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12月月考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计60分)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表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和海陆上空气流运动特征。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由甲图判断海上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由甲图分析,乙图现象出现的时间是( )
A. 6~18时 B. 8~16时
C. 18时~次日6时 D. 16时~次日8时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实线为陆地(温差大),虚线为海洋,读图可知,最高气温出现在④处。
【2题详解】
图乙吹海风,海洋气温(较陆地)低——为8时~16时。
下图箭头表示南半球某地高空大气的运动方向,据图完成下列小题。
3. 图中哪条虚线为高压脊线(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图中降水可能性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脊线在等压线弯曲最大处,排除AD。依据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南半球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可知,图示上方气压值较高,下方气压值较低,乙为高压脊线,丙为低压槽线。选B。
【4题详解】
高压脊处气流下沉,多晴天;低压槽类似于地形图上的山谷,在低压槽线上经常形成锋面,冷暖空气靠近,暖空气沿锋面上升,形成阴雨天,选C。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 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置相对固定
B. 在其他大洲没有分布
C. 天气状况单调
D. 气流下沉不感觉有风
6. 图中K地盛行(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赤道无风带是由于受赤道低压控制,气流辐合上升导致的,其位置并不固定,随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移动,赤道无风带分布广泛,天气状况单调,C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6题详解】
读图可知,K地地处南半球的信风带,盛行东南风,A对。
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 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8. 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
A. 下沉,热干 B. 上升,热湿
C. 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 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9. 在③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其特征是( )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C. 常年炎热干燥
D. 常年温和湿润
【答案】7. D 8. B 9. D
【解析】
图示是南纬,该日,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北半球正处于冬季。①带位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气流受热上升,多对流雨。③带是盛行西风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特征是常年温和湿润。
【7题详解】
图示是南纬,根据纬度判断,该日,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北半球正处于冬季,D对。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春秋季没有明显移动,A、B、C错。
【8题详解】
①带位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气流受热上升,多对流雨。大气的运动特点是上升,性质为热湿,B对。A、C、D错。
【9题详解】
③带是盛行西风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特征是常年温和湿润,D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A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是地中海气候特征,B错。常年炎热干燥是热带沙漠气候特征,C错。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0. 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D>C>A>B B. A>B>D>C
C. C>D>A>B D. C>D>B>A
11. 此季节,图中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 )
①向高纬凸出 ②向低纬凸出 ③向北凸出 ④向南凸出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10. B 11. B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读图,A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海拔6000米,连接AB做出等高面,属于高空等压面。在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所以A的气压高于等压面数值,B的气压低于等压面数值,A>B。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与近地面相反,所以C是低压,D是高压,气压值 D>C。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气压,所以D>C>A>B,选项A对。选项B、C、D错。
【11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C位于陆地,比海洋气压低,说明陆地所在半球是夏季。夏季陆地气压低,气温高,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我国位于北半球,向高纬也是向北凸出。所以A对。B、C、D错。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等温线与等压线的关系。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局部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下列小题。
12. 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 )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13. 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 )
A. 11时 B. 17时
C. 次日2时 D. 次日5时
14. 如图所示期间,以下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 我国华北地区盛行西北风
B. 泰晤士河的水位明显降低
C. 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D.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的小麦正值生长季节
【答案】12. C 13. D 14. D
【解析】
本题涉及到全球气压带、风带与日照图的综合判读,要求考生有较强的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能迅速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的能力,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12题详解】
图中甲所在地位于北纬30°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选C,赤道低气压带在赤道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北纬60°附近,极地高气压带在极地附近。
【13题详解】
根据题意并结合上题的分析,可以肯定这时北纬30°―40°地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说明气压带北移,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北极地区应该有极昼现象。再根据图中的相关信息可以肯定图中的晨昏线与北纬70°纬线相切,过切点的经线(45°E)的地方时=0:00或24:00,由此可以得出北京时间为次日5时。故选D。
【14题详解】
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正值冬季,“澳大利亚正值高温酷暑”不可信。此时华北地区盛行东南季风,A错。泰晤士河地处温带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夏季的水位变化不明显,B错;由于降水较多,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处于不稳定状态,C错;南半球此时是冬季,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的小麦正值生长季节,D对。
下图是“75°E~110°E经向大气环流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5. 图中A所示气流是( )
A. 盛行西风 B. 东南信风
C. 西南季风 D. 东南季风
16. 图中B气流越过赤道后的运动方向是( )
A. 西南 B. 东南 C. 东北 D. 西北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图示的区域范围大致是印度半岛至中南半岛,印度洋至青藏高原。图中A所示气流为夏季风,可排除A、B两项;该区域的夏季风主要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冋力的作用下偏转而成的西南风,所以C项正确。
【16题详解】
图中B气流与A气流方向相反,为东北风,东北风越过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西北风的运动方向为向东南。即向东南方向运动,B项正确。
下左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①至④代表岩石年龄由新到老的不同岩层。下右图为岩石圏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7. 该地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 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C.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地壳运动
D. 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18. 左图中A处岩石的类型应为右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7. 18.
【解析】
试题分析:
【17题详解】
该地先发生沉积作用,依次形成④③②①四个岩层;之后,地壳水平挤压使该地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之后,发生地壳垂直运动,使图示右侧褶皱形成断裂错位现象;最后发生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到岩石圈内部,在此过程中,岩浆通道附近区域受高温作用而变质。选A项。
【18题详解】
根据地壳的物质循环判断乙为岩浆,丙为岩浆岩,甲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图乙中A岩石为岩浆通道附近区域岩石受高温作用而变质而成,选D。
考点:地壳的物质循环。
读下图所示信息,回答下列小题。
19. 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 光照太强
B. 热量不足
C. 日温差较小
D. 年温差较小
20. 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
A. 增强地面辐射
B. 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C. 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D. 增强地面保温
【答案】19. C 20.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读图析图能力,主要涉及到大气的受热过程,需要重视对应的基础知识的掌握。
【19题详解】
大棚里的蔬菜由于昼夜温差小而养分积累不如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光照条件一般在大棚内外没有太大差别,而在冬季大棚里的热量条件要好于自然界的,所以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日温差小,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0题详解】
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空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二、综合题(三大题计40分)
21.读“沿50°N纬线一带的四地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气压状况分析,甲地近地面为__________气压控制,乙地近地面为__________气压控制。
(2)从近地面气流状况分析,丙地吹__________风,丁地吹__________风。
(3)如果甲、乙、丙地均受大气污染,在图中所受天气系统控制下,近地面大气污染严重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如果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此时罗马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我国极地考察队员可能位于__________ (中山站、黄河站)。
【答案】 (1)低 高 (2) 西北 西北 (3) 乙地 乙地在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废气不易扩散 (4)温和多雨 中山站
【解析】
【详解】(1)从图中看出,甲地等压线向下凹,乙地向上凸,说明近地面甲地为低压中心,乙地为高压中心;甲地气流上升,空气扩散快,乙地气流下沉,空气不易扩散。
(2)从气流状况看,丙地位于乙地的正东方向,乙为高压(反气旋),其东部吹西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为西北风,同样,丁地位于甲地(气旋)的正西方向,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吹西北风。
(3)如果甲、乙、丙地均受大气污染,在图中所受天气系统控制下,近地面大气污染严重的是乙地,原因是地在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废气不易扩散。
(4)如果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此时甲地海洋为低压,可推断是北半球的冬季,罗马为地中海气候,正值温和多雨;南半球为夏季,正是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期,有利于极地科考。中山站在南极圈内,而黄河站在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
22.中国有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其实对一个国家的外交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读“唐代中日的海上交通图”,完成下列问题。
(1)唐代与日本之间的海上交通直接通航的路线有三条。隋代及初唐,主要走北面新罗道。日本遣唐使多选择夏季出发,秋冬季节返回日本。试分析日本遣唐使这样安排行程的主要原因。
(2)由于东海风涛险恶,变化莫测,东南岛路险情较大,所以公元8世纪后期开辟了大洋路。简要分析东海风涛险恶、变化莫测的原因。
【答案】(1)主要是为了利用风力。选择夏季出发,帆船可以在东南季风吹动下顺风来唐朝;秋冬季节可以在西北季风吹动下顺风返回日本。
(2)海面辽阔,受偏南季风和偏北季风影响显著,夏秋季节还受到台风影响。
【解析】
【详解】掌握东亚地区季风的特点及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题,东亚季风夏季是东南风,冬季是西北风,日本遣唐使的行程季节安排主要是为了利用风力。第(2)题,东海风涛险恶、变化莫测主要与海面辽阔、季风和台风的影响有关。
2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
(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一年中,受C气流和B气流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 (2)丰富 A地(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气流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 (3)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流较暖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4)南北纬60°赤道地区 低 多阴雨天气 南北纬30° 极地 高 多晴朗天气 (5)终年温和湿润 终年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解析】
试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图中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南,说明气压带风带向南移,表示北半球的冬季。
(2)图中A地受盛行西风控制,B地受东北信风控制,A地降水丰富,原因是A地(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气流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
(3)图中C气流上升,说明是暖气流,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上升的原因是C气流较暖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南北纬60°和赤道地区,因气流上升,一般形成低气压带,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南北纬30°和极地地区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高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5)图中C是盛行西风,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一年中,冬季受C气流控制温和湿润,夏季受B气流控制炎热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