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展开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每年12月12日成为继“光棍节”11月11日后的又一个网购最集中的日子。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有( )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2. 12月12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 甲点 B. 乙点 C. 丙点 D. 丁点
3. 从12月I2日到冬至日这段时间内,醴陵( )
A. 昼长夜短,且白昼不断增长 B. 昼长夜短,且白昼不断缩短
C. 昼短夜长,且黑夜不断增长 D. 昼短夜长,且黑夜不断缩短
4. 当地球公转到丙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中的最大值
B. 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慢
C. 此时为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
D. 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
【答案】1. B 2. C 3. C 4. C
【解析】
12月22日是冬至日,丙点是近日点,约在1月初。12月12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丙点。地球公转到丙点,是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冬至日,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中的最小值。
【1题详解】
天体系统是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有太阳系、地月系,两级天体系统,B对。A、C、D错。
【2题详解】
12月22日是冬至日,丙点是近日点,约在1月初。12月12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丙点,C对。甲点是远日点,夏至附近,A错。乙点是秋分日附近,B错。丁点是春分日附近,D错。
【3题详解】
从12月I2日到冬至日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向南移动,绵阳昼短夜长,且黑夜不断增长,C对。A、B、D错。
【4题详解】
当地球公转到丙时,是近日点,北半球是冬季,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接近全年中的最小值,A错误。地球公转到丙点,是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B错误。此时南极有极昼现象,为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C正确。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动,D错误。
我国古代记载:“(公元前28年)三月已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 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 )
A. 耀斑 B. X射线 C. 紫外线 D. 太阳黑子
6. 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内部
7. 这种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有( )
A. 产生气候异常现象 B. 在地球各地的夜空产生极光现象
C. 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 D. 产生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5. D 6. A 7. A
【解析】
【5题详解】
黑子本身并不黑,而是因为与周围地区相比温度稍低一些,我们看起来略显暗一点,所以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太阳黑子,故本题选D。
【6题详解】
太阳活动的类型多种多样,黑子和耀斑是其两种主要的类型,其中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太阳的日冕层,故本题选A。
【7题详解】
太阳活动使地球上部分地区气候产生异常现象,故A正确;极光现象发生在两极地区,故B错误;太阳活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故C错误;极昼、极夜现象和地球运动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古代御寒保暖条件差,在北方地区,人们对天寒地冻滋生恐惧感,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用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日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8. “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向北移动 B.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向南移动
C.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向北移动 D.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向南移动
9. “数九”期间,我国北方地区( )
A. 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B. 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C.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D. 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仍在南半球,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A、B错。移动方向是向北移,C对,D错。
【9题详解】
冬至数头九,“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动,我国北方地区昼短夜长,且昼长变长,A、B错。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大,C错。日出时间不断提前,D对。
点睛:“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仍在南半球,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冬至数头九,“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古典音乐界一年一度重要的文化盛世事。201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于2018年1月1日格林尼治时间10:15—12:40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如期举行。CCTV音乐频道同步直播。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0. 音乐会结束时,北京时间为( )
A. 2018年1月1日20:40 B. 2018年1月1日18:15
C. 2018年1月1日4:40 D. 2018年1月2日2:15
11. 音乐会开始时,日期处于2018年1月1的范围约占全球范围的( )
A. 1/36 B. 11/12 C. 1/33 D. 1/2
12. 关于日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东向西越过日界线要减一天
B. 由东十二区越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要加一天
C. 日界线两侧日期不同,钟点相同
D. 日界线两侧日期相同,钟点不同
【答案】10. A 11. B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格林尼治时间是中时区的区时,两者相差8个时区,区时相差8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推出音乐会结束时,格林尼治时间12:40,北京时间为2018年1月1日20:40,故该题选A。
【11题详解】
本题的关键是推算2018年1月1日0:00经线所在位置,新一天的范围从2018年1月1日0:00经线所在位置向东到180°经线,剩余的范围即为2017年12月31日范围。由于音乐会开始时0°经线是2018年1月1日是10:15,根据时差1小时,经度差15°;时差4分钟,经度差1°,可推出新一天0:00经线与0°经线两地经度差约为:15°×10+4×4°=166°。故可推出新一天2018年1月1日0:00经线所在位置约在166°W,则新一天的范围是166°W向东到180°,占全球的11/12 ,故答案选B。
【12题详解】
由东向西越过日界线即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故A错误;由东十二区越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要减一天,故B错误;因为东西十二区都为十二区,所以日界线两侧日期不同,钟点相同,故C对,D错,所以该题选C。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推算2018年1月1日0:00经线所在位置,新一天的范围从2018年1月1日0:00经线所在位置向东到180°经线,剩余的范围即为2017年12月31日范围。易错点是学生常把0°经线当成0:00经线。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四幅图主要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4. 对①②③④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的内力作用主要是张力作用 B. ②处地貌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C. ③处主要发育在河流的中上游 D. ④处常形成沟谷、河流
【答案】13. B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褶皱、风蚀蘑菇、河口三角洲、断层,其形成的地质作用依次是内力作用、风蚀作用、流水沉积作用、内力作用,风力、流水属于外力作用,褶皱、断层属于内力作用,据此选B。
【14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褶皱、风蚀蘑菇、河口三角洲、断层,①处的内力作用主要是水平挤压作用;②处地貌主要是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③处主要发育在河流的入海口处;④处为断层,常形成沟谷、河流。据此选D。
【点睛】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2017年11月,印度尼西亚的阿贡火山持续喷发,火山灰多日弥漫于空中,会导致该地区( )
A. 太阳辐射增强 B. 大气保温作用减弱
C. 昼夜温差减小 D. 大气削弱作用减弱
16. “十雾九晴”,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往往气温更低,这与图中的哪一过程较弱有关(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火山灰弥漫空中,大气削弱作用增强,D错;会导致该地区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A错;也会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B错;故昼夜温差减小,C对。
【16题详解】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降低,①②为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故答案选D。
下图示意大气环流(部分)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P地所处的气压带是( )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18. P地的气候特点是( )
A. 温和湿润 B. 寒冷干燥 C. 炎热干燥 D. 高温多雨
19. 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可知,此时北半球的月份可能为(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P地位于30°N附近,气流下沉,为高气压带,根据三圈环流可知,该地所处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选B。
【18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P地处于副热带地区,所属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因此其控制下的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选C。
【19题详解】
由图可知,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偏南了,说明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太阳直射点南移,此时对应北半球的冬季,结合选项选A。
【点睛】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对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0. 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 1月、西北风 B. 7月、西北风
C. 1月、东南风 D. 7月、东南风
21. 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受地形的影响
D. 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22. 此时,澳大利亚西北部的盛行风向是( )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答案】20. A 21. B 22. B
【解析】
【20题详解】
图示亚洲大陆形成高压中心,为1月份,由图可以看出M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所以该题选A。
【21题详解】
读图M在东亚地区,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陆地形成高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在东亚形成了西北季风;7月(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陆地形成低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在东亚形成了东南季风,故B正确。
【22题详解】
根据上题该图表示季节为冬季,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而南移,南半球向左偏转,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偏为西北风,故该题选B。
23.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
此图中所示可能是( )
A. 北大西洋中高纬度大洋环流 B. 北太平洋中低纬大洋环流
C. 北印度洋冬季大洋环流 D. 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中洋流呈顺时针,是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洋流模式和北印度洋夏季的洋流模式,故AC错,B正确;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是逆时针,D可排除。
24.“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
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促进水体更新;②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传输;③流水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了四大圈层。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5.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下列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B. 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C. 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起伏 D. 使水资源短缺不再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促进水体更新;②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传输;③流水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但不能使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故A错;也不能使水资源短缺不再出现,D错;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起伏的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故C错。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计50分。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
26.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
(2)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月____日_____时;此日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________(填“最大”或“最小”)值。
(3)此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午旗杆影长为一年中的_________(填“最大”或“最小”)值,正午旗杆影子的方向为_______方向。
(4)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
A.45ºW,135ºW B.135ºE,45ºW
C.60ºE,120ºW D.0º,180º
【答案】 (1)(90°E,23.5ºS) (2) 12 22 14 最小值 (3)最大值 正北 (4)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日出方位的季节变化、直射点坐标。
【详解】(1)读图北极圈以及以内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90°E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可得出90°E为12时,根据太阳直射经度为地方时12时,得出次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90°E,23.5ºS)。
(2)由上题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日期为12月23日前后;冬至日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长,昼长达一年中最小。
(3)北半球冬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所以影长为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在北京正南方向,影子位于正北方向。
(4)赤道上6点日出,18点日落,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根据上题90°E为12时,6时和12时相差6小时,经度相差90°,位于0°经线;18时和12时相差6小时,经度相差90°,位于180°。
27.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震波:E是_______,F是_______;图中字母表示的分界面:A是________,B是_______。
(2)在界面A上横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圈层:C是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H是___________。
(4)试从圈层厚度的角度,分析地壳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横波 纵波 莫霍面 古登堡面 (2) 随深度增加而加快 (3)地幔 外核 内核 (3)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厚。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从外向内地球的圈层结构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
【详解】(1)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且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均可以传播,所以E为横波,F为纵波;A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面,B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面。
(2)读图过莫霍面横波和纵波速度都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3)读图C圈层位于莫霍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应为地幔,D为外核,H为内核。
(4)地壳为莫霍界面以上的地球的内部圈层部分,主要由岩石构成,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
【点睛】地震波特点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
分类 | 特点 | ||
传播速度 | 所经物质状态 | 共同点 | |
纵波 | 较快 | 固体、液体、气体 | 都随着所通过物体的性质而变化 |
横波 | 较慢 | 固体 |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A、B两处相比____处温度低;___处气压低。引起此环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表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则A、B两地中_____处是城区,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3)若此图是三圈环流的中纬环流侧视图,则A处为_________(气压带);B处为______(气压带);表示近地面风带的是数字_______(③或④);为_____________(风带)。
【答案】 (1)A B 地面冷热不均 (2) B 气流作上升运动,说明气温较周边地区高,为城市中心 (3)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 盛行西风带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面冷热不均。
【详解】(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据图可知,A地气流下沉,可判断气温低;B处气流上升,可判断气温高。
(2)若此图是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城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排放热量多,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所以B为城市。
(3)若此图是三圈环流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中纬度环流介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近地面是由副高吹向副极地的中纬西风。
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名称:甲是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
(2)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4)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
(5)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丙两地修建隧道的原因。
【答案】(1)谷地(鞍部);山地;背斜;断层 (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 (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 (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工程安全性差;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造成建筑物塌陷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第(1)题,根据岩层弯曲形态及岩层新老关系即可判断出甲为背斜,乙为向斜,丙为断层。
第(2)题,甲为背斜谷,这与外力侵蚀有关。
第(3)题,判断乙处地质构造依据有二:岩层弯曲形态及岩层新老关系。
第(4)题,乙为向斜,易汇集地下水,发生透水事故;丙为断层,易诱发地质活动。
30.读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图中①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就气流的运动状况而言,图中①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__;一般在它的控制下,我国已进入_______(冬或夏)季,此时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甲处于冷锋________(填锋前或锋后),与北京相比其气压较_____(填高或低)。
(3)此时北京的风向为________风,若①天气系统向东移动,24小时后北京的风力变化情况是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可能出现降水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 (1)高压系统 反气旋系统 冬 寒冷干燥 (2)锋后 低 (3)西北风 增强 (4) 甲 丁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等压线图考察风向的判断、风力大小以及锋面降水的特点。
【详解】(1)①处附近越往中心气压越高,所以①处为高气压中心,所以①处天气系统为高压天气系统,高压系统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以晴朗天气为主。我国冬季受高压系统影响,北方寒冷干燥。
(2)根据锋线所处位置,甲位于冷锋的锋后,读图北京气压为1015-1020,甲处气压为1005-1010,所以甲处气压小于北京气压。
(3)根据北京两侧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可过北京做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根据北半球向右偏,风向为西北风,读图北京左侧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作用强,故①右移北京风力会增强。
(4)根据所学知识冷锋降水集中在锋后,暖锋降水集中在锋前,读图甲位于冷锋的锋后,丁位于暖锋的锋前,故甲、丁两地最可能降水。
【点睛】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