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展开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考生注意: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下图中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质量的大小。据此完成下列1-2题。1.宜居带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行星的体积 B. 宇宙辐射的强度C.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D. 适宜呼吸的大气2.生命存在需要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 )A. 日照条件稳定 B. 有原始海洋C. 行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D. 行星的体积、质量适中“2012年地球将会遭遇强烈的超级太阳风暴,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曾出现过 这样一篇“耸人听闻”的文章。正确认识和辩证看待太阳活动十分必要。据此回答下面3-5题3.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B. 太阳“强风”的出现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C. 太阳黑子的多少,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D. 太阳黑子与耀斑出现的周期相同4.有关太阳风暴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信的是( )A. 对部分地区短波通信和短波广播造成短时间影响B. 两极及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C. 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有异常变化D. 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泥石流频发5.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B. 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C.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太常用的能源D.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下图为地球内部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6-8题。6.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时的变化是( )①纵波速度加快 ②纵波速度减慢 ③横波速度加快 ④横波速度减慢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7.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 )A. a岩层内部 B. c岩层内部 C. d岩层内部 D. e岩层内部8.下列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 )A. a+b+c B. a+c+d C. b+c+d D. c+d+e下图为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9-10题。9.上图示甲、乙、丙、丁气压值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C. 甲>乙>丁>丙 D. 乙>甲>丁>丙10.此时,图中M地最有可能吹( )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11-12题。 11.从图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 甲地气流上升 B. 乙地是低气压中心C. a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 D. b地正出现阴雨天气12.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读下图,回答下列13-15题。13.20世纪60年代后( )A. 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B. 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C. 全球气温呈下降趋势D. 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14.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 )A. 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B. 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C. 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以内D. 近三十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呈负相关15.近年来,与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A. 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B. 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C. 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D. 南极臭氧层空洞逐步扩大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16-17题。16.水循环与岩石循环有直接联系的环节是( )A. 蒸发 B. 降水 C. 下渗 D. 径流17.关于两种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种循环动力来源相同 B. 水循环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C. 岩石循环以内力作用为主 D. 水循环活跃的地区岩石循环也活跃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下列18-19题。18.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A. 空间分布不均 B. 季节分配不均C. 蒸发微弱 D. 气候干旱19.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 )A. 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B. 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C. 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D. 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读下图,完成下列20-22题。20.上图中①②对应的板块是( )A. ①亚欧板块,②非洲板块 B. ①亚欧板块,②印度洋板块C. ①印度洋板块,②非洲板块 D. ①印度洋板块,②太平洋板块21.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力侵蚀作用 B. 流水堆积作用C. 冰川侵蚀作用 D. 流水侵蚀作用22.珠穆朗玛峰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板块碰撞 B. 冰川作用 C. 流水作用 D. 风力作用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某河流部分河段状况。读图完成下列23-24题。23.上图示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河口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可能的原因有( )A. 支流河水流速慢 B. 河口处植被茂盛C. 干流侵蚀作用强 D. 干流泥沙沉积少24.近年来,河漫滩形成速度减慢,其原因是( )A. 上游新建大型水库 B. 上游耕地规模扩大C. 下游新建防洪大堤 D. 下游河道疏浚畅通我国某地因金银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植金银花,出现了较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25-26题。25.该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B. 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 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 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26.该地区在开发过程中各环境问题的出现,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差异性 B. 整体性 C. 开放性 D. 生产功能读图,回答下列27-28题。27.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A.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 垂直地域分异 D.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28.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变化 B. 水分变化C. 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D.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读图,完成下面29-30题。29.图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 吐鲁番盆地、雅丹地貌 B. 天山山脉、沙丘地貌C. 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 D. 雅丹地貌、沙丘地貌30.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 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B. 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 流水堆积、风力堆积 D. 风力侵蚀、风力堆积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40分。)31.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材料一 甲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乙图为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1)读材料一,甲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_____半球。其中风带⑥的风向是 。材料二中A地的气候主要是受甲图中_______气压带和______风带(填数码)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2)材料一中,乙图所示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其分布的规律是 。在材料二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3)材料二中B地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4)E处箭头代表风向,此时E地正值 季。分析此季节E地风向的形成原因: 。32.下图中左图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图,右图为我国四个城市的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1)描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分析造成我国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3)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修建水库,而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分别说明修建水库地库区自然环境和下游河流带来的影响。33.读非洲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6分)(1)指出甲图中a、 b 、c、 d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及自a到d一线自然带的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2)甲图中b自然带在赤道地区也有分布,指出该现象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简述其出现的主要原因。(3)简述e自然带的形成原因。(4)分别指出乙图中乞力马扎罗山山麓地带M的典型植被和影响其南坡雪线低的最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1.C 2.D 3.B 4.D 5.D 6.B 7.C 8.A 9.C 10.A 11.B 12.C 13.A 14.B 15.A 16.D 17.C 18.B 19.B 20.B 21.D 22.B 23.C 24.A 25.A 26.B 27.B 28.B 29.C 30.D31.(1)北 西南风 ② ⑥ (2)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C (3)地形 (4)夏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32.(1)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2)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变化大)。(3)对库区:调节库区的局部气候,变得温和湿润(或温差减小、降水增多)。同时,使库区土壤草甸化或盐渍化、地下水位上升、物种构成改变或消失、诱发地震等。对河流下游:调节径流,削峰补枯,使泥沙沉积减少,发生洪水灾害的频率减少。33.(1)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5分)(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1分) 原因:地势高,水热状况随海拔发生变化,形成了热带草原带。(2分)(3)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暖流增温增湿。(4分)(4)典型植被:热带(稀树)草原 最主要因素:降水。(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