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地理】吉林省“五地六校”合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地理】吉林省“五地六校”合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第1页
    【地理】吉林省“五地六校”合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第2页
    【地理】吉林省“五地六校”合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吉林省“五地六校”合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展开

    吉林省五地六校合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 水星或金星    B. 水星或土星    C. 金星或木星    D. 火星或木星2. 与地球相比,M天体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可能是(    ①没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     ④没有稳定的太阳辐射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答案】1. A    2. B【解析】【1题详解】图示M在地球轨道内侧,地球轨道内侧的行星有水星和金星;木星、土星和火星都在地球轨道外侧。选A正确。【2题详解】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有适宜的日地距离,使得地球有适宜的温度,有液态的水、有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与地球相比,M行星距离太阳近,表面温度高,使得其上没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的水,没有生物可呼吸的大气;M天体与地球都是太阳的行星,绕太阳公转有自然的轨道,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与宇宙环境和太阳辐射无关。选B正确。【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1.温度——①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③结晶水汽化 原始的大洋4.地球环境稳定足够长的时间:原因是地球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太阳在漫长的时间比较稳定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    ①干扰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②在低纬度地区能看到极光现象③产生“磁暴”现象 ④诱发地震和火山爆发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太阳活动剧烈时产生大量高能带电粒子,这些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电离层,干扰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高能带电粒子闯入地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两极出现极光现象;地震和火山爆发是地球内能的释放,不是太阳活动的影响。选D正确。据新华社电: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富士山等13座活火山活动加剧,应密切关注。据此回答下列各问题。4. 此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    )A. 岩石圈    B. 上地幔    C. 地核    D. 下地幔5. 地面发生震动时,日本附近海域上人们的感受是(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 只有左右摇晃              D. 只有上下颠簸【答案】4. B    5. A【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火山口喷发的的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纵波速度快,地震发生时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4题详解】火山口喷发的的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选B正确。【5题详解】地震是地壳的天然震动,是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纵波速度快,地震发生时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选A正确。6.下图所示的地球自转方向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详解】地球的自转方向始终自西向东侧视图中为自西向东的箭头,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A图正确;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B图正确;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C图正确;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是向东的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为向东的方向故西经度数减小的方是地球自转的方向,D图中西经度逆时针减小则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D图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的自转方向始终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俯视为顺时针,缩记:北“逆”南“顺”。7.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同步轨道卫星的一种类型,这种卫星定位在赤道某地上空35786千米的高度,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多选用这种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与赤道上的对应点相比(    )A. 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    B. 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C. 运转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    D. 运转方向不同,线速度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在赤道上空,与赤道上的对应点相比线速度更大、角速度相同;是地球的同步卫星,与赤道上对应的点运转方向相同。选C正确。如下图,中心极点表示北极,阴影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回答下列各题。8. 此时,北京时间为(     A. 3月22日4时    B. 3月21日6时    C. 3月22日6时    D. 3月21日8时9. 北京时间为2008年3月1日2时,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A. 1/2    B. 1/3    C. 1/4    D. 1/5【答案】8. A    9. C【解析】【8题详解】图示以北极为中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阴影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由此可知,NA是0:00,NB是180º经线;由图示可知0º经线是3月21日20:00,由此可知北京时间,即120ºE经线的时间是3月22日4时。选A正确。【9题详解】当北京时间为2008年3月1日2时,可知3月1日0:00在90ºE,到180º日界线全球位于3月1日的地区占90个经度,约占1/4。选C正确。【点睛】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今天和昨天的界线是0:00和180º经线;根据0:00的时间和180º经线可计算出各地的时间。地方时0:00所在的经线是新一天开始的自然界线,180º经线是人为划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10.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引起大气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海陆分布    C. 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 太阳辐射【答案】D【解析】【详解】地球各纬度间获得太阳辐射不均,是大气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即引起大气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是太阳辐射。选D正确。11.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关系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始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近地面的风还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且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选C箭头。考点:本题考查风向判断。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需明确近地面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最终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即可回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风向的三个力作用。下图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问题。12. 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13. 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14. 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15. 位于地中海式气候区的地点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①【答案】12. A    13. D    14. C    15. B【解析】【12题详解】由图可判断①是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纬度大陆东岸;②③都是地中海气候,分布在中纬度大陆西岸;④是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低纬度区。选A正确。【13题详解】①是温带季风气候,位于北半球温带;②③都是地中海气候,位于亚热带;④是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地区。选D正确。【14题详解】北半球夏季是7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图示③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①②④都是北半球的气候。选C正确。【15题详解】②③都是雨热不同期的气候,都是冬季多雨,同属地中海气候;①是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④是全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选B正确。【点睛】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第一步:判断所属半球
    依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如果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或8月,则这种气候是北半球的气候;如果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或2月,则这种气候是南半球的气候。第二步:判断所属的温度带
    1、定温定带;先看最低月平均气温数值,热带型气候类型的最低月平均气温一般都在15℃以上;亚热带型气候的最低月平均气温一般在0℃~15℃之间;温带型和亚寒带型最低月平均气温一般在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低月平均气温却常常在0℃以上);寒带型的气候中,苔原气候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一般低于10℃,而冰原气候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一般低于0℃。2、计算气温年较差;如果气温年较差较小(20℃),即气温的年变化比较大,则可确定为干旱气候或季风性气候。第三步: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观察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有年雨型气候有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有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冬雨型有地中海气候;少雨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极地气候。下表为10月8~11日某地气温变化表。完成下列各题。16. 24.10月8日~11日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A. 台风    B. 反气旋    C. 暖锋    D. 冷锋17. 9日最低气温明显偏高,与其相关的是 (  )A. 大气逆辐射强    B. 太阳辐射强    C. 地面辐射弱    D. 大气削弱作用弱【答案】16. D    17. A【解析】试题分析:【16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②为被大气反射后的太阳辐射,大气吸收为太阳辐射的19%;③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④为大气逆辐射,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强。【17题详解】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主要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③,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④归还地面散发的热量。考点:该题考查太阳辐射。18.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A.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 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C. 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D. 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答案】B【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山地永久积雪下界上升,B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A错。全球因为气候变暖会导致区域降水量的变化,有些地区降水量增加,有些地区降水量减少,C错。南极地区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面积变小,D错。故选B。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 图示表示(      A. 海上内循环           B. 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C. ②环节为地表径流     D. 人类活动对③环节影响最大20. ④环节不畅通可能导致(    A. 洪涝灾害    B. 海平面上升    C. 暴雨灾害    D. 土地荒漠化【答案】19. B    20. A【解析】【19题详解】图示海洋水汽上升,到陆地上空降水,然后通过地表径流回到海洋,是海陆间循环,A错。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B对。②环节为水汽输送,C错。人类活动对④环节,地表径流环节影响最大,D错。【20题详解】④环节是地表径流,不畅通即河流淤塞,排水不畅,可能导致洪涝灾害,A对。与海平面上升无关,B错。不会导致暴雨灾害土地荒漠化问题,C、D错。21.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    A. 地下淡水    B. 湖泊水    C. 河水    D. 冰川【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分布。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2.53%左右,其中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因此冰川是淡水的主题,故D正确。22.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广泛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 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B. 雨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C. 河水、冰川、浅层地下水          D. 河水、湖泊水、地下水【答案】A【解析】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广泛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故A正确。23.下列关于暖流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南半球大陆东部海区均有分布    B. 南北半球中纬度海区均有分布C. 北半球大陆西部海区均有分布    D. 南北半球高纬度海区均有分布【答案】D【解析】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环流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故A不符合题意;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环流西部为暖流,故B不符合题意;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环流西部为暖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环流东部为暖流,故C不符合题意;在南极附近是极地环流,是寒流,在北冰洋附近的洋流也是寒流;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度海区没有暖流的分布,故D正确。故选D。读 “太平洋部分海区洋流示意图(图),完成下面小题。24. 图中洋流(     A. ①、③洋流的形成分别与盛行西风带、东北信风带有关B. ①~④洋流组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逆时针流动的环流C. ③、⑤、⑥洋流组成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顺时针的环流D. 中高纬度大陆东、西岸的洋流性质分别是寒流、暖流25. 受洋流影响,(   A. 甲地气候常年寒冷干燥      B. 中纬度西行船只省时省力C. 甲地附近海域有著名渔场    D. 甲沿海污染物可能来自乙地【答案】24. D    25.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要熟悉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4题详解】①、③洋流的形成分别与盛东北信风带、行西风带有关,A错;①~④洋流组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顺时针流动的环流,B错;③、⑤、⑥洋流组成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逆时针的环流,C错;中高纬度大陆东、西岸的洋流性质分别是寒流、暖流,D对。【25题详解】甲地受寒流影响气候干燥,但是纬度低,气温高,A错;中纬度洋流自西向东,西行船只逆水航行,费时费力,B错;甲地附近海域没有著名渔场,C错;根据洋流方向,甲沿海污染物可能来自乙地,D对。26.下列关于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现代人们可以通过建设大型水库来解决任何一个地方的供水困难B. 从经济效益上考虑,饮料厂建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可降低成本C. 古代文明发祥地多在水资源丰富的大河流域,人们沿河和沿湖发展D. 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现代人们可以通过建设大型水库来解决任何一个地方的供水困难,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修建水库可以暂时缓解区域水资源紧张状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这种现象。考点:本题考查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关系。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地理常识性题目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细心分析就不会误答。读“三大类岩石转化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代表外力作用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8. 表示变质岩的是(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岩浆岩    D. 岩浆【答案】27. C    28. B【解析】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风化物是各类岩石经外力作用形成的,风化物经外力作用又形成沉积岩,判断A是沉积岩,③是外力作用。沉积岩和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可形成变质岩,判断B是变质岩,C是岩浆岩;各类岩石经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D是岩浆。【27题详解】风化物是各类岩石经外力作用形成的,风化物经外力作用又形成沉积岩,判断A是沉积岩,③是外力作用;①② ④都是内力作用。选C正确。【28题详解】A是沉积岩,沉积岩和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可形成变质岩,判断B是变质岩,C是岩浆岩;各类岩石经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D是岩浆。选B正确。读某同学去野外地质考察时绘制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9. 该同学由①地向②地行进中,发现沿途所经岩层的年龄(     A. 不连续    B. 没变化    C. 越来越新    D. 越来越老30. 由于长期受外力的侵蚀,图中最有可能形成背斜谷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31. 与③地的地质构造在成因上相似的是(     A. 喜马拉雅山    B. 华山    C. 渭河平原    D. 东非大裂谷【答案】29. D    30. B    31. B【解析】【29题详解】结合图例判断,该同学由①地向②地行进中,发现沿途所经岩层的年龄越来越老,D对。A、B、C错。【30题详解】由于长期受外力的侵蚀,图中最有可能形成背斜谷的是应是背斜构造。根据岩层形态或岩层新老关系,①是向斜构造,A错。 ②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B对。③是地垒,C错。④是断层相对下沉一侧,属于地堑构造,D错。【31题详解】③地的地质构造是地垒,是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在成因上相似的是华山,B对。喜马拉雅山是褶皱山脉,A错。渭河平原位于地堑构造,C错。东非大裂谷是地堑构造,板块生长边界,D错。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2. 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的甲图中PT线是(      A. ①和③    B. ②和④    C. ②和③    D. ③和④33. 图示河流凸岸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流水的(     A. 侵蚀作用    B. 搬运作用    C. 溶蚀作用    D. 堆积作用【答案】32. A    33. D【解析】【32题详解】河流在凹岸侵蚀,河床较陡。凸岸沉积,河床坡度较缓。乙图所示地形剖面,T岸较陡,位于凹岩,P岸位于凸岸。对应的甲图中PT线是①和③,A对。②和④处河流较平直,凹岸、凸岸现象不明显,B、C、D错。【33题详解】图示河流凸岸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流水的堆积作用,所以有堆积物存在,D对。侵蚀作用河床坡度陡,A错。搬运作用是将泥沙等物质移动到其它地方,B错。溶蚀作用形成的是喀斯特地貌,C错。点睛:河流在凹岸侵蚀,河床较陡。凸岸沉积,河床坡度较缓。凸岸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流水的堆积作用,有堆积物存在。搬运作用是将泥沙等物质移动到其它地方。34.下图主要反映了我国某地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读图可知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 不稳定性特征    B. 区域性特征    C. 差异性特征    D. 整体性特征【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生要熟悉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详解】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对。A、B、C错。【点睛】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5.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A. 秦岭B. 喜马拉雅山C. 阿尔卑斯山D. 阿巴拉契亚山【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山地的垂直的地域分异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详解】山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取决于纬度高低和相对高度大小。选项中喜马拉雅山纬度最低,其相对高度也最高,故其自然带类型最多。故选B。【点睛】山麓处的自然带和当地的自然带是一致的。2017年,挪威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挪威领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漫长曲折,沿海岛屿很多。读挪威简图,完成下面小题。36. 挪威西部海岸线曲折的成因是(    A. 板块运动    B. 冰川作用    C. 流水作用    D. 风力作用37. 图中甲地的自然带是(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苔原带    C. 冰原带    D. 温带草原带38. 挪威东北部的瓦尔德港终年不结冰,与其成因相关的是(     A. 阿拉斯加暖流    B. 北太平洋暖流C. 北大西洋暖流    D. 日本暖流【答案】36. B    37. A    38. C【解析】【36题详解】挪威西部海岸线曲折的成因是冰川作用,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许多峡湾,使海岸曲折,B对。挪威西部位于板块内部,与板块运动无关,A错。流水作用形成的是V形谷,C错。位于湿润区,风力作用影响小,D错。【37题详解】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图中甲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对。苔原带分布在北冰洋沿岸,B错。冰原带位于苔原带以北,C错。温带草原带位于温带大陆内部,D错。【38题详解】挪威东北部的瓦尔德港终年不结冰,与其成因相关的是北大西洋暖流,暖流势力强,延伸到北冰洋沿岸,使瓦尔德港成为不冻港,C对。阿拉斯加暖流、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位于太平洋,A、B、D错。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完成下列问题。39. 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经度地带分异规律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40. 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 水分    B. 光照    C. 土壤    D. 热量【答案】39. A    40. D【解析】【39题详解】古诗描述由北向南,从冰雪天地到春暖花形,是南北方向的变化,应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体现;经度地带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的变化;垂直分异规律是海拔高度上的变化;没有地主性分异。选A正确。【40题详解】塞北纬度高气候寒冷,看到冰雪天地,江南纬度低,先迎接春天的到来,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是南北方热量条件的差异。选D正确。【点睛】纬度地带性是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沿纬度方向变化和更替,具有沿纬线呈带状分布的特征。它主要表现为气候、土壤、生物及其环境从赤道向极地的有规律变化。纬度地带性是热量条件随纬度有规律地变化而出现的植被由南向北呈带状分布。经度地带性是由于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大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导致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从而使植被从沿海到内陆呈带状分布。第Ⅱ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3大题,总分40分)41.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_季,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大气活动中心名称),它割断了________(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2)此时,B处盛行_______季风(风向),主要成因是_______。     (3)半年后,A处盛行_______季风(风向),主要成因是_______。           (4)此时北印度洋地区的洋流流向是______(顺/逆)时针。【答案】 (1)   亚洲低压或者印度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2) 西南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西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夏季亚欧大陆上受热快形成亚洲低压,它割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形成夏季风。冬季亚洲大陆冷得快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即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东亚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影响南亚地区。【详解】(1)图示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应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欧大陆上受热快形成亚洲低压,它割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形成夏季风。(2)此时,B处盛行西南季风(风向);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     (3)半年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亚洲大陆冷得快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即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A处盛行西北季风。           (4)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印度洋地区的盛行西南季风,受其影响洋流流向是顺时针。42.下图为“某地区的水循环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地质构造看,戊为_______;乙处为_______。从地貌类型看,丙为_______;丁处为_______。(2)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_______处,请说明理由。(3)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其重要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4)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_______环节水量明显增多(填序号),丁处地形区形成速度_______。【答案】(1)向斜     断层   冲积扇      三角洲 (2)甲处       结构稳定,不易坍塌、渗水(3)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促进海陆之间、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联系了陆地和海洋;塑造了地表形态(4)④       加快【解析】本题以某地区的水循环和地质剖面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地质构造的判读及意义,考查水循环的类型及其意义,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考查地质构造的判读。据图可知,戊处的岩层向下弯曲,说明地质构造为向斜;乙处岩层两侧出现位移,有明显的错动,说明是断层构造。从地貌类型看,丙位于出山口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丁处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三角洲。(2)考查地质构造的应用。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甲处,甲地为背斜构造,结构稳定,不易坍塌、渗水。(3)考查水循环的类型及其地理意义。据图可知,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大循环,其地理意义是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促进海陆之间、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联系了陆地和海洋;塑造了地表形态。(4)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④环节水量明显增多,丁处的地貌为三角洲地区,入海泥沙增多会导致三角洲面积增大加快。【点睛】背斜向斜如何区分一般的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当岩层弯曲方向相反时,要用以下方法判断:向斜:指的是岩层向下弯曲,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内新外老,在一水平面上,中间是新岩层,而两边是老岩层。背斜:指的是岩层向上弯曲,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内老外新,在一水平面上,中间是老岩层,而两边是新岩层。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井位置。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来确定向斜和背斜的方法: 中新侧老 中老侧新43.读世界部分区域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问题。(1)说出B处自然带在全球的分布规律。(2)D、E两处自然带相同,试分析影响两处自然带形成的主要原因。【答案】(1)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2)D处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E处主要受地形与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也发育成热带雨林带。【解析】【详解】(1)从位置看B是地中海气候,其分布大致南北纬30°至南北纬40°之间的大陆西岸。(2)从位置看D处位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E处在澳大利亚东北部,为信风带的迎风坡,受地形影响多地形雨,同时受暖流的影响,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也发育成热带雨林带。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