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解析版)
展开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
A. 维持地表温度
B. 导致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
C. 增强大气逆辐射
D. 产生磁暴和极光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太阳辐射使维持地表温度得源泉,太阳活动会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太阳辐射与天气有关,晴天太阳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阴天,太阳辐射弱,大气逆辐射较强;太阳活动的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磁场,产生磁暴,在两极地区带电粒子流和稀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现象,据此分析选D。
【点睛】太阳活动加强时,会导致射向地球的射电增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现象;地球两极地区能出现极光现象;也会对地球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2.下图中四幅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A图中,地面热的地方,垂直大气上升运动,冷的地方,垂直大气下沉,造成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再促进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顺时针的环流圈,热力环流形式是正确的;B图中,白天, 同海拔的山谷上空的空气与山顶的空气比较,山顶附近的空气更接近地面,增温快,温度高,气流上升,而相对而言山谷中的空气温度较低,气流下沉,形成谷风,热力环流形式是对的;C图中,白天陆地的温度比海洋的温度要高,气流是上升的,形成顺时针的大气环流圈,热力环流形式是错误的。D图中,城市形成热岛效应,温度高,气流是上升的,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环流,D的热力环流形式是对的。故选C。
3.天然橡胶树喜高温、高湿,根系浅,枝条较脆弱,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风寒而降低产胶量。图中河流流域是世界重要橡胶种植区,该流域某城市有“黑金之都”之称。新加坡 1°22 ′N , 103°45′ E)一地理栏目摄制组欲乘飞机以660千米/小时的速度,沿最近距离到该流域上空拍摄橡胶园(中间加油休息,共需要 3 小时),共需要大约( )
A. 20小时 B. 30小时 C. 40小时 D. 50小时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新加坡位于( 1°22 ′N , 103°45′ E ),即位于赤道附近,到该流域上空区域也就是到丙区域的最近距离基本是沿赤道飞行,赤道上1°大约110千米,飞机速度为 660 千米/小时,那么每小时大约飞行6°;从 103° 45′ E 到 60°W ,相距 163°,大约需要 27小时,加上中途休息的 3 小时,共需要 30 小时左右,据此分析选B正确。
【点睛】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 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 3.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
4.该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在我们祖国60周年庆贺日,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区域并向哪个方向移动?( )
A. 直射点位于①-②之间,并向北移动
B. 直射点位于②-③之间,并向北移动
C. 直射点位于③-④之间,并向南移动
D. 直射点位于④-⑤之间,并向南移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图示②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夏至日;④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冬至日;则①表示春分日;③表示秋分日;⑤表示春分日。我国的国庆节为10月1日,位于9月23日—12月22日之间,故位于③④之间,并向南移。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难度一般。本题还可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
5.读侧强热带风暴过境示意图,箭头表示强热带风暴中心位置移动路径,仅5-7日这三天影响S市(上海)。5~7日这三天S市的风向将如何变化( )
A. 由东南风转为东北风 B. 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
C. 由偏北风转为偏西风 D. 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读图可知,5日强热带风暴中心位于S市东南方向,该市风向为偏北风,6日为西北风,7日为偏南风,故答案C项。
考点:风向的判断
6.下图为某岛屿简图,该岛屿中部多山,降水大多在1 000 mm以上,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较大。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东北部降水少,洋流 B. 西南部降水少,洋流
C. 东北部降水多,信风和地形 D. 西南部降水多,地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该岛位于东北信风带,东北部位于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南部位于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所以影响因素是信风 和地形。C对。
考点:不同区域气候特征差异的成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7.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导致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与太阳活动成反相关性
B. 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上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
C. 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的磁场,导致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 太阳活动强时会使到达地球的粒子流增多,6月22日在北极看到的极光就会增多
【答案】C
【解析】
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导致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正确。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与太阳活动成相关性,但有的地方正相关,有的地方负相关,有的地方有时正相关,有的地方有时负相关,A错误。太阳活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B错误。12月22日在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是观察极光的最好时机。D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点在A答案,相关性不能说出正相关。
如图示意甲、乙两区域(甲区域内的等高距为200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 甲、乙两区域的共同之处是( )
A. 地势北高南低 B. 南部主要植被是落叶阔叶林
C. ①、②两河水能资源丰富 D. 南部的河口三角洲是主要的农耕区
9. 关于图中③、④两水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③是渤海,④是地中海 B. ③是黄海,④是地中海
C. ③水域冬季含盐量高于④水域 D. ③水域水温低于④水域
【答案】8. C 9. D
【解析】
试题分析:
【8题详解】
根据等高线判断,甲区中①河发育于山谷,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起,说明南高北低,南部为河流发源地,不会形成河口三角洲,D错;根据等高线判断,乙地势北高南低,A错。根据经纬度判断,甲为温带季风气候,但纬度较高,植被为针阔混交林,乙区为地中海气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错。①河位于季风区,降水丰富,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②河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年降水量大,加上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也相当丰富,C对,故选C。
【9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判断,③是长白山天池,④是地中海,AB错。长白山天池以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属于淡水湖,盐度比地中海低,C错。长白山天池海拔高,水温低于地中海,D对。故选D。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世界地理分区
下图所示的我国甲地区以盛产玉石、地毯、丝绸“三宝”闻名中外。在该地,古人采玉的方法以河中“捞玉”“踏玉”为主。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0. 据图可知,流经甲城市的河流应发源于( )
A. 昆仑山 B. 天山 C. 祁连山 D. 秦岭
11. 古人采玉的理想地应分布在(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据提供信息可推断,在该地采玉的最佳时期应在(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10. A 11. C 12. C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河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愈往下游水越少,因此,流经甲城市的河流应发源于甲南部的高山,根据经纬度位置,应为昆仑山。
【11题详解】
由于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是在河水较少时在河床上拣玉,可见玉石颗粒较大,③河段处于河流流出山口地段,流速变缓,有利于泥沙沉积,更有可能采到玉。
【12题详解】
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流水量大;秋季气温降低,河流水量减少,河床裸露,是古代在河床上拣玉的最佳季节。
考点:本题组考查中国区域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48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3. M、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
A. M、P B. Q、P C. Q、M D. H 、N
14.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 250米 B. 450米 C. 390米 D. 350米
【答案】13. C 14. D
【解析】
试题分析:
【13题详解】
仔细读图,注意等高线的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图示区域地势由河流沿线向两侧渐高,根据山峰高程、河流位置、等高距100米三个条件可确定图中从山峰到Q点每条等高线的数值分别为500、400、300、300、400,从而判断Q地海拔范围为400米到500米之间,与M点所处海拔范围相同,故选项C正确。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山峰为580米,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河流所处的河谷在300米等高线以下,那么河流的高度在200米到300米之间,因而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在280米—380米之间,故排除选项B、C;图中显示桥梁位于瀑布以下,而且瀑布的落差为48米,瀑布下游桥梁附近河岸的海拔高度肯定在(300-48)=252米以下,那么山峰与桥梁的高差一定在580-252=328米以上,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相对高度的计算。
【方法总结】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的判读:(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4)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7)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8)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读某地“四水”转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 褶皱山地 B. 断陷盆地 C. 岩溶高原 D. 冲积平原
16. 有助于提高壤中水比例的是( )
A. 植被覆盖率高 B. 地形坡度大
C. 城市化面积大 D. 降水强度大
17. 该地区干旱率较高,原因最可能是( )
A. 降水稀少 B. 人类用水量大
C. 地表水资源贫乏 D. 水污染严重
【答案】15. C 16. A 17. C
【解析】
试题分析:
【15题详解】
读图,该地区大气降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大于转化成地表径流的比例,最可能位于岩溶高原地区,通过下渗、漏斗等转化成地下径流多,C对。褶皱山地转化成的地下径流占比例小,A错。断陷盆地水流汇集到盆地中,不是沟谷中,B错。冲积平原应是汇入地表径流的比例大,土壤含水量大,损失水量少,D错。
【16题详解】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所以有助于提高壤中水比例的是植被覆盖率高,A对。地形坡度大,径流速度快,下渗的水少,B错。城市化面积大,地表硬化,土壤中水比例少,C错。降水强度大,地表径流量大,下渗水比例小,D错。
【17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该地区可能是岩溶高原,结合四水的转化情况,通过地表、地下径流损失比例大,说明该地降水多,A错。损失径流量大,人类用水量相对小,B错。干旱是土壤缺水的状况,该地干旱率较高,原因最可能是地表水资源贫乏,C对。水污染严重是水质型缺水的原因,不是干旱的原因,D错。
考点:区域四水的转化,影响土壤水比例的因素,干旱率高的原因。
【名师点睛】注意图中各种水所占的比例,地下水比例大于地表水,说明下渗或区域内漏斗、溶洞较多,最可能是喀斯特地区。其它岩层影响区,降水转化成地下水的比例小于地表水。干旱的原因是土壤缺水,污染的水不能做灌溉水源利用,否则会污染土地,不是干旱的原因。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图示区域陆地气候的特征有( )
A. 阴雨天气多,降水丰富
B. 夏季温度高,昼夜温差大
C. 白天升温慢,夜晚降温慢
D. 四季分明,降水年际变化小
19.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前,采珠业是a国的支柱产业;之后采珠业迅速衰退,其主要原因是( )
A. 国际市需求量锐减 B. 养殖技术迅速发展
C. 海水温度迅速上升 D. 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20. 下表是2014年a国人口相关统计资料,有关a国人口叙述正确的( )
A. 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 B. 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C. 吸引了大量男性人口迁入 D. 人口分布比较均匀
【答案】18. B 19. D 20. C
【解析】
试题分析:
【18题详解】
读图,结合该地的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副热带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陆地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温度高,昼夜温差大;由于降水少,晴天多;由于沙漠地表比热容小,所以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沙漠气候终年炎热,降水年际变化大。故该题选B项。
【19题详解】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前,采珠业是a国的支柱产业,之后采珠业迅速衰退主要该区域石油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从采珠业转移,由于海上石油的开发破坏了珍珠的生存环境,导致珍珠产量下降;并不是国际市需求量锐减和海水温度迅速上升导致的。故该题选D项。
【20题详解】
读表中数据可知,a国人口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调,但不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主要是该国石油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男性人口迁入;该国人口增长率高,不完全是人口自然增长导致的,所以不能判断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该为热带沙漠气候,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绿洲和城市。故该题选C。
考点:区域气候特征的分析,区域工业发展的条件、区域的人口问题。
【方法总结】(一)区域气候特点描述:①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②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温差大小、温度带)③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④光照状况⑤气象灾害 如中国南方地区气候特点:①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为主,热带季风气候面积小②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③雨季长雨量大,夏秋季节多台风,地处湿润区,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二)气候成因分析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海陆因素、④地形因素、⑤洋流因素(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是由于地处温带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三)分析区域工业发展条件的规律技巧:分析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应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来考虑,这与前一章分析一个 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是相似的。当然,分析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条件要兼顾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的因素,而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则应侧重从社会经济因素来考虑。而一个区域发展的背景既要考虑国内因素,还要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
(四)区域人口问题的分析程序:
高考主要考查人口问题的判断、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人口问题的判断
首先,明确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
其次,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关于人口问题的判断,经常通过关于人口的新概念进行切入,比如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对新概念的理解,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
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2)人口老龄化的原因: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3.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应对措施主要是实施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影响: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产生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问题;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应对措施主要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1. 下列关于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系密切
B.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在热带地区高于温带地区
C. 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D.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22. 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稳定性 D. 复杂性
【答案】21. A 22. A
【解析】
试题分析:
【21题详解】
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系密切,A正确;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在温带地区高于热带地区;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易被侵蚀,不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矿物质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22题详解】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土壤与其他自针地理要素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正确。
【考点定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04年和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分别在雅典和北京举行,下图是两地的气候资料。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3. 雅典所属的气候类型,适宜生长的水果是( )
A. 柑橘 B. 香蕉 C. 椰子 D. 荔枝
24. 与雅典8月相比,北京9月的降水与气温特点是( )
A. 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B. 降水较多,气温较低
C. 降水较少,气温较高 D. 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答案】23. A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雅典所属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适宜生长的是亚热带水果,香蕉、椰子、荔枝是热带水果,柑橘是亚热带水果。
【24题详解】
雅典8月的气温在20度以上,而北京9月的气温为20度,略低于雅典8月的气温;雅典8月的降水大约是在20毫米左右,而北京9月份的降水则在50毫米左右,故与雅典8月相比,北京9月的降水较多,气温较低。
【点睛】判断气候类型,首先判断该地所属的南北半球,然后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气温值确定所在热量带,最后根据雨型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
下面甲、乙两图中的两座山峰均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从成因上看,甲、乙两图中的山都是( )
A. 板块碰撞而形成的褶皱山 B. 岩块上升而形成的块状山
C. 堆积物堆积而形成的土山 D. 岩浆多次喷发而形成的火山
26. 乙图中的湖泊对长江径流的影响是( )
A. 洪水期湖泊水补给长江水,增加了长江水的洪峰
B. 枯水期长江水补给湖泊水
C. 蓄洪补枯,调节长江径流
D. 对长江中上游的影响大于下游
【答案】25. B 26. C
【解析】
试题分析:
【25题详解】
从成因上看,甲、乙两图中的山都是岩块上升而形成的块状山,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B对。板块碰撞而形成的褶皱山岩层没有错动,A错。两山都不是土山,C错。不是岩浆多次喷发而形成的火山,D错。
【26题详解】
乙图中的湖泊对长江径流的影响是蓄洪补枯,调节长江径流,C对。洪水期长江水补给湖泊水,削减了长江水的洪峰,A错。枯水期湖泊水补给长江水,B错。对长江中上游的影响小于下游,D错。
【考点定位】山峰成因,湖泊对径流的影响。
【名师点睛】根据区域轮廓,判断山东的泰山与江西的庐山,都是岩块相对上升形成的断块山。了解断块山与褶皱山的区别。两山缺少火山岩分析。了解湖泊与河流的补给关系,湖泊主要影响其下游的水文特征。
下图为“城郊间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图中①~④处,气压最高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8. 下列能有效缓解上海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
A. 提高建筑物高度 B. 增加市区道路密度
C.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D. 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答案】27. B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读“城郊间热力环流示意图”,可以知道,②③位于近地面,①④位于高空。根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原理可知,③气压大于④,②气压高于①。另外,③处气流上升,形成低压,②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故②气压高于③,所以①②③④气压由高到低顺序为②③④①,最高为②,据此分析选B。
【28题详解】
提高建筑物高度,会导致城市风力减弱,热量不易散失,加剧热岛效应,A错。增加市区道路密度,会导致城区机动车数量增多,交通排放的热量增多,热岛效应增强,B错。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会使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能力增强,降低热岛效应,C对。扩大中心城区面积对缓解热岛效应作用不大,D错。据此分析选C。
【点睛】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水气影响、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多方面的因素。
读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下列能正确表示宁夏平原形成过程的是( )
A.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B.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
C.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沉积 D.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沉积
30. 与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 )
A. 渭河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三角洲 D. 台湾海峡
【答案】29. C 30. A
【解析】
试题分析:
【2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平原两侧地壳抬升,中间地壳下降,形成低地;在黄河及其支流影响下,泥沙沉积形成平原。
【3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平原地质构造为断层中的地堑,和其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渭河平原。
考点:地质构造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0分)
31.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阿根廷位于南美洲南部,东濒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同智利接壤,北接玻利维亚、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和乌拉圭为邻。
(1)A、B所在地区气候均较干旱,请分别说明其主要自然原因。
(2)分析美洲西南段海岸线破碎的原因。
(3)C所在地区有“世界粮仓与肉库”的美称,试分析形成的区位条件。
【答案】(1)A处于内陆,地形相对封闭,到达的水汽少;B处于西风带安第斯山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2)位于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西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流水侵蚀作用强;沿岸风大浪大,受海水侵蚀作用强;纬度高,离南极洲近,受冰川侵蚀作用强 (3)C所在地区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适合种植业发展;气候温和,草原面积广阔,适于畜牧业发展(1分);有河流经过,水源条件较好;地广人稀;农牧产品商品率高;距海近,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有利于农牧产品出口(答出其中任何五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AB所在地区气候均较干旱的原因,可以从海陆位置、地形、风向等方面回答。图示A处于内陆,地形相对封闭,海洋影响小,到达的水汽少;B处于西风带安第斯山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2)南美洲西南段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西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流水侵蚀作用强;沿岸风大浪大,受海水侵蚀作用强;纬度高,离南极洲近,受冰川侵蚀作用强;内、外力共同作用,使得岩石破坏严重。
(3)C形成“世界粮仓与肉库”的区位条件,可以从劳动力、市场、交通等方面回答。C是南美的东南部的拉布拉塔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适合种植业发展;亚热带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潘帕斯草原面积广阔,适于畜牧业发展;有河流经过,灌溉水源和牲蓄饮水条件较好;地广人稀;农牧产品商品率高;距海近,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有利于农牧产品出口。
考点: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的区位分析。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镇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材料二:“一带一路”路线。
材料三:西安与加尔各答气温与降水统计资料。
(1)与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有。
(2)一艘航行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船舶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海拔1661米),是世界著名的“春城”,原因是______。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善,近年来该国的鲜花产业发展迅速,出口鲜花占欧盟市场的三分之一。
(4)陆上丝绸之路经过的甲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5)西安与加尔各答气候特点的不同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两地气候成因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
【答案】(1)运量大、成本低、可借助冬夏季风航行(2)台风或飓风;地震或海啸(3)地处赤道附近,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小,气温的年变化很小但因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候终年凉爽,四季如春;交通;技术(4)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5)西安的气温年较差大于加尔各答;西安年降水量较加尔各答少;都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解析】
试题分析:(1)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与陆路运输相比,海上运输运量大、价格低。
(2)图中线路信息可知,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在西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海域,船只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主要有飓风(台风)和海啸(地震)等。
(3)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海拔1661米),是世界著名的“春城”。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目前影响鲜花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交通和技术,使得市场扩大。
(4)甲地区位于中亚,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5)两地气候特点的不同,从气温(平均气温和温差)和降水(总量和季节变化)两个角度来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和洋流等。西安和加尔各答均属于季风气候,大气环流形式相近。
考点:交通运输方式对比,自然灾害分布,气候特点及成因,农业发展条件。
33.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和“甲、乙两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由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填字母),终年降水少的气压带有_______。(填字母)
(2)图中CE之间风带的风向是_______,性质较_______(干燥/湿润),受其终年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右图中的_______(甲/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月份时,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高或低)压中心,被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在图中的字母代号是_______。7月份时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
【答案】⑴AG(2分);CG(2分)
⑵西南风 湿润 甲 终年温和湿润(2分)
⑶高 副极地低气压带 E 副热带高气压带
【解析】
试题分析:
(1)热力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以下沉气流为主,终年降水少。
(2)图中CE之间风带属于西风带,风向是西南风 ,从海洋吹向陆地,从低纬吹向高纬度,性质较湿润, 甲 为温带海洋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3)1月份时,亚欧大陆气温低,形成高压中心,被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图中的字母代号是E。7月份时亚欧大陆升温快,形成的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考点定位】风带和气压带
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见甲图)年降水量大约在40-80mm之间,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的海拔在1200-1700m之间,主体是沙山和高大的沙丘。沙丘内部较为潮湿,沙丘顶部附近生长有一些根系发达的篙属、沙米等草本植物(见乙图),沙山之间的洼地分布着100多个大小不等的永久性湖泊,冬季不结冰,多为咸水。湖岸边生长的茂密植物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树种,也是沙漠中动物的食物。湖泊周围常为牧场及聚落所在之地。
(1)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的形成过程。
(2)分析沙丘顶部可生长植被的原因。
(3)分析该地区众多湖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黑河地表水或沙漠冷凝水下渗到地下,地下水沿着断裂带流动,在沙山之间的洼地出露地表形成湖泊 (2)该地气候干旱,地下水丰富且水温较高,沙丘下层的地下水蒸发后,水汽不 断向沙丘顶部移动,导致沙丘内部湿度较大;植被的根部较深,有利于吸收沙山内部的水分(3)湖泊调节局部小气候,温差变小,湿度增大,改善居住环境;湖泊周围土地湿润,植 被生长茂密,防风固沙,减少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湖区植物为牲畜提供饲料,湖水 提供牲畜饮水,利于畜牧业发展;护了生物的多样性,为当地居民发展经济提供了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解析】
(1) 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的水源来自地下水,黑河地表水或沙漠冷凝水下渗到地下,地下水沿着断裂带流动,在沙山之间的洼地出露地表,形成湖泊。
(2) 沙丘顶部能够生长植被必定是因为有水源,该地气候干旱,但地下水丰富且水温较高,沙丘下层的地下水蒸发后,水汽不断向沙丘顶部移动,导致沙丘内部湿度较大:植被的根部较深,有利于吸收沙山内部的水分。
(3)湖泊是湿地,具有调节气候作用;湖泊周围土地湿润,植被生长茂密,防风固沙,减少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湖区植物为牲畜提供饲料,湖水提供牲畜饮水,利于畜牧业发展: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为当地居民发展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