D【解析】【31题详解】从图例在图中的分布看,甲主要分布于市中心以及市区边缘的道路交会处,交通便利,应是商业区;乙所占的面积最大,应是低级住宅区;丙位于河流的上游,周围是绿地,布局在城区边缘,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应是高级住宅区。选B【32题详解】重工业区靠近铁路布局且都分布在该城市的东北方向,因此从盛行风的角度考虑应是当地盛行西南风,故应位于西欧。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提法是城市住宅用地布局模式要由“大院式” 向“街区式”转变,住宅小区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33. 住宅用地采用“大院式”布局,其主要原因是(  )A. 地价低廉 B. 人口密度大C. 便于管理 D. 地形平坦34. 我国城市住宅用地布局从“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的影响有(  )①增加住宅小区公共空间             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③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④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答案】33. C    34. D【解析】试题分析:【33题详解】住宅用地采用“大院式”布局,四周有墙,相对比较安全,也便于在一个小区内统一管理,与地价、人口密度和地形关系不大。C正确。【34题详解】小区没有围墙,道路畅通,方便交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同时增加城市土地利用效率。D正确。增加住宅小区公共空间,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这两个方面影响不大。考点:城市结构下图示意江西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5. 下列有关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Ⅰ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B. O拐点出现是受政策因素影响C. Ⅱ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 D. 从X到Y,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一直加快36.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对江西近十年产生的影响是(  )A. 老年人口数量会有所下降 B. 出生人口性别趋于不平衡C. 家庭抗风险能力提高 D. 城市就业压力增大【答案】35. B    36.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及原因。【35题详解】I阶段出生率在不断上升,死亡率则在不断下降,人口增长的速度处于加速阶段,突出的人口问题是0-14岁青少年比重大,A错误;从O开始,出生率下降明显,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在下降,主要是受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B正确;II阶段,由于出生率的下降,自然增长率逐渐减小,劳动力充足,C错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从XY,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先增加后减小,D错误。【36题详解】单独二胎的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的是青少年的数量会增加,对老年人数量增减没有直接冲击,A错误;单独二胎的政策的实施,如果头胎是女孩或男孩,二胎就想生男孩或女孩,B正确;婴儿出生,不会使老年人口数量下降,家庭抗风险能力增加,C错误;婴儿出生后,近10年也不会成为劳动力的组成部分,不会对就业产生影响,D错误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7.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8. 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 资源密集型产业 B. 劳动密集型产业C. 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知识密集型产业【答案】37. C    38. D【解析】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完成下列各题。39. 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A. 生育率提高B. 就业率提高C. 净迁出率下降D. 人口容量下降40. 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A. 经济 矿产开发B. 环境 生态保护C. 政策 国土开发D. 军事 加强国防【答案】39. B    40. C【解析】试题分析:【39题详解】读图,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总人口减少,应是生育率下降,A错。就业人口有所增长,总人口减少,就业率提高,B对。总人口下降,可能是迁出率增加,C错。人口容量随着经济发展可能提高,D错。【40题详解】根据材料,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是政策刺激,无偿发放土地。主要目的国土开发,从事农业生产,C对。考点:区域人口变化的特征,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目的。非选择题(共50分)41.阅读“A、B两地区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问题。(1)A、B之间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A→B,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自然环境        B.经济      C.家庭婚姻      D.求学(2)A、B两地中“多子多福”观念较严重的可能是____________地。(3)简述人口迁移可能对迁入地带来的影响。【答案】(1)B(2)A     (3)有利:①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②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流入;③推动城市化发展。不利:①加剧生态环境问题;②给城市造成巨大的压力,带来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居住困难等问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详解】1AB两地相比,A地人均GDP较低,B地较高,B地老龄化突出,劳动力短缺,故人口由A地迁往B,原因是B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收人高,B正确.2)两地相比A地出生率高,传统观念影响较大。(3)人口迁移给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技术和推动城市发展,但是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就业压力和城市管理的难度。【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42.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___,试简述其理由。(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答案】(1)文教 住宅(2)①    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3)河流下游方向,对城市水源污染小;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43.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我国近几年来城市化率变化图。材料二 某年份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城市化率排名与当年部分省区人均GDP数量及排名(除港澳台外)。(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近年来城市化水平呈__________趋势,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级行政区域大都分布在___________,分析其原因。(3)有关上海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化基础水平高               B.经济发展水平高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迁入率高(4)由材料二可知,新疆人均GDP居第14位,但城市化率较高,试分析其原因。【答案】(1)增长 我国经济持续中高速发展(2)东部沿海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工农业基础好,商贸发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3)C(4)新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农业生产以游牧为主,人口稀少,而城市大多集中于自然条件优越的绿洲,人口密集。【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详解】1)读材料一图可知我国近年来城市化水平呈增长趋势,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转变成非农业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水平得到高速发展。2)读材料二表格可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区大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因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3)上海市城市化起步早,基础水平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迁入多,但人口的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连续多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故选C4)新疆因自然条件恶劣,干旱缺水,导致人口稀少,但是城市多位于水源较多的绿洲地区,人口密度大,所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城市化率高。分析: 考点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城市化水平,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识记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会分析影响城市化水平高低的原因。44.2018年与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航母”大国俄罗斯和“袖珍”小国卡塔尔举办。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俄罗斯与卡塔尔示意图。材料二 俄罗斯与卡塔尔的人口增长情况。卡塔尔:2011年全国人口约为172万人,本国居民为阿拉伯人,其中外籍人口约占全国的84%,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国家。俄罗斯:2002年10月俄罗斯人口约为1.45亿,到2010年10月俄罗斯人口约为1.41亿。2010年10月美国《洛杉矶时报》撰文说,如果不采取措施,俄罗斯的人口到2080年将变为5 200万人。(1)说明卡塔尔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2)简述俄罗斯人口逐年减少带来的问题和缓解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答案】(1)外籍人口的大量迁入。该国石油资源丰富;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问题:人口老龄化,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力不足;劳动力不足。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解析】本题以俄罗斯与卡塔尔示意图为背景区域,以俄罗斯与卡塔尔的人口增长情况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和区域人口逐年减少带来的问题和缓解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人口增长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组成,卡塔尔人口增长迅速主要是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形成,现在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卡塔尔石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快,因而吸引了大量外籍劳工的迁入,人口机械增长较快。(2)人口减少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从而导致劳动力不足,人口老化,养老负担加重;兵源不足等。解决办法主要是增加人口,人口增长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组成,自然增长可以采用鼓励生育解决;机械增长可以采用接纳移民解决。点睛: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应对措施主要是实施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影响: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产生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问题;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应对措施主要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