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甘肃省岷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展开
甘肃省岷县一中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落成启用(如图)。“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回答可知,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总星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该望远镜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目前人类可以探测到的宇宙范围为可见宇宙,属于目前天体系统的最高级别,属于总星系,选D。
图示是太阳系局部图,黑点表示小行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 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车考察的星球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 A 3. B
【解析】
【2题详解】
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据图可知,③火星④为木星。其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为木星和土星。故选B。
【3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①②③④依次为土星、木星、火星、地球。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车考察的星球是③。故选C。
2016年3月9日,东亚及东南亚地区迎来了一场日食。其中东南亚部分地区可见日全食,全食带从印度洋北部开始,经过印度尼西亚、西太平洋部分岛屿,在太平洋东北部结束。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某次日全食照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 正常情况下,肉眼所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相应的太阳活动是( )
A. 光球、黑子 B. 日冕、耀斑 C. 色球、太阳风 D. 色球、耀斑
5. 日全食照片中未被遮住的这一层在太阳大气剧烈活动时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 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 B. 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有线网络通信
C. 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D. 流星现象突然异常增多
【答案】4. A 5.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的外部圈层和太阳活动,及太阳活动地球的影响。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只有光球层能用肉眼看到,而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的仪器才能看到。黑子出现在光球层,A正确;耀斑出现在色球层,B错;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C错;色球层肉眼看不见,D错。
【5题详解】
日全食照片中未被遮住的这一层为日冕层,在太阳大气剧烈活动时产生高速带电粒子流,产生磁场,对地磁场有很大的影响,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会突然失灵,C正确。对我国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 、我国北方地区的有线网络通信和 流星现象影响不大,A、B、D错。
6.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 柴达木盆地 B. 黄土高原 C. 山东半岛 D. 东南丘陵
【答案】A
【解析】
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且远离海洋,全年降水少,光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很丰富;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位于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不丰富。故选A,不选B、C、D。
7.以下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地球自转方向。
【详解】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A、B错误;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C正确;西经度数值向东变小,所以D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应该是顺时针,D错误。
【点睛】东经度数值向东增大;西经度数值向西增大。
2018年1月,湖南某大学邀请英国牛津大学戴维斯教授来湘讲学。下图为戴维斯教授通过微信与马教授联系接机事宜的截图。完成下列各题。
8. 根据戴维斯教授与马教授的微信聊天信息可推知,戴维斯教授飞抵长沙黄花机场的时间(北京时间)约为( )
A. 13日05:00 B. 13日21:00 C. 14日04:00 D. 14日12:00
9. 伦敦和长沙两地相比( )
A. 角速度线速度都相同 B.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长沙大于伦敦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长沙小于伦敦 D.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答案】8. D 9. B
【解析】
【8题详解】
北京时间与伦敦时间相差8小时,戴维斯教授起飞时间是伦敦时间13日13:00,相当于北京时间13日21:00;加上飞行时间15小时,到达时北京时间是14日12:00,据此分析选D。
【9题详解】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各地相等;伦敦的纬度比长沙高,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长沙大于伦敦,选B正确。
10.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发生偏转,故B图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地转偏向力。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估算,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誉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浅层地能存在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有可能是太阳辐射
B. 浅层地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
C. 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
D. 浅层地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
【答案】11. A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浅层地能存在的地球内部圈层是地壳 ,A对。地幔、地核是地壳下面的圈层,B、C错。软流层属于地幔,D错。
【12题详解】
浅层地能分布在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主要来源最有可能是太阳辐射,A对。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浅层地能虽然分散,但是可开发利用,B错。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未被普遍使用,C错。浅层地能目前已经在开发利用,D错。
13.在夏季,园林工人一般会给新栽大树覆盖黑色尼龙网(如下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树木存活率 D.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树木水分蒸腾
【答案】D
【解析】
【详解】夏季白天太阳辐射强,园林工人给新栽大树覆盖黑色尼龙网的目的是黑色遮阴效果好,可以有效削弱太阳辐射,遮阴降温可以减少树木水分蒸腾,使新栽树木容易成活,D正确。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
如图所示,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大气反射;可以看到代表太阳辐射的箭头在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然后到达地面,地面接受热量后,向外辐射被大气吸收,产生大气逆辐射,返回地面,产生保温作用。地球的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偿地面由于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同学们今天是2018年三九第2(或3)天,天冷了!你注意到了吗?教室门一开,前排的同学先感觉到腿冷,看到进来的老师眼镜上起了一层白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度:②>③>④>① B. ②地阴雨天气,③地晴朗天气
C. 气压:③>②>①>④ D. ②地垂直方向大气下沉
15. 教室的门刚打开时,空气流动的情况是( )
A. B.
C. D.
【答案】14. D 15.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以及实际应用,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温度温度:③>②>①>④,气压:②>③>④>①,②地气流下沉晴朗天气,③地气流上升阴雨天气,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5题详解】
教室的门刚打开时,外面气温低,气压高,教室内气温高,气压低,地面空气由外流向内,所以前排的同学先感觉到腿冷,而在教室上面,空气由内流向外面,结合选项,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北京时间2018年9月7日,今年第22号超强台风“山竹”从广东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4级。截止9月18日17时,“山竹”已造成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五省近300万人受灾,174.4千公顷的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2亿元人民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能表示“山竹”的天气系统图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7.“山竹”位于广州东边时,广州吹(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答案】16. A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台风“山竹”属于北半球的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产物,台风的水平气流呈现逆时针方向向中心旋转的特征,据此结合选项选A。
【17题详解】
“山竹”位于广州东边时,气压梯度力由广州指向台风中心,受地转偏向力等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选D。
【点睛】台风附近某地风向的判定:把该地看成相对的高压,台风为低压,画出气压梯度力,之后根据风向的判定规律,北半球向右偏与等压线斜交,南半球向左偏与等压线斜交,得出相应的风向。
甲、乙两图为我国某两地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两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是( )
A. ②④和ab B. ②③和cd C. ①④和ad D. ①④和cd
19. 关于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位于暖锋锋后 B. b未来一段时间将受暖气团控制
C. c位于暖锋锋前 D. d地未来一段时间气压将下降
【答案】18. D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甲图中①和④位于冷锋锋前位置,此时受暖气团控制;乙图d位于冷锋锋前,此时受暖气团控制,c位于暖锋锋后,此时受暖气团控制。结合选项选D。
【19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a位于冷锋锋后;b目前处于暖锋锋前,随着暖锋过境,未来一段时间将受暖气团控制;c位于暖锋锋后;d地目前处于冷锋锋前,未来一段时间随着冷锋过境,该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将会上升,选B。
【点睛】锋面天气系统
(1) 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
(2) 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读下列四幅降水和气温年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关于四种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B. 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 ③为亚带季风气候 D. ④为地中海气候
21. 气候类型④的分布规律是( )
A. 30。-40。大陆的东岸 B. 30。-40。大陆的西岸
C. 40。-60。大陆的西岸 D. 20。-30。大陆的东岸
【答案】20. D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A错。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B错。③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变化大,为热带季风气候,C错。④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为地中海气候,D对。故选D。
【21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④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故选B。
下图为全球近地面气厍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2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风带为东北信风带 B. 甲风带为盛行西风带
C. 乙风带为盛行西风带 D. 乙风带为东南信风带
【答案】22. B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丙气压带的气流流向两侧,说明该气压带为高压带;且风向向左偏,结合三圈环流的气压带的风带的分布规律,判断应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故选B。
【23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该图为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图,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甲的风向为东南,乙为西北,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可知,甲为东南信风带,乙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选C。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首先根据风向判断该气压带为高压,再根据气流的左偏,判断为南半球,最后确定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甲为东南信风带,乙为盛行西风带。
24.近日英国科学家预言如果人们不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有效控制的话,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C,像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有被海水淹没的危险。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原因是( )
A. 地球地表径流增大 B. 降水增加
C. 大气环流加强,风浪增大 D. 极地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这导致海平面上升。其它选项都是全球气候异常的变现,但都不会直接且特别显著的短时间内导致海平面大幅度上升,据此分析选D。
【点睛】全球变暖是近年气候变化的趋势,主要由自然原因所致,但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也是重要的原因。
全球变暖会导致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人类生产活动方式变化,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增多,等等。
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25. 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 1~2月 B. 3~4月 C. 6~7月 D. 11~12月
26. 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 冰川、地下水 B. 雨水、地下水
C. 雨水、海洋水 D. 海洋水、冰川
27. 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A. 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 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 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 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答案】25. C 26. B 27. D
【解析】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箭头a代表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这种补给主要发生在长江水位高的夏季季,即选C。
【26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可以和洞庭湖水、长江水直接相互转化,结合四个选项,洞庭湖水、长江水不能直接转化为冰川,海洋水不能直接转化为洞庭湖水和长江水,只有雨水、地下水符合条件,即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雨水、地下水。
【27题详解】
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湖区面积增大,调蓄能力提高,则可导致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水循环、水体类型和湖泊的调蓄作用。
28.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 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目前人类对环节①的影响最大 B. 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
C. 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 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⑤和⑥的水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水循环原理可知,图中①为蒸发。②为降水,③为地表径流,④为下渗,⑤为地下径流。目前人类主要可以干预径流部分,对环节①的影响较小,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地表径流水量的空间变化;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下渗的水量;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下渗,从而使得地下径流也就是环节⑤水量增加。据此分析选C。
【点睛】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改变地面及植被状况,而影响大气降水到达地面的分配。如修筑水库,
二、由于过度开发局部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使地表、地下水贮量下降,出现地下漏斗及地上的断流,造成次生盐渍化;也使下游水源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沿海出现海水入侵,加重了额干旱化和盐渍化威胁。
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导致地区性气候向干旱化方向发展,直到形成荒漠。
四、环境污染而恶化水质,影响水循环的蒸散过程。洋面的油污染导致蒸发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增加,密度增大,也会影响到蒸发。
五、由于人类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大气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如CO2 CH4 CFC8 等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改变地球大气系统辐射平衡而引起的气温升高、全球性降水增加、蒸发加大和水循环的加快以及区域水循环变化。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可持续几十年到几百年。
下图为某一科考路线图。读图回答题。
29. 若考察人员于7月份经过①地东部海域,则其所乘轮船( )
A. 顺风顺水 B. 逆风逆水 C. 顺风逆水 D. 逆风顺水
30. 考察人员经过②附近海域时,发现海面常有大雾笼罩,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寒暖流交汇,使得暖流携带的大量水汽凝结
B.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地处迎风坡,多雨雾天气
C. 沙漠地区夜间地面辐射强,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冷却凝结
D. 沿岸有寒流经过,使底层大气降温,水汽凝结
【答案】29. D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若考察人员于7月份经过①地东部海域,则其所乘轮船经过巴西暖流,为顺水;该海域盛行东南信风、偏南风,故船行逆风。据此分析选D。
【30题详解】
②附近海岸地带受副高及南北向地形、沿岸寒流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地区夜间地面辐射强,近地面气温低,加之沿海地区蒸发旺盛,大气中水汽量大,导致水汽冷却凝结。据此分析选C。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有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有上升补偿流的地方,往往都能形成大的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的速度与安全.顺着洋流航行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节省时间;逆着洋流航行会减慢速度,浪费时间,浪费燃料。
4.影响海洋环境.对于海洋污染来说,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5.影响全球的水热平衡.洋流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水分和热量的交换.
读下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完成下列各题。
31. 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
A. 三角洲 B. 河漫滩平原 C. 冲积扇 D. 沙丘
32. 图乙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 流水侵蚀 B. 风力堆积 C. 风力侵蚀 D. 流水堆积
【答案】31. C 32. B
【解析】
【3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甲所示地貌位于山麓地带,河流的出山口处,呈扇形分布,名称为山麓冲积扇,C对。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A错。河漫滩分布在河谷地带,B错。沙丘分布在干旱区,D错。据此分析选C。
【32题详解】
读图,图乙所示地貌,是沙漠中的沙丘景观,属于风积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风力堆积,B对。风力侵蚀地貌是风蚀蘑菇等,A错。流水侵蚀地貌是沟谷等,C错。流水堆积三角洲平原等地貌但一般不会形成大量的沙丘地貌,D错。据此分析选B。
【点睛】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 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西北地区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例:挪威峡湾)
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下图“某河流弯曲处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3. 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沿EF断面的是( )
A. B. C. D.
34. 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在E地 B. 此河流一定位于南半球
C. 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在F地 D. 此河流一定位于北半球
【答案】33. D 34. A
【解析】
试题分析:
【33题详解】
根据凹岸、凸岸理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E处是凹岸,受水流侵蚀,河岸较陡。F岸泥沙堆积,河岸较缓。对照选项,只有D符合,D对。
【34题详解】
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E地,河岸较陡,水流较深,便于筑港和船只停靠。A对,C错。无法判断所在南、北半球,B、D错。
考点:凹岸、凸岸理论,港口选址的条件。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下列各题。
35. 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岩石类型,正确的是( )
A. 甲——沉积岩 B. 乙——喷出型岩浆岩
C. 丙——变质岩 D. 丁——侵入型岩浆岩
36. 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 ③——重熔再生 B. ④——外力作用
C. ⑤——地壳上升 D. ⑥——固结成岩作用
【答案】35. C 36. D
【解析】
【35题详解】
由图可知,丁由沉积物转化而成,为沉积岩 ;甲乙由岩浆转化而成,应为岩浆岩,“甲类岩石形成于地表”说明甲为喷出岩,乙为侵入岩;先形成的甲、乙、丁岩石转成丙后再重融成岩浆,因此丙为变质岩。故C正确,A、B、D错误。
【36题详解】
由上一小题可知,甲、乙、丙、丁分别为喷出岩、侵入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因此③为岩浆冷却凝结,④为重熔再生,⑤为变质作用,⑥为固结成岩作用。故D正确,A、B、C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突破口,如图中的“沉积物”、“甲类岩石形成于地表”等关键字眼。另外还需清楚地壳物质的训话过程:地球内部的岩浆因地壳运动有的停留在地下缓慢冷却凝固而形成侵入岩,有的喷出地表迅速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岩浆岩受到流水、风、冰川、海浪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物,沉积物经过地壳凹陷,固结成岩,成为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在喷出岩的形成过程中,地面有时会发生火山活动和地震,它们都是地球内能的释放形式。
37.江汉平原,地貌以平原为主,在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地表生长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发育了红壤,林内栖息着灵猫、猕猴等典型动物。这里河网密集,水循环活跃,水生动物丰富多样,构成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观。此景观体现了( )
A.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 南方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D. 自然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材料反映气候影响植被,影响土壤等其他环境要素,反映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同一的整体。因此该现象体现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选A。
38.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规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干中的自然带呈现出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的特点,该规律以水分变化为基础,属于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据此分析选B项。
39.从地理学角度看,“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描述的是(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规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塞北和江南的差异主要体现南北差异,属于纬度地带性差异,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选A。
【点睛】纬度不同,热量不同,自然带差异明显,该规律以热量为基础,称之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称之为纬度地带性。,
40.读下图,该山南坡的自然带谱复杂,而北坡较简单,原因主要是( )
A. 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B. 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C. 南坡相对高度大,垂直温差大 D. 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充足
【答案】C
【解析】
【详解】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该山南坡的自然带谱复杂,而北坡较简单,从图中看,南坡相对高度大,垂直温差大,而北坡与高原面相连,相对高度小。据此分析选C。
【点睛】任何一个山地垂直自然带,总是在相应的水平自然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水平自然带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带,称为垂直自然带基带。一般说来,山地所处地理纬度愈低、气候愈湿润、相对高度愈大,垂直自然带表现愈完整。南极大陆气候严寒,呈现茫茫一片冰原景观,就谈不上真正的垂直自然带。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4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以____________为中心的光照图,日期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
(3)图中晨线是__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______。
(4)A、D、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与E点相等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_____。
(5)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时,日落时间为______时。
(6)A点的昼长为_______小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_小时。
【答案】(1)南极 (2) 12 (3)22 (4) (23°26′s,90°w) (5)AB (6) BC (7) D﹥A﹥E (8) 19°42′N (9) 12 (10) 18 (11) 3 (12) 21 (13)12 (14) 6
【解析】
【详解】(1)此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光照图,此时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故此时为南半球的夏至,北半球的冬至,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2)结合上题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图示90°E为0点,则90°W为12点,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90°W)。
(3)图中晨线是顺着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线AB,昏线是顺着自转方向由白天进入黑夜的线BC。
(4)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至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则A、D、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D﹥A﹥E,根据H=90°-该地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可知,E点纬度66°34′,这一天E点距直射点的纬度距离为43°08′,故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与E点相等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E点。
(5)E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其地方时为,12时,C点位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上,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则此时C的地方时为18时,乙点的昼长为18小时,则乙的日出时间是3时,日落时间为21时。
(6)A点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则其昼长为12小时,同一纬线昼夜长短相同,则乙点的昼长为18小时,则乙点的夜长为6小时。
【点睛】1、判断晨昏线:
晨昏线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其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二是始终平分赤道。晨昏线判断的关键是沿自转方向看,由夜到昼的为晨线,由昼到夜的则为昏线。晨线与昏线组成一个大圆平分地球。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其余时间则与经线斜交。
2、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由于太阳光为平行光,地球是个球体,所以在某一时刻太阳仅直射地球上某一点,此点就是太阳直射点,位于昼半球正中心。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在直射点上物体的影长为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位置可以根据晨昏线的位置来判定,晨昏线若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则直射南回归线;若昏错线与经线重合则直射赤道。
42.读图“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和“甲、乙两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A的名称是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终年高温,盛行__________气流。
(2)左图中G风带的风向是_______,右图中位于亚欧大陆西岸全年受该风带控制的是_____(甲/乙)城市,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
(3)由于气压带、风带随__________南北移动而移动,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左图中的_______(填字母)控制;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
A.沙尘暴 B.寒潮 C.台风 D.大雾
(4)B带所处的亚欧大陆东岸受__________的影响,形成雨热同期的__________气候。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
(2)西南风 乙 终年温和湿润
(3)太阳直射点 B C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热带)季风
【解析】
(1)根据分布纬度位置判断,气压带A的名称是赤道低气压带,其形成原因是终年高温,盛行上升气流。
(2)左图中G带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风向是西南风,右图中位于亚欧大陆西岸全年受该风带控制的是乙城市,其气候特点是终年温和湿润,各月降水分配均匀。
(3)由于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而移动,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图1中的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夏季,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台风,C对。 沙尘暴出现在北方地区春季,A错。寒潮出现在冬季,B错。天气晴朗,无大雾天气,D错。
(4)B带所处的亚欧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4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丙三地的地形和地质构造。地形:甲是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
【答案】(1)谷地(或鞍部) 山地 背斜 断层
(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侵蚀,成为谷地。
(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
(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可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
【解析】
试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及意义
(1)图中甲地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地势较两侧低地形为谷地;乙地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地势较四周高,地形为山地;丙地两侧岩层不连续,发生错动位移,地质构造为断层。
(2)甲是地背斜形成的谷地,成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侵蚀,成为谷地。
(3)乙地地质构造为向斜,判断依据是岩层向下弯曲,或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4)图中乙地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在乙地建设隧道易打出地下水;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点睛】
高中常考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山岭,向斜发育成谷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形成沟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