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地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地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第1页
    【地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第2页
    【地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我国古书曾记载:“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 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指(  )A. 耀斑 B. X射线 C. 紫外线 D. 黑子2. 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内部3.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黑气区域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 B. 黑气区域温度比周围高C. 黑气区域释放出大量的偏黑色气体 D. 黑气区域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尘埃【答案】1. D    2. A    3. A【解析】【1题详解】耀斑发生在色球层,是增大增亮的斑块,A错。X射线、紫外线不是太阳活动,B、C错。地球上的人用肉眼看到的是太阳光球中的黑子,根据“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可判断该黑气现象不是日全食,而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在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色斑点,温度比周围要低,看起上去就显得暗一些,所以古人才把太阳黑子说成太阳上的黑气,D正确。故选D【2题详解】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之一,发生在光球层,不是太阳内部,A正确,D错误;耀斑发生在色球层,B错误;日冕层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C错误。故选A。【3题详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黑子区域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颜色比周围暗一些,不是释放出大量的偏黑色气体,A对、C错。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略低,B错。黑子区域温度大约为4500摄氏度,没有水汽、尘埃,D错。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是太阳外部大气的活动表现,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黑子并不黑,只是温度比周围略低,颜色比周围暗一些。黑子活动影响地球的气候,耀斑活动影响地球电离层或磁场,导致无线电短波信号减弱或中断,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4.太阳能量的来源是A. 氢气燃烧 B. 氦气爆炸 C. 核裂变反应 D. 核聚变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详解】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氢核聚变。注意区别“核聚变”和“核裂变”,知识性试题。故本题选择D。5.一条从东向西流的河流,南岸侵蚀较厉害且一年内两次太阳立射该河流可能位于A. 40°S B. 40°N C. 20°N D. 20°S【答案】D【解析】南岸侵蚀较厉害说明河水向南偏。依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南偏为左偏,因此河流位于南半球。一年内太阳两次直射,因此纬度小于23.5°。故D正确。6.当120ºE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伦敦是A 12时 B. 8时 C. 0时 D. 4时【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详解】当120ºE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为正午12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0°位于120ºE西边,相差120°,所以0°地方时比120°E晚8个小时,地方时为4时。故选D。7.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关系是A. 重合 B. 每天重合一次 C. 在二分日重合 D. 在二至日重合【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晨昏线。详解】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其他时候,晨昏线与经线斜交。故选C。8. 下列关于地方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相对位置偏东地点的地方时要晚一些B. 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C. 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D. 经度不同,其地方时也不同【答案】A9.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A.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B. 南半球昼长夜短C. 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D.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10. 读上图,国庆节位于A. a段 B. b段 C. c段 D. d段【答案】9. C    10. B【解析】【9题详解】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即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则南半球昼短夜长,北回归线为太阳直射的纬线,故正午太阳高度为90°;C正确;此时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10题详解】国庆节10月1日,太阳直射点刚过9月23日,即将向南回归线移动,故地球公转处于b时段。11.当23.5ºN的昼与夜等长时,说明正值什么时期A. 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B. 太阳直射在23.5ºNC. 冬至日 D. 春分日或秋分日【答案】D【解析】【详解】因为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赤道外的地区只有在二分日昼夜等长,所以当23.5ºN的昼与夜等长时,正值二分日时期,故排除C,选D项正确。二分日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在赤道,故AB错误。12.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A. 昼夜现象 B. 长江三角洲的发育C. 太阳的东升西落 D. 北京的地方时比乌鲁木齐早【答案】A【解析】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而形成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形成地方时的差异、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13.在西行的轮船上,人们看到的昼夜更替的周期A. 24小时 B. 长于24小时C. 短于24小时 D. 无昼夜更替【答案】B【解析】【详解】站在原地不动,人们看到昼夜更替的周期为24小时;在西行的轮船上,人们看到的昼夜更替的周期长于24小时;在东行的轮船上,人们看到的昼夜更替的周期短于24小时。故选B。14. 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A. 5月1日 B. 7月1日 C. 8月1日 D. 10月1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升旗最早即日出最早,日出最早则昼长最长,北半球昼最长为夏至日,故7月1日最接近夏至日。15.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岩石圈【答案】B【解析】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选择B。16.假设A、B、C、D在同一纬度,四地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答案】D【解析】【详解】晴天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故而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陆地相对于海洋比热容小,故而温差大。故D正确。【点睛】晴天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保温作用弱,故而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多云的白天(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故气温日较差较小。该题难度一般。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7. 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 ① B. ④ C. ③ D. ②18. 图示箭头中,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A. ③ B. ② C. ① D. ④【答案】17. B    18. A【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的数字①代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是地面增温的能量来源。②代表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包括吸收、反射、散射等。③是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能量。④是地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是大气增温的主要能量来源。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图中代表地面长波辐射的是④,故B正确。【18题详解】地面长波被大气吸收后,转化为大气的热量,然后以长波的形式将能量返还给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故大气逆辐射返还给地面的能量。结合上题的分析,可以判断③是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能量,故A正确。19.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B. 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C. 不同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D. 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分布的热量差异,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由于气压梯度力的存在进而产生了大气运动。故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20.下面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白天,海洋气温低于陆地,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谷地气温低于坡地气温,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风从谷底吹向山坡;夜晚情况相反,结合选项,D正确。二、综合题(共40分)21.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渡,其中A表示___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___波。(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_______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_________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_________。(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______态。(4)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________和E层的顶部 。【答案】 (1)横波    纵波    (2)莫霍界面   地壳   地幔    (3) 消失    突降  固态物质    (4) 地壳【解析】【详解】1)地震波有两种,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据此读图可知A为横波,B为纵波。2)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由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分为了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它们的分界面分别是:莫霍面(横波和纵波速度突然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根据这一特点判断图中D为莫霍界面,F为古登堡界面,C为地壳,E为地幔。3)据图所示可知,F为古登堡界面,在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因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根据这一特点判断F面以上物质为固态。4)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作岩石圈。据图可知,C为地壳,E为地幔,故岩石圈为地壳和E顶部。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是北半球的_________(节气)。(2)A点在B点的_______方向, A点夜长_____小时。图中晨昏线是_____(晨或昏)线。 (3)B点地方时是__________时,B点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此时北京时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时。(4)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_____________附近(近日点或远日点),从A点到B点昼夜长短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夏至日    (2) 正南   16小时       (3) 8点   90°    6    22    12    (4)远日点  昼变长,夜变短【解析】【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2)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以得出A点在B点的正南方向(AB在同一条经线上)。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同一图上经度间隔相等,据图所示,A点所在经线位于地方时6时所在的经线以东30°处,时间相差2小时,故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8时,A点此时位于晨线上,即A点日出时间为8时,A点的夜长为:(8:00-0:00)×2=16,故A点夜长16小时;图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时,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应该为晨线。3)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结合上题,A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8时,AB在同一经线上,故B点时间为8时;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B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达90°。根据上题分析和图示可知,A地点所在经线时间为6时,故0°经线时间为4时,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则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为12时。故此时北京时间为62212时。4)结合以上题目分析可知图示时间为夏至日,即622,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从A点到B点昼变长,夜变短。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