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案 17 次下载
- 6《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案 11 次下载
- 7《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案 16 次下载
- 8《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案 14 次下载
- 10《总复习》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案 6 次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 本单元教材第一次安排了简单的集合思想的教学。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虽然学生在计数和计算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集合思想,但学生在低年级接触的集合思想更多是一一对应的思想,对于两个集合间的运算,尤其是交集的体会并不多。学生在早期学习数学时就已经开始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如:分类的思想与方法。一年级时接触过这样的题目:“有一列小朋友,从前数明明排第5,从后数明明排第3,这一列有几人?”对于“重复的人数要减去”,学生是有经验的,能够列式解答。集合这一数学思想的引入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今后的学习经常运用到如:三角形的分类、各种四边形的关系等,都是让学生在体会运用上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1课时 集合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104~105页的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重叠部分的含义。
课件。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不公布答案,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1.想一想。
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准备。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表格)
师: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
生: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有8人。
师:那么,参加比赛的一共有几位同学?你会计算吗?
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17人,9+8=17(人)。 可是,参加这两项比赛的没有17人呀。 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比赛都参加了。 应该是一共有14人参加了,算式是9+8-3=14(人)。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14人呢?为什么要减去3呢?
生:因为有3个人重复了。
生:因为这3个人既参加了跳绳,又参加了踢毽。
生:因为跳绳的9人里面有这3个人,踢毽的8人里面也有这3个人,所以计算的时候就不能是9+8=17(人),还应该减去3人,所以是9+8-3=14(人)。
生:因为9+8就把这3个人重复算了,也就是多算了一遍,所以要减掉3人。
师:同学们的发言真是精彩,报名参加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14人。
2.站一站。
师:为了能使同学们更方便地看清楚,我们把这个过程演示一遍,请班里的14名同学分别对应地替代其中一人,自己选一个替代的对象吧。
班内的14名学生分别选定自己要替代的人。
师:请报名参加跳绳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报名参加踢毽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
“参与报名”的学生站到相应的位置。
师:杨明、刘红、李芳你们怎么还不站好呀?
生:不知道站哪边。
师:哦?为什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因为他们两项比赛都参加了,站左边不行,站右边也不行。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他们应该怎么站比较好?
生:站中间。
三位同学都站到了讲台的中间。
师:那左边、右边、中间分别表示什么?
生:左边表示参加跳绳的同学,右边表示参加踢毽的同学,中间是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同学。
3.画一画。
师:谁能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一下刚才看到的情形?
学生组内讨论,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来;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及时指导。
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图画,并介绍自己的创意或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觉得左边的同学是代表参加跳绳的,应该圈在一起;右边的同学代表参加踢毽的,他们也应该圈在一起;中间的同学再画一个圈。
师:这样的话,能不能让人家一看就知道中间的是既参加了跳绳的,又参加了踢毽的呢?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好的画法。
生2:中间的同学也应该和左边的圈在一起,因为他们也参加了跳绳呀。
生3:那我还说中间的还可以圈到右边一起呢,他们还参加了踢毽啊。
师:那就按你们说的试试吧。
学生动手试着画图,并向全班同学展示。
4.说一说。
师:看图,说说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生:左边,表示只参加跳绳的;右边,表示只参加踢毽的;中间,表示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
师:你能列式计算这两个小组的人数吗?
生:9+8-3=14(人)
生:(8-3)+3+(9-3)=14(人)
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指导学生把动物的序号填进合适的图中,并请学生说说集合图中各部分的意义。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很出色,谁愿意来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充分发挥集合图的作用,但同时加强学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通过站一站、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等方式让学生既沟通了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联系,又体会到图形、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建立数学模型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本节课是在找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困惑点的基础上,寻找了一条符合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途径:首先从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出发导入新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服务。
第2课时 练习课(集合)
教材第106~107页的内容。
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集合图的价值,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会读取集合图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图。
难点: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师:上节课学习的借助集合图分析问题的方法你学会了吗?有什么感想?
生: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更容易理解。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大家掌握的情况怎么样。
师: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107页第6题)
生:知道了3个小朋友比赛写出带“春”字的成语的个数分别是多少。
师:读完题,你觉得怎么样呢?
生:这道题的信息很多,有点乱。
师:对于这样的问题,你想怎样分析解答呢?
生:也许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题意吧。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分析理解之后尝试解答。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
求小刚和小佳一共写出多少个成语,首先要找出与这两个人所写成语有关的条件:“小刚写出了15个,小佳写出了8个”,且“小佳写出的8个成语小刚都写出来了”,可以画图表示。
所以小刚和小佳一共写出的成语个数是15个。
要求小刚和小红一共写出了多少个成语,同样首先要找出与这两个人所写成语有关的条件:“小刚写出了15个成语”,“小红写出了10个”,且“小红写出的成语中有5个小刚也写出来了”,也就是说他们两人写出的成语中有5个是重复的,可以画图表示。
所以说小刚和小红一共写出的成语个数是15+10-5=20(个)。
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师:通过练习题的解答,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生:面对很多信息时要思考清楚了再列式计算。
1.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
学生思考,小组间相互交流后指名汇报。
2.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三”第2、3题。
同桌间根据题意分别提出问题并解答,组内交流答案,相互订正。
3.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三”第4题。
要求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通过列表来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4.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三”第5题。
(1)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将第(1)题的图补充完整,集体订正。
(2)根据第(1)题中的图,完成后面的题目,组内交流。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很出色,谁愿意来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现代教育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用集合圈来解决问题的价值,又能让学生掌握使用集合圈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练习题联系了学生的实际,注重图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结合,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
小学数学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脑筋急转弯”游戏引入问题,探究新知,巩固应用,自我小结,共同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准备,参考答案,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经历过程,建立模型,总结收获,梳理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