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地理】河南省洛阳市第四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
河南省洛阳市第四十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5月月考
考试时间90分钟。满10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的阶段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从阶段①到阶段③最先出现的转变是
A. 出生率下降 B. 出生率上升
C. 死亡率下降 D. 死亡率上升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①阶段出生率、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低,应处于原始低增长阶段;②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低,应处于现代型的低增长阶段;③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应为传统型的高增长阶段,④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应为增长减缓阶段;低增长阶段,人口出生率低,生产力水平较高,老龄化严重,故B正确。
【2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①为人口原始低增长阶段,出生率、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③为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由①到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死亡率下降,故C正确。
【点睛】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它体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读我国四大区域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3. 各潜力区可承载人口
A. 与海拔呈正相关 B. 纬度呈负相关
C. 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 D. 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呈负相关
4. 影响青藏地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
A. 光照 B. 热量 C. 水分 D. 土地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青藏地区海拔最高,但可承载人口数量最少,故A项错误;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纬度比青藏地区高,可承载人口数量较多,故B项错误;四个地区年生物量最多的地区,可承载人口最多,二者呈正相关,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与承载人口呈正相关,故D错误,C项正确。
【4题详解】
根据表格青藏地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最小,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烈,光照为其优势条件,故A错误;北方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为我国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水资源丰富,故C错误;青藏高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故D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导致年生物量最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也最低,故B项正确。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影响该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距市中心远近②地形③人口④交通便捷程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M地最适宜布局
A. 大型仑储式超市 B. 国际公司总部
C. 公园 D. 高级住宅区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根据等地租线的分布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等地租线沿交通线向外延伸,说明交通沿线地租水平较高,故①④正确;图示地形、人口和地租水平的关系没有体现,故②③错误,所以该题选B。
【6题详解】
读图M地位于郊区且靠近高速公路,地租便宜,交通通达度高,适宜布局大型仓储式超市,故A正确,国际公司总部应建在人口稠密、信息通达度高的城市中心,故B错误;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所以应靠近居民区,故C错误;高级住宅区应建在环境优美(河流上游、上风向)的地区,M地距离河流较远,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读上海和东京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与东京相比,上海市城市化的特点是
A. 城市化起步较早 B. 城市化起点较高
C. 城市化水平提升快 D. 城市化水平较商
8. 20世纪80年代,促使上海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气候优越 B. 资源丰富
C. 人口众多 D. 政策支持
9. 2003年以来,上海市
A. 失业率增高 B. 空旧房增多
C. 出现郊区城市化 D. 出现市中心空洞化
【答案】7. C 8. D 9. C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示,上海比东京发展晚,城市化水平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发展速度快,故ABD错误,C正确。
【8题详解】
20世纪80年代受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影响,上海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化水平提高,故D正确;气候、资源较为稳定变化小,对城市化水平影响较小,所以AB错误;人口众多是城市化的表现,不是促使其提高的因素,故该题选D。
【9题详解】
读图上海2003年以来,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其表现为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故A错误;城市人口增多,规模扩大,空旧房会减少,故B错误;城市规模扩大,城郊地区变为城市地区出现郊区城市化,故C正确;市中心空洞化是逆城市化的表现,是城市化水平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市中心产业衰落,人口外迁,发达国家才会出现,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点睛】
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刚刚起步阶段的时候形成的产物,由于人的急剧扩张,导致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郊区也纷纷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这一般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则是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较高的时候,这时人口(高收入较多)往往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定位是缓解此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将建成国际—流的 绿色、现代、智慧城市。读雄安新区地理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与北京市相比,雄安新区现有的城镇
A. 城市等级较高 B. 服务种类较少
C. 服务范围较大 D. 城市规模较大
11. 雄安新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①位置优越 ②生态环境优越 ③科技力量雄厚 ④发展空间充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与北京市相比,雄安新区现有城镇规模小,级别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小,故ACD错误,B正确。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距离京津地区较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故①正确;雄安新区开发较晚,靠近白洋淀,生态环境优越,土地面积较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故②④正确;雄安新区开发较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水平低,故③错误,所以该题选A。
读四个国家粮贪作物生产状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符合甲国粮食生产特点的是
A. 机械化水平低 B. 水利工程量大
C. 生产规模小 D. 商品率高
13. 丙国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为
A. 混合农业 B. 季风水田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甲国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收获量大,可能为商品谷物农业,其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故AC错误,D正确;水利工程量大应为水稻种植业,故B错误;所以该题选D。
【13题详解】
读图丙国人均耕地面积小,每公顷收获量大,说明其单产高,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可能为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都属于商品农业,商品率高,故ACD错误,所以该题选B。
【点睛】
亚洲季风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特点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足,降水丰富,夏季潮湿等。交通运输便利:五大湖以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地广人稀: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使得这里的谷物生产比起欧洲有着很大的竞争优势。高度发达的工业:美国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以及电力、化肥、农药等。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读郑州市粮食、蓰菜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与2000年相比,2012年郑州市
A. 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B. 蔬菜播种面积减少
C. 粮食作物单产增加 D. 粮食作物单产减少
15. 2001年后,郑州市粮食产量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 耕地面积的增加 B. 技术水平的提升
C. 劳动力投入增加 D. 交通布局的优化
16. 影响农业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郑州市
A. 蔬菜市场扩大 B. 粮食市场萎缩
C. 农业科技进步 D. 粮食价格上涨
【答案】14. C 15. B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2012年比2000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蔬菜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故AB错误;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产量增加说明单产增加,故C对,D错,所以该题选C。
【15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郑州市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产量增加,是因为单产增加,单产的增加可能是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如培育优良的品种、使用优质的肥料等,故A错误,B正确;劳动力增加和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对单产提高没有影响,故CD错误,所以该题选B。
【16题详解】
由图可得郑州市粮食播种面积减小,蔬菜播种面积增加,是因为郑州人口密集,蔬菜市场需求量大导致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故A正确;郑州市为省会城市,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大,粮食市场不会萎缩,故B错误;农业科技进步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对农业类型没有影响,故C错误;粮食价格上涨,会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以色对现代农业高度发达是世界第三大花卉出口国。读以色列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制约以色列农业发规的主要因素是
A. 光照 B. 热量
C. 水源 D. 地形
18. 以色列为改善农业生产不利条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南水北调 B. 修建大坝
C. 人工增雨 D. 发展节水农业
19. 以色列鲜花销往世界市场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A. 公路运输 B. 铁路运输
C. 航空运输 D. 海洋运输
【答案】17. C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以色列沙漠广布,光、热丰富,全年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水源不足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故AB错误,C正确;以色列地形起伏小,故地形不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18题详解】
以色列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不足,其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少,所以不适宜南水北调,故A错误;修建大坝主要能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以色列全年缺水,故B错误;人工增雨需要空气有一定的湿度,以色列沙漠广布,空气水分含量很低,所以不适宜人工增雨,故C错误;以色列利用其发达的农业技术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方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状况,故D正确。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以色列鲜花主要销售到欧洲地区,距离较远且鲜花价格贵,质量轻,保鲜期短,适宜使用航空运输;公路运输适宜短途运输,以色列鲜花销往世界各地,距离较远,故A错误;铁路运输、海洋运输适宜运输保鲜期长,大宗的货物如粮食、矿产资源等,故BD错误,所以该题选C。
【点睛】
缓解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1、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珍惜和保护水资源;2、加强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修建水库是解决降水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3、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主要途径包括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
20世纪20年代,休斯顿市吸引美国各大石油公司总部迁入而成为石油城市。20世纪 6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业下滑,该市进一步延伸石油工业产业链,并在联邦政府支持下新建航天工业作为主导产业,成为著名航天中心,休斯顿由“石油城”转变为“航天城”。
20. 下图中能分别代表休斯顿早期“石油城”和现在“航天城”的主导产业的是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乙、甲
21. 休斯顿市从“石油城”向“航天城”转型的原因不包括
A. 科技进步和创新 B. 政府政策支持
C. 石油能源地位下降 D. 石油产业污染严重
【答案】20. A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石油城”主要是石油化工产业为主,属于原料指向型产业,“航天城”内航天工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据图甲原料占投入比重最大为原料指向型;乙科技占投入比重最大为技术指向型;丙工资占投入比重最大,应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所以该题选A。
【2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航天城”内的航天工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所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其转型的原因,故A错误;“航天城”是在政府支持下建立的,所以B错误;石油化工产业污染严重,人们对环境要求提高,导致其产业转型,故D错误;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目前仍然以石油为主,并没有出现石油地位下降,所以该题选C。
读我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生产网络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我国该品牌新能浪汽车采用该生产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A. 获得规模效益 B. 降低运输成本
C. 获得最住区位 D. 扩大市场份额
23.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有利于
A. 减轻交通拥堵 B. 解决能源短缺
C. 减轻坏境污染 D. 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22. C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来自多个不同地区,充分利用各地区位优势,提高品质,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获得规模效益、降低运输成本为工业集聚的意义,故AB错误;扩大市场份额和工业分散无关,故D错误;故该题选C。
【23题详解】
新能源汽车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能够减轻环境污染,缓解传统能源短缺状况,故C对,B错误;推广新能源汽车不利于减轻交通拥堵,故A错误;新能源汽车科技含量较高,技术成本高,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点睛】工业分散是指工厂企业之间及工业区之间相距趋远的现象。
1、工业分散的两种情况
①一个地区工业集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呈现“饱和状态”,如果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染等许多问题。因此,有些发展趋于饱和状态的老工业区不得不向外扩散,新建企业迁出老工业区,在环境条件适宜或是发现新资源的地区布局生产,这种分散不是工业联系的结果。
②有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而形成的。这种分散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较小,甚至可以空运,如一些轻、薄、短、小且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厂家,与电子装配厂之间距离较远形成分散;第二,产品较复杂、原料和零部件种类繁多的生产厂家,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这种分散的结果,就形成了跨国公司,如汽车、电脑制造业与其零件生产工厂往往表现为分散,甚至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2、工业分散的优势与问题
工业分散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接近市场,接近原料产地,利用廉价劳动力,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如跨国公司的优势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优区位,形成国际劳动分工,实现工业联系全球化,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升龙工业区是越南北部历史最长、发展最完善的工业园,距离越南首都河内市中心约 16千米。工业区提供全面服务支持,包括银行、货物集散中心、邮局等。工业区内有工程运营和维护公司等,有多个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24. 我国某轮胎生产企业入驻该地,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 原料 B. 交通便利
C. 市场 D. 技术
25. 日本把取在中国的电视机生产企业迁移到该工业园,其主导因素是
A. 市场 B. 劳动力
C. 原料 D. 交通影响
26. 不同类型企业在升龙工业园区企业集聚有利于
A. 加强信息技术交流与技术协作
B. 减轻园区交通运输压力
C. 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
D. 降低中间产品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答案】24. A 25. B 26. C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轮胎生产为原料指向型工业,越南为热带季风气候,有丰富的天然橡胶,为轮胎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故A正确;交通便利不是其主要因素,故B错误;云南为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较低,市场需求量小,所以CD错误,故该题选A。
【2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电视机生产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我国相比较,越南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更低,所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日本将电视机生产企业迁移到越南,故B正确,C错误;越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市场需求量小,所以A、D错误;所以该题选B。
【26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工业园区聚集了不同企业类型,主要是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从而减少生产成本,故C正确;同类企业集聚有利于加强信息技术交流与技术协作,故A错误;工业集聚增加了园区内交通运输压力,故B错误;只有具有产品联系的工业部门之间集聚才能降低中间产品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点睛】
工业集聚: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近距离聚集(即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的现象,称为工业集聚。
1、工业集聚的两种形式
⑴传统生产方式的集聚:一些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且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的工业企业,为了便于生产协作,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从而形成专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如钢铁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
⑵新兴产业的集聚:这种集聚下的各企业之间很多没有生产上的联系,但它们为了便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获取规模效益,扩大自身的影响,一些工厂在地理空间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从而形成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地域。如美国“硅谷”、日本“硅岛”等高新技术工业区。
2、工业集聚的优势
一是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率。如一个大型工业基地建成后,与之有生产工序联系的许多企业相继建设,与之配套,形成专业化的工业集聚区。二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成本。例如运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在港口和铁路枢纽附近集聚,耗能高的工业在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
3、工业集聚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工业集聚虽然可以获得规模效益,但工业部门过分集中,对城市建设产生“膨胀病”,出现人口剧增、交通拥挤、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污染严重及原料、燃料运输困难等问题。而工业布局适当分散可避免上述一系列问题,还可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使生产更加接近原料、能源产地和消费区,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工业生产均衡布局。由于现代交通运输的进步,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的建立,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工业扩散提供了条件。
近年来,郑州市加快以高架桥、立交桥为主的畅通工程建设,实施中心城区“井字+环线”快速路网体系,有故地改善交通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郑州市修建高架桥的主要作用是
A. 改善交通状况,调整能源结构 B. 提高生活水平,美化城市环境
C. 降低城区地价,增加绿化面积 D. 提高用地效率,加大通行能力
28. 建桥的同时,市民也发出对高架桥的批评之声,其原因可能有
①沿线居民饱受噪声干扰 ②高架桥安全性差
③高架桥占地广、成本高 ④影响沿线建筑采光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27. D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修建高架桥的主要作用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占地面积,提高用地的效率,故D正确;修建高架桥能够缓解交通压力,对能源消费结构无影响,故A错误;修建高架桥能够提高出行效率,但是会带来噪音等环境问题,故B错误;高架桥提高运输效率,对城区地价、绿化面积的变化没有影响,故C错误;故该题选D。
【28题详解】
修建高架桥对其高架桥周围地区的居民而言会增加噪音,影响周围居民生活,故①正确;高架桥提高了通行效率,安全性高,故②错误;高架桥使交通呈现立体化、多层次的分布,建设成本高,但减少了占地面积,节约了土地,故③错误;高架桥会阻挡部分阳光,对沿线建筑采光,造成一定影响,故④正确,所以该题选D。
读我国某地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 云贵高原 B. 黄土高原
C. 珠江三角洲 D. 太湖平原
30. 该生产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 公平性原则 B. 共同性原则
C. 持续性原则 D. 发展性原则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读图,该地水果为苹果,苹果为温带水果,云贵高原、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为亚热带气候区,故ACD错误,黄土高原为温带气候区,故B正确。
【30题详解】
读图,该地区循环经济模式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延长了产业链,发展了多种经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符合持续性性原则,故C正确;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原则为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阶段性原则,无发展性原则,故D错误;公平性原则强调同代人、不同代人“共享资源和环境”,故A错误共同性原则强调国际合作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故B错误;所以该题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
31.阅读囝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指出,到2016年末,全国流动人口的总量为45亿,超 过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图12示意现阶段人口流动基本情况。
(1)说出现阶段我国人□流动的特点。
(2)简述促使现阶段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3)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流动对流出地的主要影响。
【答案】(1)流动人口总量多;主要由中西部地区流入东部地区;流动人 口平均年龄上升;随迁子女比例增加。
(2)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剩余劳 动力增加;城市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户籍政策的改革。(任答 4 点)
(3)有利影响: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增加流出地居民经济收入。
不利影响:造成人才外流;城乡经济差距拉大;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 问题凸显(各答 2 点)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以我国人口移动为背景,考查人口移动的原因和影响;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可运用推拉力理论进行分析,人口移动的影响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
(1)根据图示我国人口流动特点可从我国人口流动总量、流动方向、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和随迁子女比例的变化方面进行分析。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可从推拉力理论分析。拉力因素主要有经济发达地区有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良好的生活环境等;推力因素主要是迁出地区经济落后、收入较少、生活水平较低;同时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以及我国宽松的人口移动政策也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3)人口流动的影响主要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有利:利于合理利用迁出区的剩余劳动力,缓解迁出区人地矛盾,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可能会造成人才流失,出现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
【点睛】
1、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动力短缺。
(2)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
(2)影响人口年龄结构
(3)影响经济、文化的发展
(4)改变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而影响人口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地理分布
(5)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促进了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
(6)促进了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麻是一种喜温暖湿润、短日照的作物。黄麻纤维是最廉价的天然纤维之一,重质量和用途仅次于棉花。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位。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下图中左图为印度黄麻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加尔各答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传统的黄麻加工主要是将黄麻的麻皮制成麻丝,将麻丝卖给纺织工厂,麻骨、麻叶与废水被直接投放到环境中,造成很大污染与浪费。图14为某黄麻种植园清洁生产模式图。
(1)评价印度发展黄麻种植业的气候条件。
(2)分析加尔各答发展麻纺织工处的优势区位条件。
(3)简述该黄麻种植园清洁生产模式的优势。
【答案】(1)有利条件:纬度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 不利条件:季风气候,旱涝灾害多发。
(2)原料充足;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消费市场广 阔;临近港口,海运便利。
(3)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 业和收入。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以印度黄麻种植业的发展考查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以及清洁生产的意义;工农工业生产的区位要结合区域特征从自然、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清洁生产的意义要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
(1)气候条件主要从光、热、水三个方面分析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印度黄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热量丰富;有明显旱、雨两季,雨热同期,利于黄麻的生长;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旱涝灾害。
(2)读图加尔各答位于印度东北部,靠近黄麻产区,发展麻纺织业的原料充足;印度人口稠密,有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加尔各答位于港口,海运交通便利。
(3)读图园区内建有污水处理厂,污泥制肥厂能够减少污染的排放,同时促进资源的利用,提高利用率;发展了多个工厂,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就业。
【点睛】清洁生产的含义和意义
①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类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模式。
②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
③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
④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差异
末端治理:被动地在污染物产生之后方寻求解决
清洁生产:积极主动地以防范于未然的态度,及各种技术、方法,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生产观念的转变:从原来的"治理污染"转变为“预防污染” 二者将长期共存。
33.阅读图文资枓,完成下列要求。
塞拉利昂唐克里里铁矿(见图15)位于塞拉利昂中东部山区,该铁矿属世界级矿产,储量巨大、种类繁多、埋藏较浅,是非洲第二大铁矿。自2011年7月,我国某钢铁集团不断加大对塞拉利昂铁矿的投资扣开发力度,以贴矿开发、钢贴厂为主导的钢铁工业区逐渐形成。
(1)分析在唐克里里铁矿附近建设钢铁厂的有利区位条件。
(2)说明铁矿开采、钢铁产业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3)简述我国钢铁集团在唐克里里投资建厂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答案】(1)临近铁矿,原料充足;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铁路与港口连接,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廉价;靠近非洲石油产地,能源充足;海外消费市场广阔。
(2)铁矿开采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钢铁产业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废矿堆放会占用、破坏大量耕地;长期过度开发会引起铁矿资源枯竭。
(3)满足我国对铁矿石及相关产品的需求;扩大资源进口来源;促进对外合作交流;促进将我国得资金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条件以及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钢铁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可从动力、原料、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等因素分析;矿产资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从开采过程、运输、储存、使用等方面分析对环境的影响。
(1)本题可从原料、动力、水源、交通、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分析。读图唐克里里附近铁矿丰富,靠近河流,为钢铁企业提供原料和水源;铁路河流流经,交通便利;非洲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廉价;几内亚湾石油资源丰富,为其发展提供能源。
(2)铁矿开采会带来植被的破坏,该地降水较多,位于山区,会导致水土流失;过度开采会导致铁矿储量减少,资源枯竭;钢铁工业会带来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
(3)由材料可知唐克里里铁矿资源丰富,我国在此投资建厂利于铁矿的进口,缓解资源紧张状况;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利于我国的对外合作交流;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点睛】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普通影响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特殊影响因素如某些工业对矿产、水能、空气或气候等有特殊要求。
(二)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府、科技等。
(三)其他社会因素:
社会需求对工业的影响。
1.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为解决就业问题,工厂设在并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20世纪80年代发展沿海地区经济到21世纪初进行西部大开发。
2. 国防安全的考虑: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批大型工业基地。
3. 个人行为因素: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俞利铁路(重利——利川)(见下图)是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264.4 公理,沿线建特大桥27座、涵洞255座、隧道63座,设计时速为200Km/h,总投资268.68 亿元,渝利铁路2008年12月开工,于2013年底建成,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建成后,从重庆到上海只要10小时.
(1)说出渝利铁路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
(2)说出渝利铁路建设的影响。
(3)渝利铁路原定线路和现定线路的优缺点。
【答案】(1)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夏季多暴雨、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生态环境脆弱。
(2)合理布局全国铁路网,增加与外界联系通道;促进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原定线路-优点:线路短,投资少。缺点:途经自然保护区。现定线路-优点:避开自然保护区,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缺点:线路增长,变得弯曲,增加投资。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条件,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三个方面;自然因素(地形、河流、气候等)影响修建的成本为限制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为主导因素,技术克服自然因素的限制。
(1)交通运输线路建设中的困难要根据交通线经过地区的地形、气候、地质等自然条件进行分析,地形崎岖,穿越高山、峡谷众多,水流湍急,桥隧工程量大。沿途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广布,地貌复杂。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洪水,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沿途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压力大。
(2)建设重庆至利川铁路有利于尽快形成沪-汉-渝快速通道,有效解决重庆对外铁路运输通道能力紧张问题;有利于促进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建设发达完善铁路网,全面提高铁路竞争力。
(3)读图现定线路避开了国家自然保护区,但线路变得弯曲,从建设成本和行车安全方面评价其“弊”,从生态方面评价其“利”。
【点睛】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性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性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京九线—一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一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高一5月月考
考试时间90分钟。满10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的阶段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从阶段①到阶段③最先出现的转变是
A. 出生率下降 B. 出生率上升
C. 死亡率下降 D. 死亡率上升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①阶段出生率、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低,应处于原始低增长阶段;②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低,应处于现代型的低增长阶段;③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应为传统型的高增长阶段,④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应为增长减缓阶段;低增长阶段,人口出生率低,生产力水平较高,老龄化严重,故B正确。
【2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①为人口原始低增长阶段,出生率、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③为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由①到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死亡率下降,故C正确。
【点睛】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它体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读我国四大区域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3. 各潜力区可承载人口
A. 与海拔呈正相关 B. 纬度呈负相关
C. 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 D. 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呈负相关
4. 影响青藏地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
A. 光照 B. 热量 C. 水分 D. 土地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青藏地区海拔最高,但可承载人口数量最少,故A项错误;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纬度比青藏地区高,可承载人口数量较多,故B项错误;四个地区年生物量最多的地区,可承载人口最多,二者呈正相关,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与承载人口呈正相关,故D错误,C项正确。
【4题详解】
根据表格青藏地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最小,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烈,光照为其优势条件,故A错误;北方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为我国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水资源丰富,故C错误;青藏高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故D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导致年生物量最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也最低,故B项正确。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影响该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距市中心远近②地形③人口④交通便捷程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M地最适宜布局
A. 大型仑储式超市 B. 国际公司总部
C. 公园 D. 高级住宅区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根据等地租线的分布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等地租线沿交通线向外延伸,说明交通沿线地租水平较高,故①④正确;图示地形、人口和地租水平的关系没有体现,故②③错误,所以该题选B。
【6题详解】
读图M地位于郊区且靠近高速公路,地租便宜,交通通达度高,适宜布局大型仓储式超市,故A正确,国际公司总部应建在人口稠密、信息通达度高的城市中心,故B错误;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所以应靠近居民区,故C错误;高级住宅区应建在环境优美(河流上游、上风向)的地区,M地距离河流较远,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读上海和东京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与东京相比,上海市城市化的特点是
A. 城市化起步较早 B. 城市化起点较高
C. 城市化水平提升快 D. 城市化水平较商
8. 20世纪80年代,促使上海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气候优越 B. 资源丰富
C. 人口众多 D. 政策支持
9. 2003年以来,上海市
A. 失业率增高 B. 空旧房增多
C. 出现郊区城市化 D. 出现市中心空洞化
【答案】7. C 8. D 9. C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示,上海比东京发展晚,城市化水平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发展速度快,故ABD错误,C正确。
【8题详解】
20世纪80年代受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影响,上海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化水平提高,故D正确;气候、资源较为稳定变化小,对城市化水平影响较小,所以AB错误;人口众多是城市化的表现,不是促使其提高的因素,故该题选D。
【9题详解】
读图上海2003年以来,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其表现为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故A错误;城市人口增多,规模扩大,空旧房会减少,故B错误;城市规模扩大,城郊地区变为城市地区出现郊区城市化,故C正确;市中心空洞化是逆城市化的表现,是城市化水平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市中心产业衰落,人口外迁,发达国家才会出现,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点睛】
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刚刚起步阶段的时候形成的产物,由于人的急剧扩张,导致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郊区也纷纷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这一般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则是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较高的时候,这时人口(高收入较多)往往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定位是缓解此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将建成国际—流的 绿色、现代、智慧城市。读雄安新区地理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与北京市相比,雄安新区现有的城镇
A. 城市等级较高 B. 服务种类较少
C. 服务范围较大 D. 城市规模较大
11. 雄安新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①位置优越 ②生态环境优越 ③科技力量雄厚 ④发展空间充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与北京市相比,雄安新区现有城镇规模小,级别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小,故ACD错误,B正确。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距离京津地区较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故①正确;雄安新区开发较晚,靠近白洋淀,生态环境优越,土地面积较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故②④正确;雄安新区开发较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水平低,故③错误,所以该题选A。
读四个国家粮贪作物生产状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符合甲国粮食生产特点的是
A. 机械化水平低 B. 水利工程量大
C. 生产规模小 D. 商品率高
13. 丙国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为
A. 混合农业 B. 季风水田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甲国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收获量大,可能为商品谷物农业,其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故AC错误,D正确;水利工程量大应为水稻种植业,故B错误;所以该题选D。
【13题详解】
读图丙国人均耕地面积小,每公顷收获量大,说明其单产高,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可能为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都属于商品农业,商品率高,故ACD错误,所以该题选B。
【点睛】
亚洲季风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特点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足,降水丰富,夏季潮湿等。交通运输便利:五大湖以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地广人稀: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使得这里的谷物生产比起欧洲有着很大的竞争优势。高度发达的工业:美国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以及电力、化肥、农药等。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读郑州市粮食、蓰菜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与2000年相比,2012年郑州市
A. 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B. 蔬菜播种面积减少
C. 粮食作物单产增加 D. 粮食作物单产减少
15. 2001年后,郑州市粮食产量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 耕地面积的增加 B. 技术水平的提升
C. 劳动力投入增加 D. 交通布局的优化
16. 影响农业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郑州市
A. 蔬菜市场扩大 B. 粮食市场萎缩
C. 农业科技进步 D. 粮食价格上涨
【答案】14. C 15. B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2012年比2000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蔬菜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故AB错误;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产量增加说明单产增加,故C对,D错,所以该题选C。
【15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郑州市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产量增加,是因为单产增加,单产的增加可能是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如培育优良的品种、使用优质的肥料等,故A错误,B正确;劳动力增加和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对单产提高没有影响,故CD错误,所以该题选B。
【16题详解】
由图可得郑州市粮食播种面积减小,蔬菜播种面积增加,是因为郑州人口密集,蔬菜市场需求量大导致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故A正确;郑州市为省会城市,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大,粮食市场不会萎缩,故B错误;农业科技进步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对农业类型没有影响,故C错误;粮食价格上涨,会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以色对现代农业高度发达是世界第三大花卉出口国。读以色列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制约以色列农业发规的主要因素是
A. 光照 B. 热量
C. 水源 D. 地形
18. 以色列为改善农业生产不利条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南水北调 B. 修建大坝
C. 人工增雨 D. 发展节水农业
19. 以色列鲜花销往世界市场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A. 公路运输 B. 铁路运输
C. 航空运输 D. 海洋运输
【答案】17. C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以色列沙漠广布,光、热丰富,全年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水源不足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故AB错误,C正确;以色列地形起伏小,故地形不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18题详解】
以色列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不足,其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少,所以不适宜南水北调,故A错误;修建大坝主要能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以色列全年缺水,故B错误;人工增雨需要空气有一定的湿度,以色列沙漠广布,空气水分含量很低,所以不适宜人工增雨,故C错误;以色列利用其发达的农业技术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方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状况,故D正确。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以色列鲜花主要销售到欧洲地区,距离较远且鲜花价格贵,质量轻,保鲜期短,适宜使用航空运输;公路运输适宜短途运输,以色列鲜花销往世界各地,距离较远,故A错误;铁路运输、海洋运输适宜运输保鲜期长,大宗的货物如粮食、矿产资源等,故BD错误,所以该题选C。
【点睛】
缓解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1、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珍惜和保护水资源;2、加强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修建水库是解决降水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3、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主要途径包括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
20世纪20年代,休斯顿市吸引美国各大石油公司总部迁入而成为石油城市。20世纪 6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业下滑,该市进一步延伸石油工业产业链,并在联邦政府支持下新建航天工业作为主导产业,成为著名航天中心,休斯顿由“石油城”转变为“航天城”。
20. 下图中能分别代表休斯顿早期“石油城”和现在“航天城”的主导产业的是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乙、甲
21. 休斯顿市从“石油城”向“航天城”转型的原因不包括
A. 科技进步和创新 B. 政府政策支持
C. 石油能源地位下降 D. 石油产业污染严重
【答案】20. A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石油城”主要是石油化工产业为主,属于原料指向型产业,“航天城”内航天工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据图甲原料占投入比重最大为原料指向型;乙科技占投入比重最大为技术指向型;丙工资占投入比重最大,应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所以该题选A。
【2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航天城”内的航天工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所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其转型的原因,故A错误;“航天城”是在政府支持下建立的,所以B错误;石油化工产业污染严重,人们对环境要求提高,导致其产业转型,故D错误;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目前仍然以石油为主,并没有出现石油地位下降,所以该题选C。
读我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生产网络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我国该品牌新能浪汽车采用该生产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A. 获得规模效益 B. 降低运输成本
C. 获得最住区位 D. 扩大市场份额
23.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有利于
A. 减轻交通拥堵 B. 解决能源短缺
C. 减轻坏境污染 D. 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22. C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来自多个不同地区,充分利用各地区位优势,提高品质,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获得规模效益、降低运输成本为工业集聚的意义,故AB错误;扩大市场份额和工业分散无关,故D错误;故该题选C。
【23题详解】
新能源汽车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能够减轻环境污染,缓解传统能源短缺状况,故C对,B错误;推广新能源汽车不利于减轻交通拥堵,故A错误;新能源汽车科技含量较高,技术成本高,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点睛】工业分散是指工厂企业之间及工业区之间相距趋远的现象。
1、工业分散的两种情况
①一个地区工业集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呈现“饱和状态”,如果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染等许多问题。因此,有些发展趋于饱和状态的老工业区不得不向外扩散,新建企业迁出老工业区,在环境条件适宜或是发现新资源的地区布局生产,这种分散不是工业联系的结果。
②有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而形成的。这种分散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较小,甚至可以空运,如一些轻、薄、短、小且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厂家,与电子装配厂之间距离较远形成分散;第二,产品较复杂、原料和零部件种类繁多的生产厂家,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这种分散的结果,就形成了跨国公司,如汽车、电脑制造业与其零件生产工厂往往表现为分散,甚至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2、工业分散的优势与问题
工业分散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接近市场,接近原料产地,利用廉价劳动力,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如跨国公司的优势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优区位,形成国际劳动分工,实现工业联系全球化,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升龙工业区是越南北部历史最长、发展最完善的工业园,距离越南首都河内市中心约 16千米。工业区提供全面服务支持,包括银行、货物集散中心、邮局等。工业区内有工程运营和维护公司等,有多个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24. 我国某轮胎生产企业入驻该地,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 原料 B. 交通便利
C. 市场 D. 技术
25. 日本把取在中国的电视机生产企业迁移到该工业园,其主导因素是
A. 市场 B. 劳动力
C. 原料 D. 交通影响
26. 不同类型企业在升龙工业园区企业集聚有利于
A. 加强信息技术交流与技术协作
B. 减轻园区交通运输压力
C. 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
D. 降低中间产品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答案】24. A 25. B 26. C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轮胎生产为原料指向型工业,越南为热带季风气候,有丰富的天然橡胶,为轮胎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故A正确;交通便利不是其主要因素,故B错误;云南为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较低,市场需求量小,所以CD错误,故该题选A。
【2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电视机生产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我国相比较,越南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更低,所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日本将电视机生产企业迁移到越南,故B正确,C错误;越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市场需求量小,所以A、D错误;所以该题选B。
【26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工业园区聚集了不同企业类型,主要是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从而减少生产成本,故C正确;同类企业集聚有利于加强信息技术交流与技术协作,故A错误;工业集聚增加了园区内交通运输压力,故B错误;只有具有产品联系的工业部门之间集聚才能降低中间产品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点睛】
工业集聚: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近距离聚集(即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的现象,称为工业集聚。
1、工业集聚的两种形式
⑴传统生产方式的集聚:一些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且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的工业企业,为了便于生产协作,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从而形成专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如钢铁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
⑵新兴产业的集聚:这种集聚下的各企业之间很多没有生产上的联系,但它们为了便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获取规模效益,扩大自身的影响,一些工厂在地理空间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从而形成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地域。如美国“硅谷”、日本“硅岛”等高新技术工业区。
2、工业集聚的优势
一是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率。如一个大型工业基地建成后,与之有生产工序联系的许多企业相继建设,与之配套,形成专业化的工业集聚区。二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成本。例如运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在港口和铁路枢纽附近集聚,耗能高的工业在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
3、工业集聚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工业集聚虽然可以获得规模效益,但工业部门过分集中,对城市建设产生“膨胀病”,出现人口剧增、交通拥挤、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污染严重及原料、燃料运输困难等问题。而工业布局适当分散可避免上述一系列问题,还可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使生产更加接近原料、能源产地和消费区,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工业生产均衡布局。由于现代交通运输的进步,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的建立,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工业扩散提供了条件。
近年来,郑州市加快以高架桥、立交桥为主的畅通工程建设,实施中心城区“井字+环线”快速路网体系,有故地改善交通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郑州市修建高架桥的主要作用是
A. 改善交通状况,调整能源结构 B. 提高生活水平,美化城市环境
C. 降低城区地价,增加绿化面积 D. 提高用地效率,加大通行能力
28. 建桥的同时,市民也发出对高架桥的批评之声,其原因可能有
①沿线居民饱受噪声干扰 ②高架桥安全性差
③高架桥占地广、成本高 ④影响沿线建筑采光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27. D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修建高架桥的主要作用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占地面积,提高用地的效率,故D正确;修建高架桥能够缓解交通压力,对能源消费结构无影响,故A错误;修建高架桥能够提高出行效率,但是会带来噪音等环境问题,故B错误;高架桥提高运输效率,对城区地价、绿化面积的变化没有影响,故C错误;故该题选D。
【28题详解】
修建高架桥对其高架桥周围地区的居民而言会增加噪音,影响周围居民生活,故①正确;高架桥提高了通行效率,安全性高,故②错误;高架桥使交通呈现立体化、多层次的分布,建设成本高,但减少了占地面积,节约了土地,故③错误;高架桥会阻挡部分阳光,对沿线建筑采光,造成一定影响,故④正确,所以该题选D。
读我国某地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 云贵高原 B. 黄土高原
C. 珠江三角洲 D. 太湖平原
30. 该生产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 公平性原则 B. 共同性原则
C. 持续性原则 D. 发展性原则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读图,该地水果为苹果,苹果为温带水果,云贵高原、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为亚热带气候区,故ACD错误,黄土高原为温带气候区,故B正确。
【30题详解】
读图,该地区循环经济模式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延长了产业链,发展了多种经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符合持续性性原则,故C正确;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原则为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阶段性原则,无发展性原则,故D错误;公平性原则强调同代人、不同代人“共享资源和环境”,故A错误共同性原则强调国际合作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故B错误;所以该题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
31.阅读囝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指出,到2016年末,全国流动人口的总量为45亿,超 过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图12示意现阶段人口流动基本情况。
(1)说出现阶段我国人□流动的特点。
(2)简述促使现阶段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3)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流动对流出地的主要影响。
【答案】(1)流动人口总量多;主要由中西部地区流入东部地区;流动人 口平均年龄上升;随迁子女比例增加。
(2)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剩余劳 动力增加;城市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户籍政策的改革。(任答 4 点)
(3)有利影响: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增加流出地居民经济收入。
不利影响:造成人才外流;城乡经济差距拉大;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 问题凸显(各答 2 点)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以我国人口移动为背景,考查人口移动的原因和影响;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可运用推拉力理论进行分析,人口移动的影响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
(1)根据图示我国人口流动特点可从我国人口流动总量、流动方向、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和随迁子女比例的变化方面进行分析。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可从推拉力理论分析。拉力因素主要有经济发达地区有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良好的生活环境等;推力因素主要是迁出地区经济落后、收入较少、生活水平较低;同时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以及我国宽松的人口移动政策也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3)人口流动的影响主要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有利:利于合理利用迁出区的剩余劳动力,缓解迁出区人地矛盾,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可能会造成人才流失,出现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
【点睛】
1、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动力短缺。
(2)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
(2)影响人口年龄结构
(3)影响经济、文化的发展
(4)改变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而影响人口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地理分布
(5)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促进了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
(6)促进了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麻是一种喜温暖湿润、短日照的作物。黄麻纤维是最廉价的天然纤维之一,重质量和用途仅次于棉花。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位。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下图中左图为印度黄麻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加尔各答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传统的黄麻加工主要是将黄麻的麻皮制成麻丝,将麻丝卖给纺织工厂,麻骨、麻叶与废水被直接投放到环境中,造成很大污染与浪费。图14为某黄麻种植园清洁生产模式图。
(1)评价印度发展黄麻种植业的气候条件。
(2)分析加尔各答发展麻纺织工处的优势区位条件。
(3)简述该黄麻种植园清洁生产模式的优势。
【答案】(1)有利条件:纬度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 不利条件:季风气候,旱涝灾害多发。
(2)原料充足;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消费市场广 阔;临近港口,海运便利。
(3)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 业和收入。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以印度黄麻种植业的发展考查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以及清洁生产的意义;工农工业生产的区位要结合区域特征从自然、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清洁生产的意义要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
(1)气候条件主要从光、热、水三个方面分析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印度黄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热量丰富;有明显旱、雨两季,雨热同期,利于黄麻的生长;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旱涝灾害。
(2)读图加尔各答位于印度东北部,靠近黄麻产区,发展麻纺织业的原料充足;印度人口稠密,有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加尔各答位于港口,海运交通便利。
(3)读图园区内建有污水处理厂,污泥制肥厂能够减少污染的排放,同时促进资源的利用,提高利用率;发展了多个工厂,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就业。
【点睛】清洁生产的含义和意义
①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类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模式。
②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
③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
④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差异
末端治理:被动地在污染物产生之后方寻求解决
清洁生产:积极主动地以防范于未然的态度,及各种技术、方法,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生产观念的转变:从原来的"治理污染"转变为“预防污染” 二者将长期共存。
33.阅读图文资枓,完成下列要求。
塞拉利昂唐克里里铁矿(见图15)位于塞拉利昂中东部山区,该铁矿属世界级矿产,储量巨大、种类繁多、埋藏较浅,是非洲第二大铁矿。自2011年7月,我国某钢铁集团不断加大对塞拉利昂铁矿的投资扣开发力度,以贴矿开发、钢贴厂为主导的钢铁工业区逐渐形成。
(1)分析在唐克里里铁矿附近建设钢铁厂的有利区位条件。
(2)说明铁矿开采、钢铁产业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3)简述我国钢铁集团在唐克里里投资建厂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答案】(1)临近铁矿,原料充足;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铁路与港口连接,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廉价;靠近非洲石油产地,能源充足;海外消费市场广阔。
(2)铁矿开采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钢铁产业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废矿堆放会占用、破坏大量耕地;长期过度开发会引起铁矿资源枯竭。
(3)满足我国对铁矿石及相关产品的需求;扩大资源进口来源;促进对外合作交流;促进将我国得资金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条件以及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钢铁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可从动力、原料、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等因素分析;矿产资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从开采过程、运输、储存、使用等方面分析对环境的影响。
(1)本题可从原料、动力、水源、交通、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分析。读图唐克里里附近铁矿丰富,靠近河流,为钢铁企业提供原料和水源;铁路河流流经,交通便利;非洲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廉价;几内亚湾石油资源丰富,为其发展提供能源。
(2)铁矿开采会带来植被的破坏,该地降水较多,位于山区,会导致水土流失;过度开采会导致铁矿储量减少,资源枯竭;钢铁工业会带来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
(3)由材料可知唐克里里铁矿资源丰富,我国在此投资建厂利于铁矿的进口,缓解资源紧张状况;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利于我国的对外合作交流;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点睛】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普通影响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特殊影响因素如某些工业对矿产、水能、空气或气候等有特殊要求。
(二)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府、科技等。
(三)其他社会因素:
社会需求对工业的影响。
1.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为解决就业问题,工厂设在并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20世纪80年代发展沿海地区经济到21世纪初进行西部大开发。
2. 国防安全的考虑: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批大型工业基地。
3. 个人行为因素: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俞利铁路(重利——利川)(见下图)是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264.4 公理,沿线建特大桥27座、涵洞255座、隧道63座,设计时速为200Km/h,总投资268.68 亿元,渝利铁路2008年12月开工,于2013年底建成,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建成后,从重庆到上海只要10小时.
(1)说出渝利铁路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
(2)说出渝利铁路建设的影响。
(3)渝利铁路原定线路和现定线路的优缺点。
【答案】(1)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夏季多暴雨、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生态环境脆弱。
(2)合理布局全国铁路网,增加与外界联系通道;促进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原定线路-优点:线路短,投资少。缺点:途经自然保护区。现定线路-优点:避开自然保护区,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缺点:线路增长,变得弯曲,增加投资。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条件,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三个方面;自然因素(地形、河流、气候等)影响修建的成本为限制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为主导因素,技术克服自然因素的限制。
(1)交通运输线路建设中的困难要根据交通线经过地区的地形、气候、地质等自然条件进行分析,地形崎岖,穿越高山、峡谷众多,水流湍急,桥隧工程量大。沿途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广布,地貌复杂。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洪水,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沿途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压力大。
(2)建设重庆至利川铁路有利于尽快形成沪-汉-渝快速通道,有效解决重庆对外铁路运输通道能力紧张问题;有利于促进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建设发达完善铁路网,全面提高铁路竞争力。
(3)读图现定线路避开了国家自然保护区,但线路变得弯曲,从建设成本和行车安全方面评价其“弊”,从生态方面评价其“利”。
【点睛】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性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性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京九线—一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一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