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说明:1、本试卷分第I、II 两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2、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Ⅱ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 )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况的改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①对。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表现在区域之间,②错。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③对。某一要素的改变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况的改变,④对。C对,A、B、D错。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7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出现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大。据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2.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泥沙淤积。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 B. 土壤 C. 水文 D. 生物
3. 该资料说明环境中某要素发生变化易引起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生产性 B. 平衡性 C. 差异性 D. 整体性
【答案】2. C 3. D
【解析】
试题分析:
【2题详解】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库下游水位升高达175米,与上游方向的水位差减小,使得库区水流明显放缓,属于水文要素的变化引起的。故选C。
【3题详解】
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某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其他要素发生变化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一。故选D。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是我国杏树开花盛期物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导致杏树开花盛期由南向北推后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洋流
5. 造成石家庄与太原杏树开花盛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洋流
【答案】4. A 5. C
【解析】
本题考查气温的影响因素。
【4题详解】
纬度越高,温度越低,杏树开花盛期越晚,故导致杏树开花盛期由南向北推后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
【5题详解】
石家庄比太原纬度稍高,但石家庄杏树开花盛期更早,主要是因为太原位于黄土高原,地势高,气温低,杏树开花盛期晚。
图甲为“吉林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 从图甲到图乙再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规律
7. 在塔克拉玛干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多为风成地貌,体现了地理环境要素中( )
A. 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B. 水文对地貌的影
C. 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D. 植被对气候的影响
【答案】6. B 7. A
【解析】
【分析】
地球陆地上的降水,绝大部分来自海洋,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弱,受这种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自然带表现出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6题详解】
甲为森林,乙为草原,丙为荒漠,甲乙丙呈东西方向,自然带由森林到草原到荒漠的变化,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
【7题详解】
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成地貌,属于气候对地貌的影响,A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掌握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
下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 ④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阶段( )
A. 原始低增长阶段 B. 加速增长阶段
C. 增长减缓阶段 D. 低速增长阶段
9. 缓解①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A. 开发劳务市场 B. 实行计划生育
C. 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D. 加大教育投入
10. 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较高
B. 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
C. 资源贫乏,人口合理容量最高
D. 人们的离婚率较低
【答案】8. A 9. C 10. 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读图技巧。
【8题详解】
读图可知,④国目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故人口增长处于原始低增长阶段,故选A。
【9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国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应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故选C。
【10题详解】
欧洲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较高,人们生育意愿低,离婚率较高,导致人口出生率低,故选A。
【点睛】人口老龄化
(1)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人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已进人现代型。
(2)产生的原因: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愿生育,使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的比重也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上升。(关键是分析出生率、死亡率为什么都降低。)
(3)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
(4)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 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12. 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Ⅰ阶段
B.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Ⅱ阶段
C. 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Ⅲ阶段
D.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过渡阶段
【答案】11. B 12. D
【解析】
试题分析:
【11题详解】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故也是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
【12题详解】
目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故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处于Ⅱ阶段,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增长环境,人口增长模式处于Ⅲ阶段,而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处于由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过渡阶段,这也是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即从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过渡阶段。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和目前世界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影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根本性因素,并能结合两类国家的经济发展等内容判断两类国家和世界的人口增长模式。
13.下列人口迁移,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
A. 叙利亚内战导致的难民迁移 B. 被贩卖的非洲黑人奴隶
C. 上海赴泰山旅游的游客 D. 三峡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移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分类,意在考查学生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详解】叙利亚内战导致的难民属于国际人口迁移,被贩卖的非洲黑人奴隶属于国际人口迁移,上海赴泰山旅游的游客定居地没有发生改变,不属于人口迁移,三峡工程建设出现的移民属于人口国内迁移,故选D。
14.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新特点的是( )
A. 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 定居人口减少
C. 人口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D. 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二战后人口迁移的特点是: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迁移原因 | 特 点 | 迁移路线 | |
二战前 | 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 欧洲人到美洲、非洲 |
二战后 |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15. 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 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 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
C. 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 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16. 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A. 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 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 改善城市环境 D. 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从表格数据15-29岁年龄段人口迁入比重最大,则可以看出该市人口迁入以青壮年人口为主,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不相同,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男性人口小于女性人口,所以选C。
【16题详解】
由表格中信息可以判断,迁入人口以15﹣44岁人口为主,是以劳动力为主,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加剧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对城市环境有一定影响,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即选D。
阅读表中数据,回答下列各题。
17. A~D栏反映我国基本国策的哪个方面( )
A. 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B. 人口素质逐步提高
C. 小学失业率上升 D. 文盲增多
18. 对E栏的说明,错误的( )
A. 老龄化问题逐渐明显,社会问题逐渐严重
B. 老年人口增加很快
C. 人口寿命延长,这是我国的人口政策的实施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结果
D. 农村生产力低下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地区
【答案】17. B 18. 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本题难度一般,能从题干和表格资料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我国老龄化的形成主要原因和地区分布差异。
【17题详解】
资料反映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十万人中,文化程度与90年代相比的变化情况”,故可反映人口素质水平的逐步提高,故选B。
【18题详解】
E栏为“大于65岁人口”的老年人口比重,其增长反映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将带来养老压力增大,A、B项正确;我国的老龄化问题主要是由于计划生育导致的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人均寿命延长,则使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C项正确;而我国的老龄化问题较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故D错误。
19.读下图,结合国情推断,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
①城市迁往农村 ②农村迁往城市 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
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 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 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A. ②③⑥ B. ①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本题取材于课本原图,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对中国国情的理解能力。从图中看,主要迁出地区是中东部人口密度较大的省区和城市,主要迁往东北和西部边疆地区,即①③两项符合图中情况。当时主要是为了开发边疆和开发矿产资源而进行人口迁移,故不可能是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应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故⑤也符合,所以选B。
20.下列因素中,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
A. 资源数量 B. 科技发展水平
C.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D.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成正比,与消费水平成反比。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1.读“制约中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则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是( )
A. 水资源 B. 耕地资源
C. 矿产资源 D. 土地资源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图示资源是制约当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而一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由当地最短缺的资源决定。故图示反映耕地资源最短缺。
22.关于环境人口容量叙述正确的是( )
A. 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 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答案】C
【解析】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A正确;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可能扩大,B错误;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C正确;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发表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中提出,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D错误。
23.有关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 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合理人口容量小
C. 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合理人口容量大
D.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目前的人口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详解】环境人口容量或称为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一个警戒值,人口合理容量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一个理想值,比较环境人口容量与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可知,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合理人口容量大。故选C。
24.一个国家的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为( )
A. 环境人口容量 B. 人口合理容量
C. 环境承载力 D. 每平方千米200人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等概念,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根据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可知,一个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最多人口数。所以一个国家的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为环境人口容量。故选A。
25.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取决于( )
A. 各种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高低 B. 各种活动的重要程度
C. 政府对各种活动的支持程度 D. 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的租金高低
【答案】D
【解析】
在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的租金高低。所以D项正确。
26.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 )
A. 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 B. 该地段的交通通达度差
C. 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宜作为商业区 D. 该地段地价太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详解】北京故宫周边自古就是行政区,因而在此形成行政区而不是中心商务区的主导因素是历史因素,故选A。
暑假,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华北地区某城市附近进行社会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在上左图中,四地住宅房价可能最高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8. 在上右图中为兴趣小组绘制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示意图”,若纵坐标代表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则横坐标不可能代表的是( )
A. 建筑物面积 B. 绿地面积
C. 工业化程度 D. 人口数量
【答案】27. B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地租的因素。根据图中的等高线,河流及公路判断乙地交通通达度高,地租高,所以房价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8题详解】
随着绿地面积的增大,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应该变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9.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特征是( )
①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经济活动频繁
②高楼林立,地价便宜
③建筑物高大密集,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④中心商务区有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向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城市中心商务区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经济活动频繁,①对。高楼林立,地价高, ②错。建筑物高大密集,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③对。 中心商务区有不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两种形式,④错。所以A对。
考点:城市中心商务区特征。
30.近年来,我国派往海外留学生,学成不归国现象严重,这一现象对我国而言( )
A. 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B. 可以减轻人口压力
C. 造成人才流失 D. 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发展中国家留学人员学成不归是发达国家无成本获得高素质人才的最大途径。故C正确。
考点: 人口迁移
第II卷(综合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4大题,共40分。)
31.下图是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则②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这在北半球的________(填“高"或“中”或“低")纬度地区比较明显。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____(A:①→②→③→④ B:④→⑤→⑥)的变化,产生该变化的原因是___。
(4)请写出①、④分别代表的自然带。 ①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5)福建省可能在上图的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所示自然带范围内。
【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2)由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的变化 中 (3)A 随着高度的增加,在一定高度水热条件发生变化,温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4)热带雨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5)②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详解】(1)根据图中的地点的位置分析,②在大陆东岸,在亚热带附近,因此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纬度不同,因此热量就不同,所以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2)图中③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根据图中的位置分析,是由于水分条件的不同造成的差异。这个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
(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关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一般山地的迎风坡自然带的分布界线偏高(迎风坡上水分和热量丰富),而雪线则是在迎风坡低(因为在迎风坡上降水多)。一般山区的垂直自然带的多少与纬度和海拔有关.山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因此山脉的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所以是A。
(4)结合图中的各个地点,判断自然带的类型。图中的①②③④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5)福建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图中②。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分为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级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主要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是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规律的更替,主要是以水分和热量不同形成的。
32.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所对应的自然景观分别为①_________:高山草甸 ②_________:高寒荒漠 ③_________:常绿阔叶林 ④_________:针叶林 。
(2)此图所示的自然带分布反映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3)图示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复杂,其原因是_________。
(4)南坡积雪冰川分布的下限海拔比北坡低,其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C D A B (2) 山地垂直 (3) 南坡山麓的海拔比北坡低,其相对高度大;南坡是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比北坡好 (4) 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雪)量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珠穆朗玛峰地区为例,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成因以及学生图文结合、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A、B、C、D的排序是由低到高的顺序,它们所代表的自然带的水热状况由好到差,①②③④所代表的自然带按水热状况由好到差的排序是③④①②,它与A、B、C、D一一对应。
(2)由题干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可知,该图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热状况的变化。
(3)珠穆朗玛峰的北坡山麓位于海拔约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而南坡自然带基带的海拔在2500米以下。因此,南坡的自然带较北坡复杂而完整。
(4)珠穆朗玛峰的南坡面向印度洋,特别是西南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在同等气温(低于0℃)情况下,南坡空气易达到饱和,形成降雪,形成海洋性冰川,其分布一般比背风坡要低;而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档.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空气要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形成冰川,因此积雪冰川分布的下限比南坡要高一些。
33.下面为A、B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
(1)儿童占有较高比重的是_______国,老人占有较高比重的是_______国。
(2)若按现有趋势发展,20年后,A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为_________;产生的影响为_________。B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有:_________。
(3)请你为两国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A国:_________,_________。B国: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B (2) A国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数量增长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大。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过多,加大了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经济发展速度降低,生活水平上升缓慢甚至下降 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3) 计划生育 提高人口素质 鼓励生育 适当接纳海外移民。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口金字塔的判读、人口问题及解决的措施,难度不大。
【详解】(1)由人口金字塔可以判断,儿童占有较高比重的是A国,老人占有较高比重的是B国。
(2)读A国人口金字塔图,塔基宽,代表人口自然增长快,若按现有趋势发展,20年后,A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人口增长太快,人口总量过多;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B国塔身宽,劳动力人口所占比重大,若按现有趋势发展,20年后,B国面临的问题有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年比重小,劳动力与兵员不足。
(3)A国人口自然增长快,解决问题的措施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国老龄化问题突出,解决的措施是鼓励生育,接收外来移民。
34.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___区,对应地租水平_________ (字母)线,此区租金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
(2)住宅区为_________(字母)区 ,该区能成为住宅区的原因是_________。
(3)工业区布局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城市外缘地带所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示意图表明_____是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在竞争的环境下,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_____ 。
【答案】 (1) 商业 D 靠近最大人流量,消费市场大,交通便捷。 (2)B 既方便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3) 地租 环境 (4)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意在考查学生城市功能分区的有关知识,读图能力及掌握城市合理布局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一般。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上面的分析可知:市中心位置各项经济活动的地租水平最高;市中心商业活动的付租水平最高,故为商业区;优势:市中心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市场广阔。
(2)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为住宅区,住宅区一般位于距离城市较近的地区,这里地租水平比市中心低,既可方便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工业区位于城市的外围,这里距离市中心较远,这里的地租水平最低,地价较低,有利于工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工业活动的付租能力最低,因此分布在这里。
(4)城市土地地租分布的一般规律:距市中心越近,地价越高;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地租较高.因此在地租较高的地区应该布局付租能力较高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