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展开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6日报道,“格利泽581d”行星大小约为地球的3倍,它距离地球22光年,在浩瀚的宇宙中算得上是“邻居”。它是人类在太阳系之外发现的第一个位于宜居带中的行星,被称为“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据此回答下列1-2题。1.被称为“超级地球”的“格利泽581d”行星应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 )A.适中的质量与体积B.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C.与恒星的距离适中D.适中的自转周期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为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下列3-4题。3.黄赤交角为24.24°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4.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①移动周期为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22.1°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读下图,回答下列5-6题。5.②圈层的主体是(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6.③圈层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是( )A.大气 B.水 C.土壤 D.生物2016年11月5日,太阳活动剧烈,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读图完成下列7-8题。7.图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A.黑子和耀斑 B.黑子和太阳风C.耀斑和太阳风 D.耀斑和日珥8.伴随着太阳的剧烈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A.造成气候的变化 B.造成地形的变化C.改变卫星的轨道 D.干扰汽车的运行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读图完成下列9-10题。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壳 ②地幔 ③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10.图中的X处即为(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湖陆风是在较大湖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11-12题。11.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12.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完成下列13-14题。13.图中甲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14.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的波动,总体上气温呈上升趋势。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明显增加。据此回答下列15-16题。15.全球气温升高可能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是( )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大B.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C.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D.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16.为减轻因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导致的气候变化的危害,各国政府应(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C.减少煤炭的使用量,降低能源污染税费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湖泊、沼泽、河流、冰川、雪山,以及大气、生物体、土壤和土层中,整个水圈处于不断地循环运动中。下图为“某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17-18题。17.图中①~⑤所代表的内容是( )A.①海洋,②大气,③雨,④雪,⑤蒸发B.①雨,②雪,③海洋,④蒸发,⑤大气C.①雨,②雪,③海洋,④大气,⑤蒸发D.①雨,②雪,③大气,④海洋,⑤蒸发18.此图代表的水循环属于(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C.陆地内循环 D.地表水循环下图中甲海区曾是世界著名渔场,历史上产量非常丰富,甚至“供养了欧洲”。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鱼群大量减少,延续了500年的捕鱼业逐渐衰落。读图完成下列19-20题。19.与甲地渔场的形成相关性较弱的因素是( )A.夏季盛行偏南风B.位于河流入海口C.位于洋流交汇处D.位于沿海大陆架20.导致该渔场鱼群大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B.人类过度捕捞C.寒暖流减弱D.地表径流减少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利用率为40%,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导致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问题。据此完成下列21-22题。2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 )A.基本不存在水资源紧缺的现象B.海河流域水资源丰富C.水资源的利用率极不平衡D.我国水资源分布西多东少22.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是因为华北地区( )A.降水总量少B.降水年际变化大C.水资源浪费严重D.水资源需求量大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下列23-24题。23.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A向B由老到新24.图中长腰山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下面地形剖面图中,①处表示地势起伏大的山区,②处表示山前洪积扇,③处表示三角洲平原。据此回答下列25-26题。25.图中河流①②③处所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A.沉积作用、搬运作用、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C.搬运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D.侵蚀作用、堆积作用、沉积作用26.图中①处的剖面图最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读“世界某大陆略图”,完成下列27-28题。27.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自然景观主要是(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阔叶林28.形成图中①②两地自然景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纬度、水文 B.地形、气候C.海陆位置、地形 D.水文、土壤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欧、非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29-30题。29.导致沿途①和③地、②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 ④洋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30.《2》③→④→⑤体现了自然带(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31.下面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气压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2)在图上画出②所在风带的风向。(3)图1中甲图气压带、风带位置比乙图____(偏北或偏南),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2中E地常年在④的影响下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四幅图中,图________能反映图2中D海沿岸气候特征,该地属于________气候,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拥有奇特的水体景观。但近年来湖泊水位显著下降,严重影响了其独特的景观和生态环境。读下列材料,运用水循环原理等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九寨沟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统计图。材料二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1)①②④⑥⑦⑧⑨⑩分别代表水循环的什么环节?(2)九寨沟湖泊1~4月为枯水期,各湖泊水位多在4月达到年内最小值;5月各湖泊水位明显升高。请结合材料简析九寨沟湖泊水位这种变化特征的成因。(3)6~10月为九寨沟湖泊的丰水期,结合材料二简析这种水位变化特征是通过哪些水循环过程形成的。33.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新疆,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生活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材料二 “天山自然带示意图(图甲)”和“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图乙)”。(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2)天山天然草场资源地广、质优、种类多,试分析其原因。(3)简述天山牧民放牧转场的大致过程,并简单评价转场放牧的好处。34.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聚落泛指人口聚居的社会性空间,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聚落能否形成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河流。故大城市必位于大川旁,而小村庄则近于小河边,“在水一方”,是聚落分布的突出特点。下面是“我国长江流域聚落分布图(图A)”和“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图B)”。(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2)山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的原因是什么?(3)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例说明高原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参考答案】1.C【解析】据题干可知,被称为“超级地球”的“格利泽581d”行星位于太阳系之外,且距离地球22光年,因此属于银河系。2.A【解析】据题干可知,“格利泽581d”行星大小约为地球的3倍,因此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能够吸引大气。3.B【解析】当黄赤交角为24.2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地区)范围缩小,故B项正确;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范围扩大,故A项错;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故C项错;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故D项错。4.C【解析】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①错;太阳直射点最小的纬度应是赤道,即0°,④错。故选C。5.D【解析】通过读图可以看出,①为岩石圈,②为水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大气圈。6.D【解析】在生物圈各组成因素中,生物是最活跃的因素。7.C【解析】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属于耀斑;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属于太阳风。8.A【解析】太阳的剧烈活动会干扰电离层,引起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会影响卫星的无线电通信,但不会改变卫星的轨道;高能带电粒子闯入地球磁场,引发“磁暴”现象,但不会影响汽车出行;还可能引发水旱灾害,造成部分地区气候的变化;太阳活动不会对地球表面的地形产生影响。9.B【解析】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在地幔中也可通过。10.B【解析】X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11.D【解析】由示意图的风向标可判断①处气流由湖泊吹向陆地,为湖风;白天陆地比湖泊增温快,④处陆地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②处湖泊气流下沉,③处比①处风力大。12.C【解析】白天,湖陆风由湖泊吹向城市,使城市降温、增湿;夜晚,湖陆风由城市吹向湖泊,城市上空盛行下沉气流,使城市降温幅度减少,湖陆风可减小城市昼夜温差,增加城市湿度。13.B【解析】甲地位于30°~40°之间,对应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14.B【解析】图示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对应的季节应是北半球的夏季。15.C【解析】全球气温升高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因蒸发强烈,将会变得更加干旱;南北温差不会变大,但1月0°C等温线将北移,水稻种植的北界也会北移,经济结构会有变化,但是总体上弊大于利。16.B【解析】煤炭和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应该减少使用;为控制使用量,应该采用经济手段,提高能源污染税费;为了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各国政府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采用新能源。17.C【解析】分析图可知①②均为降水,根据①转化为地下水和泉水、②转化为冰川可以确定①为雨、②为雪;雨、雪都是从大气中而来,故④为大气;大气中的水分由蒸发而来,故⑤为蒸发;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海洋,故③为海洋。18.A【解析】海洋→蒸发→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海洋,由此可知此图代表海陆间水循环。19.A【解析】读图,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分析,甲地是纽芬兰渔场。该渔场为寒暖流交汇而形成;且该地位于河口地区,为大陆架海域,海水较浅,河流从陆地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使这里形成大渔场。该地夏季盛行偏南风与渔场成因关系不大,故选A。20.B【解析】由于人类过度捕捞,纽芬兰渔场的渔业资源遭受毁灭性的打击,鱼群大量减少,曾经盛极一时的渔场逐渐走向衰落。故选B。21.C【解析】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存在水资源利用紧张的状况;海河位于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华北地区;整体来看,我国水资源利用率极不平衡;我国水资源分布西北少东南多。22.D【解析】与塔里木河流域相比,海河流域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因此对海河水资源利用率高。23.D【解析】分析图得出,自西向东岩层不是由老到新变化的;自东向西岩层也不是由老到新变化的;自中心向两侧岩层不是由老到新变化的;根据岩层深浅,A—B岩层总体是由老到新。24.B【解析】图中长腰山地貌按成因是向斜山。向斜山是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形成的。25.【解析】图中①处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②处为山前洪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③处为河口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26.D【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处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易形成V形河谷,④符合题意。27.A【解析】从阴影部分分布的位置可知,它主要分布在中亚、内蒙古高原、新疆和青藏高原地区,自然景观主要是草原。28.C【解析】①地深居内陆,降水少;②地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29.A【解析】①和③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太阳辐射存在差异,①地主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③地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②和③地地势不同从而导致气候的差异。30.A【解析】③→④→⑤纬度位置发生变化,热量条件差异显著,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31.(1)赤道低气压带 终年高温多雨(2)画图略。(提示:②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3)偏北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4)全年温和多雨(5)乙 地中海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或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冬季西风带交替控制)32.(1)①—植物蒸腾、②—大气降水、④—地表水蒸发、⑥—海水蒸发、⑦—水汽输送、⑧—地表径流、⑨—下渗、⑩—地下径流。(2)1~4月份气温低,高山冰雪融水量极少,九寨沟区域降水较少,导致补给湖泊的地表径流(⑧)和地下径流(⑩)小于湖泊的蒸发(③或④)和下渗(⑨)。4月份这种损失累积至最大,湖泊水位达年内最小值。5月份降水明显增加,气温回升致使冰雪融化,流入湖泊的地表径流(⑧)和地下径流(⑩)补给量增加,水位明显升高。(3)6~10月份,海水蒸发(⑥)旺盛,大量水汽通过夏季风(⑦)输送到九寨沟地区,形成大量降水(②),通过地表径流(⑧)和地下径流(⑩)大量补给湖泊。33.(1)北坡自然带种类丰富,有云杉林带,南坡缺失云杉林带;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北坡的雪线较南坡低。(2)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光热充足,气候适宜牧草生长;山地面积广大,草场分布区域广;海拔高,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丰富,为草场提供充足水源,牧草繁茂;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大,牧草种类依其地区、季节不同而有差异,种类繁多。(3)冬季,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较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冬季在山麓牧场(利用囤积的牧草)过冬。评价:转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海拔的草场资源;同时也保护了草场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草场可持续发展。34.(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大多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2)冲积扇、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较肥沃。(3)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因为河谷地势相对较低,气温较高,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