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展开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
上学期期末考试
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0分)
据人民日报2016年8月12日报道,我国预计在“十三五”规划的末年,即2020年左右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读地球、火星和金星资料对照表,分析下表,回答下面小题。
1. 在下列条件中,火星和地球最接近的是( )
A. 表面温度高低 B. 重力加速度大小
C. 昼夜交替周期长短 D. 公转周期长短
2. 我国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 )
A. 是距地球公转轨道最近的行星 B. 有厚厚的大气层
C. 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 D. 自然环境与地球最相近的行星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知,地球与火星最为接近的特征为自转周期,自转周期影响星球的昼夜长短和交替周期,故C正确。
【2题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知,金星是距离地球公转轨道最近的行星,A错误。火星的大气密度只有0.01,大气稀薄,B错误。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接近但公转周期是地球的近两倍,故C错误。火星上的各项自然环境较地球类似且据研究曾经存在过液态水,因此成为探测的主要目标,D正确。
超级太阳风暴是指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时产生耀斑爆发(俗称太阳风暴)。2016年3月来自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消息说,预计太阳活动将进入为期十一年的新活动周期,未来五年太阳活动将会变得日益频繁,空间天气灾害将逐年增加。
3. 下列关于超级太阳风暴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一天中,超级风暴子夜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
B. 超级太阳风暴发生时会使太阳辐射减弱
C. 超级太阳风暴每11年就会出现一次
D. 超级太阳风暴会使短波无线电通讯受到严重干扰,甚至会导致无线电通讯中断
4. 目前,人类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是 ( )
A. 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不会频繁爆发
B. 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及气候变化
C. 太阳活动大体上以11年为周期
D. 自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太阳风暴是太阳活动向外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其影响地球时不受时间限制,A错误。太阳风暴属于太阳活动其发生时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B错误。太阳活动的周期大致是11年,但是不代表超级太阳风暴每11年就一定会出现一次,C错误。超级太阳风暴会释放出大量高能带电粒子,会严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造成通讯中断,D正确。
【4题详解】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二者同步产生同步消失,A错误。太阳活动会导致极光、磁暴甚至于影响地球气候但不会导致流星雨,因为流星雨是小行星坠落地球与大气层摩擦导致的,B错误。太阳活动周期大致为11年,C正确。太阳自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耀斑、太阳风,D错误。故选择C。
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
5. 地球公转的过程中,距太阳最近的时间是_______节气
A. 清 明 B. 小暑 C. 秋分 D. 小寒
6. 与立冬白昼时间最接近的节气是( )
A. 立春 B. 立夏 C. 立秋 D. 小雪
【答案】5. D 6. A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每年的1初地球距太阳最近。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15°为另一个节气。计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大寒、小寒。
【5题详解】
地球公转过程当中,1月初距太阳最近,24节气当中小寒与近日点时间最接近,选择D。
【6题详解】
从立冬到冬至和冬至到立春的时间大致相等,所以与立冬白昼时间最接近的节气是图中以冬至为中心的对称点立春,选择A。
“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可随不同时段的太阳光线,沿东西方向变换集热板的旋转角度。并随时调整集热板与地面的倾角,使集热板始终正对太阳,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
回答下面各题。
7. 6月22日北京时间12:00时,岳阳市(29°N,113°E)“追日型”太阳能集热板的朝向,以及与北京市同类型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相比( )
A. 朝向东北,倾角较大 B. 朝向西南,倾角较小
C. 朝向西北,倾角较大 D. 朝向东南,倾角较小
8. 第二届青奥会于2014年8月16日-28日在南京举行。期间,南京园林工人给新栽大树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 )
A. 削弱大气逆辐射,降低白天温度 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树木存活率 D.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树木水分蒸腾
【答案】7. D 8. D
【解析】
【7题详解】
6月22日北京时间12:00时太阳位于北京(116°E)的正南方,岳阳位于北京西侧,即太阳光从东南方向照射岳阳,故太阳能集热板应朝向东南。由于岳阳纬度比北京更低,即太阳高度角更大,故集热板与地面的倾角应更小才能使阳光垂直照射集热板,故D正确。
【8题详解】
八月正值江淮地区伏旱期间,晴天时间长太阳高度角大,辐射强,气温高。过强的太阳辐射会导致树木蒸腾速度过快进而脱水死亡,黑色尼龙网覆盖在树木上方可以减少太阳辐射保护树木。D正确。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对地面保温有直接作用的环节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①作用增强 B. ②作用减弱
C. ③作用增强 D. ④作用减弱
【答案】9. C 10. C
【解析】
【9题详解】
大气逆辐射可以补偿地面热量,从而起到保温作用,据此选C。
【10题详解】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得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随之也增强,最终导致地温升高,选C。
关闭门窗,点燃一盘蚊香,使蚊香的烟垂直向上(不受室外气流的影响)。在蚊香的等距离左右两侧分别放一只1000W的电炉、一面盆冰块。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1. 将电炉通电5分钟后,可观察到蚊香的烟( )
A. 垂直向下 B. 飘向电炉
C. 飘向冰块 D. 消失
12. 此实验可模拟( )
A. 季风的形成 B. 锋面的活动
C. 台风的形成 D. 寒潮的形成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题中电炉代表热源,冰块代表受冷,则电炉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冰块形成高压区,空气水平运动从高压流向低压,所以空气的水平运动在近地面从冰块流向电炉,所以蚊香的烟飘向电炉。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2题详解】
题中电炉代表热源,冰块代表受冷,则电炉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冰块形成高压区,空气水平运动从高压流向低压。模式的是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下图中甲图表示某海滨地区海陆之间气流运动特征,乙图表示该海滨地区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日变化。
13. 由乙图分析,关于甲图中①、②、③、④处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8时至16时,从①到④ B. 8时至16时,从②到③
C. 16时至次日8时,从④到③ D. 16时至次日8时,从②到①
14. 8时至16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B. ④地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C. ②地气压最低 D. ③地气压最低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海滨地区海陆之间气流运动属于热力环流,热的地区气流垂直上升,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冷的地区气流垂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气流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由乙图可知:8时至16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因此8时至16时,近地面陆地形成低压,高空为高压,水平方向近地面气流从①到④,高空气流从③到②。16时至次日8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垂直方向上陆地上形成下沉气流,海洋上形成上升气流,因此气流从③到④,从①到②。故A正确,B、C、D错误。
【14题详解】
由乙图可知:8时至16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因此①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高空②为低压;④地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高空③为高压。垂直方向,海拔高,气压低,因此四地气压由低到高依次为②、③、④、①。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本组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属于中档题目,但要求考生能把题中两幅中的有效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判断。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16. 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M表示9月份、春季 B. N表示7月份、夏季
C. M表示12月份、夏季 D. N表示1月份、冬季
【答案】15. B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纬度位置和南北两侧的风向可以推断M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16题详解】
M气压带向南移动,太阳直射南半球,应该为1月份的图。N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为7月份的图。
【点睛】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图可以轻松判断图示气压带的名称。气压带风带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用实验模拟某一天气系统(如下图所示):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
17. 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 )
A. 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B. 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C. 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D. 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18. 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 )
A. 气旋 B. 锋 C. 高气压 D. 低气压
19. 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
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 ③没有模拟出冷锋与暖锋 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7. D 18. B 19. A
【解析】
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在下方,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在下方;该实验模拟的是锋面。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可以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其他的没能模拟。
下图为“2010年12月10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列城市中,关于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
A. 南京为东北风 B. 西安为东南风
C. 天津为西北风 D. 首尔为西南风
21. 下列关于描述正确的是( )
A. 首尔晴热干燥 B. 锦州低温阴雨
C. 南京高温多雨 D. 西安风力较天津强
【答案】20. C 21. B
【解析】
试题分析:
【20题详解】
图中南京在低压中心南部,风向从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应为东南风,A错;西安位于高压的南部,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为东北风,B错;天津在低压的西侧,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右偏为西北风,C对;首尔在低压的东侧,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为东南风,选CD。
【21题详解】
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高压、高压脊控制多晴朗天气,图中首尔、锦州、南京都受低气压控制,都为阴雨天气,故AC错;B项正确;西安处的等压线比天津处的较稀疏,风力较弱,D对,综上选BD。
考点:风向的判读,天气系统与天气。
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2. 该地水循环最不活跃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3. 该地气候形成的原因是( )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C. 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D.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答案】22. B 23. A
【解析】
试题分析:
【22题详解】
读图,根据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可以看到在夏季降水量增加少,冬季降水量增加多,说明该地是冬季多雨,夏季少雨。所以水循环最不活跃的季节是夏季,B对。
【23题详解】
该地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地区,结合前面分析,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是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形成,B对。A、C、D错。
考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成因。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表1为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2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B. 3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C. 6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 D. 9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25. 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 )
A. 西欧地区 B. 地中海地区
C. 东南亚地区 D. 中亚地区
【答案】24. B 25. C
【解析】
试题分析:
【24题详解】
当水量盈余率大于1时,水量盈余,小于1,水量亏损,等于1,水量盈亏相当;该湖泊从10月份到2月份水量盈余,水库储水量一直增加,到3月份时,储水量达到最大;4月份到8月份水量亏损,水库储水量一直减少,到9月份时,储水量达到最小。C项正确。
【25题详解】
该湖泊应位于北半球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的地区,为地中海气候。西欧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亚和东亚地区没有地中海气候。所以C项正确。
考点:气候。
非洲喀麦隆帕梅塔高原的尼奥斯湖坐落在一座休眠火山的火山口中,水深达200多米。1986年8月21日,夜幕降临后,尼奥斯湖突然发出雷鸣般的巨响。借着微弱的月光,人们惊恐地看到,尼奥斯湖的湖面上腾起一股巨大的水柱,随即,湖中掀起的波浪直冲岸边,撞击出高高的水墙。紧接着,似乎有一阵大风从湖中呼啸而起,夹着令人窒息的恶臭向人们袭来……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灾祸中,至少有1800人被夺去生命,造成大量牲畜和野生动物死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尼奥斯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 冰川融水 B. 河流水 C. 湖泊水 D. 雨水
27. 尼奥斯湖发生爆炸的原因可能是( )
A. 火山喷发 B. 人为引爆
C. 湖底气体释放 D. 工程建设事故
【答案】26. D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非洲是热带大陆,尼奥斯湖位于喀麦隆帕梅塔高原的一个火山口处,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或大气降水,D对。海拔较低,没有永久积雪,A错。火山口处,没有河流、湖泊补给形式,B、C错。
【27题详解】
似乎有一阵大风从湖中呼啸而起,夹着令人窒息的恶臭,尼奥斯湖发生爆炸的原因可能是湖底气体释放,可能是甲烷等气体,C对。没有岩浆喷出,不是喷发,A错。湖面上腾起一股巨大的水柱,与人为引爆无关,B错。火山口处,没有工程建设活动,D错。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8.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 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 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 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 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9. 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
A. 取水——保护水源地 B. 输水——一减少过程损耗
C. 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 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答案】28. B 29. D
【解析】
【28题详解】
先从图1中找到最容易的环节突破,由②和地下水共同流向地表水体,可推出②是地表径流,又由①是位于水汽输送和②地表径流之间,则可知①为降水,③位于地表水体和水汽输送之间,即为蒸发,剩下④即为跨流域调水。
【29题详解】
取水需要保证水质,则得保护水源地,从丰水区输水到缺水区的过程要尽量减小过程中损耗,提供输水的效率,随着经济发展,人类需水量越来越大,水资源严重不足,所以需节约用水,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排水则需要注意防止水污染,除了当地污染还需考虑由于水体的流动对下游地区的污染,即D项不够恰当。
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曾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如图)。
30.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31. 结合右图(图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判断,下列关于左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震波通过①②界面时,波速都有明显的变化
B. 在D、E两圈层,既能检测到横波、又能检测到纵波
C. 地震波通过①界面时,纵波速度增加、横波速度降低
D. 地球的内部、外部圈层之间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答案】30. A 31. A
【解析】
【30题详解】
由题干“蔓延的火山灰”知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又根据“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最上面是大气圈,中间是水圈,最下面是岩石圈,其中,生物圈为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到岩石圈.故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故选A。
【31题详解】
①界面深度为33KM可知其为莫霍界面,②界面深度2900KM可知其为古登堡界面。地震波在通过这两个不连续面时会发生波速的明显变化,在莫霍界面处两波均加速,在古登堡界面处横波消失纵波大幅减速,A正确,C错误。D处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横纵两波均能被检测到,E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只能检测到纵波,B错误。地球的内外部圈层之间时刻都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D错误。故选A。
下图所示的“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用翡翠雕刻而成。翡翠是在低温、极高压的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右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地质作用表现形式,字母表示物质类型,其中D中含有化石。
32. 翡翠属于( )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33. 在右图中,能反映翡翠形成过程的作用形式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4.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A-煤 B. B-玄武岩 C. C-流纹岩 D. D-砂岩
【答案】32. D 33. B 34. D
【解析】
【32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翡翠是在低温、极高压的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可以得知其属于变质岩,D正确。
【33题详解】
右图中所有物质均能指向C证明C为岩浆。C只能指向A证明A为岩浆岩。又根据D中含有化石可以判断D为沉积岩。B为变质岩。①为外力作用,②为变质作用,③为重熔再生,④为冷却凝固。翡翠属于变质岩形成的作用为变质作用②正确。故选择B。
【34题详解】
煤属于沉积岩,A为岩浆岩,A选项错误。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B为变质岩,B选项错误。流纹岩属于岩浆岩,C是岩浆,C选项错误。砂岩属于沉积岩,D为沉积岩,故D选项正确。
读新疆某山地沿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均降水量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35. 若此山地有森林带分布,最可能分布在( )
A. a B. b C. c D. d
36. 此处有森林带分布的原因主要是( )
A. 蒸发量小,湿度大 B. 光照条件好,热量丰富
C. 降水量多,湿度大 D. 海拔高,人类活动影响小
【答案】35. B 36. C
【解析】
【35题详解】
森林应分布在降水量较多的地区,图中四地b处降水量最大,故森林带最可能分布在b处,选择B。
【36题详解】
结合图示的纬度分布,判断该山脉为新疆的天山山脉。b位于天山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湿度大导致此处有森林带分布,故C正确。
37.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 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B. 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C. 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D. 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图中箭头方向,洋面封冻,阻断了热量输送,导致温度降低,①是气候变冷。生物衰退,光合作用减弱,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②是温室作用加强。③是全球变暖,封冻面积减小。所以D对。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全长55千米,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
38. 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
A. 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 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 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 D. 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
39. 海底隧道两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 )
A. 方便游人观景 B. 方便旅客休息
C. 抵御地震台风 D. 利于桥隧转换
【答案】38. B 39. D
【解析】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背靠珠江三角洲,由氹仔岛、路环岛和澳门半岛三部分组成.
【38题详解】
海底隧道建设成本更高,难度更大,并没有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A、C都与事实相反;隧道为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的沉管,不透明,不能欣赏水下风景;海底隧道建设在珠江的主航道处,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珠江主航道的正常通航。故本题选B。
【39题详解】
方便游人观景,专门建有观景台,不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A错。隧道两侧的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为桥梁和隧道转换提供场所,D对。该大桥建设为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50多公里长,通过时间短,旅客不需休息,B错。整个大桥建设均需考虑抵御地震和台风,并非人工岛的主要功能,C错,故本题选D。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受气候变暖、降水增减、病虫害增多、人口增长、土地 使用、森林火灾、灯光干扰等因素影响,老弱植物在原区域枯死,原有植物在新的区域发展,种群中心发生转移。研究发现,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如云杉、冷杉、松树,数十年来每十年向北迁移了11 千米;喜高温和雨水的开花被子植物如白橡树、糖枫树、冬青属植 物约有 3/4 每十年向西迁移了 15.4 千米,没有出现东迁或南迁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0. 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A. 热量 B. 水分
C. 光照 D. 土壤
41. 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向西迁移可能是因当地( )
A. 年均温降低 B. 蒸发量减少
C. 土地开发利用 D. 自然灾害减少
【答案】40. A 41. C
【解析】
【40题详解】
裸子针叶植够耐寒,一般是生长在较寒冷的环境里。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到其生长环境。热量增加会关闭气孔减少蒸发,但也会失去光合作用,故会导致其死亡,即使不死亡,其防御性也会降低,由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故向北迁去寻找新的生长环境,故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本题只有A符合条件,其余均可排除。
【41题详解】
气候变暖使得美国东部的温度升高了,蒸发量更强,故AB错;美国东部地区美国东部人口密集、土地使用的变化、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害虫或者灯光都可能会对树木分布造成影响,故D错,C正确。
二、综合题(共40分)
42.读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此季节控制地中海地区的主要气压带或风带是____________。
(2)图中气压中心名称A是____________,切断了_______气压带,使高压区域只保留在海洋上。造成这种海陆气压分布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B地盛行风的性质是_______。
(4)此时D地盛行风________,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 (2)印度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湿热 (4)西南风(或偏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或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而成)
【解析】
【详解】(1)根据图中示意此时低压位于印度背部,高压位于太平洋上,故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2)A位于印度背部称为印度低压,它切断了本应在此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3)B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为季风性气候,夏季风从海洋上的高压吹来,性质湿热。
(4)D位于印度洋,风从印度洋吹响高压中心,为西南风。其形成原因是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导致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跨越赤道后向右偏转为西南风导致的。
4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和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甲、乙、丙、丁哪一处可能找到石油?_______________。
(2)丙处地貌的名称是 ,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3)简述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答案】(1)断层 背斜 丁
(2)冲(洪)积扇 流水堆积
(3)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由于流速减慢,加上海(水)潮的顶托作用发生堆积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
【解析】
【详解】(1)乙地岩层发生明显的断裂错位,故乙地构造为断层。丁地岩层向上拱起,构造为背斜。石油较轻会随着岩层走向上浮到背斜顶部,故丁处更易找到石油。
(2)丙为在出山口出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叫冲积扇,由流水堆积形成。
(3)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堆积形成的。由于河流在入海口处流速变慢再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导致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44.读图回答问题。
(1)描述瓦伦西亚的日平均日照时间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下图为北欧传统民居。说出该民居的主要特点,简述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答案】(1)平均日照时间短;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天多;夏季日照时间长,冬季日照时间短;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夏季白昼长,冬季短(冬季降水较多);4—6月日照时间较长;阴雨天气少。
(2)房屋特点:窗户多且大,利于采光;屋顶坡度大;材料多以木材为主。
自然条件:纬度高,气温低;当地森林资源丰富;降雪量大。
【解析】
【详解】(1)从表中可以看出,瓦伦西亚的日平均日照时数较短,夏季较冬季长,因为,瓦伦西亚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多阴雨天气;夏季长是因为夏季白昼长;从图中看,当地4--6月降水较少,日照时间较长。
(2)该地光照时间短,房屋窗户多且大,有利采光;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房屋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该地森林资源丰富,房屋材料多以木材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