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单元训练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440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单元训练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440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单元训练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440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单元训练卷
展开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单元训练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地理环境是由下列哪些要素构成的( )A.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B.水文、土壤、空气、阳光、土地C.阳光、大气、土壤、生物、地形D.生物、土壤、水文、动物、森林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2~3题。2.该漫画所提示的地理现象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A.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壤盐碱化B.改变下垫面状况,导致气候变化C.利用技术手段,实施人工降雨D.改变大气成分,影响全球水平衡3.此图体现的地理环境属性,与下列地理现象反应的地理环境属性相符的是( )A.十里不同天 B.牵一发而动全身C.秋分种麦正当时 D.一山有四季“无尽夏”是绣球花的一个变种,因花期长而得名,花友发现,碱性土壤以粉红花为主,酸性土壤以蓝色花为主,中性土壤同一植株里既有粉红花有蓝色花。完成4~5题。4.“无尽夏”花色随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变化性5.我国南方和北方“无尽夏”的花色( )A.南方和北方均以粉红花为主B.南方以蓝色花为主,北方以粉红花为主C.南方和北方均以蓝色花为主D.南方以粉红花为主,北方以蓝色花为主区域内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读图,完成6~7题。6.图中M代表( )A.气候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植被破坏 D.修建水库7.M要素的变化还可能会引起( )A.地下水水量增多 B.气温年较差变大C.生物多样性增加 D.下游河床向“V”型发展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8~9题。8.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A.气候干旱,日较差大 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C.光照强烈,地形平坦 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9.骆驼刺所在区域的自然带主要属于( )A.温带草原带 B.热带稀树草原带C.寒带苔原带 D.温带荒漠带下图为某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10.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11.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开放性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2~13题。12.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地壳上升 B.砍伐植被 C.气候变化 D.农业开发13.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4.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存在很大差别。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同一自然带,气候条件可能不同;同一气候区,由于内部的差异性,也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15~16题。15.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发育多种自然带(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16.并不只是对应一种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有( )①热带雨林带 ②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③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④热带草原带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为玉山植被垂直分布与北半球植被分布图,其中树线是指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上限。读图,回答17~19题。17.某登山者从海拔500米到1900米刚好走过常绿阔叶林。水平陆地上要完全通过常绿阔叶林理论上至少要走约( )A.550千米 B.1000千米 C.1200千米 D.1400千米18.对树线高度影响不大的因素是( )A.经度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拔 D.降水量19.玉山树种丰富的原因不包括( )A.热量 B.海拔 C.降水 D.土壤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据此完成20~21题。20.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21.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热带雨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D.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地带性土壤是指土壤在空间上随气候、生物条件的变化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下表是我国三个地区地带性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统计分析。据此完成22~23题。土壤主要分布地区有机质含量(%)统计的标本数暗棕壤东北地区2.14—16.429棕壤山东半岛2.07—7.0532红壤南方低山丘陵0.52—1.9547 22.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暗棕壤,其主要影响因素( )A.成土母质 B.人类活动 C.地形 D.气候23.从红壤到棕壤,再到暗棕壤的地带性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地区图。据此完成24~25题。24.①所在高原的自然带主要为(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季雨林带 D.热带荒漠带25.②地自然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受东北信风影响C.受流经沿岸寒流影响 D.地处山地迎风坡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道题,共50分。26.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11分)(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降水 ;气温日较差 ;地表水 ;地貌多 ;土壤 ;植被 。(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如下图)(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2)甲地为 (风带名称)。(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 和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自然带④是 带。(5)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D 气候和E 气候。(6)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从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28.下图为世界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山麓到山顶的分异规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图中A自然带名称是 ,该自然带在赤道附近。非洲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没有形成该自然带。从图上估算,它的海拔应不低于 米。(2)B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它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是 ,这一带主要的果树是 。(3)图中C自然带名称是 ,它在南半球没有分布,原因是 。(4)从图中看出雪线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其中赤道地区雪线比副热带地区 (高、低),原因是 。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自然带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的影响,在地表大致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带性自然区划单位。下图为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的名称。A ,B ,C 。(2)图中自然地带的分布体现了 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 因素为基础。(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 【参考答案】1-5 ABBBB 6-10 CBADA 11-15 BADBC16-20 BBADD 21-25 ADABC26.(1)少 大 少 戈壁荒漠 有机质含量少 稀少(2)植被遭破坏,加速了流水侵蚀。(3)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的;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27. (2)西风带(或盛行西风或西南风)(3)热带雨林气候(4)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5)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6)从沿海到内陆(或经度) 水分28.(1)热带雨林带 1500(2)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柑橘(3)亚寒带针叶林 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没有陆地(4)从副热带地区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降低 低 赤道附近降水较为丰富,积雪更新快,雪线海拔较低;副热带地区降水少,积雪量少、更新慢,雪线海拔较高29.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经度地带分异 水分条件(3)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