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广东省名校联盟(广州二中,珠海一中,中山纪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
广东省名校联盟(广州二中,珠海一中,中山纪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Al2O3
B. 硅可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
C. Fe2O3俗称磁性氧化铁,可用作指南针
D. NaHCO3可用于作发酵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刚玉为Al2O3 , 其熔点高,常用作耐高温材料,选项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硅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常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选项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磁性氧化铁为Fe3O4 , 可用作指南针,Fe2O3为氧化铁,可用于制作涂料,选项错误,C符合题意;
D.NaHCO3加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此碳酸氢钠是一种常用的发酵剂,选项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在下列反应中,水既不做氧化剂也不做还原剂的是( )
A. 2H2O2H2↑+O2↑ B. 2F2+2H2O=4HF+O2↑
C. 3Fe+4H2OFe3O4+4H2↑ D. 3NO2+H2O=2HNO3+N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H2O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氧元素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因此H2O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H2O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H2O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H2O中氢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下列物质久置于空气中会发生变化,其中不包含氧化还原过程的是( )
A. 钠变成白色粉末 B. 绿矾发黄
C.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漂白粉失效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变成白色粉末,过程中钠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包含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绿矾的主要成分为FeSO4·7H2O,变换的过程中铁元素由+2价变为+3价, 包含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过程中,发生CO2与Ca(OH)2的反应,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包含氧化还原反应,C符合题意;
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其失效过程主要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HClO,HClO分解形成HCl和O2,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Na2CO3溶液中加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非金属性S>C
B. 酸性:HBr> HI,说明非金属性Br>I
C. 金属性Na>Cu,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会析出红色沉淀
D. 金属性Al>Cu,常温下,铝与浓硫酸反应比铜更剧烈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Na2C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反应生成CO2,说明酸性H2SO4>H2CO3,则非金属性S>C,A符合题意;
B.气态氢化物的酸性HI>HBr,而非金属性Br>I,B不符合题意;
C.由于Na金属性强,投入CuSO4溶液中,直接与H2O发生反应,不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常温下, 浓硫酸能使铝钝化,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因此铝与浓硫酸不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OH-+CO2=HCO3-
B. 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NH4++OH- =NH3↑+H2O
C. 氯气通入NaOH 溶液中:Cl2+2OH-=Cl-+ClO-+H2O
D. 金属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8H++2NO3-=3Cu2++2NO↑+4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通入过量CO2,则反应生成HC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3-,选项正确,A不符合题意;
B.NaOH过量,则NH4+和HCO3-都参与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CO3-+2OH-=NH3·H2O+CO32-+H2O,选项错误,B符合题意;
C.Cl2与NaOH反应生成可行性的NaCl、NaClO和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选项正确,C不符合题意;
D.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可溶性Cu(NO3)2、H2O和N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选项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如: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
6.下列各组物质间反应: ①Cu与HNO3溶液 ② 钠与氧气 ③ Zn与H2SO4溶液 ④MnO2与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反应情况不同的有(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铜与浓硝酸反应,其还原产物为NO2 , 与稀硝酸反应,其还原产物为NO,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应情况不同,①符合题意;
②钠与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a2O2 , 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与浓度无关,②不符合题意;
③Zn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 ,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 , 硫酸浓度不同,产物不同,③符合题意;
④Mn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 , 与稀盐酸不反应,盐酸的浓度不同,反应情况不同,④符合题意;
综上,由于浓度不同,反应情况不同的是①③④,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能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的是:
①升高温度 ②增加浓度③增大压强 ④使用催化剂
A. ① 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②增加浓度可使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即可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但百分数不变;
③增大压强可使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即可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但百分数不变;
④使用催化剂可增大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
因此符合条件的是①④,答案选B。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S(g)+O2(g)=SO2(g) △H1;S(s)+O2(g)=SO2(g) △H2,则△H1生成物总能量
C. 己知C(石墨•s)=(金刚石•s) △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 相同条件下,如果1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2,则2E1=E2
【答案】D
【解析】
【详解】A.都为放热反应,固体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气体燃烧放出的热量,△H<0,则放出的热量越多△H越小,故A正确;B.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B正确;C.C(石墨•s)=C(金刚石•s)△H>0,可知金刚石的总能量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故C正确;D.因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则2E1>E2,故D错误;故答案为D。
9.用铁块与0.1mol/L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提高H2生成速率的是( )
A. 将铁块换为铁粉 B. 将0.1mol/L硫酸换为98%的硫酸
C. 适当加热 D. 向溶液中加入适量0.5mol/L盐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将铁块换成铁粉,相对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A不符合题意;
B.将0.1mol/L的稀硫酸换为98%的浓硫酸,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使铁钝化,因此无法加快反应速率,B符合题意;
C.适当加热,温度升高,则反应速率加快,C不符合题意;
D.向溶液中适量加入0.5mol/L的稀盐酸,则溶液中c(H+)增大,反应速率加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下列化学反应符合图示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铝与氧化铁的反应
C. 钠与水反应 D. 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需要加热,但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反应,A不符合题意;
B.铝与氧化铁的反应为放热反应,B不符合题意;
C.钠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C不符合题意;
D.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8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个数为4 NA
B. 足量Na与1mol O2反应生成Na2O2时,钠失去2NA个电子
C. 标况下,22.4LNO2气体中含 NA个NO2分子
D. 1L0.1mol/L的蔗糖溶液中含有NA个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都是CH2,可按CH2进行计算,则28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n===2mol,则其所含的原子个数为2mol×3×NA=6NA,A不符合题意;
B.反应生成Na2O2时,氧元素由0价变为-1价,因此钠与1molO2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1mol×2×1×NA=2NA,B符合题意;
C.标准状态下,22.4LNO2的物质的量=1mol,由于NO2气体中存在可逆反应2NO2(g)⇌N2O4(g),因此所含NO2分子数应小于1NA,C不符合题意;
D.蔗糖溶液中还存在水分子,因此所含分子数应大于N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破坏(或形成)1 mol化学键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称为键能。已知 H—H 键的键能为 436 kJ·mol-1,O=O键的键能为 498 kJ·mol-1, H2(g)+O2(g)=H2O(l) ΔH=-286 kJ·mol-1 , 则 H2O 分子中 O—H 键的键能为( )
A. 485.5 kJ·mol-1 B. 610 kJ·mol-1
C. 917 kJ·mol-1 D. 1 220 kJ·mol-1
【答案】A
【解析】
【详解】设O-H化学键的键能为akJ/mol,则该反应的反应热ΔH=436kJ/mol+498kJ/mol×0.5-2×akJ/mol=-286kJ/mol,解得a=485.5kJ/mol,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睛】焓变=反应物键能-生成物键能。
13.已知反应CO2(g)+H2(g)CO(g)+H2O(g) ∆H>0:某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1,在该条件下,向某体积恒定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O2(g)和H2(g),反应到1min时,测得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依次为:c(CO2)=1mol/L,c(H2)=1mol/L,c(CO)=0.5mol/L,c(H2O)=0.5mol/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in时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 反应从开始到1min内的平均速率V(CO)=1mol/L.min
C. 1min时降低温度,反应逆向进行
D. 1min时反应正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至1min时,体系内=0.250
C. 高温有利于该反应的自发进行
D. A点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大于B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A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QMg;
(4)往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沉淀逐渐溶解;因此产生的现象是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5)极性键是由两种不同元素组成的,非极性键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上述所给物质中,同时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物质为H2O2 , 故答案为⑧;
(6)上述物质中符合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2:1有Na2O和Na2O2 , 故答案为④⑤;
(7)上述物质中含有配位键的为NH4Cl,故答案为⑦;
(8)非极性分子,其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上述物质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有N2和CO2 , 故答案为:①②;
【点睛】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
22.某化学小组用50ml 0.50mol/L NaOH溶液和30ml 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1)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30mL NaOH溶液,配制溶液时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__ g。
(2)做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硬纸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实验尚缺少的玻璃仪器(用品)是______、______。
(3)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①请填写表中的空白: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t2﹣t1)/℃
H2SO4
NaOH
1
25.0℃
25.0℃
29.1
Δt=________
2
25.0℃
25.0℃
29.8
3
25.0℃
25.0℃
289
4
25.0℃
25.0℃
29.0
②已知: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 J·℃-1·g-1,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3。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用该实验的数据,取小数点后一位)。
(4)若用氨水代替NaOH做实验,测定结果ΔH会___(填“偏大”、“偏大”、“无影响”)
【答案】 (1). 5.0 (2). 量筒 (3). 温度计 (4). 4.0 (5). 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H=﹣53.5kJ/mol (6). 偏大
【解析】
【分析】
(1) 配制230mL NaOH溶液,需要选用250mL的容量瓶;
(2)缺少量取溶液体积的量筒、测量温度的温度计;
(3) ①4次实验温度的差值分别为4.1℃、4.8℃、3.9℃、4.0℃,第二次数据差距较大,舍弃数据;
②根据Q=cmt、H=- Q/n进行计算;
(4)若用氨水代替NaOH做实验,氨水为弱碱,电离时吸收热量。
【详解】(1) 配制230mL NaOH溶液,需要选用250mL的容量瓶,m(NaOH)=0.50mol/L0.25L40g/mol=5.0g;
(2)缺少量取溶液体积的量筒、测量温度的温度计;
(3) ①4次实验温度的差值分别为4.1℃、4.8℃、3.9℃、4.0℃,第二次数据差距较大,舍弃数据,则3次数据的平均值为(4.1+3.9+4.0)/3=4.0℃;
②Q=cmt=4.18804.0=1337.6J,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则H=- Q/n=-1.3376kJ/0.025mol=-53.5kJ/mol;
(4)若用氨水代替NaOH做实验,氨水为弱碱,电离时吸收热量,导致中和时释放的热量减少,焓变偏大。
【点睛】中和热为放热反应,则焓变小于零,根据H=- Q/n进行计算即可。
2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ΔH