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11月)诊断地理试题
展开绵阳市2020届高三(高中2017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
一、选择题
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
A. 针阔混交林 B. 楠竹林 C. 常绿阔叶林 D. 灌木林
2. 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长的是
A. 针阔混交林 B. 楠竹林 C. 常绿阔叶林 D. 灌木林
3. 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A. 植物种类多 B. 枯枝落叶多 C. 地表径流大 D. 年均温较高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森林的作用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因素。
【1题详解】
“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在材料所给的四种林地类型中,楠竹林的毛管孔隙度最低,说明楠竹林的林地土壤蓄洪作用最小。这表明,水土保持作用最小的是楠竹林。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2题详解】
“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说明土壤饱和持水量越多,产生的径流越多。表中显示,四种林地类型,饱和持水量最大的是灌木林,所以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长的是灌木林。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3题详解】
A.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植物种类多,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B.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枯枝落叶多,将更多的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
C. 地表径流大,会加大对地表有机质的侵蚀,搬运等作用,导致有机质降低。
D. 年均温较高,化学和生物风化增强,有机残体归还较多,有利于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因为本题要选择与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关联度最小的,所以正确答案为C。
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扩散,会对冰川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全球气候。下图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冰雪中黑炭含量(单位为10-9)。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虚线框内高含量黑炭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 油气资源开发 B. 交通运输发展 C. 牲畜粪便焚烧 D. 工厂废气排放
5. 青藏高原东南部空气中黑炭含量呈现夏低冬高的特点,原因主要是夏季
A. 太阳辐射强,促进了黑炭的分解 B. 西风势力强,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C. 气温高,利于大气层中黑炭自燃 D. 降水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
6. 冰雪表层的黑炭会对冰川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因为其对太阳辐射
A. 吸收强,加速冰雪消融 B. 吸收弱,加速冰雪累积
C. 反射强、加速冰雪消融 D. 反射弱、加速冰雪累积
【答案】4. B 5. D 6.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利用能力。
4题详解】
“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表明黑炭的形成主要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有关。
A. 油气资源开发是以开采为主,不是以燃烧和使用为主。故A错误。
B.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运营和公路交通的发展,火车和越来越多的汽车沿主要交通干道驶入青藏地区,导致道路沿线黑炭数量增加。故B正确。
C. 牲畜粪便焚烧不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会产生黑炭,故C错误。
D. 青藏地区工业产业活动较少,所以黑炭的主要来源 不是工厂废气。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B。
【5题详解】
“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扩散”说明影响黑炭浓度的因素主要是风和降水。
A. 根据材料判断,太阳辐射不是影响黑炭浓度的主要因素。故A错误。
B. 西风冬季强,夏季弱,夏季青藏高原受西风影响小,故B错误。
C. 即使夏季气温高,大气层中黑炭也不会自燃。故C错误。
D.青藏高原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故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D。
【6题详解】
A. 与冰川相比,黑炭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强,会使冰川表面增温,从而加速冰雪消融 ,故A正确。
B. 与冰川相比,黑炭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强,故B错误。
C. 冰川反射强,黑炭反射弱,故C错误。
D. 冰川反射强,黑炭反射弱,黑炭的存在会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多,从而加速冰雪消融。
本题正确答案为A。
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风力等因素影响。下图中的曲线为横断山区28°N附近自西向东各山脉东坡林线的分布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高山带针叶林之上的自然带是
A. 冰雪荒漠带 B. 常绿阔叶林带 C. 灌丛草甸带 D. 针阔混交林带
8. P、R、M、 N四地中,最不适宜针叶林生长的是
A. P地 B. R地 C. M地 D. N地
9. 导致横断山区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降水 B. 海拔 C. 气温 D. 风力
【答案】7. C 8. B 9.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之垂直地带性。
【7题详解】
随着海拔的升高,山体的热量和水分条件都会变差,所以在高山带针叶林之上为灌丛草甸带。本题正确答案为C。
【8题详解】
“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关键词是“上限”,即林线以下为针叶林生长地。R地在林线以上,已经不适合针叶林的生长。故正确答案为B。
【9题详解】
A. 林线的一般规律为:纬度越低,林线越高;降水越多,林线越高。该地绝大部分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山脉的东坡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所以导致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B. “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风力等因素影响”,根据材料,B错误。
C. 同为山脉东坡,同海拔地区气温基本相同,所以气温不是林线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
D.该地区山脉众多,且均为南北走向,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均不便于进入,故 风力上没有较大差别。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A。
一位地质学家在考察美国西部内陆的羚羊谷(如下图)后记录到:峡谷和曲壁是它的两大基本特征;峡谷在地面的宽度仅有20-50厘米,而谷深却达几十米;地表有很多的沟、坑洼和洼中矗立的小岩块;谷底铺着一层金色的沙粒,还散落着许多直径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砾石,砾石表面光滑;四壁黄色砂岩中交错的岩层构成了和谐的线条,绘出一个个光滑柔美的曲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营造羚羊谷峡谷和曲壁外力主要来自
A. 海浪 B. 冰川 C. 风力 D. 流水
11. 峡谷还在进一步增大、增深。其增大、增深的速率主要取决于
①风化的速度 ②侵蚀的速度 ③搬运的速度 ④基岩的岩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10. D 11.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
【10题详解】
A. “美国西部内陆的羚羊谷”说明此地距海远,不受海浪影响。故A错误。
B. 冰川作用下形成的是“U”型谷,与羚羊谷的形态不符,故B错误。
C. 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在干燥地区的地表。故C错误。
D. “谷底铺着一层金色沙粒,还散落着许多直径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砾石,砾石表面光滑;”沙粒是流水沉积形成的,光滑的砾石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宽度仅有20-50厘米,而谷深却达几十米”“地表有很多的沟、坑洼”这些信息都在提示该地形成原因为流水作用。而且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11题详解】
①“绘出一个个光滑柔美的曲面。”光滑,说明四壁风化作用非常微弱,故①错误
②峡谷的进一步增大、增深,首先与侵蚀的速度呈正相关:侵蚀作用越强,增大增深得速度越快。故②正确。
③搬运的前提是侵蚀作用,所以搬运不是主要因素,故③错误。
④基岩的岩性如果比较软,峡谷就容易被侵蚀而增大增深,如果岩性比较坚硬,就不容易被侵蚀。故④正确。
综上,正确的是②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特龙湖位于东非大裂谷的边缘、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交界处,距离东南部的阿普沙约113公里。纳特龙湖是一个大湖,水很浅,湖泊面积季节变化大,水中盐、碱浓度很高,很多物种不适宜在此生存。但这个让生命难以维系的环境里,却成为火烈鸟的理想繁殖场所,这里小火烈鸟的数量大约是全世界的四分之三。湖中的蓝藻是小火烈鸟主要的食物来源。自1883年以来盖拉伊火山一直保持着间歇性喷发。下图为纳特龙湖位置和阿鲁沙各月降水量分布图。
(1)说明纳特龙湖湖水很浅的原因。
(2)指出纳特龙湖10月一次年5月湖泊面积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纳特龙湖湖水盐、碱浓度高是如何形成的。
(4)分析纳特龙湖的自然环境为小火烈鸟成长所提供的生存条件。
【答案】(1)地处东非高原,湿季降水较少,旱季湖水蒸发旺盛。
(2)湖面先增大后缩小,但整体变大。10月~次年5月湿季来临,降水多,湖泊水位升高,湖面变宽阔。
(3)附近火山喷发大量的火山灰散落到湖中;火山灰和火山熔岩被风化、侵蚀,盐类物质被风、流水搬运,在湖中累积;湖泊为一个相对封闭的流域,流出水量少;该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尤其是旱季)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地下温泉带来大量的矿物质。
(4)湖水盐度高,蓝藻等嗜盐藻类大量繁殖,小火烈鸟的食物充足;湖水浅,便于小火烈鸟觅食;宽阔的湖面、有毒的湖水和蒸汽提供了天然的防卫保护体系,使得大型食肉动物和天敌无法进入。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湖泊。
【详解】(1)纳特龙湖湖水很浅,也就是湖水较少。湖水来源主要是降水,去向主要是蒸发。该湖位于东非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较弱,湿季降水较少,而旱季蒸发量却比价大,导致湖水较少,较浅。
(2)图中显示,10月份以后降水增多,说明进入雨季,随着雨季降水的增多,水量不断积累,所以湖面不断增大,5月降水减少,湖面略有缩小,但就10月一次年5月整个时间段来说,整体是变大的。
(3)分析纳特龙湖湖水盐、碱浓度高要从盐碱的来源,浓度增高的原因,与外界交换少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1、附近火山喷发大量的火山灰散落到湖中;火山灰和火山熔岩被风化、侵蚀,盐类物质被风、流水搬运到湖中并在湖中累积;地下温泉带来大量的矿物质。2、浓度增高的原因:该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尤其是旱季)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稀释作用少;3、与外界交换情况:湖泊为一个相对封闭的流域,流出水量少,盐碱的流出也少。
(4)“湖中的蓝藻是小火烈鸟主要的食物来源。”湖水盐度高,蓝藻等嗜盐藻类大量繁殖,小火烈鸟的食物充足;“纳特龙湖是一个大湖,水很浅”湖水浅且面积大,便于众多的小火烈鸟觅食;“很多物种不适宜在此生存”,宽阔的湖面、有毒的湖水和蒸汽提供了天然的防卫保护体系,使得大型食肉动物和天敌无法进入。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台风有时候有两个雨带,一个位于中心附近的旋涡风雨区,一个位于台风北侧等压线弯曲处(台风倒槽).2019年9月2日第13号台风“玲玲”生成于菲律宾以东洋面,并一路向北在朝鲜登陆,7日到达我国东北地区后,逐渐减弱为温带气旋。下图为T时刻“玲玲”演变为超强台风阶段的位置及周围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
(1)结合气旋的形成,阐释台风“玲玲”在菲律宾以东洋面是如何形成的。
(2)说明T时刻“玲玲”北侧槽线附近发生大范围强降水的原因。
(3)分析台风“玲玲”登陆并移动到我国东北后是如何减弱为温带气旋的。
【答案】(1)9月菲律宾以东洋面热带海区温度高(超过26℃),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释放潜热,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猛烈,最后形成台风。
(2)“玲玲”北侧槽线东西两侧(冷暖气团)气流性质不同;东侧吹偏东风,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暖湿空气,西侧(吹偏北风)陆地冷空气带来降温,水汽易凝结降水;近洋面温度高,空气对流旺盛,产生降水;且降水释放潜热,加强对流过程。
(3)登陆朝鲜半岛并移至广阔的东北大地后,纬度升高;且受北方冷空气影响,“玲玲”近地面空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降温升压使空气旋转上升势力减弱,风力减弱;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使气流势力进一步减弱;移至陆面后“玲玲”的水汽来源大减,降水强度减弱。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台风的形成、表现和减弱的原因。
【详解】(1)要求中提到,要结合气旋的形成,而气旋从气压的角度来说是低压系统。所以,首先从低压的形成进行说明:9月菲律宾以东洋面热带海区温度高(超过26℃),大量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形成低压系统;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在海洋表面形成气旋。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释放潜热,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猛烈,最后当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2级及以上时,就形成了台风。
(2)降水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充足的水汽和降温的条件。北侧槽线东西两侧气流性质不同:东侧吹偏东风,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暖湿空气,满足了降水的充足水汽条件;西侧吹较冷的偏北风,陆地冷空气带来降温,又满足了降温的条件,所以水汽容易凝结而形成降水;加上近洋面温度高,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容易产生对流雨;且降水释放潜热,加强对流过程,从而使得北侧槽线附近发生大范围强降水。
(3)台风来临时会带来强风、暴雨,给人类带来生命财产危险。当风力,降水减弱时,即意味着台风势力减弱,变为温带气旋。所以主要从风力为什么变小,降水为什么减少来进行分析。
首先,风力减小的原因:台风到达东北后,当地纬度较高,且受北方冷空气影响,“玲玲”近地面空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降温升压使空气旋转上升势力减弱,风力减弱;陆地地形建筑物等,都会增大地面摩擦力,减小风力,使气流势力进一步减弱;其次,分析降水变小:移至大陆后台风的水汽来源大减,降水强度随之减弱。
14.[旅游地理]
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现有红色旅游资源近500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等8个革命遗址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海口一文昌一琼海一五指山”线路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为迎合旅游市场“新、奇、特”的需求,2019年国庆前夕,海南在全省范围内筹划了丰富多元的红色旅游路线和红色旅游主题活动,打造“红色+’’旅游新产品,如红色旅游与滨海、雨林、民俗、黎苗等的结合,并针对家庭亲子游增设了互动参与类活动,为游客体验红色文化提供了多样选择。国庆期间,海南省共接待游客400多万人。
分析2019年国庆期间海南省成为红色旅游热门地的原因。
【答案】地理位置独特,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知名度高;红色旅游与滨海、雨林、民俗、黎苗等自然风光和特色文化的结合,具有美学、历史文化、科研与体验价值;政府政策支持,推进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线路和活动多样,满足旅游市场“新、奇、特”的需求,吸引力强;国内居民收入增多,消费能力提高,且有大假时间作保障;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旅游人气高,参与的游客多。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详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内容一般包括:旅游资源的价值,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等。2019年国庆期间海南省成为红色旅游热门地的原因主要分析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1、旅游资源的价值:红色旅游与滨海、雨林、民俗、黎苗等自然风光和特色文化的结合,具有美学、历史文化、科研与体验价值;旅游线路和活动多样,满足旅游市场“新、奇、特”的需求,吸引力强;2、地理位置:地理位置独特,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知名度高;3、客源市场:国内居民收入增多,消费能力提高,且有大假时间作保障;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旅游人气高,参与的游客多。4、政策支持:政府政策支持,推进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15.【环境保护]
洞庭湖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湖南省北部,湖北省南部,南纳湘江、资水、沉江、澄水四江。长期以来,洞庭湖区一直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建国后,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洞庭湖地区的环境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下图示意洞庭湖1949 -2004年面积、容积的变化。
描述1949一2004年洞庭湖面积、容积的变化,并说明因其变化所带来的区域生态危机。
【答案】洞庭湖面积和容积1949-2000期间减小,2000年后逐渐增大。带来的生态危机湖区蓄水调洪功能减弱,旱涝灾害频率增大;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污染加剧,水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锐减,珍稀物种生存环境恶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湿地资源的生态价值。
【详解】面积和容积的变化,可以通过图示很明显的看出以2000年为界,2000年之前减小,2000年之后增大。因为总体来看还是减少的趋势,所以会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即区域生态危机。主要从湖泊的生态作用来分析生态危机。1、调蓄洪水方面:蓄水调洪功能减弱,旱涝灾害频率增大。2、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方面: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污染加剧,水生态系统受损。3、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生物多样性锐减,珍稀物种生存环境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