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9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9月月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局部经纬网图,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QR的实际距离约为MN的2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与N点关于地轴对称的坐标为
A. (60°N,20°E) B. (60°N,160°W)
C. (60°S,20°E) D. (60°S,160°W)
2. 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西北方向
B. 乙区域的面积约是甲区域的4倍
C. 甲区域位于西半球,乙区域位于东半球
D. 甲区域面积约是乙区域的1/2
【答案】1. B 2. D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MN所在纬线为60°N,根据经纬度变化规律可知N点经度为20°E。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纬度相同,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B正确。
【2题详解】
QR的实际距离约为MN的2倍,且单位经线上长度不变,因此乙区域面积约为甲区域的2倍,B错,D正确;根据东西半球划分依据,甲区域位于东半球,乙区域位于西半球,20°E以东到160°W为180°,所以,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东北方向,A和C错。
【考点定位】经纬网判读,地球上方向判断
【名师点睛】在地球上判断方向时必须坚持劣弧原则,即做比较的点必须在“同一半球”。如果两点东西经度差大于180°,则东西方向翻转。即由某点向东推到另一点经度超过了180°,则后者在其西侧。判断南北规则与之类似。
2014年6月25日,在日出前可以看到金星与月亮相依相伴,即“金星合月”现象。读太阳系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人们叫它“启明星”;而在黄昏时分,西方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图中被人们称作“启明星”的是
A. a B. b C. c D. d
4. 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下列有关其特殊性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质量和体积小 B.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C. 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D. 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答案】3. C 4.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存在生命的条件。
【3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ac为金星。由于面向太阳光的一侧是昼半球,背向太阳光的一侧是夜半球。结合地球自转和昼夜状况可知C处在黎明时,为启明星。而a处的金星出现在黄昏时,为长庚星。故答案选C。
【4题详解】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此地球的温度条件适宜生物生存,这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B对。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A错。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同,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无关,C错。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和太阳辐射能,故D错。答案选B。
5.下列有关太阳辐射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能即由太阳活动释放出来的能量
B. 太阳辐射能来自地球的外部,而来自地球内部的煤炭、石油等不属于太阳辐射能
C.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岩浆活动等一切自然现象的能量来源
D. 太阳辐射能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促进了地球上生物的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详解】太阳辐射能即由太阳辐射释放出来的能量,A错;来自地球内部的煤炭、石油是古代生物遗体转变而成的, 煤和石油是地质年代被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辐射能,经漫长的地质演化而形成的化石燃料。也来自太阳辐射能,B错;太阳辐射能促进了地球上生物的生长,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动力,但岩浆活动与太阳能无关,C错。太阳辐射能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促进了地球上生物的生长,D正确。
在德国和日本,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随处可见,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 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 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A. 地势高,空气稀薄 B. 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 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D. 纬度偏低,晴天多
8.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 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B.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 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答案】6. C 7. D 8. A
【解析】
【6题详解】
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①③正确;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是太阳活动,②错误;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④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上海纬度较德国和日本低,太阳高度角大,且上海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德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为海洋性季风气候,两个国家气候均海洋性明显,降水多,而上海晴天多,因此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故选D.
【8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等常规能源,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因此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故选A。
2018年09月1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报告:在过去24小时中,太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没有黑子。该期间无C级及以上耀斑发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9.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太阳活动常见的类型有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
B. 太阳活动周期大体上约为11年
C. 黑子数量多,个较大的时候,其它太阳活动较弱
D. 耀斑出现在色球层,黑子出现在光球层
10. 太阳活动剧烈时会对地球产生较大的影响,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活动剧烈会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的电磁扰动——磁暴
B. 河流的洪涝灾害与太阳活动一定无关
C. 耀斑大量爆发时会产生射电,干扰无线电长波通讯
D. 太阳风产生的气体会使高纬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答案】9. C 10. 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的类型、周期和影响,试题较为基础。
【9题详解】
太阳活动常见的类型有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太阳活动周期大体上约为11年;耀斑出现在色球层,黑子出现在光球层;黑子数目较多时,其它的太阳活动也较为频繁,故C说法错误;其它选项说法均正确,本题要求选出说法错误的选项,故只能选C。
【10题详解】
引发"磁暴"的原因是太阳色球层中耀斑爆发所引起的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从而影响短波通讯,干扰电子设备,故,A正确,C错。太阳活动会影响到地球上的降水,故B错。高能带电粒子流闯入地球,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从而在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故D错。
【点睛】解答本题常见的思维障碍是地理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牢,从而导致作出错误的判断。克服这一思维障碍的方法是要求同学们应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地理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地理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以上所说的基本知识为前提条件的,忽视对基本知识的学习,地理学习能力只能加强与生产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是空中楼阁。平时我们所说的"知识+方法=能力"这句话就是对以上说法最好的诠释。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上图中①圈层表示
A. 地幔 B. 地壳 C. 地核 D. 软流层
12. 下列关于莫霍界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减小,横波完全消失
B. 该界面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C. 是上地幔和下地幔的分界面
D. 该界面以上为岩石圈
【答案】11. B 12.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11题详解】
地球的内部圈层由上到下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而①圈层最接近地表,故是地壳,答案选B。
【12题详解】
莫霍界面以下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处纵波的传播速度减小,横波完全消失,故A错,B正确;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线,故C错;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才是岩石圈,故D错;故本题选B。
13.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莫霍面等深线(单位:千米)示意图”,甲地为某省会城市。据图回答下题。
有关图示莫霍界面及34°N纬线等深线向东凸出原因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图示中莫霍界面西高东低
B. 图示中莫霍界面中间深、东西浅
C. 34°N纬线等深线向东凸出是因为山地的延伸
D. 34°N纬线等深线向东凸出是因为谷地的分布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等值线图。
【详解】认真审题,注意本图为等深线,不是等高线,图中数值越大,说明埋藏越深,故A错;由图可以看出西部数值大,埋藏深;东部数值小,埋藏浅,即西深东浅,故选项B错。图中等深线向东凸出的方向,等深线数值减小,说明距地面接近;34°N、109°E附近有我国的东西向山脉—秦岭,等深线向东凸出,说明山脉向东海拔降低,距莫霍面的深度减小;故选项C正确,D错。
14.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甲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转偏向力。
【详解】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只有B项符合条件。
15.下列关于地球的外部圈层说法错误的有
A. 地球外部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
B.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大气密度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增
C. 水圈是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D. 生物圈不是一个独立的圈层,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
【详解】地球外部圈层与地球内部相同的是都分为三层,地球外部的三个圈层为生物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最活跃的圈层;水圈:其中的水体分为固、液、气三态,又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生物水和大气水;大气圈:包裹地球的气体层,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三个圈层又与岩石圈(或地壳)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統,生物是这个系統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故本题B说法错误。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A. 冬至 B. 夏至
C. 春分 D. 秋分
17. 图中四点正午太阳高度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A. 甲>乙>丙>丁 B. 乙>丙>丁>甲
C. 丙>乙>丁>甲 D. 丙>丁>乙>甲
【答案】16. A 17. D
【解析】
本题主要通过太阳光照图的判读来考查节气和太阳高度的判读。
【16题详解】
此图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及以内出现了极夜,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应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17题详解】
冬至日,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故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离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越远就越小,由于丙在南回归线上,应是最大;丁比乙离南回归线近些,故丁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甲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故选D。
18.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A. 地球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瞰逆时针,南极上空俯瞰顺时针
B. 地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
C. 地球自转轨道与公转轨道间的夹角约为23.5°
D.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瞰逆时针,南极上空俯瞰顺时针,故A正确;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天,公转周期是一年,故B不正确; 地球自转轨道与公转轨道间的夹角约为23.5°,C正确;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形,D正确。本题要求选出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只有B说法错误。
19.当海口(20°N)阳光直射井底时,该日
A. 海口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
B. 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
C. 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
D. 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海口阳光直射井底时,表明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即为一年中最大值,故B正确;而海口白昼最长的一天则是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即在夏至日,故A错;由于海口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故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可能向北移动,也可能向南移动,CD错。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A. 90°E,6:00 B. 90°W,6:00
C. 90°E,18:00 D. 90°W,18:00
21. 此时北京时间为
A. m日22时 B. m日16时
C. (m+1)日14时 D. (m+1)日8时
【答案】20. A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顺着自转方向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图示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与180°经线相对的是0°经线,结合等份判断,P点的经度是90°E。两个日期分界线分别是180°经线和时刻0点的经线,P点地方时为6点,A对。B、C、D错。
【21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0°经线的时刻是0点,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此时北京时间为( m +1)日8时,D对。A、B、C错。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①②③④四点示意二分二至日直射点的位置,甲、乙两点与④点距离相等,丙、丁两点与②点距离相等。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12月初,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3. 太阳直射点处于甲、乙位置时
A. 甲位置地球公转速度慢于乙
B. 地球上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 日地距离相同
D. 地球上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相同
【答案】22. C 23. D
【解析】
试题分析:
【22题详解】
由太阳直射点移动风向(箭头)可知,①为秋分,②为冬至;12月初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应在冬至点前,即图中丙点。
【23题详解】
由于甲、乙位置与夏至点距离一致相等,则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一样,可知地球上同一地点昼夜长短也相同。乙位置更接近远日点(7月初),因此,乙位置地球公转速度慢于甲位置。两位置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不一样,则地球上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不同。乙位置更接近远日点,日地距离要比甲位置远。
考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读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完成下列各题。
24. 这一天,A地昼长为
A. 6小时 B. 12小时 C. 18小时 D. 20小时
25. 图示季节,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夜 B. 北京昼长于上海
C.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D. 北半球节气为春分
【答案】24. C 25. B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24题详解】
这一天,当A地日出时。东经150度地方时为3时,根据昼长的计算公式:昼长=(12-日出)×2,可推出A地的昼长是18时,故答案选C.
【25题详解】
据图可知,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了极昼,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故A、D错;夏至日纬度越高,昼越长,北京的纬度高于上海,故B正确;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是在近日点1月初,而夏至日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故C错。
读下图,虚线MH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1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回答下列各题。
26. F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A. 0点 B. 4点 C. 8点 D. 10点
2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图为北半球
②N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
③MH为晨线
④E点所在经线为180°经线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6. C 27. B
【解析】
本题考查时间问题计算。
【26题详解】
图示MHN表示晨昏线,则M、N点的时间为6时或18时;阴影部分表示1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故E、F点所在经线为180°和0时;故判断F点不可能为0时,故F点为180°经线,而E点时间为0时;0时为夜半球的平分线,故图示MEN部分为夜半球,故图示极点附近出现极夜,而日期为1月6日,故图示极点为北极点,则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M点为6时,N点为18时,根据E、F之间经度相差120°,故判断F点的时间为8时。
【27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该图位于北半球,N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MH为晨线;E点所在经线为0时。故选B项。
读某地一年中不同日期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该地可能位于
A. 20°N B. 20°S C. 30°N D. 30°S
29. 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
A.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 昼夜平分
C. 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D. 正值寒冷干燥季节
30. 当该地昼长最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齐齐哈尔昼长夜短 B. 北极圈出现极昼
C. 去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 D. 该日过后南半球昼长渐长
【答案】28. B 29. D 30. C
【解析】
【28题详解】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据图可知,该地正午日影大部分时间朝向正南,少部分时间朝向正北。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多于朝向正南的时间;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少于朝向正南的时间,故选B,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ACD排除。
【29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南纬20°,当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太阳直射南纬20°,郑州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昼短夜长,为冬季,正值寒冷干燥季节,故选D。郑州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在夏至;郑州 昼夜平分是在春秋二分;郑州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是在夏季,故ABC可排除。
【30题详解】
当该地昼长最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是当地的夏季也是北半球的冬季,齐齐哈尔昼短夜长,故A错; 北极圈出现极夜,故B错;此时是南极的暖季,同时南极是极昼,故去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 ,C正确;冬至日是南半球昼最长的一天,该日过后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故D错。
【点睛】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④四点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对应的位置,请判断对应的节气分别为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2)每年的___月初为近日点,公转速度最_____(快或慢),此时地球公转到_____点(填数字)附近。
(3)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公转到_____点(填数字),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
【答案】(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2)1;快;④
(3)①③;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公转轨道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的判读。根据图示太阳直射点(延长东西向的太阳光线至地心,与地表的交点即是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可判断,②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④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故②是夏至日,④是冬至日,再依据地球是自西向东公转,故①是春分③是秋分。
(2)每年的1月初为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此时地球公转到④点附近。
(3)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公转到①③点,即春秋二分。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32.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所在的半球______,日期________。
(2)写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_______,图中晨线是______,昏线是_____。
(3)把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若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___(东侧或西侧)。
(4)计算E点地方时____,C点的地方时_____,B点的昼长是___小时。
(5)此时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占全球的范围( )
A.等于1/2 B.等于3/4 C.小于1/2 D.大于3/4
【答案】(1)南;12月22日
(2)(90°W,23.5°S);弧AB;弧BC
(3)A、D、E;东(
(4)12时;18时;24小时
(5)B
【解析】
【详解】(1)此图显示地球自转呈顺时针,中心点以南极点为中心,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全部为极昼,日期应为12月22日。
(2)此图显示地球自转呈顺时针,中心点以南极点为中心,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全部为极昼,日期应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依据图中显示的45°E可以推算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90°W,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90°W)。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过AB后进入白昼,经过BC后进入黑夜,所以AB是晨线, BC是昏线。
(3)地球表面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A、D、E三点纬度大小为A<D<E,所以三地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A>D>E,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在南半球做水平运动,运动方向向左偏,所以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东侧。
(4)E点位于昼半球中间的经线上,是太阳垂直照射的经线,其地方时为12时,C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其地方时为18时,B点在南极圈上,此日是极昼,故昼长是24小时。
(5)从图中可以看出E点(90°W)是12月22日的12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90°W,时间是12月22日12时,所以地球上这一天(12月22日)的范围是0时所在的90°E经线向西到180°是12月22日,占全球的3/4,90°E向东到180°是新一天,所在的经线之间的区域,占全球的1/4以上,即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