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科幻小说《三体》中虚构的三体外星文明来自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请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于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 三体人乘坐飞船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到达地球,所经过的天体系统级别最低的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答案】1. C 2. A
【解析】
试题考查天体系统。
【1题详解】
由材料“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可知,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于银河系,C正确。
【2题详解】
三体人乘坐飞船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到达地球,所经过的天体系统依次是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级别最低的是地月系,A正确。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如图)。晴朗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上海正在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 风的形成
B. 岩浆喷发
C. 煤的形成
D. 海水蒸发
4.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 太阳能屋顶可以美化环境
B.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
D. 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储量大
【答案】3. B 4. C
【解析】
试题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3题详解】
岩浆喷发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B正确;风的形成、煤的形成、海水蒸发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4题详解】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C正确;太阳能屋顶美化环境功能不是其原因;上海不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与能源储量没有因果关系。
1971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在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这部著作中,也有“日中有踆(cūn)乌”的记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今天看来,日中“乌鸦”其实是
A. 耀斑 B. 黑子 C. 日珥 D. 太阳风
6. 该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A. 提供光热资源
B. 干扰有线电短波通信
C. 产生极光现象
D. 各地降水量增加
【答案】5. B 6. C
【解析】
【5题详解】
材料中提到的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黑色的乌鸦就是黑子。
【6题详解】
根据上题结论,当黑子增多时,太阳活动增强时,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不是有线通信,产生极光现象,为提供光热资源和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的影响,不是太阳活动的影响。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图中①表示
A. 地幔 B. 地壳
C. 地核 D. 软流层
8.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图中
A. ①的顶部
B. ②的全部
C. 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
D. ②的全部和③的顶部
【答案】7. B 8. C
【解析】
试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7题详解】
图中①表示表示地壳、②表示地幔、③表示地核,B正确。
【8题详解】
图中①表示表示地壳、②表示地幔、③表示地核,岩石圈包括地壳①和上地幔②顶部,C正确。
日本当地时间2018年6月10日11时35分,位于九州岛南部鹿儿岛市的樱岛南岳山顶火山口出现剧烈喷发,从当地拍摄的照片来看,火山灰在樱岛火山上空形成巨型烟云,十分壮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日本樱岛火山喷发,其火山灰的组成物质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岩石圈
10. 火山喷发若诱发地震,则附近海面上人们的感受是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 只有上下颠簸
C.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 只有左右摇晃
【答案】9. B 10. 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地球部圈层结构。
【9题详解】
火山灰的组成物质是岩浆,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B正确。
【10题详解】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横波给人的感觉是水平晃动,纵波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由于横波不能通过液体,海面上的人们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B正确。
【点睛】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横波给人的感觉是水平晃动,纵波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A.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B.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12. 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
B. 大气圈的大气密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
C. 岩石圈包括软流层及其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
D.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答案】11. D 12. 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11题详解】
图中A位于大气层,表示大气圈;B表示水圈、C表岩石圈,D正确。
【12题详解】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大气圈的大气密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B正确;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分,位于软流层以上,不包括软流层;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橘子洲位于湖南长沙市区湘江之中,绵延5千米,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在橘子洲上,有一座巨大的人物雕像——32米高的青年毛泽东头像(下图),其外表材料为材质坚硬的花岗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形成橘子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力侵蚀 B. 流水沉积 C. 流水侵蚀 D. 风化作用
14. 橘子洲和以下哪一种地貌最相似
A. 峡谷 B. 三角洲 C. 雅丹地貌 D. 海蚀柱
【答案】13. B 14. B
【解析】
试题考查外力作用。
【13题详解】
由材料“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可知,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B正确。
【14题详解】
橘子洲和三角洲都属于流水沉积地貌,两者最相似,B正确;峡谷是流水侵蚀地貌;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海蚀柱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
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 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5. C 16. D
【解析】
试题分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甲为角峰,故为冰川作用;乙为沙丘地貌,故为风力作用;丙为流水侵蚀作用;丁为火山,为内力作用。
【16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图中甲为冰川作用,乙为风力沉积作用;丙为流水侵蚀作用,都为外力作用;丁为火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考点:该题考查内外力作用。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顺序是
A. ①-②-③ B. ①-④-②
C. ②-③-④ D. ③-②-④
18.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 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 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 地面吸收③辐射多
D. 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答案】17. B 18. 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17题详解】
图中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加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温度升的热量传递顺序是①—④—②,B正确。
【18题详解】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多,气温低是因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②较少,大气逆辐射③作用弱,保温作用弱,B正确;与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无关。
【点睛】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在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然后到达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对太阳辐射有散射作用,其中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偿地面由于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19.下图所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气温较海洋高,故陆地盛行上升气流,海洋盛行下沉气流,故①正确;晚上,陆地气温较海洋低,则陆地盛行下沉气流,而海洋盛行上升气流,故④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并结合白天、晚上的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即可分析。
20.下图所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详解】陆地比海洋比热容小,昼夜温差大;白天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比阴天高;夜间晴,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晴夜晴昼夜温差最大,A正确。
读 “风的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上图所示为高空风 B. 该风向形成于南半球
C. a 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D. b 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22. 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直接原因
B. 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使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C.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使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D. 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均影响风速
【答案】21. B 22. A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
【21题详解】
上图风向受三个力的作用,表示为近地面的风;图中c为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在其左侧,风向向左偏,该风向形成于南半球,B正确;a与风向垂直,表示地转偏向力;b表示摩擦力,不改变风向,只改变风速。
【22题详解】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直接原因,A正确;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使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均影响风速,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点睛】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类型 | 受力 | 风向 | 图示(北半球) |
高空中的风 |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 与等压线平行 | |
近地面的风 |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 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A 层大气的名称是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大气层
24. 下列关于 A 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低纬度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度地区 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23. A 24. B
【解析】
试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
【23题详解】
图中A位于近地面,名称是对流层;B名称是平流层,C名称是高层大气,A正确。
【24题详解】
图中A是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低纬度地区厚度大于高纬度地区、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正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5. 北方冬季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A. 增加土壤肥力
B. 增强太阳辐射
C. 降低空气湿度
D. 减少热量散失
26. 在夏季,菜农有时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
A.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增加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 增加大气逆辐射,降低棚内温度
【答案】25. D 26. A
【解析】
试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
【25题详解】
北方冬季气温低,大棚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D正确;大棚不会增加土壤肥力、太阳辐射和降低空气湿度。
【26题详解】
夏季光照强,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A正确;夏季夜间温度不会太低;不会增加地面辐射;也不会增加大气逆辐射。
读中国1982年、2010年人口数据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27. 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8.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有助于我国
A. 减少老年人口的数量 B. 增加人口合理容量
C. 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D.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答案】27. B 28. D
【解析】
试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
【27题详解】
2010年我国自然增长率低于1%,主要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正确。
【28题详解】
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有助于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D正确;会减少老年人口的比重,但不会减少老年人口的数量;对人口合理容量没有影响;出生率提高,会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29. 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A. 约15亿~16亿 B. 15.1亿或16.6亿
C. 约8亿~9亿 D. 约14亿~15亿
30. 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A.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 地区开放程度
C. 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 国家人口政策
【答案】29. C 30. D
【解析】
试题分析:
【29题详解】
概念区分,环境人口容量指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的最大抚养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指根据现有的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活及生产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量变动情况,估算的最适宜的人口规模。所以15亿-16亿和15.1亿-16.6亿均为环境人口容量,8-9亿为人口合理容量,14-15亿为预测人口数量。故选C。
【30题详解】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状况、科技水平、消费水平、教育水平和地区开发程度等,国家的政策影响的我国人口增长的状况。故选D。
考点: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及其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两者与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31.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是
A. 地震 B. 火山喷发 C. 滑坡 D. 泥石流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地质灾害。
【详解】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是地震,A正确。
32.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形复杂多样 B. 南北温差大
C. 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 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气候资源及气象灾害的记忆能力,我国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根本原因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移动速度快,造成北涝南旱;而夏季风弱的年份,北移速度慢,造成南涝北旱,故此题应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气候资源及气象灾害的记忆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考生对我国气候类型特征的理解及分析能力,特别是对我国降水量时间分布规律的理解。
33.下列有关地质灾害关联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某地发生的滑坡、泥石流,一定与地震有关
B. 一种原发性的地质灾害往往诱发其他灾害
C. 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
D. 某地土地荒漠化,可能与降雨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地质灾害。
【详解】某地发生的滑坡、泥石流,可能与地震有关;一种原发性的地质灾害往往诱发其他灾害,B正确;人类活动会诱发地质灾害;降雨可抑制土地荒漠化。
34.主要由外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 地震和滑坡 B. 火山和泥石流 C. 火山和滑坡 D. 滑坡和泥石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地质灾害。
【详解】地震、火山喷发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滑坡和泥石流主要由外力作用引发,D正确。
35.人们通过植树造林可以预防或减少的地质灾害是
A. 地震 B. 火山爆发 C. 泥石流 D. 暴雨洪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暴雨洪涝不属于地质灾害;而地震、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而泥石流的形成多为外力作用,故植树造林等保护植被的措施可预防或减轻其危害。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分类和主要的形成原因的差异,并掌握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等内容即可判断。
36.对台风、暴雨洪涝的最主要的监测手段是
A. 气象台的人工监测 B. 利用气象雷达
C. 利用探测气球 D. 利用气象卫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灾害的防御措施。
【详解】气象卫星可以监测台风的位置、移动方向、降水区域等,能实时、快速提供各种气象信息,对台风、暴雨洪涝的最主要监测手段是利用气象卫星,D正确。
2012年12月14日,美国西南海域发生里氏6.3级地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7. 该海域地震多发,主要是因为其位于
A. 海洋与陆地交界地带 B.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C. 海啸多发区域 D. 大陆架区域
38. 该地震最有可能引发
A. 风暴潮 B. 海啸 C. 火山喷发 D. 板块运动
【答案】37. B 38. B
【解析】
试题考查地质灾害。
【37题详解】
美国西南海域位于太平洋于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B正确。
【38题详解】
该地地震发生在海洋,最可能引发海啸,B正确;风暴潮是由大风引起的、火山喷发能源来源于地球内部;板块运动会引发地震,但地震不会引发板块运动。
39.有关台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易受台风影响
B. 台风带来狂风暴雨,可给夏日炎炎的连云港带来防暑降温
C. 营造沿海防护林可以减轻台风带来的危害
D. 台风是形成于赤道洋面的低压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气象灾害。
【详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易受台风影响;台风带来狂风暴雨,可给夏日炎炎的连云港带来防暑降温;营造沿海防护林可以减轻台风带来的危害;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水温超过26℃的暖洋面上,D不正确。
40.一般年份,华北平原春旱严重,有效缓解这种情况的措施是
A. 放弃种植冬小麦
B. 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C. 直接利用工业或生活污水灌溉
D. 大量开采地下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气象灾害。
【详解】华北地区春严重,可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B正确;放弃种植冬小麦即不现实的也不会缓解春旱;直接利用工业或生活污水灌溉会使农产品受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大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地下漏斗、地面塌陷等问题。
二、综合题(共40分)
4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 ,乙图是 ,二者都是河流 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 则甲在 处分布,乙在 处分布。
(3)随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 砾石 粉砂 B.粉砂 黏土 砾石
C.砾石 粉砂 黏土 D.砾石 黏土 粉砂
(4)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
A. B.
C. D.
【答案】 (1). 冲积扇 (2). 三角洲 (3). 堆积 (4). E (5). F (6). C (7). B
【解析】
【分析】
甲图是冲积扇,乙图是三角洲,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的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地貌。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
【详解】(1)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甲图是冲积扇,乙图是三角洲。(2)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的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地貌。(3)一般来说,A位于冲积扇的顶部,流速快,颗粒大先沉积下来;B位于冲积扇的边缘,流速变慢,物颗较小后沉积,所以图中沿A→B方向物质按照颗粒物大小的分布规律是颗粒物由大到小排列,砾石粒径最大,黏土最小,C正确。(4)冲积扇沿着半径方向,从扇顶到扇缘水流速度减慢,地面逐渐降低,坡度逐渐变小,横剖面为上凸形,因此沿C-D方向的剖面图与B相符。
【点睛】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结合题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一般。
42.下图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甲图)及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乙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甲图中等压面的起伏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____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地。
(2)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3)D点比B点的气温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
(4)在乙图中大气的流动方向____时针。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布局在①②两处中的_______处(填图中数字序号)。
【答案】 (1). A (2). A (3). B (4). B>A>C>D (5). 低 (6). D点海拔高,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少 (7). 顺时针方向 (8). ②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热力环流。
【详解】(1)高空等压面与近地面等压面弯曲状况相反,图中A地上空等压面向高处凸,为高压,则近地面为低压,气温较高,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温日较差小;B地高空等压面向低处凹,为低压,近地面为高压,气温较低,高压控制下多晴天,气温日较差大。
(2)从图中看C气压高于D处,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则近地面A气压低于B处;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因此四地气压值由高到低依次为B、A、C、D。
(3)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图中D点海拔较B地高,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少,气温低。
(4)乙图中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高空大气由城市流向郊区,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呈顺时针方向;热电厂由大气污染,应布局在城市风环流以外的②处。
【点睛】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2)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43.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填写下列海陆间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a__________;b_____;c_____;d_____
(2)a 环节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图示中________环节施 加影响,受我国夏季东南风影响的环节是_________。(后两空填写字母)。
(3)《鄱阳湖赞》中“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涌竞争先;连江通海胸怀广,滋养生灵 岁复年。”描述的主要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
【答案】 (1)蒸发 (2)水汽输送 (3)降水 (4)地表径流 (5)太阳能 (6)d (7)b (8)海陆间循环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水循环。
【详解】(1)图中a表示蒸发、b表示水汽输送、c表示降水、d表示地表径流。
(2)图中A表示蒸发,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对地表径流d环节施加影响;我国夏季东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影响的环节是水气输送b。
(3)由诗句中的 “连江通海”可判断出描述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
44.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9月28日11时30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在火星上首次发现了存在液态水的“强有力证据”。火星的大气密度大约只有地球的1﹪,表面平均温度零下56℃。读以下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______,该天体成为太阳系中心的原因是___________ 。
(2)图中代表地球、火星的字母分别是 ______、______,火星绕日公转的方向____时针。
(3)图中代表远日行星的字母是 __________ 。
(4)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共同特征是 ________ 、__________ 、共面性。
【答案】(1)太阳 (2)质量大 (3)C (4)D (5)逆时针方向 (6)G、H (7)同向性 (8)近圆性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详解】(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成为太阳系中心的原因是质量大。
(2)太阳系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代表地球的是C,代表火星的是D;火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与地球相同,都是逆时针方向。
(3)天王星和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代表远日行星的字母是距太阳最远的G、H。
(4)八大行星日公转的共同特征是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4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华商报》王志安的一篇文章《气候贫困人口的中国挑战》中谈道:“我国的贫困带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东部地区的孤岛贫困带,包括东北边境,山东、河南一带的革命老区;第二个是黑河—腾冲线贫困带,这条中间线的两侧,多数都是高原和高山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贫困地区所在的区域;第三个就是西部沙漠和高原酷寒地区。”
材料二 黑河—腾冲线两侧人口与面积比重图(图丙和图乙)
材料三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1)图甲所反映出的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
(2)图乙、图丙两图,表示面积比例的是 图,表示人口比例的是 图;图中字母表示东南部人口比例的是 ,表示西北部面积所占比重的是 。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
(2)丙 乙 Q R
(3)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三点仍答1点)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
【详解】(1)图甲中黑河—腾冲线两侧人口密度不同,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2)黑河—腾冲线两侧面积差别较小,图丙表示面积比例;黑河—腾冲线两侧人口比例差别较大,图乙表示人口比例。我国黑河—腾冲线东南部人口稠密,人口比例大,图乙中的Q表示东南部人口比例;我国西北部面积较东南大,图丙中的R表示西北部面积比重。
(3)乡村是我国人口迁出地,人口外出务工和经商可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可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不利影响是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