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段考地理(文)(解析版) 试卷
展开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段考地理(文)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1. 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C. 丁、丙、乙、甲 D. 丁、乙、丙、甲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B. 乙地属于发达国家C. 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 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答案】1. B 2. D【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图人口年龄结构呈年轻型,新生儿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小,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乙图中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丙图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约为22%,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5%,人口年龄结构呈成年型,自然增长率较高;丁图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因此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甲、丙、乙、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2题详解】结合选项进行分析。丁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较小,且自然增长率为负,判断丁地位于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已经步入城市化后期,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D正确;甲地人口年龄结构呈年轻型,人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应属于“高-低-高”型,A错误;乙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均为39‰,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较大,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已经步入现代型增长模式,因此乙地一定位于发展中国家, B错误;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包括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从图中无法判断丙地人口是否接近人口合理容量,C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下图为“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3. 下列与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关系密切的人口数据有( )①人口迁移数量②劳动人口比重③人口死亡率④老年人口数量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4. 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有( )①育龄妇女人数减少②平均初婚年龄降低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④生活富裕程度提高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答案】3. D 4. C【解析】【3题详解】与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关系密切的人口数据有劳动人口比重,我国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②对。人口迁移数量 、人口死亡率对人口政策调整影响小,①③错。老年人口数量增多,比重加大,④对。D对,A、B、C错。故选D。【4题详解】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养儿防老观念淡化,③对。育龄妇女人数增多,①错。平均初婚年龄增大,②错。人们的生活富裕程度提高,生育观念变化,④对。C对,A、B、D错。故选C。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5. 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A. 科技水平 B. 自然资源 C. 开放程度 D. 消费水平6. 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人口容量小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人口容量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能增大人口容量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答案】5. B 6.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5题详解】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是根据当地年生物量来估算的,故选B。【6题详解】青藏地区地理环境具有“高寒”的特点,并且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容量小;如果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增大人口容量。【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城归”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截至2017年9月中旬,全国共有480多万“城归”返乡创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城归”现象最明显的为( )A. 四川 B. 山东 C. 浙江 D. 天津8. “城归”返乡对农村的影响是( )A. 增大留守儿童比例 B. 降低环境人口容量C. 提高创新活力 D. 彻底解决养老问题9. “城归”现象将促使上海加快发展( )A. 资金密集型产业 B. 劳动密集型产业C. 资源密集型产业 D. 技术密集型产业【答案】7. A 8. C 9.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迁移及其影响。【7题详解】根据实际情况可知,近年来我国“城归”现象最明显的省级行政区应位于中西部地区。山东、浙江、天津均位于东部地区,四川位于我国中西部,且迁出人口数量大,故四川“城归”现象最明显,A项正确。【8题详解】“城归”掌握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可为农村的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C正确;留守儿童现象是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引发的,“城归”将会减小留守儿童比例;“城归”对农村环境人口容量影响不大;“城归”利于缓解农村养老问题,但不能彻底解决。故选C。【9题详解】随着“城归”现象的日益凸显,上海市将会逐渐丧失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故上海市应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B项错误、D项正确;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与“城归”现象关联不大,A项错误;上海市自然资源贫乏,不适宜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C项错误。故选D。【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下图为某城市甲、乙两类商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 该城市规划新建一个与甲类商店等级相当的商店,下列各地最适宜布局的是(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11. 在甲、乙两类商店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类商店规模小,数目少 B. 甲类商店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较近C. 乙类商店的等级低,数目多 D. 乙类商店服务范围小,服务的人口多12. 下列选项中,同样能运用上述商业中心等级理论的是( )A. 不同规模的城市规划 B. 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分布C. 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 D. 甘蔗制糖厂的最佳选址【答案】10. A 11. C 12. A【解析】【10题详解】该城市规划新建一个与甲类商店等级相当的商店,商店区位选择要考虑商业网点的密度,等级越高的商店,数量越少,距离越远。各地最适宜布局的是A地,与其它商店距离较远,A对。B地、C地距同等级商店近,B、C错。 D地附近乙类商店分布,D错。【11题详解】在甲、乙两类商店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中,甲类商店规模大,数目少,A错误。甲类商店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较远,B错误。乙类商店的等级低,数目多,C正确。乙类商店服务范围小,服务的人口少,D错误。【12题详解】同样能运用上述商业中心等级理论的是不同规模的城市规划,A对。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分布、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甘蔗制糖厂的最佳选址不能运用中心地理论规划,B、C、D错。读“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3. 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C. 逆城市化阶段 D. 再城市化阶段14. 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 乡村和小城镇的发展超过城市C. 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 轨道交通的发展【答案】13. B 14. C【解析】【13题详解】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城市规模扩大,面积增大,郊区转化为城市地区,是城市化的中期阶段,B对。初期阶段是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A错。逆城市化阶段是城市人口向乡村或小城市迁移,C错。再城市化阶段是城市中心的衰落区,得到重新规划建设,D错。【14题详解】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一部分城市职能迁到卫星城镇,C对。城市内部经济不断发展工,逆城市化不是衰退,是城市化的一个阶段,A错。乡村和小城镇的发展落后于城市,B错。轨道交通的发展不是卫星城形成的主要原因,D错。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5. 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 城市绿化面积缩小 B.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C. 文物古迹普遍受到破坏 D. 城市交通拥堵严重16.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活用水量增加 B. 植被覆盖率增加C. 降水下渗量减少 D. 城市热岛效应减弱【答案】15. D 16. C【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城市化的问题,由于城市人口增加,车辆日益增多,导致城市交通拥堵严重,D正确;随着城市面积扩大,城市绿化面积也会逐渐扩大,A错;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不是主要问题,B错;随着城市化发展,文物古迹受到破坏,不是普遍破坏,而一部分文物古迹会受到保护,避免遭到破坏,C错,故选D。【16题详解】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是地表径流量增大,主要原因是城市地表硬化,降水下渗量减少,C对;生活用水量增加不是地表径流增加的原因, A错;植被覆盖率增加,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 B错。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错。故选C。【点睛】图示中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的标志为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人口数量增长快,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地表径流量增大的主要京因是城市地表硬化,降水下渗量减少。某大城市依山傍水,规划完整。下图是“该城市距市中心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统计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17. 图中①②③三类用地分别为( )A. ①商业用地 ②农业用地 ③居住用地 B. ①商业用地 ②居住用地 ③农业用地C. ①居住用地 ②商业用地 ③农业用地 D. ①居住用地 ②农业用地 ③商业用地18. 图示范围内的地形( )A. 以山地为主,平原分布在西南外围 B. 以山地为主,平原分布在东南外围C. 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东南外围 D. 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西部外围【答案】17. B 18. D【解析】【分析】试题通过“距市中心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统计图”,考查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特点。【17题详解】读图,图是该城市距市中心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计划,图中①距离市区越远、用地越小,为商业区;②市区最小,郊区最大,边缘其次,为住宅用地;③距离市区越远,用地越大,为农业区.B正确。【18题详解】从图中看,城市空间形态大体呈团块状,且占地面积较大,地形以平原为主;农业区应以平原为主,从第三幅图中可看出,农业区东部面积大,西部面积小,可知山地分布在西部外围,D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贵州省江侗乡“稻鱼鸭系统”是根据当地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形成的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水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耕作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下面左图为稻鱼鸭生产景观图,右图为稻鱼鸭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 影响“稻鱼鸭系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A. 植被 B. 水源 C. 地形 D. 土壤20. 下列关于该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大提高了粮食商品率 B. 降低了土壤肥力C. 减少了农业污染 D. 损坏了作物资源和农田环境【答案】19. B 20. C【解析】【19题详解】影响“稻鱼鸭系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水源,水稻属于水田,鱼生活在水中,鸭适宜在水中活动,B对。植被指的是水稻,不是自然因素,A错。地形、土壤不是组成稻鱼鸭系统的最关键因素,C、D错。【20题详解】“稻鱼鸭系统”农业生产方式,是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水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耕作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对环境影响是减少了农业污染,C正确。水稻种植业是自已农业,不能提高粮食商品率,A错误。鱼、鸭粪便提高了土壤肥力,B错误。不使用农药化肥,保护了作物资源和农田环境,D错误。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农作物分布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1. 该农作物是( )A. 油菜 B. 水稻 C. 亚麻 D. 玉米22. 下列有关图示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科技水平高 B. 水利工程量大 C. 单产高 D. 机械化水平低23. 图中阴影部分发展该农作物的优势条件是( )A. 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B.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C. 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D.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答案】21. B 22. A 23. B【解析】【21题详解】依据图示大陆轮廓,可判定该区域为东亚、东南亚及南亚等地区,又由于该农作物主要在沿海季风区平原分布,故此农作物应为水稻,B项正确。【22题详解】根据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可知A项错误。【23题详解】季风水田农业区开发历史悠久,可供开发的土地少;季风区具有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该区人口稠密,稻米需求量大,商品率低,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不高,故B项错误。 “双高”甘蔗(指产量高、含糖量高),喜欢生长在热量充足、雨热条件搭配好的地方。一般1月份种植,种植时需要覆盖地膜,气温回升达20℃以上时揭膜。下图为我国某“双高”甘蔗产区气候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24. 下列地区可能为我国的“双高”甘蔗产区的是( )A. 广西 B. 湖北 C. 江西 D. 江苏25. “双高”甘蔗覆盖地膜的主要作用及揭膜的时间为( )A. 防风、防冻 2月 B. 保温、保肥 4月C. 保土、保苗 6月 D. 防沙、防虫 8月【答案】24. A 25. B【解析】【24题详解】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地高温期持续时间长,6-9月为雨季,全年最低气温大于10℃,应位于我国纬度较低的广西。故选A。【25题详解】“双高”甘蔗(指产量高、含糖量高),喜欢生长在热量充足、雨热条件搭配好的地方。一般1月份种植时,正是我国气温最低的时期,此季节易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所以种植时需要覆盖地膜,以保温,同时保水、保肥。图示3-4月间气温可达20℃以上,此时可揭膜,故选B。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26.读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的影响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是_____。该国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____,对社会产生的影响______。(2)图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的是_____,其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_____,对社会产生的影响____________。(3)在现代生产力条件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德国 人口老龄化严重 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劳动力不足并负担过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2)塞拉利昂 人口增长过快 生活困难,就业难,资源、环境压力过大 (3)人口自然增长率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降低【解析】【分析】整体分析:该题以人口增长变化统计图为切入点,考查人口问题、人口政策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能够对题目要求作答的能力。【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计算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最低;主要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增长缓慢,会导致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短缺,社会养老负担严重等。(2)读图可知,图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的是塞拉利昂,塞拉利昂人口自然增长率=48.6‰-25.2‰=23.4‰,则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大,会导致生活困难,就业困难,增加资源、环境的压力。(3)在现代生产力条件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是人口自然增长率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降低。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城市常年盛行东北风,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1)①所代表的功能区是_________。(2)a、b、c、d四处中,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试说明原因_________。(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你认为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_______处,其理由是______。【答案】 (1)住宅区 (2) d 靠近文化区;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地势较高,环境优美 (3)乙 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接近铁矿资源;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判断,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据此判断①为住宅区。(2)高级住宅区一般布局在城市郊外环境优美,地势较高,交通便捷之处。据图分析,d处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质量好;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且靠近文教区,环境优美;故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3)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钢铁工业基地选址既要考虑靠近原料、水源、交通等利于产业发展的条件,还要考虑对城市环境的保护。结合图示分析,乙处附近铁矿资源丰富,原材料充足;靠近河流和铁路,交通便利,工业用水方便;位于城市盛行风下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较少;同时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较少,故选择乙地。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从58°N到35°N~40°N之间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下表为美国和我国玉米带的比较。(1)由材料一分析两个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3)由材料二表中数据看出,美国玉米带的玉米单产高于我国玉米带,试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 美国东北部除有小麦和玉米种植外,还有大面积的乳畜业分布;我国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2)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均为黑土分布区;夏季温暖多雨;水源充足 (3) 自然条件: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无霜期长,降水略多。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可知,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商品谷物生产基地,主要作物为玉米、小麦,北部五大湖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乳畜业;我国东北地区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除了种植小麦和玉米,南部还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2)两地自然条件相似,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3)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地区;美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我国东北地区,且无霜期较长,降水略多。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