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试卷
展开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满分100分, 完卷时间90分钟)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第一部分 单选题(共30题,满分60分)
我国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回答1~3题。
1.“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在未来五年内首先拉动的行业可能是( )
①服装、玩具 ②教育、服务 ③医疗、卫生 ④建筑、交通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全国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
A. 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B. 能有效解决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衡问题
C. 有利于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D. 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生产力
3.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 )
A. “用工荒”问题会得到缓解 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
C. 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D. 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解决
读下面“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4~6题。
4.若此图表示 “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欧洲迁往非洲 B.从北美迁往拉美
C.从亚洲迁往拉美 D.从非洲迁往西亚
5.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的是( )
A.从湖北流向四川 B.从湖南流向广东
C.从山东流向河北 D.从新疆流向内地
6.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
A.甲地优美的环境 B.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C.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下表为“新疆和浙江在两个时段的人口迁移变化(迁移率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回答7~8题。
| 迁移率 | 1995年~1999年 | 2000年~2005年 |
新疆 | 迁出率 | 1.4% | 1.3% |
迁入率 | 6.9% | 4.2% | |
浙江 | 迁出率 | 2.1% | 2.5% |
迁入率 | 6.1% | 16.2% |
7.影响1995年~2005年新疆和浙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资源开发 工业化 B.婚姻家庭 文化教育
C.生态改善 工业化 D.资源开发 文化教育
8.浙江省人口迁移变化对该区域产生的影响是( )
A.加快耕地资源开发 B.加快人口老龄化
C.加快环境质量改善 D.加快城市化进程
读下图完成9~11题。
9.影响一地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对外开放程度 B. 消费水平
C. 科技发展水 D. 资源的丰歉程度
10.图示区域单位面积环境人口承载力最大的省区是( )
A. 四川 B. 福建
C. 湖南 D. 广东
11.引起图中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B. 人口分布差异
C. 自然环境差异 D. 消费水平差异
左图示意2002年长江三角洲城镇的不同等级规模,右图为某个区域的城镇等级规模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体现出城镇规模、等级、数目之间的关系为( )
①城镇规模越大,级别越高,数目越多 ②城镇规模越小,级别越低,数目越多
③城镇规模越大,级别越高,数目越少 ④城镇规模越小,级别越低,数目越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3.左图、右图两区域的城镇规模体系有何差异( )
①左图区域次级城镇有两个,右图区域只有一个
②左图区域各级别的城镇数目多于右图区域同级别的城镇数目
③左图、右图区域同级别的城镇相比右图区域的城镇服务对象的辐射范围较小
④左图、右图区域同级别的城镇相比较,左图区域城镇规模较大,右图区域城镇规模较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回答14~16题。
14.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下列各国中,近百年来人口发展情况与左图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A. 埃及 B. 中国 C. 德国 D. 新加坡
16.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
A. Ⅰ B. Ⅰ和Ⅱ C. Ⅱ D. Ⅲ
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19题。
17.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分别为( )
A. 文教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B. 住宅区、工业区、文教区、商业区
C. 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住宅区
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
18.影响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
A. 经济 B. 资源 C. 文化 D. 地形
19.该市计划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厂,最佳的地点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回答20~21题。
20.导致产生上述情况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
21.如今北方市场上随处可见荔枝最主要的原因( )
A.交通条件和食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B.荔枝的种植区位范围扩大到了北方
C.大部分荔枝是北方温室里种出来的
D.我国北方市场对荔枝的需求量变大了
下图为“部分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22~24题。
22.图示农业地域类型为( )
A. 商品谷物农业 B. 季风水田农业 C. 混合农业 D. 乳畜业
23.我国与泰国旱涝灾害频发的共同原因是( )
A. 台风活动频繁 B. 锋面活动频繁
C. 气温变化大 D. 季风的不稳定性
24.在农业生产中,为防御旱涝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B. 培育良种
C.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D. 改良土壤
据报道,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已逐渐成为我国的花卉产业带,回答25~27题。
25.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土壤 D. 生物多样性
26.与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相比,云南发展花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 )
A. 交通 B. 科技 C. 劳动力 D. 市场
27.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与分布地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大牧场放牧业——墨累—达令盆地
B. 混合农业——潘帕斯草原
C. 乳畜业——西欧
D. 商品谷物农业——东亚、东南亚
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回答28~30题。
28.下列区位条件中,不属于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具备的是( )
A. 夏季气候温暖 B. 临近海港,便于出口
C. 土地辽阔,地形平坦 D. 草类茂盛
29.下列关于甲、乙两牧区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牧区生产依赖天然草场,“超载放牧”严重
B. 甲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乙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 甲牧区产品主要靠铁路运输;乙牧区产品主要靠航空运输
D. 甲牧区主为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等;乙牧区主要出口牛肉到欧美
30.当前,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围,其原因是( )
A. 大城市周围有充足的牧草供应
B. 由于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
C. 大城市周围劳动力充足
D. 大城市周围土地租
第二部分 综合题(共4题,满分40分)。
31.下面左图“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下面右图“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10分)。
(1)上面左图斜线()部分表示 率,A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型。
(2)上面左图中D阶段的特点是 ,目前该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分布在上面右图中对应的 国(填字母)。
(3)上面右图中A国的人口问题是 ,上述问题对A国人口增长及社会、经济、生态产生的影响有 ,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有 。
32.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经济生产活动,取决于 。决定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 。(2)地租水平最高的是图中的(A、B、C)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区应为 区,此处地租最高的原因 。(3)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区是 区,原因 。(4)图中C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区是 区,这样布局所考虑的主要因素
。
33.读部分国家城市化进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从图示可看出,_____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最高。
(2)在1800—1992年间的六个时间段中,英国和日本城市化水平增幅最快的时段分别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目前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______,出现了________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发达国家______,但城市化水平仍较______。
34.现代经济发展虽然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有所减弱,但由于受产业传统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各国各地区仍表现出一些各具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种植对象是__________,试简述该农业的特点 。
(2)C对应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区位优势有哪些? ______________ 。
(3) 图中______处(填写图中字母)的________草原是大牧场牧牛业区,其产品能远销欧洲主要得益于_ 的发明。
【参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B | C | C | D | B | D | A | D | D | D | A | B | C | D | C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D | D | A | B | B | A | B | D | C | B | C | C | B | A | B |
31.(1)自然增长(1分) 原始 (1分)
(2)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或者低自然增长率(2分) B (1分)
(3)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0-14岁少年儿童比重大。 (2分)
影响:加大资源、环境、社会就业、医疗、教育压力;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2分)。措施:计划生育 (1分)
32. (1)各类土地愿意付出租金的多少(1分)。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交通通达度 (2分)
(2)A、 商业、 交通便利,且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3分)
(3)住宅、 既方便上下班,又利于购物(2分)
(4)工业、降低成本,保护环境(2分)
33.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英国 (2分)
(2)英国:1850—1890年 日本:1950—1970年 (2分)
(3)慢(趋缓甚至停滞)(1分) 逆城市化(1分) 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环境优美;现代交通的发展(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2分)
(4)快 低 (2分)
34. (1)季风水田农业(1分)水稻(1分)小农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2分)
(2)商品谷物农业 (1分)、地广人稀;市场开阔;交通运输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3分)
(3)D 潘帕斯 牛肉海上冷冻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