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向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1.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是由 决定的。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出生率和死亡率 D. 人口基数
【答案】C
【解析】
根据公式计算: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所以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选择C项。
2.在人口的数量增长变化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自然增长率 D. 人口基数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自然增长率的变换中首先变换的是死亡率,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医疗水平的进步,死亡率首先发生变化,而出生率则主要受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在原始社会死亡率极高,人类为了种族的延续努力增加人口数量,所以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进入农业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死亡率有所减低,人们虽然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但由于家庭经济能力有限,无法供养更多的人口,所以死亡率有所降低,出生率略微下降,工业社会后,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死亡率迅速下降,自然增长率也下降,经济发达后,死亡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人们的观念也有所改变,所以死亡率和生育率都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首先转变的是死亡率,故选B。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3. 图中所示a国家可能是
A. 印度 B. 新加坡 C. 美国 D. 德国
4. 图中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 A 4. A
【解析】
【3题详解】
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中a所示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城市化水平较低。而新加坡、美国、德国城市化水平均在70﹪以上。四选项中只有印度符合此特点。故B、C、D为错误选项,A项正确。
考点:不同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读图提取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市化水平信息并加以分析的能力。
【4题详解】
试题分析: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接近40﹪,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分析图示可知,B、C、D三项错误,A项正确。
考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读图提取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市化水平信息并加以分析的能力。
5.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新特点的是
A. 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 定居人口减少
C. 人口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D. 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二战后人口迁移的特点是: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迁移原因 | 特 点 | 迁移路线 | |
二战前 | 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 欧洲人到美洲、非洲 |
二战后 |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下图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下列小题。
6. 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7. 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差异是
A. 经济水平 B. 教育水平
C. 历史条件 D. 自然条件
8. 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A. 尼日利亚 B. 印度 C. 泰国 D. 日本
【答案】6. D 7. A 8. D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
【6题详解】
Y国人口年龄结构的特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低,老年人口比重高,故判断为发达国家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7题详解】
Y国一般属于发达国家,故C项符合。
9.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的影响因素是
A. 资源的数量 B. 人均消费水平
C. 区域开放程度 D. 科技发展水平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则人均消费的自然资源越多,故人口容量越小,说明两者呈负相关。
10.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城市往往是在农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数量增多,大城市周围出现卫星城。许多在空间上接近、地域联系紧密的城市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城市群。
【详解】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城市往往由乡村发展而来;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城市的周围出现卫星城,C正确。
【点睛】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城市形成和发展一般规律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11.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取决于
A. 各种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高低 B. 各种活动的重要程度
C. 政府对各种活动的支持程度 D. 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的租金高低
【答案】D
【解析】
在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的租金高低。所以D项正确。
12.下图为三家企业投资建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吸引它们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A. 原料、市场、劳动力 B. 劳动力、市场、原料
C. 劳动力、政策、原料 D. 市场、政策、交通
【答案】B
【解析】
图1是典型的“二头在外”的模式,充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图2产品在中国
销售,是利用中国广阔的市场;图3生产的原料来自中国。
13.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
A. 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
B. 该地段的交通通达度差
C. 该地段地价太高
D. 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宜作为商业区
【答案】A
【解析】
一般情况下,城市市中心是商业区,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所以A项正确。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4. 如要在城市中建中心商务区,应建在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15. 以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地处市中心,方便人们上下班,应大量兴建住宅
B. B地交通条件优越,在四个地点中地价最贵
C. C地位于城市边缘,环境优美,可兴建高级住宅区
D. D地位于城市郊区,拥有较多的空置土地,最适宜兴建大型商业区
【答案】14. A 15. C
【解析】
试题分析:
【14题详解】
中心商务区应位于城市的核心地区,图中符合的是A。
【15题详解】
A处市中心,交通便利,应布局商业区;四个地点中地价最贵的是A,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C位于城市边缘,濒临湖泊,环境优美,可兴建高级住宅;大型商业区应布局于城市的中心地带。
考点:主要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城市功能分区。
16.下列不属于促进上海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的是
A. 经济腹地广阔
B. 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
C. 地势平坦开阔
D. 开发较晚
【答案】D
【解析】
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从交通,地形,经济腹地等方面分析。上海城市发展不是开发较晚。所以现在D项。
17.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A. 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B. 城市数目的多少
C. 城市用地规模大小 D.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城市人口数量、城市用地面积以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是衡量城市化的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详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据所学知识说出即可,难度一般。
18.图中, Ⅱ阶段城市最不会发生的现象有( )
A. 交通问题得以缓解 B. 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减小
C. 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D. 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
【详解】在Ⅱ阶段, 在Ⅱ阶段,城市中心工业向外迁出,商业为主,交通问题得以缓解,在城市中心区外围则形成一个人口密集区,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工业向郊区分散,工业污染应有所减轻。C正确。
【点睛】判断城市人口外迁是本题解的题关键,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据所学知识说出即可,难度一般。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9. 此图说明该地区
A. 城市化水平很高 B. 城市人口为2500万
C. 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D. 人口密度大
20. 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A. 中国 B. 印度 C. 英国 D. 俄罗斯
【答案】19. A 20.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水平和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差异。
【19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总人口是2500万,逆城市化现象需根据动态城市人口变化来判断,人口密度大还要根据面积大小计算;根据图中农村和城市人人口,可以计算出该地城市人口的比重是90%,所以城市化水平高,A正确。
【20题详解】
该地城市人口的比重是90%,所以城市化水平高,是发达国家的特征。其中英国工业化起步早,水平高。中国、印度、俄罗斯人口总数都超过了1亿。C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据所学知识说出即可,难度一般。
21.在现代农业中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是
A. 农业机械的投入 B. 科技的投入
C. 资金的投入 D. 化肥、农药的投入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详解】现代农业生产中,采用机械化作业,可提高效率,不能提高产出,A错;加大科技投入,如改良品种等可以提高农业产出,B正确;资金的投入不能直接提高产出,C错误;加大化肥、农药的投入会加剧环境污染,D错。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据所学知识说出即可,难度一般。
22.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其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市场 B. 地形 C. 土壤 D. 水分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茶树适宜生长于酸性土壤。
23.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A. 只种玉米 B.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C. 是一种粗放型农业类型 D. 商品谷物农场都是私营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B对。主要作物类型是小麦、玉米,A错。是一种密集型农业类型,C错。我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主要是国营农场,D错。
【点睛】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主要作物类型是小麦、玉米。我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主要是国营农场,美国是家庭农场。
24.季风水稻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有
A. 大面积可供开垦的土地 B.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 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D.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季风区和热带雨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且该农业生产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农业,故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影响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区位条件即可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25.决定上海郊区的乳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 优越的水热条件 B. 市场的需要
C. 国家政策的影响 D. 地势平坦的三角洲
【答案】B
【解析】乳畜业是面向城市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故选B。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手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如图。回答下列小题。
26. 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
A. 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 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 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D. 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27. 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代表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资源种类,那么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是:
A. 土地资源 B. 淡水资源
C. 热量资源 D. 能源资源
【答案】26. B 27. B
【解析】
【分析】
图示反映木桶的短板决定了木桶最多能装多少水,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
【26题详解】
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故A项错误。木桶容量在木板高度一定的前提下是一定的。同样,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也具有相对确定性,故B正确。若桶板代表资源,则一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由最短的桶板决定,故C、D项错误。
【27题详解】
西部由于地区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故水资源是限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据所学知识说出即可,难度一般。
28.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a)、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b)、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c)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 a<b<c B. C<b<a C. b<a<c D. a<c<b
【答案】C
【解析】
【详解】环境承载力代表区域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人口合理容量是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最佳人口数,本世纪初中国部分区域环境问题凸显,但问题还可以解决,这说明中国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人口合理容量,但尚未超越环境承载力,故b<a<c,选C。
【点睛】环境承载力代表区域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人口合理容量是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最佳人口数。
29.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 8 000 B. 10 000 C. 6 000 D. 4 500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木桶效应图”中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取决于最短板。
考点:主要考查了环境人口容量。
30.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农业生产布局发展趋势的是:
A. 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 B. 从小而全到专业化
C. 从集中到分散 D. 从千遍一律到地域分工
【答案】C
【解析】
考查农业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
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带来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交通条件的改善,现代农业形成世界大市场的专业化生产,形成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从“小而全”到专业化,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的发展趋势,A、B、D项符合农业生产布局发展趋势;现代农业生产布局从分散到集中,从粗放型到集约型,C错误。故选C。
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随着城市化进程,现在渗入地下和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2%和43%。
31. 产生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
A. 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B.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C. 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河道
D. 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用地面积增加
32. 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A. 城市河道发生洪水的频率相应减少
B. 城市河道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增加
C. 城市地表的蒸发、蒸腾数量相对减少
D. 城市可利用水资源减少
【答案】31. D 32. A
【解析】
1、城市化后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的作用下降,下渗少;建筑及道路用地增加,下渗量减少,这些都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故选D。
2、此变化现象主要是使地表径流增加,可以造成短时间内河流水量大增,会加大洪水的发生概率;随着较多地表径流汇入河道,陆地上更多的杂物也会入河;由于下渗的减少,地表存留的水少,城市地表的蒸发减少,绿化面积减少,使蒸腾数量相对减少;由于渗入地下的数量比重下降,地下水得到补给的少,导致城市可利用水资源减少。
读“某城镇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33. 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 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34. 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主要是因为其
A. 距离城市较远
B. 位于河流下游
C. 地处盛行风下风向
D. 靠近铁路
35. 若乙为新开楼盘,下列房产开发商广告词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A. 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B. 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C. 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D. 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答案】33. D 34. B 35. D
【解析】
试题分析:
【33题详解】
图示①位于市中周围,且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所以应为住宅区;图示②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量大,应为商业区;图示③位于市中心周围,且位于河流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地带,应为工业区。故选D。
【34题详解】
印染厂排放的污水多,而甲处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区的水污染小,故选B。
【35题详解】
图示乙处位于河流沿岸及上游,且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地带,所以广告词可以为: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故选D。
考点: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二、综合题(50分)
36.读下图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小题。
(1) A国人口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_______
_______等,该国应该采取具体的人口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B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模式,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
_______等。该国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口措施。
(3)人口增长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就业困难,人均资源减少,影响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安定等 计划生育 (2) 现代型模式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或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四种模式,对应的人口增长阶段为:原始低增长阶、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国新生人口比重大,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模式;人口问题就是人口增长快,造成资源、就业、住房、交通等方面压力大。
(2)B国是老龄人口比重大,人口增长模式现代型模式。B国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短缺。人口措施主要从增加人口数量考虑,比如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迁入率。
(3)引起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从而影响了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据所学知识说出即可,难度一般。
37.读“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以及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其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A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
(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低增长阶段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4)对照表中的数据,中国处于图中________ (填字母)阶段。由于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答案】 (1)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2).原始 (3) AE (4)D 计划生育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和我国的人口增长特点。
【详解】(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图中表示为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两条曲线之间的阴影部分。
(2)A阶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很高,自然增长率极低,属于“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3)A阶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很高,自然增长率极低,E阶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很低,自然增长率极低,甚至出现负增长。
(4)我国由于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人为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故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正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型模式转变,已接近现代人口增长模式,为D。
【点睛】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根据人口自然变动的特征,可将人口增长的一般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它体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38.写出下列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
【答案】(1)水稻种植业;(2)商品谷物农业;(3)混合农业;(4)大牧场放牧业或混合农业;(5)热带种植园;(6)乳畜业;
【解析】
【分析】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和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的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这种类型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热带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乳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是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详解】(1)日本关东平原为水稻种植业。
(2)我国东北三江平原为商品谷物农业。
(3)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为混合农业。
(4)南非既有混合农业也有大牧场放牧业。
(5)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属于热带种植园农业。
(6)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为乳畜业。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据所学知识说出即可,难度一般。
39.读“某地两级城市的职能及其服务范围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 A、B两级城市中,等级较高的是_____,因而它出售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等级一般较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就服务职能而言,_______城市提供的职能多、范围大,且包括了________城市的全部职能。
(3) 如果在该图所示的区域范围内,要设立适宜的中学和小学,__________的个数应多些。
【答案】 (1) A 高 位于城市主干道旁,交通通达度高,人流密集 (2) A B (3) 小学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体系,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城市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越高,拥有的数量就越少,其服务的范围就越大。
【详解】(1)图中A有主干道通过,交通通达度高,人流密集,所以A、B两级城市中,等级较高的是A,因而它出售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等级一般较高。
(2)就服务职能而言,A城市提供的职能多、范围大,且包括了B城市的全部职能。
(3)中学等级高,服务范围大,数目应该少些;小学等级低,服务范围小,数目应高多。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据所学知识说出即可,难度一般。
40.读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A 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
(2)A、B、C三地均为 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区;从地形上看,水稻田主要分布在 ________地区。
(3)亚洲水稻生产单产高但商品率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南亚 东南亚 东亚 (2)季风 河流中下游、河口三角洲 (3)精耕细作;人均耕地少,耕地规模小,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稻种植业分布及特点。
【详解】(1)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大量的劳动力,而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种植业发展。
(2)从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和区位因素的分析。图示三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区;注意从地形条件看都位于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利于耕作。
(3)商品率低是由于亚洲人多地少,使其水稻种植业具有小农经营,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以及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
【点睛】本题考查地理知识,也考查读图、识图能力以及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和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