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Fe 56 N 14 O 16 Na 23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4小题,共56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B.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 改变条件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大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几率
D. 对于本来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改变条件可以使反应发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A、增大反应物浓度会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但由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和发生反应所需能量(即活化能)都未发生变化,所以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并未改变,A项错误;
B、增大气体反应物的压强会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但由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和发生反应所需能量(即活化能)都未发生变化,所以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并未改变,B项错误;
C、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靠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或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总数,从而增加有效碰撞次数,C项正确;
D、对于本来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即使改变条件,化学反应也不能发生,D错误;
答案选C。
2.常温下,分别将四块形状相同、质量均为7 g的铁片同时放入下列四种溶液中,产生气体速率最快的是( )
A. 150 mL 2 mol·L-1盐酸 B. 500 mL2mol·L-1硫酸
C. 50 mL 3 mol·L-1盐酸 D. 50 mL 18.4 mol·L-1硫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c(H+)=2mol/L;
B、c(H+)=4mol/L;
C、c(H+)=3mol/L;
D、18.4 mol·L-1的硫酸为浓硫酸,常温下,使铁发生钝化;
B答案中浓度最大,反应最快,答案选B。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
B. C(s)+O2(g)===CO(g) ΔH=-101.5 kJ·mol-1,该方程式的ΔH可表示碳的燃烧热
C. 2 mol氢气燃烧得水蒸气放热484 kJ,则H2O(g)===H2(g)+O2(g) ΔH=+242 kJ·mol-1
D. Ba(OH)2(aq)+H2SO4(aq)===BaSO4(s)+2H2O(l) ΔH=-2a kJ·mol-1,则任何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的反应热均为-a kJ·mol-1
【答案】C
【解析】焓变单位是kJ·mol-1,故A错误;碳的燃烧热是1molC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故B错误;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所以水分解焓变为正值,故C正确;该反应有沉淀生成,所以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的反应热不一定是-a kJ·mol-1,故D错误。
4.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 :C2H2 ( g ) +5/2O2 ( g ) →2CO2 ( g )+H2O ( l ) △H = —1300kJ / mo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10 N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kJ的能量
B. 当1 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C. 当2 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D. 当10 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有10 NA个电子转移时,消耗2.5molO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放出的能量为1300kJ,故A正确;
B.有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即生成时1molH2O ( l ),放出的能量1300kJ,故B错误;
C.有2 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即生成0.5molCO2时,放出0.25mol×1300kJ=325kJ的能量,故C错误;
D.1个CO2分子有4个碳氧共用电子对,所以有10 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即生成2.5molCO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知,放出热量为1625kJ,故D错误。答案选A。
5.在C(s)+CO2(g)2CO(g)的反应中,现采取下列措施: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 ②增加碳的量 ③通入CO2 ④恒容下充入N2 ⑤恒压下充入N2。其中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A. ①④ B. ②③⑤ C. ①③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反应有气体参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能够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碳是固体,增加碳的量不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通入CO2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增大;恒容下通入N2,反应物的浓度没有改变,对反应速率无影响;恒压下充入N2,使容器的体积增大,气体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所以其中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①③,答案选C。
6.对反应A+B=AB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
①20 mL溶液中含A、B各0.01 mol
②50 mL溶液中含A、B各0.05 mol
③0.1 mol·L-1的A、B溶液各10 mL
④0.5 mol·L-1的A、B溶液各50 mL
四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 ②>①>④>③ B. ④>③>②>①
C. ①>②>④>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c(A)=c(B)==0.5 mol·L-1;②c(A)=c(B)==1 mol·L-1;③c(A)=c(B)==0.05 mol·L-1;④c(A)=c(B)==0.25 mol·L-1;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所以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①>④>③,故A正确;答案:A。
7.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组号
反应
温度/℃
Na2S2O3
H2SO4
H2O
体积/ mL
浓度/ mol·L-1
体积/ mL
浓度/ mol·L-1
体积/ mL
A
10
5
0.2
5
0.1
10
B
10
5
0.1
5
0.1
10
C
30
5
0.1
5
0.1
10
D
30
5
0.2
5
0.2
10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反应物浓度。在表格中寻找变量,对应实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详解】在化学反应中,温度越高,反应速率最快,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根据表格可知,A、B选项温度为10°C,A项中Na2S2O3浓度高于B项,故A反应速率高于B,但是由于温度低于C、D的30°C,故反应速率低于C、D。C、D进行比较,D中Na2S2O3和硫酸浓度均高于C,其余一致,故D反应速率高于C,反应速率最快的是D。
答案为D。
8.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升高了温度 B. t2时使用了催化剂
C. t3时增大了压强 D. t4时降低了温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t1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随后逐渐减小,说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则应为增大压强,故A错误;
B、t2时,平衡不移动,说明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为使用了催化剂,故B正确;
C、t3时正反应速率减小,随后逐渐增大,说明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为减小压强,故C错误;
D、t4时反应速率瞬间不变,然后减小,应为减小生成物浓度,故D错误;
故选B。
9.已知反应CO(g)+H2O(g)CO2(g)+H2(g) Δ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