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卷
展开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0 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0分)
- 我国有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牛郎星是天鹰座α星,七夕节前后我国许多地区几乎整夜肉眼可见牛郎星,据此完成下题。牛郎星位于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总星系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等级的天体系统,下列选项中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地月系 B. ②-太阳系 C. ③-总星系 D. ④-银河系
- 太阳大气某层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该太阳活动是( )
A. 黑子 B. 耀斑 C. 日珥 D. 太阳风
- 读“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太阳辐射分为三部分,其中A、B、C分别代表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集中了太阳辐射能量一半的是( )
- A
B. B
C. C
D. A+B
- 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
- 华北平原 B. 云贵高原
- C. 青藏高原 D. 塔里木盆地
- 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A. 地热 B. 核能 C. 煤、石油 D. 潮汐能
2017年5月2日,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的锡纳朋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多日绵延空中的壮观场面。据此完成下列7-9题。
- 锡纳朋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球图层中的( )
A. 软流层 B. 地壳 C. 岩石圈 D. 地核
- 火山灰多日弥漫于空中,会导致该地区( )
A. 太阳辐射增强 B. 白天气温升高
C. 昼夜温差增大 D. 大气反射作用增强
- 印度尼西业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其位丁( )
A. 板块内部 B. 海陆交界处 C. 板块交界处 D. 海洋内部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天坑中顺利“睁眼”。专家表示,一旦接收到外星生物发射的信息,“天眼”就能够准确地指出它们是从哪个方向来的。据此回答10-11题。
- 如果发现类似地球的地外文明,其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可能有( )
A. 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的水
B. 来自恒星的光照稳定
C. 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
D. 与其他天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 形成天坑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断层塌陷 B. 流水侵蚀 C. 火山喷发 D. 风力侵蚀
2016年12月7日,某地发生6.4级地震。读图,完成12-14题。
- 据地震发生地点判断,这次地震发生在( )
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C.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D. 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交界处
- 此次地震发生时,当地( )
A. 人们先感觉到地面左右摇晃
B. 人们先感觉到地面上下震动
C. 气候正处于高温晴朗的时期
D. 气候正处于寒冷干燥的时期
- 据图可判断出( )
A. 地中海面积将变大 B.红海面积将变小
C. 喜马拉雅山脉将变高 D. 板块边界地壳比较稳定
-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地球内部圈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之间的分界面为古登堡面
B. ①和②合在一起为岩石圈
C. 地震波在①和②层之间传播速度减慢
D. ③层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回答16-20题。
图中A层名称是(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逆温层 D. 高层大气
- 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是( )
A. 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B. 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C. 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D.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 大气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逆辐射 D. 太阳辐射
- 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
- 大气中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成分是( )
A. 氧气 B. 水汽和固体尘埃
C. 二氧化碳 D. 臭氧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会产生影响,读某城市的大气环流,回答21~22题。
- 图示反映城市化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是( )
A. 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 热岛效应 D. 臭氧空洞
- 为减轻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宜( )
A. 建设生态城市
B. 提倡使用私家车
C. 限制城市发展
D.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 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 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读图完成25-28题。
-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 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19%
C. 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 ④——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
- 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中,吸收③辐射的主要是( )
A. 水汽和氧气 B. 氮气和水汽
C. 二氧化碳和水汽 D. 氧气和氮气
- 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 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发生在(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臭氧层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9-31题。
- 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C. 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作物光合作用
D.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
- 大棚打开门时,正确的空气流动情况应该是下图中的( )
- 每年7、8月,南京郊区农民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作物存活率 D.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墒、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图完成32-33题。
- 新疆伊犁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原理是( )
A. 减弱地面辐射的损失 B. 增强大气逆辐射
C. 增强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 山东烟台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最主要的作用是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 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蒸发 D. 保持土壤养分,减少侵蚀流失
-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A. 大气的垂直运动 B. 地球自转偏向力
C. 水平气压梯度力 D. 地面冷热不均
读图,完成35-36题。
- 图中甲点处的箭头表示甲点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 )
则各箭头表示正确的是
A. A为摩擦力
B. B为风向
C. C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D. D为地转偏向力
- 其中乙点的风向是( )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 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单位:百帕),表示南半球高空的是( )
A. B.
C. D.
- 泰山以“雄伟”著称,华山以“险峻”闻名,能正确示意它们形成原因的是( )
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闽浙边界。图1为太姥山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夫妻峰”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9-40题。
图1 图2
- 组成“夫妻峰”景观的岩石类型属于图2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 该景观形成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 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 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 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使得甲、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内力作用是 ;丙处物质主要是由于 作用而形成的。
(2)甲处的地貌是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3)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其形成谷地的主要原因是 。
(4)丁箭头代表 作用。受其作用形成C为 岩。
(5)如果在甲、乙地区进行钻井,有可能在 地找到石油、天然气,在 地找到地下水。
- 下图是“某地近地面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左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2)在右图中用四个箭头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2分)
(3)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
(4)若此时为夜晚,A、B表示海洋和陆地,其中表示陆地的是______,吹_____(海/陆)风。
(5)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AB两地中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地。
【参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B | C | B | B | C | C | A | D | C | A | B | B | B | C | D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A | D | B | A | D | C | A | D | B | C | C | D | A | C | A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
|
|
|
D | A | B | C | B | A | A | C | D | C |
|
|
|
|
|
41.(1)地壳运动 流水沉积
(2)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不易被侵蚀
(3)背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
(4)变质 变质
(5)乙 甲
42.(1)④ ⑤
(2)见图
(3)地面冷热不均 B A (4)A 陆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