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展开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下表为某月23~26日某地气温变化表。
日期 | 23 | 24 | 25 | 26 |
最高气温(℃) | -16 | -18 | -20 | -20 |
最低气温(℃) | -28 | -32 | -33 | -34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3~26日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2.表中天气变化最有可能是我国的城市( )
A.北京 B.大连 C.济南 D.哈尔滨
下图是沿40°纬线某大陆1月、7月温度变化曲线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A地降水量比B地少的原因是(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B.位于山地背风坡的雨影区
C.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
D.终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燥少雨
4.图中B、C两地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地气温年较差比C地小
B.B地1月平均气温比C地低5℃左右
C.B地降水集中在冬季,C地降水集中在夏季
D.B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比C地大
左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右图为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日可能为夏至日,乙日可能为冬至日
B.O、N两地气候类型相同
C.地球自转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
D.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②地
6.气候资料图中,与M地气候类型最接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北半球某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7.图中A气压中心名称是( )
A.亚洲高压 B.阿留申低压 C.夏威夷高压 D.印度低压
8.此时,北半球陆地上B气压中心的形成,破坏了以下哪一气压带的连续分布(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9.此季节,北京的盛行风向和气候特点是( )
A.东南风,高温多雨 B.东南风,寒冷干燥
C.偏北风,寒冷干燥 D.偏北风,低温少雨
10.半年后,D的盛行风向和主要成因分别是是( )
A.西南风;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 B.东南风;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
C.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位移 D.东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位移
11.若图中C、E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不同 B.经度位置不同 C.大气环流不同 D.下垫面状况不同
读“某地气候统计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12.该地( )
A.气温日较差约为40℃ B.春季多大风,夏季基本无风
C.气温年较差约为50℃ D.7、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一半以上
13.该地可能位于( )
A.塔里木盆地 B.华北平原 C.江南丘陵 D.青藏高原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收集和积储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4.对雨水的积存,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产生影响( )
A.水汽输送 B.蒸发 C.降水 D.径流
15.以色列为了增加水资源,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
A.在沿海地区采用海水淡化 B.合理开采地下水
C.采用滴灌措施发展农业 D.雨季时将雨水收集起来
读下面“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6.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暖流 B.乙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寒流
C.甲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寒流 D.乙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暖流
17.若甲图位于太平洋,则该洋流的名称是( )
A.秘鲁寒流 B.日本暖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千岛寒流
18.关于甲乙两图中洋流的共同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暖流 B.向高纬度流动
C.属于寒流 D.属于以副极地为中心洋流的一部分
19.下列地理现象,与洋流作用无关的是( )
A.浅海中污染物的净化 B.智利境内的荒漠
C.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 D.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20.有关世界国家和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
B.在世界七大洲中,大洋洲的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和人均径流量最少
C.在世界七大洲中,亚洲的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和人均径流量最多
D.我国的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均居世界第六位,巴西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均居世界首位
21.目前世界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主要原因是( )
①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②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小,江河径流量下降 ③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长过快 ④世界上的水资源总量不足 ⑤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22.针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 )
A.植树造林,治理沙漠 B.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D.人工降水,改造局部地区气候
合理保护和利用地下水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下图为“泉城济南泉水补给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某年春季,济南趵突泉水位持续降低,其原因不可能是( )
A.春季降水量偏少
B.农业在春季播种季节用水量大
C.南部山区植被破坏严重
D.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泉水的补给类型
24.根据图中信息和水循环原理知识,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
A.城市污水是导致趵突泉水质变坏的主要原因
B.城市地面硬化,导致趵突泉水位持续下降
C.南部山区降水量影响趵突泉地下水位高低
D.图中所示径流量增大,可导致城市内涝
读下图完成下面各题。
25.图中所示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主要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B.②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C.③主要分布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D.④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7.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28.板块相互作用产生了不同的地貌,下列地貌中由板块张裂作用形成的是( )
A.马里亚纳海沟 B.喜马拉雅山脉 C.东亚岛弧链 D.东非大裂谷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9.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30.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中所示不同的是( )
A.庐山 B.喜马拉雅山 C.华山 D.泰山
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该景观的形成与流水作用密切相关(如下图)。凹岸:河流弯曲河段岸线内凹的一岸。凹岸通常受主流冲刷,水深、流速较大。凸岸与之相反。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31.关于图中乙、丙两地,分析正确的是( )
A.乙为凸岸堆积,丙为凹岸侵蚀 B.乙为凹岸侵蚀,丙为凸岸堆积
C.乙为凹岸堆积,丙为凸岸侵蚀 D.乙为凸岸侵蚀,丙为凹岸堆积
32.图中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a-侵蚀-兴建深水港 B.甲-c-沉积-兴建仓库
C.乙-a-沉积-种植农作物 D.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
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3.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热条件的变化 B.地壳运动 C.植被类型的变化 D.岩浆活动
34.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图中从M到N反映的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B.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6.形成上述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A.土壤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小列各题。
37.图中①~④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
B.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C.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D.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
38.关于图示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揭示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B.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不一样的
C.地理环境一个要素变化可导致其他要素相应变化
D.某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其他环境的变化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各要素的变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据此完成小列各题。
39.下列体现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
B.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
C.在热带草原中生活着善跑便于迁徙的长颈鹿、羚羊等动物
D.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上游森林的大量砍伐
40.把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若干年后的景象是( )
A.大群的羚羊、斑马生活在安宁的草原上
B.草原依然如故,没有变化
C.初始植食动物大增,后又数量锐减
D.草原进化,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40分)
41.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若该区有石油分布,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______地,该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
(2)图中①②③④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其中②和④环节分别是指_________和________。
(3)图中戊处是___________地形,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处是______________(地貌名称),丁处是______________(地貌名称)。
(5)乙处是否适合建大型水库?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42.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列自然带中选出与图中A、B、C相对应的自然带是:①山草甸带、②高寒荒漠带、③常绿阔叶林带、④高山针叶林带。
A_____,B_____,C_______。
(2)此图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地带性规律,此规律同_____________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3)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完整,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坡积雪冰川分布的下限海拔比北坡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解析】
1.23~26日气温不断降低,可推出应该是冷锋天气系统,图中A是冷锋,B是暖锋,C是气旋,D是反气旋。选A。
2.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在0℃以下,根据表中的最冷气温在-33℃,可推出当地的纬度高,四地中只有D符合条件。故选D。
3.C
4.D
【解析】
3.图中7月份气温高于1月,加之大陆跨经度多,说明该图是北半球亚欧大陆沿40°N的图;根据经纬度判断,A地位于40°N,90°E附近,是我国新疆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很少,故C项正确;排除A、B、D项。
4.B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集中于夏季,故B项错误;C地位于欧洲西部沿海,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湿润,降水集中于冬季,故D项正确;B地气温年较差比C地大,故A项错误。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知识拓展】影响降水的因素
(1)海陆位置:沿海迎风区降水多(如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西风带影响的大陆西岸),离岸风区降水少(如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岸、西风带影响的大东西岸),内陆地区空气干燥 降水少。
(2)大气环流: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多;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例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区(尤其是大陆西部),降水少;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或季节降水多,受冬季风影响的地区或季节降水少。
(3)洋流::寒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少,暖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多。
(4)地形:暖湿气流流经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名师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附近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2.海陆位置。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因素。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地形雨”。
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如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A
6.D
【解析】
5.甲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可能为夏至日,乙日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可能为冬至日,故A项正确;O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N地的气候类型为 地中海气候,故两地气候类型不相同,B项错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④地,故D项错误。
6.据图分析M地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④地冬夏季节均高温,且降水量十分丰富,符合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判读
7.B
8.D
9.C
10.C
11.C
【解析】
7.图中A位于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且为低压中心,故为阿留申低压。
8.北半球陆地上B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它的形成切断了原有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故选D。
9.此时北半球陆地为高压中心控制,为冬季,风从陆地吹响海洋,东亚地区盛行西北季风,北京以偏北风为主,气候寒冷干燥。
10.半年后北半球为夏季,D为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成因为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形成,故选C。
11.E地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带影响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C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形成季风气候,两地降水量的差异由不同的大气环流造成。
12.D
13.B
【解析】
12.从图中只能看到气温的年较差,看不到气温日较差,当地的气温年较差约为40℃,AC错;注意题中条件是>=8级大风,春季多大风,夏季有风,B错。7、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一半以上,D对。
13.该地7、8月降水量多,可能在我国的华北或东北,故B对。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终年降水少,A错;江南丘陵冬季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C错。青藏高原夏季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不可能夏季气温接近30℃,D错。故选B。
14.D
15.C
【解析】
14.把雨水积存起来,减少了雨水的入渗和汇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的雨量,影响了径流,D正确。
15.采用滴灌技术,节约了农业灌溉用水,属于节流措施;其他三项都为水资源的开发,属于开源措施,C正确。
【点睛】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影响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6.C
17.A
18.C
【解析】
16.甲图等温线数值向南递减,为南半球,同理,乙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图所示洋流均为从温度低处流向温度高处,为寒流。据此选C。
17.结合上题,甲所示洋流应为南半球的寒流,若甲图位于太平洋,根据流向及性质,则该洋流最可能是秘鲁寒流,选A。
18.甲乙两图所示洋流均为寒流,均流向较高纬度,从温度数值分析,二者均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一部分。
19.C
【解析】
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与洋流无关。
考点:主要考查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对象 | 影响 | 举例 |
气候 | 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 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都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澳大利亚、秘鲁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都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
海洋 生物 | 寒、暖流交汇使海底营养盐上泛,或沿岸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盐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 | 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欧洲北海渔场都形成于寒、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则受上升流的影响。 |
海洋 航行 |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 顺流速度快,逆流速度慢。 |
海洋 污染 | 扩大污染范围,加速污染物扩散。 | 油轮发生泄漏。 |
20.A
【解析】
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A正确;在世界七大洲中,大洋洲的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最少,但人均径流量最多,B错误;亚洲年径流量最多,人均径流量最少,C错误;我国是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巴西是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D错误。故选A。
21.B
【解析】
目前世界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原因是①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③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长过快、⑤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选B。
【点睛】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常规知识的考查,造成世界水资源紧张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如针对我国而言:
1、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南方多,北方少;
2、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
3、我国人口众多,发展速度又很快,对水资源需求量大;
4、水污染、水浪费的现象严重。
22.C
【解析】
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目前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有必要兴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3.D
24.C
【解析】
23.趵突泉水位持续降低可能是由于当年春季降水偏少,地下水得不到补充,也可能由于人类过度用水,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位降低与南水北调没关系,D正确。
24.从水循环示意图可以看出,趵突泉补给区位于南部山区,若补给区受到污染,泉水的水质就会变坏;同时南部山区降水量的大小也会影响到趵突泉地下水位的高低,C正确。
【点睛】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5.B
26.B
【解析】
25.读图可知,①为风蚀蘑菇、②为火山喷发、③为河口三角洲、④为断层。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②、④,选B。
26.①为风蚀蘑菇,由风力侵蚀形成,A错。②为火山喷发,多分布在地壳活跃的板块交界处,B正确。③为河口三角洲,多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C错。④为断层,由地壳运动形成,D错。
27.B
28.D
【解析】
27.图示M位于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选B。
28.根据板块学说及板块分布,马里亚纳海沟、喜马拉雅山脉、东亚岛弧链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只有东非大裂谷位于板块内部的张裂边界,为板块张裂作用形成,选D。
29.C
30.B
【解析】
29.山地M岩层断裂并位移,属于断层。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断层形成的断块山,选C,其余选项可排除。
30.喜马拉雅山属于褶皱山,其余三座山都是断块山,故选B。
31.A
32.C
【解析】
(1)读图可知,乙岸出现堆积物,河道远离乙岸,是凸岸,河道不断向丙岸移动,说明丙岸遭到侵蚀,是凹岸,故A正确。(2)甲地位于荆江左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侵蚀甲地对岸,该处以堆积作用为主,A错误;甲地弯道水速较慢,应对应a,B错误;乙地位于凸岸,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弯道水速较慢,适宜种植农作物,C正确,D错误。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在河流不同位置流水作用作用的差异及河流地貌的特点,较易作答。(2)本题主要考查在河流不同位置流水作用作用的差异及河流地貌的特点,较易作答。
33.B
34.A
【解析】
33.根据图示信息,图中地形区在地壳运动的背景下地形不断隆起,使得地形对水汽的作用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理环境的变化。
34.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地形变化,进而气候条件,植被条件都随之发生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35.B
36.B
【解析】
35.图中从M到N反映的自然带依次为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这些自然带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选B。
36.结合上题,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热量,选B。
37.C
38.B
【解析】
37.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注意两者间的因果联系。C正确。
38.框图表达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B正确。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9.B
40.C
【解析】
39.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体现了大气的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正确;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主要是由于距海远近,不能反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B错误;由于热带草原开阔广袤,地势平坦,缺少动物藏身躲敌的天然屏障,因此许多动物对于广阔草原景观的适应则表现于迅速的奔跑能力,和便于迁徙的能力,反映了区域地形、气候对生物的影响,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正确;长江上游森林的大量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加大,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涝灾害多发,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正确。故答案选B项。
40.大型食肉动物的大量捕杀,会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猛增,草原上的草木被过度啃食,而且食草动物缺乏生存竞争,品种会逐渐退化,最终数量锐减,故答案选C项。
点睛: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整体性的表现:首先,组成地理环境的每一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其次,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另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2)整体性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陆地环境的某一要素产生影响,不仅影响该组成要素,还会影响到其他要素,这是由于陆地环境的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
41.(1)甲;背斜
(2)海陆间循环;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3)山岭。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4)冲积扇;三角洲
(5)不适宜。断层处岩层不稳定,修建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解析】
(1)根据褶皱弯曲特征,背斜处向上拱起,为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图中甲处为背斜。
(2)①②③④环节分别为水循环的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地表径流,该循环涉及到陆地和海洋两个部分,为海陆间水循环。
(3)戊处地形较周围高为山地地形,其下部为向斜,成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4)丙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物质堆积形成扇形堆积体,为冲积扇。丁处位于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5)乙处岩层发生断裂错位,为断层。该地不适合修建大型水库,因为岩层不稳定易发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42.(1)③、④、①
(2)山地垂直;纬度
(3)南坡相对高度更大,纬度更低。
(4)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解析】
(1)A位于山麓应与当地亚热带季风气候一致,为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位于针阔混交林与灌木林之间,应为④高山针叶林带;C的上方为雪线,故其为①高山草甸带。
(2)此图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此规律与同纬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3)自然带的分布受纬度、相对高度、迎风坡等诸多因素影响。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完整,其主要原因是南坡相对高度更大,纬度更低,且南坡是迎风坡。
(4)南坡积雪冰川分布的下限海拔比北坡低,原因是南坡位于从印度洋而来的湿润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点睛】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地带性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地带性规律表现为:(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
2、非地带性规律是指因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因素而引起的地域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