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437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4376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4376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人口增长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率之和。下图甲、乙为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和“人口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 如果该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B. 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C. 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 D. 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2. 根据图乙判断该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1. B 2. C【解析】考查人口增长。【1题详解】读甲图,①至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为正值,人口数量持续增加,②时期未到最大值,A错。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少,到③时期为最大值,B对,D错。③时期以后到⑤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不断减少,到⑤时期为最小值,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多,C错。故选B。【2题详解】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也叫迁移增长)。读图,在①、②时期,人口增长为负值,A、B错。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值,但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且等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为0,此后人口增长为正值,呈现正增长,故③是该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C对。④时期人口增长率值更大,不是开始时期,D错。故选C。下图表示台湾省1951年、1991年和2031年(预测)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3. 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A. 1951年、1991年、2031年 B. 1991年、2031年、1951年C. 2031年、1991年、1951年 D. 2031年、1951年、1991年4. 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B. 人口增长速度快C. 就业压力太大 D. 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答案】3. B 4. A【解析】【3题详解】台湾自1951年,经1991年至2031,经济水平逐步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不断进步,老年人口比重会不断增长。读人口金字塔图,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③最大,①其次,②最小;老年人口所占比重②最大,①其次,③最小。从③到①,再到②,反映了人口年龄结构趋向老龄化的过程,图③表示195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图①表示199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图②表示203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故选B。【4题详解】根据台湾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该地2031年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而且程度较高,A正确;人口增长率较低,增长速度较慢,B错误;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老龄化,青壮年比重小,就业压力小,C错误;性别结构不会严重失衡,D错误。故选A。5.我国二孩政策的实施,十年内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 老年人数会有所下降 B. 出生人口性别趋衡C. 家庭抗风险能力降低 D. 城市就业压力增大【答案】B【解析】【详解】主要考查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影响。A、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的是青少年的数量会增加,对老年人数量增减没有直接冲击,A错误; B、单独二胎的政策的实施,会使重男轻女的观念减轻,使出生人口性别趋向平衡, B正确; C、婴儿出生,会使家庭抗风险能力增加,C错误;D、婴儿出生后,近1 0年不会成为劳动力的组成部分,不会对就业产生影响,D错误。故选B。6.几千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呈“缓慢→加快→迅速”的过程,证明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A. 医疗卫生条件 B. 妇女就业状况C. 生活风俗习惯 D. 生产力发展水平【答案】D【解析】世界人口增长“缓慢→加快→迅速”的过程, 几千年以来,人类生产力水平也得到不断发展,并且发展速度也是不断加快,可知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7. 图1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图”,图2为“不同阶段的人口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图1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图2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A. 甲—① B. 乙—② C. 丙—③ D. 丁—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读图1可知,乙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为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的过渡类型,与右图中的②阶段对应;甲国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丙国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丁国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甲、丙、丁三国人口增长特点分别对应右图中①③④阶段不符。故选B项。读下图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8. 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 从欧洲迁往非洲 B. 从北美迁往拉美C. 从亚洲迁往拉美 D. 从非洲迁往西亚9. 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 从湖北流向四川 B. 从湖南流向广东C. 从山东流向甘肃 D. 从新疆流向内地【答案】8. D 9. B【解析】【8题详解】二战后,世界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西亚由于石油开发吸引了大批外籍劳工,D正确,A、B、C都错。【9题详解】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由内地到沿海,由乡村到城市,湖南距离广东较近,且经济发展水平比广东落后,所以人口由湖南向广东流动,B正确。10.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 一位陕西英语教师到英国进修两个月 B. 加拿大人到中国定居C. 到欧洲、澳大利亚“十日游” D. 空间移动距离在 100 千米以上【答案】B【解析】人口迁移是人口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并且在另一个地区长期居住,一位陕西英语教师到英国进修两个月,时间太短,A错;加拿大人到中国定居,B对;到欧洲、澳大利亚“十日游” 时间太短,C错;空间移动距离不一定在 100 千米以上,没有说明时间不一定是人口迁移,D错。读下面两则人口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1. 影响王琴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因素 B. 政治文化C. 交通运输 D. 自然环境12. 影响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资源开发 B. 宗教信仰C. 气候优越 D. 水源充足【答案】11. A 12.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1题详解】从安徽到江苏是从内陆到沿海,江苏的经济发展较快,因此影响王琴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选A。12题详解】休斯敦与纽约相比,纽约冷湿,而休斯敦气候温暖适宜,阳关充足,非常适合老年人颐养天年,史密斯是退休后移居此地,因此是为了享受生活寻找的优越养老地区,选择C。【点睛】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但发达国家很多是因为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迁移。美国老年人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就是这种情况。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13. 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自然环境好 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 城乡收入差距大 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14.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 土地资源浪费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 城乡协调发展 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答案】13. C 14. A【解析】本题考查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的原因及影响。【13题详解】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对。城市环境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A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B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D错。故选C。【14题详解】“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地资源荒芜、浪费,A对。无人耕种,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B错。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C错。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错。故选A。15.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A. 科技水平 B. 资源总量 C. 人均物质消费量 D. 人均精神消费量【答案】B【解析】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所以资源总量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回答下面小题。16. 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是A. 新疆 B. 西藏 C. 山西 D. 河北17. 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A. 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 B. 人口密度小C. 自然灾害少 D. 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答案】16. B 17. B【解析】【16题详解】结合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只有西藏自治区人均生态承载力超过了人均生态足迹,所以没有生态赤字的是西藏,选择B。【17题详解】西藏处于高寒地区,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弱,A错;人口密度小,B对;地震等自然灾害不少 ,C错;生态环境脆弱, 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差,D错。【点睛】影响环境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资源因素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18. 影响图中甲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 地形 B. 交通 C. 水资源 D. 宗教19. 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A. 青藏地区 B. 长江中下游地区 C. 内蒙古地区 D. 新疆地区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B. 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C. 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D. 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答案】18. A 19. B 20. D【解析】【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由图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生态环境较恶劣,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口密度较小,所以地形是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A正确;水资源、交通和宗教都不是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与物质资源协调,有健康的生活水平又不影响未来人口的生活质量,中国西部的环境承载力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肯定也小,相反我国东部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A、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合理容量小,A错误;B、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B正确;C、内蒙古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环境承载力较差,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较小,C错误;D、新疆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环境承载力差,人口合理容量小,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解。AB、目前从实际人口数量看,无论东部还是西部,实际人口数量均已超过人口合理容量, AB错误;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过度利用,C错误;D、人口合理容量是—个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D正确。故选D。来自俄罗斯联邦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消息显示,2013年俄罗斯人口实现了自苏联解体之后的首次自然正增长——1月到11月俄出生人口比死亡人口多出近2.27万。据此完成以下问题。21. 下列属于俄罗斯长时期人口负增长引起的社会问题的是A. 社会治安混乱 B. 劳动人口不足问题C. 城市人口过多问题 D. 失业人口增加22. 俄罗斯人口出现了自苏联解体之后的首次自然正增长,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A. 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B. 使得人口增长模式转型C. 人口老龄化趋势得到减缓 D. 加剧性别不均衡状况【答案】21. B 22. C【解析】试题分析:【21题详解】人口负增长意味着人口数量减少,可能导致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22题详解】该国人口出现自然正增长意味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得到减缓,但短期内该国人口增长模式不可能发生变化,仍属于现代性模式。处在干旱、半干旱内陆盆地的某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等人口密度线的分布及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23. 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 西北多东南少 B. 南多北少 C. 东北多西南少 D. 均匀分布24. 若A地人口密度明显大于周边地区,就自然条件看,它最可能是A. 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平原 B. 湖滨周围的低山丘陵C. 水源充足的山麓冲积扇平原 D. 气候温暖湿润的绿洲25. 假如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人口变化以自然增长为主,那么当地人口变化最可能引起的问题包括 ①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②土地承载力大幅度增加③荒漠化加剧 ④附近的胡杨林干枯死亡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答案】23. A 24. C 25. C【解析】【23题详解】读图示意该地区等人口密度线的分布及变化可知,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不断向外围发展,肯定在此线内部人口分布密集,根据图中等人口密度线的分布和变化,判断人口集中分布在西北,而西南较少。所以A正确,排除其他人口分布的描述。故本题选择A。【24题详解】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说明A地适宜人类居住的条件好于周边,再结合该地区处在干旱、半干旱内陆盆地(从气候和地形条件排除湖滨周围的低山丘陵和气候温暖湿润的绿洲)。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平原一般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是入海口形成的冲积平原,A错。结合四个选项,只有水源充足的山麓冲积扇平原符合该地发育地貌,C对。故本题选择C。【25题详解】材料中可知,A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区,再加上题干假设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人口变化以自然增长为主。那么随着人口的增长,势必增大对土地承载力的考验,土地承载力会减小,②错;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增长率较高,暂没有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①错;人口的大量增加,增大对环境承载力的考验,增大对水资源的摄取,势必加剧荒漠化现象,导致附近的胡杨林干枯死亡。③④正确。故本题选择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26.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2)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高低高”模式阶段的是_____和_____(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___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_________(填字母)。(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_____阶段(填字母)。(5)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_________”型模式,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工作。【答案】(1)自然增长率(2)B C 发展中(3)B(4)D(5)现代 计划生育【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斜线部分为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所以为人口自然增长率。(2)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为B和C两个阶段,人口增长快,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3)读图可知,图中死亡率逐渐下降的为B阶段。(4)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D阶段。(5)我国人口再生产已经接近现代型,主要是我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考点定位】人口增长模式27.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净迁入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是_____;净迁出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是____。(2)试从地理角度分析我国中部省区成为人口净迁出地区的原因(至少写二点)(3)试分析人口迁移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至少三点)【答案】(1)广东省 四川省(2)中部省区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充足;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交通便利。(至少写二点)(3)有利:为东部地区提供了劳动力、人才,促进了经济发展;大量人口的迁入,带动了东部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利:造成东部地区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引起东部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增大。(至少三点)【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状况及人口迁移的影响。【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净迁入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广东省,净迁出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四川省。(2)人口迁出的原因有中部地区劳动力丰富,经济落后,剩余劳动力充足;中部地区距离东部经济发达近并且交通便利也是中部省区成为人口净迁出地区的原因。(3)人口迁移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是对移入地的影响,分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有利影响有提供充足劳动力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大量人口的迁入,带动了东部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利影响是人口大量移入造成东部地区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引起东部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增大。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人口发展已进入关键的历史节点,人口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应由数量控制转向结构优化。材料二 左图是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的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右图为我国青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变化预测图。(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一般以15岁至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人口。)(1)与现阶段相比,我国Ⅲ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否会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2)描述我国2020年-2060年总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3)为遏制老年人口社会抚养负担持续加重的态势,有人提出延迟退休的建议。对此,说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答案】(1)不会发生变化 出生率上升的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死亡率也在上升,自然增长率依旧较低,仍处于低增长阶段。(2)总抚养比呈上升趋势 2020年-2040年时间段上升速度较快,之后上升速度下降。(3)同意:缓解养老压力;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平均寿命延长;充分发挥经验等优势。不同意:增加年轻人就业负担;不利于社会公平,尤其是中低收入者;老年人平均健康状况下降;工作效率降低;有些职业不适合等。【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分析。【详解】(1)人口增长模式依据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值进行判断,我国Ⅲ阶段出生率上升的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死亡率也在上升,自然增长率依旧较低,仍处于低增长阶段。故人口增长模式还是三低模式,不会发生变化。(2)根据图示信息,我国2020年-2040年青少年抚养比略有增大,老年抚养比明显增大,故总抚养比上升速度较快;2040年-2060年青少年抚养比略有下降,老年抚养比有所上升,总抚养比仍在上升,上升速度有所下降。2020年-2060年总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3)同意延迟退休的理由从缓解劳动力不足,减轻养老负担等,同时现在平均寿命延长并且老年人可以充分发挥经验等优势。不同意的理由从老年人继续就业会增加年轻人就业负担;不利于社会公平,尤其是中低收入者;另外老年人平均健康状况下降,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老年人在身体机能等各方面都有所下降,有些职业不适合老年人工作。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