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展开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 空中飞行的飞机 B. 着陆的“神舟七号”飞船
C. 绕月球运动的“嫦娥二号” D. 地月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天体,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其中空中飞行的飞机、着陆的“神州七号”飞船都在地球上,不属于天体,绕月球飞行的“嫦娥二号”是卫星,是天体,C对;地月系是天体系统,不属于天体,D错。
2.关于地球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圈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 B. 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 岩石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圈层 D.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答案】B
【解析】
【详解】大气圈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A错;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B对。岩石圈不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C错;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生存环境的总称,D对。
下图为某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如图所示,地球
A. 在公转轨道上位于近日点附近
B. 公转速度在该日后逐渐变快
C. 自转角速度①地大于③地
D. 自转线速度②地大于④地
4.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
A. 白昼长度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④③②
B. 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②③①④
C. 该日后三个月内白昼逐渐变长的有①②
D. 该日后三个月内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的有③④
【答案】3. D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示,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代表北半球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附近,A错误;此时公转的速度逐渐变慢,B错误;地球自转角速度除了两极点外全球相等,所以①③角速度相同,C错误;地球公转的线速度除了极点外,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则③线速度大于①地,D正确。
【4题详解】
此时为夏至日,昼长从北极地区向南递减,所以白昼由长到短是①②③④,A错误。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①地纬度是45°N,则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分别是②①③④,B错误。夏至日后三个月内白昼逐渐变短的是①②,白昼逐渐变长的是③④,C错误。该日后三个月内太阳向南移动,逐渐靠近③④,所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的是③④,D正确。
【点睛】纬度分布规律
主要规律 | 纬度分布规律 |
对称规律 |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 |
递增规律 | 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变长,夜变短 |
变幅规律 | 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
极昼、极夜规律 |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
昼夜长短状况规律 |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
5.下列选项与下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 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B. 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 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D. 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是把大岩石变成碎屑,所以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等。②是把碎屑转变为沉积物的过程,所以为搬运作用。C对。
6.读下面某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图甲)及世界某地区图(图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图所示海域与乙图所示地区都位于北半球
B. 甲图中①洋流与乙图中M洋流成因、性质都相同
C. 甲图中③洋流与乙图中M洋流成因、性质都相同
D. 乙图中M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图呈逆时针,是南半球中低纬的洋流,乙图所示地区位于北半球,A错;甲图中①洋流与乙图中M洋流都是补偿流,但①洋流是暖流、M洋流是位于非洲的西海岸,是加那利寒流,两洋流性质不相同,B错;甲图中③洋流是补偿流也是寒流,与乙图中M洋流成因、性质都相同,C对;乙图中M洋流是寒流对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D错。
7.读下图“某同学画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
A. ③⑤ B. ⑦⑧
C. ①② D. 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岩浆岩只能通过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变成岩浆岩,故⑦⑧错;B标注错误。
8.2019年元旦期间太阳直射点在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1月1日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以此推理全球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相互具有联系性知识内容的归纳与总结。
读“黄果树瀑布”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9. 图示景观所呈现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0. 该景观的主体部分,其形成的能量来源是
A. 太阳辐射能 B. 重力能 C. 水能 D. 生物能
【答案】9. C 10. A
【解析】
【9题详解】
图中显示了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四个圈层.故选:C.
【10题详解】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水体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A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11.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原因的说法中不相关的是
A.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B. 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作用小
C. 海拔高,气候寒冷 D. 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天气状况等等.
【详解】①青藏高原地区因为其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光在穿越大气层过程中被削弱较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③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较少,降水少,多晴天,日照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的辐射丰富。故选C,ABD错。
【点睛】影响某地区的太阳辐射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昼长越长,太阳辐射量越丰富;地形地势,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丰富;天气状况,晴天多,获得太阳辐射越多。
一位地理爱好者去北半球沙漠地区旅游,发现绿洲附近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的特征。读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夜晚M地的风向为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13. 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
A. 人类活动差异 B. 降水差异
C. 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 D. 高低差异
【答案】12. C 13. C
【解析】
试题分析:
【12题详解】
夜晚M地位于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夜晚地表迅速降温空气下沉自近地表形成高压。绿洲相对降温幅度小,近地表形成低压,故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东南风,故C正确。
【13题详解】
造成风向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故C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风向的判断,考查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
今年入冬以来,我国华北地区迎来了大范围雾霾天气,空气质量较差,能见度偏低。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 雾霾天气发生时,白天会导致
A. ①增强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 ④增强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读图分析可知,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一部分来自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另一部分来自于地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所以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图中①由太阳指向地面,为太阳辐射,③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②由地面指向大气,因此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由上题分析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当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中的杂质和尘埃增多,则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会增强,即④会增强,D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弱,即①会减弱;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温度降低,地面辐射会减弱,即②会减弱,B错误;大气中的杂质和尘埃增多,晚上,大气的逆辐射会增大,C错误。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以雾霾天气的出现为背景,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要有较高的读图能力,提取图中的有效信息解题,此题难度不大。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一年中入库水量和出库水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 该水库可能位于
A. 东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华南地区 D. 江淮地区
17. 该水库一年中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 3月 B. 7月
C. 8月 D. 9月
【答案】16. A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靠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主要特征。水库具有调蓄功能,丰水期,河流水量大,湖泊通过蓄水削减洪峰,枯水期河流水量减小,水库放水,调节下游水量。读图分析可知,该水库在3月份和7、8月份时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说明此时水库主要为蓄水期,那么此时河流应该处于丰水期。由此可见该河流存在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东北地区,冬季寒冷,积雪不易融化,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化,从而会形成春汛;7、8月份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进入雨季,形成夏汛。因此A正确;西北地区的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温度高,融化量大,从而形成夏汛,B错误;华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时间较长。没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之分, C错误;江淮地区在六月份受梅雨的影响,为汛期,7、8月份受伏旱的天气影响,降水较少,为枯水期,与图示不符,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当入库水量大于出库水量时,水库水量是增大的,春季补给量较小,水库的水位不会达到最大,夏季是水库的主要补给时间。图示6—7月的入库水量都大于流出水量,则水库蓄水量不断上升,9月之后,流出水量开始大于流入水量,则水库蓄水量开始下降,故9月时水库蓄水量达到最高值。故选D。
点睛:本题以我国某水库一年中入库水量和出库水量的变化情况为背景,考查我国主要河流的补给类型以及汛期,水库对河流的调节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河流水体的主要补给类型并结合不同补给水源的补给量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即可.
读图甲、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8. 上面两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
A. ②④和ab B. ②③和cd
C. ①④和ad D. ①④和cd
19.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中①地气温最低 B. 乙图中的a地可能是阴雨天气
C. 甲图中④地未来受暖气团控制 D. 乙图中的c地此刻位于锋前
【答案】18. D 19. B
【解析】
了解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根据锋面形态、符号特征,判断冷锋、暖锋类型及特征。
【18题详解】
读图,根据甲图锋面倾斜方向,在锋面上面是暖气团,下面是冷气团。甲图中①④是暖气团。结合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代表低压中心,乙图是锋面气旋,根据锋面符号判断,cd是暖气团。两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①④和cd,D对。A、B、C错。
【19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甲图中①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最高,A错。乙图中的a地位于冷锋锋后,可能是阴雨天气,B对。甲图中冷空气主动前时,是冷锋天气系统,④地未来受冷气团控制,C错。乙图中的c地此刻位于暖锋锋后,D错。
栓皮栎的树皮在树干水分较少时采剥,风干后作为制造软木塞的材料。下图是某国示意图,栓皮栎主要生长在该国的南部地区。完成下列各题。
20. 该国采剥栓皮栎树皮的最佳季节是
A. 春季 B. 秋季 C. 冬季 D. 夏季
21. 对A河与B河径流量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A. A河汛期出现在夏季,B河汛期出现在冬季
B. A河径流量的变化比B河小
C. 两河径流量的变化都较小
D. 两河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答案】20. D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据材料信息判断,栓皮栎主要生长在该国南部地区。根据图示区域经纬度位置分析,该地位于30°N~40°N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区。结合材料,采剥栓皮栎的树皮的最佳季节是树干水分较少时,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树干水分较少。所以该国采剥栓皮栎树皮的最佳季节是夏季。D正确;其他季节降水较多,ABC错误。故答案选D。
【21题详解】
根据图示区域的位置分析,A河流域位于40°N-60°N大陆的西岸,为纬度海洋性气候,降水比较均匀,河流的流量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B河流域属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冬季多雨,夏季少雨,B河流的汛期在冬季,而且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因此A、D错误;A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小,B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大,B正确;C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以某国的区域示意图为背景,以栓皮栎的生长区域和采剥特点为材料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意在考查区域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主要植被特征,河流水文特征比较以及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气候特征影响河流水文特征,形成相应的植被类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某一游客在旅游黄金周到青岛(36°06′N,120°18′E)旅游,于北京时间7时整到达某一宾馆,看到宾馆大厅中提供的信息。据下图信息判断下列各题
22. 该旅游的时间可能是
A. 劳动节 B. 国庆节 C. 春节 D. 圣诞节
23. 图中四个时间,除北京时间外,正确的是
A. ① B. ②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22. B 23. A
【解析】
试题分析:
【22题详解】
据材料信息,北京时间5时59分日出,则日落时间是18点01分,则白昼时间大于黑夜的时间,说明北半球昼长夜短;国庆节、春节、圣诞节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故不符合题意,B、C、D项错误,A项正确。
【23题详解】
据图可知,北京时间为19点,则伦敦时间为11点,故A项正确;东京位于东九区,时间应该为20点;悉尼位于东十区,时间应该为21点。故B、C、D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区时的计算
当地时间2016年8月24日凌晨2时36分,意大利发生6.1级地震,震中位于佩鲁贾省(如图所示),震源深度10km。此次地震造成近三百人死亡,多个城镇被毁。10月底该国又接连发生5.4级和6.1级地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意大利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处
B. 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处
C.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处
D. 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处
25. 8月24日发生的地震震源位于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答案】24. A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意大利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处,A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25题详解】
地壳的平均深度33千米,震源深度10km,说明在地壳。A对。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个大题,满分50分)
26.下面两幅为同一日期的太阳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1)此日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经度是________。
(2)在左图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用实线表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在右图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3)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排序为:__________。
(4)下列诗句描绘图1所示节气的有________。
A.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B.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C.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D.夏至时节天最长,南坡北 洼农夫忙
【答案】(1)夏至日 23°26′N 0 °
(2)(见下图)
(3)D<B<C<A
(4)A、D
【解析】
【详解】(1)图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日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日,0°经线地处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是直射点的经度。
(2)晨昏线过地心并与太阳光线垂直,此时极圈内出现了极夜,说明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故呈顺时针。
(3)由于是南半球,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故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排序为:D<B<C<A。
(4)根据诗中的“夏至”可知AD对。
27.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据报载,为了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国家水利部已初步计划今后十年内在西部修建小、微型集雨工程1 700万处,预计可以解决或改善2 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4 000多万亩,人均收入增加500至1 000元。
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 420万人饮水困难。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 350万人。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图中字母表示的水循环各环这些环节可以组成________循环。
(2)国家水利部集雨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水循环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环节是字母__________。能够使H的储水量增大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2) 地表径流 (3) 涵养水源 (4)D (5) 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地面坡度小;植被覆盖好
【解析】
【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
【详解】(1)图中的水循环既有内陆循环;地表径流注入海洋,说明还有海陆间水循环;还有发生在海上的海上内循环。
(2)水窖蓄水改变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的环节;好处主要从涵养水源,缓解该地区的水资源供应紧张状况分析。
(3)H是下渗环节,降水对下渗环节直接产生影响,图中的D是降水环节。增加下渗,主要条件如地表起伏小、降水时间长、植被覆盖好等因素分析。
28.下图为某海域洋流示意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海域位于 半球;并在上图中画出大洋环流的流动方向。
(2)洋流a、b、c、d按成因分属于风海流的是 ,按性质分属于寒流的是 。
(3)流经c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画一致的是( )
A. B.
C. D.
(4)结合所学知识详细分析北海道渔场的形成原因。
【答案】(1)北 画图略(顺时针方向画箭头)
(2)b、d c
(3)D
(4)寒暖流交汇(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1分)海水受到扰到,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2分)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鱼群集中,形成渔场。
【解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向右偏,则可以判断该海域位于北半球;该海域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流动。
(2)b洋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d受极地东风的影响,洋流a、b、c、d按成因分属于风海流的是b、d,按性质分属于寒流的是c。
(3)流经c处的洋流流向是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从北向南流,即从温度高的海区向温度低海区流,读图可知D图符合条件。
(4)北海道渔场位于太平洋中纬度海区,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而成,海水受到扰到,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鱼群集中,形成渔场。
【点睛】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①依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则位于北半球(图1);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②依据纬度和环流方向组合图,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如图2是以副极地(纬度60°)为中心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图3是以副热带(纬度30°)为中心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同理,图4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29.下图是我国北方及周边地区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问题。
(1)A处的气压是_____(高气压或低气压),从气流状况分析,该地天气系统为____。
(2)此时我国正处于_____季(冬或夏),这时,地中海沿岸地区在___控制下,天气特征为______。此时北印度洋的洋流为_________时针(顺或逆),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我国海军军舰在返航时经过北印度洋海域时在洋流的作用下速度__(加快或减慢)。
(3)此时B处的风向为______风,B、C两地相比,风力较强的是_______地,判断理由____。
(4)此时,与北京相吻合的天气系统是下图甲、乙、丙中的______,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北京可能出现_____天气;过境后,北京的气温_____,气压___。
甲. 乙. 丙.
【答案】(1) 高气压 (2) 反气旋 (3) 冬 (4) 西风带 (5) 温和多雨 (6)逆 (7)减慢 (8)西北风 (9) B (10)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11) 乙 (12) 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13)下降 (14) 升高
【解析】
【详解】(1)A处的气压中间高四周低,是高气压,从气流状况分析,该地天气系统为反气旋。
(2)此时陆地上形成高压,我国正处于冬季,这时,地中海沿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在西风控制下,天气特征为温和多雨。此时北印度洋的洋流(夏顺冬逆)为逆时针,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我国海军军舰在返航时经过北印度洋海域时,由于北印度洋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海水向西流,在洋流的作用下速度减慢。
(3)冬季我国东部地区吹西北风。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强,等压线越稀疏说明风力越弱,B、C两地相比,风力较强的是B地,判断理由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4)图中的甲是暖锋,乙是冷锋,丙是气旋。从图中可看出北京此时处于冷锋的锋后,此时,与北京相吻合的天气系统是下图的乙,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北京可能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过境后,北京的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30.读“亚洲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和②两种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④所示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气候特征是_________。
(3)①所示自然带的气候类型除了温带季风气候之外,还有______性气候,该气候在地球上的分布位置为______,气候成因是______。
(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受_______因素的制约。
(5)图中四种气候与赤峰的气候相对应的是_______ (写序号),该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_。
【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3)温带海洋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4)纬度;热量
(5)①;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解析】
(1)读图,根据图示海陆位置判断,①和②两地气候类型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两种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2)④所示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
(3)①所示自然带的气候类型除了温带季风气候之外,还有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在地球上的分布位置为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气候成因是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是随着纬度变化,体现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主要受热量因素的制约。
(5)图中四种气候与西安的气候相对应的是①,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