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甘肃省合水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试卷
展开
甘肃省合水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填在答题卡上。(60分)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天空中飘动的白云 B.在太空运行的卫星 C.安全着陆的宇宙飞船 D.地球上的陨石2.距离地球最近的巨行星是:( ) A.土星 B.木星 C.海王星 D.金星3.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 ) A.月球 B.北极星 C.金星 D.太阳4、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 A.黑子的强烈活动 B. 太阳内部发生的核聚变反应C. 耀斑的强烈活动 D.太阳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5.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是( ) A.光球、色球、日冕 B.日冕、色球、光球C.日冕、光球、色球 D.色球、光球、日冕6.下列现象中,发生在太阳光球层的是:( )A.耀斑 B.黑子 C.太阳风 D.日饵7.当地球公转运行到近日点附近时( )A、公转速度较快 B、公转速度较慢 C、北半球正值春季 D、北半球正值秋季8.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A、0° B、23°26′ C、66°34′ D、90°9.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B.公转轨道是正圆 C.太阳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D.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10.地球上一个昼夜更替的周期为: ( ) A.12小时 B.23小时56分4秒 C.24小时 D.因地而异11.下列地理现象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 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B.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 最近几年全球各地气候的异常 D.无线电短波突然衰减12.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在地球表面上,决定太阳直射最北和最南界线的条件是 ( )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黄赤交角的大小 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D.地球的球体形状14.下列日期中,合水县白昼最长的是 ( ) A.6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2月22日15.12月22日,下列昼夜长短情况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B.南极圈及其以南有极夜现象C.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D.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16.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A.赤道以北地区 B.赤道附近地区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17.按气候统计标准划分,北半球的春季是( )A.2、3、4三个月 B.3、4、5三个月 C.4、5、6三个月 D.5、6、7三个月18.五带中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 )A.南北温带 B.南北寒带 C.北温带和北寒带 D.热带和南温带19.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20.当北半球冬至日时,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 A.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角最大 B.东亚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C.北半球有极昼现象 D.南半球有极夜现象2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C、纵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以下有明显减小 D、纵波传播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22.地球上的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是因为( ) A.大气中的臭氧强烈吸收紫外线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C.通过大气逆辐射直接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 D.大气中的水汽和CO2吸收太阳短波辐射23.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24.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 B.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冷热差异
C.同一等压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D.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存在差异25.图中①②③④处,气压最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26.由于大气环流而形成的气候现象是:( )A.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多雨 B.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C.青藏高原地区终年气温较低 D.青岛日温差小,新疆日温差大27.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向北移,冬季向南移 B、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D、风带位置季节移动,必然导致风向的季节变化28.读锋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易发生在锋后 B.锋面过境后气温降低C.锋面过境后气压升高 D.锋面过境后天气转晴29.下图A、B、C、D天气系统中,能形成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台风天气的是:( )30.由于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二、综合题。(要求将正确的答案填在对应的横线上,答案出现在其他位置,不得分。书写时,要求用黑色中性笔答题,书写潦草、字迹不清、胡乱涂抹,不能准确分辨答案者,不得分。)31.读太阳照射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此图表示 (填日期)前后光照情况,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在北半球的节气是 。图中A点的昼长为 小时,说明A点出现了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 (填“晨线”或“昏线”),A、B、C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3)此时,有极昼现象的地区是 。(4)此日过后三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单项选择)。A.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 B.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C.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5)此时,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32.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8分)(1)图中S为 波,P为 波。
(2)图中各圈层A为 ,B为 ,C为 ,(3)在2900千米深处,S波 ,P波波速 ,从而发现E不续面 。33.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图中①为_______压;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图中①称_______旋。图中①地易出现_________天气。(2)图中A, B, C, 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___。A、B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 地,判断理由是 。(3)图中虚线N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填高压脊或低压槽)。 34.读下面两幅锋面剖面图,做下列各题。(7分)
(1)甲、乙两图,根据锋的分类,甲属于 ,乙属于 。
(2)甲图中A为 气团,B为 气团,该锋面的降水主要降在锋 。(3)甲、乙两锋在过境时能带来连续性降水的是 。(4)乙锋过境后的天气特点是 。3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甲图①地终年受 (填气压带名称)控制,形成 气候。(2)乙图所示季节气压带、风带因 移动而位置偏南。半年后,甲图中地中海沿岸的 ③地受乙图所示的 (填字母)带控制,其控制地区大气垂直运动方向是 ,干湿状况是 。(3)④地区位于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的气候是 。
【参考答案】1B2B3D4B5A6B7A8C9B10C11A12C13B14B15A16D17B18C19A20A21B22C23C24B25B26A27C28D29A30D31. (1)6月22日 南纬23度26分 夏至日0小时 极夜 (2)晨线 BCA (3)北极圈以北地区 (4)B (5)90度 北回归线32. (1)横波 纵波 (2)地壳 地幔 地核 (3)突然消失 明显下降 古登堡界面33. (1)低压 气旋 阴雨 (2)BC A地 等压线密集 (3)低压槽34. (1)冷锋 暖锋 (2)冷 暖 后 (3)乙 (4)天气转晴35. (1)赤道低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2)太阳直射点C 下沉 干燥 (3)季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